【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 3及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单项选择题_2.在唐德斯(FCDonders)ABC 减法反应时实验中,C 反应时代表的是(分数:2.00)A.选择反应时B.辨别反应时C.简单反应时D.基线反应时3.根据唐德斯的 ABC法,选择时间应是(分数:2.00)A.辨别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B.选择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C.辨别反应时减去选择反应时D.选择反应时减去辨别反应时4.心理旋转实验使用的因变量指标是(分数:2.00)A.反应类型B.反应时C.正确率D.信心评价5.心理旋转实
2、验采用的反应时法是(分数:2.00)A.减数法B.加因素法C.开窗实验D.经典反应时法根据下述材料,回答问题。波斯纳等人曾经做过字母的视觉匹配和名称匹配的实验。他们的实验采用两种实验方法,让被试辨别两个字母是否相同。一个是同一性匹配,即两个字母读音和书写都一样,如A、A;一个是命名匹配,即两个字母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如 A、a,两个字母的呈现时间有同时呈现和继续呈现两种方式。实验结果下图。 (分数:4.00)(1).该实验采用的反应时法是(分数:2.00)A.减数法B.加因素法C.开窗实验D.经典反应时法(2).当两个字母同时呈现时,AA 对的反应时小于 Aa对的反应时,AA 对反应时较快说明
3、短时记忆存在(分数:2.00)A.听觉编码B.视觉编码C.语义编码D.动觉编码6.斯腾伯格的“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使用的因变量指标是(分数:2.00)A.反应类型B.反应时C.正确率D.信心评价7.斯腾伯格的“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采用的反应时法是(分数:2.00)A.减数法B.加因素法C.开窗法D.经典反应时法8.内隐联想测验使用反应时作为因变量指标来测量被试的(分数:2.00)A.态度B.性格C.气质D.行为习惯9.在反应时实验中,考察被试的反应时还要兼顾被试反应的(分数:2.00)A.准确性B.稳定性C.灵敏性D.显著性10.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所需时间的反应时法是(分数:2.00
4、)A.减数法B.加因素法C.开窗实验D.经典反应时法11.反应时是(分数:2.00)A.从刺激呈现到有机体作出外显应答之间的时间间隔B.从刺激呈现到有机体完成相关动作之间的时间间隔C.从有机体作出外显应答到完成相关动作之间的时间间隔D.从刺激呈现到刺激停止有机体作出相关动作的时间12.在反应时实验中,如果两个刺激的间隔时间较长,那么第二个反应的反应时间会比第一个反应的反应时间短。但是,如果两个刺激呈现的间隔时间短,第二个反应的反应时间会明显长于第一个反应的反应时间。这种现象被称为(分数:2.00)A.启动效应B.负启动效应C.返回抑制D.心理不应期13.在感觉阈限测定中,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
5、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这种方法是(分数:2.00)A.恒定刺激法B.平均差误法C.极限法D.正误法14.在感觉阈限测定中,使用少数几个固定的刺激。刺激的呈现是随机的,每呈现一个刺激只要求被试答“有”和“无”或“轻”和“重”等,然后按照被试对不同刺激回答“有”和“无”或“轻”和“重”的次数计算阈限值。这种方法是(分数:2.00)A.调整法B.平均差误法C.极限法D.次数法15.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时,在每次渐减系列试验中,其阈限的上限值应取(分数:2.00)A.第一次非正到正之间的中点B.第一次非负到负之间的中点C.最后一次正到非正之间
6、的中点D.最后一次负到非负之间的中点16.用极限法测量差别阈限时,差别阈限等于(分数:2.00)A.不肯定间距的中点B.不肯定间距的一半C.不肯定间距与标准刺激的差距D.不肯定间距17.由于被试在长序列中有继续作同一种判断倾向所引起的误差是(分数:2.00)A.习惯误差B.期望误差C.练习误差D.疲劳误差18.使用最小变化法测定阈限时,控制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的方法是(分数:2.00)A.匹配法B.消除法C.抵消法D.恒定法19.使用最小变化法测定阈限时,控制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的方法是(分数:2.00)A.匹配法B.消除法C.ABBA法D.恒定法20.使用直线内插法求绝对阈限的心理物理法是(分数
7、:2.00)A.恒定刺激法B.平均差误法C.极限法D.调整法21.测定 75差别阈限的心理物理法是(分数:2.00)A.恒定刺激法B.平均差误法C.极限法D.调整法二、多选题(总题数:2,分数:4.00)22.在复杂的任务中,心理潜伏期包括(分数:2.00)A.刺激识别阶段B.反应选择阶段C.反应组织阶段D.反应执行阶段23.下面选项中属于反应时测量范式的有(分数:2.00)A.空间线索范式B.加工分离程序C.移动窗口范式D.注意追踪范式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24.以唐德斯反应时为例阐述反应时减数法的基本原理。(分数:2.00)_25.简述反应时加因素法的原理。(分数:2.0
8、0)_26.反应时实验的因变量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以它们为因变量的指标要遵循什么原则?如何对这一原则进行检验?(分数:2.00)_四、综合题(总题数:2,分数:4.00)27.一项关于记忆的实验,实验中使用的材料为 24个中英文单词,其中,中、英文单词各半;代表有生命的客体与无生命的客体的单词各半;单词的颜色红、蓝各半。被试被分为三组,第一组(颜色组)被要求对书写单词的颜色尽快做口头报告:红或蓝;第二组(语种组)被要求对出现的中英文单词的语种尽快做口头报告:中或英;第三组(意义组)则被要求对出现的中英文单词是代表有生命的客体还是无生命的客体尽快做口头报告:死或活。当被试对最后一个刺激反
9、应完成后,就进行单词的再认和回忆测试,实验结果如下(表中数字表示正确百分比): 颜色组 语种组 意义组 再认 022 036 038 请对如下问题进行回答:(1)该实验采用的设计是什么? (2)实验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 (3)结果应采用何种统计方法?(分数:2.00)_28.下面是甲、乙两位心理学学生所做的实验结果的数据表格,请问甲乙二人的数据应使用哪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这两种统计分析有何差别? 甲的实验结果表 乙的实验结果表 被试 自变量 A 自变量 B 因变量 被试 自变量 A 区组变量 1 1 2 22 1 1 2 47 2 2 1 23 2 2 1 39 3 1 2 31 3
10、1 3 58(分数:2.00)_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 3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单项选择题_解析:2.在唐德斯(FCDonders)ABC 减法反应时实验中,C 反应时代表的是(分数:2.00)A.选择反应时B.辨别反应时 C.简单反应时D.基线反应时解析:解析:在唐德斯(F.C.Donders)ABC 减法反应时实验中,A 反应时代表简单反应时间,B 反应时代表选择反应时间,C 反应时代表辨别反应时间。因此本题选 B。3.根据唐德斯的 ABC法,选择时间应是(分数:2.00)A.辨别反应
11、时减去简单反应时B.选择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C.辨别反应时减去选择反应时D.选择反应时减去辨别反应时 解析:解析:根据唐德斯的 ABC法,简单反应时间是基线时间。辨别反应时间减去基线时间是辨别时间。选择反应时间减去辨别反应时间是选择时间。因此本题选 D。4.心理旋转实验使用的因变量指标是(分数:2.00)A.反应类型B.反应时 C.正确率D.信心评价解析:解析:心理旋转实验中,给被试呈现旋转程度不同的非对称性的字母或数字,让被试判断其正反,以反应时为指标。因此本题选 B。5.心理旋转实验采用的反应时法是(分数:2.00)A.减数法 B.加因素法C.开窗实验D.经典反应时法解析:解析:心理旋转实
12、验采用的是减数法反应时的方法,计算字母处于不同旋转角度时被试的反应时之差。因此本题选 A。根据下述材料,回答问题。波斯纳等人曾经做过字母的视觉匹配和名称匹配的实验。他们的实验采用两种实验方法,让被试辨别两个字母是否相同。一个是同一性匹配,即两个字母读音和书写都一样,如A、A;一个是命名匹配,即两个字母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如 A、a,两个字母的呈现时间有同时呈现和继续呈现两种方式。实验结果下图。 (分数:4.00)(1).该实验采用的反应时法是(分数:2.00)A.减数法 B.加因素法C.开窗实验D.经典反应时法解析:解析:该实验采用的减数法反应时法,当两个字母同时呈现给被试时,Aa 对的反应时
13、大于 AA对。它们之间的差异反映了内部编码过程的差别。因此本题选 A。(2).当两个字母同时呈现时,AA 对的反应时小于 Aa对的反应时,AA 对反应时较快说明短时记忆存在(分数:2.00)A.听觉编码B.视觉编码 C.语义编码D.动觉编码解析:解析:20 世纪 60年代以来,人们通常以为短时记忆信息是以听觉形式编码的,波斯纳的实验证明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AA 对反应时快说明对 AA对的匹配是在视觉编码的基础上进行的。Aa 对反应时慢是因为 Aa对匹配只能在听觉编码的基础上进行,必须从视觉编码过渡到听觉编码。因此本题选 B。6.斯腾伯格的“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
14、验使用的因变量指标是(分数:2.00)A.反应类型B.反应时 C.正确率D.信心评价解析:解析:斯腾伯格的“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中,先给被试看 1一 6个数字(识记项目),然后再呈现一个数字(测试项目),请被试判断其是否为刚才识记过的,同时开始计时,要求被试按键做出是或否的反应,计时也随机停止。因此该实验以反应时作为因变量的指标。故本题选 B。7.斯腾伯格的“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采用的反应时法是(分数:2.00)A.减数法B.加因素法 C.开窗法D.经典反应时法解析:解析:斯腾伯格的“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是一个使用加因素法分析心理过程的典型实验。因此本题选 B。8.内隐联想测验使用
15、反应时作为因变量指标来测量被试的(分数:2.00)A.态度 B.性格C.气质D.行为习惯解析:解析:内隐联想测验时由格林沃尔德(Greenwald)在 1998年提出的。该方法以反应时为指标来测量被试对联合起来的两类词的反应,以此来测量个体的内隐态度。因此本题选 A。9.在反应时实验中,考察被试的反应时还要兼顾被试反应的(分数:2.00)A.准确性 B.稳定性C.灵敏性D.显著性解析:解析:在反应时实验中,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性是反向关系,因此,考察被试的反应时还要兼顾被试反应的准确性。因此本题选 A。10.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所需时间的反应时法是(分数:2.00)A.减数法B.加因素法C.开窗
16、实验 D.经典反应时法解析:解析:开窗实验技术是反应时实验的一种形式,它试图直接得到某个特定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因此本题选 C。11.反应时是(分数:2.00)A.从刺激呈现到有机体作出外显应答之间的时间间隔 B.从刺激呈现到有机体完成相关动作之间的时间间隔C.从有机体作出外显应答到完成相关动作之间的时间间隔D.从刺激呈现到刺激停止有机体作出相关动作的时间解析:解析:反应时是指从刺激呈现到有机体作出外显应答之间的时间间隔,即从接受刺激到作出反应之间的潜伏期。12.在反应时实验中,如果两个刺激的间隔时间较长,那么第二个反应的反应时间会比第一个反应的反应时间短。但是,如果两个刺激呈现的间隔时间短
17、,第二个反应的反应时间会明显长于第一个反应的反应时间。这种现象被称为(分数:2.00)A.启动效应B.负启动效应C.返回抑制D.心理不应期 解析:解析:由于两个刺激时间间隔较短,导致个体对第二个刺激的反应时较长的现象称为心理不应期。因此本题选 D。13.在感觉阈限测定中,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这种方法是(分数:2.00)A.恒定刺激法B.平均差误法C.极限法 D.正误法解析:解析:最小变化法又称极限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差法,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它的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心理学 统考 专业 基础 综合 实验心理学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