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语文最后一课.ppt
《2018届高考语文最后一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语文最后一课.ppt(10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场竞风流,笔落千钧成大器;书山攀绝顶,胸藏万卷步青云。 2018届高三语文 考前 指导 语文卷中各板块平均用时 参考值 : ( 150分钟 ) 论述类文本阅读 3题 9分 10分钟 文学类文本阅读 3题 14分 15分钟 实用类文本阅读 3题 12分 10分钟 文言文阅读 4题 19分 20分钟 古诗鉴赏 2小题 11分 10分钟 默写 5句 5分 2分钟 语言文字运用 5题 20分 18分钟 作文 1题 60分 55分钟 机动、检查 10分钟 切记: 别在某一题上超时过多! 考试中的不良答题习惯 一、验收试卷不认真, 匆忙作答 。 二、分配时间不适当, 书写潦草 。 三、阅读题面不仔细,
2、定势思维 。 四、答题程序不熟悉, 懒打草稿 。 五、答题规范不遵循, 答非所问 。 六、自身特点不了解, 扬短掩长 。 七、检查试卷不细心, 随意修改 。 审题规范再强化 温馨寄语 读题是一种能力 。 的确如此 。 有人读题粗心 , 结果答非所问;有人从中读出了命题者的意图 , 甚至潜在提示;有人竟对题目所问浑然不知 可见读题能力的悬殊 。 如果能做到正确读题 、 审题 , 那么 , 增加的就不仅仅是几分了 审题步骤和方法 一 、 总体要求 审题不误答题工,匆忙动笔希望空。 勾圈画点审题干,咬文嚼字题细看。 不懂题意不下笔,答非所问最讳忌。 题目要求准又全,遗漏信息要扣分。 仔细读题重点抓,
3、隐含信息重点挖。 分转条件明思路,研究问题定格式。 慢审题后快作答,整理思路规范化。 二 、 具体步骤和方法 1.小声读 , 读要慢 。 拿起笔 , 逐字逐句地小声朗读 , 读得要慢 。 2.明要求 , 抓关键 。 用笔在题干中圈出 “ 题眼 ”( 关键词语 ), 用心体会题目要求 。 3.挖暗示 (提示 ), 定区间 。 大部分题目的题干都能显示答题区间 (尤其是题干中出现的原文词句之所在 ), 故要确定答题区间 。 另外 ,也有部分题目的题干有隐含信息 , 要注意挖掘 。 当然,读题的最高境界是与命题人 “ 心神相知 ” ,能知道其考查的 “ 考点 ”“ 题点 ” 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可联
4、系哪些知识储备。 三 、 小心审题六大雷区 1.字数要求 。 语文考试中关于字数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作文上 , 还体现在其他题型中 , 如语言表达 、 古代诗歌鉴赏 、 现代文阅读等 。 语言表达中的概括归纳题常有字数要求 , 有整体字数要求 , 也有每条的字数要求 , 考生要看清 。 2.用语要求 。 在语文考试中,问答题答案有时在用语 (使用某词语、短语或者句子组织答案 )上有严格要求,考生要看清。如语言表达中的提取关键信息类题目,有时命题人对关键词并未要求是两个字的词语还是三个字及以上的短语,表明没有字数要求,但有时会有明确要求。 3.角度要求 。 语文考试简答题中 , 命题人会对一些常见的
5、题型做一些角度限制 , 以显示与一般题型的区别 。 若考生不太注意 , 一律按照原有的答题样式回答 , 就会落入命题人的设题陷阱之中 。 这些限制常出现在阅读鉴赏题中 。 4.技巧要求 。 语文考试中涉及不同的表达技巧时 , 考生常常会混淆 ,如表现手法 、 修辞手法 、 表达方式 、 艺术手法 、 艺术表现等说法 。 其中艺术表现 、 艺术手法 、 艺术特色等属于表达技巧的整体要求 , 包括表现手法 、 修辞手法 、 表达方式 、 语言特色等 。 考生在解答分析鉴赏艺术特色类题目时一定要从各个层面考虑 。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 (倒叙 、插叙等 )、 描写 、 抒情 、 议论 等 , 表现手法包
6、括虚实结合 、 正反对比 、 烘托铺垫 、 借景抒情 、 托物言志等 , 修 辞手法包括比喻 、 比拟 、 借代 、 夸张 、 排比 、 对偶 、 反复等 。 这些都不可以混淆 。 5.手段要求 。 高考对考生在阅读和鉴赏的考查要求上有筛选、整合、归纳、概括、分析、鉴赏、探究等,考生一定要看清。筛选只需要从文本中提炼出相关信息即可;整合则要求考生从不同区域提炼出信息后对信息进行加工;归纳与概括属于同一层面要求,需要在整合的基础上用更简洁的语言概括;分析需要考生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解析;而鉴赏和探究则要带有考生自己的观点。这些都属于不同的要求,马虎不得。 6.分数要求 。 分
7、值不同,答题要点数量不同。分值越高,赋分点越多。 答题规范再强化 温馨寄语 对于考试来说 , 答题无疑是最重要的 。 经过长时间的做题训练 , 想必你在答题方面已有了丰富的经验 。 不过 , 从考前这个角度说 ,进行一些答题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 下面这些内容将为你提供答题规范和基本方法的指导和帮助 。 重要答题方法 一 、 “ 关键词 ” 答题法 。 阅卷老师阅卷是 “ 采点赋分 ” , 其实是 “ 采关键词赋分 ” , 只要把答案要点中的 “ 关键词 ” 答出来 , 就能得分 。 那么 , 什么是答案中的 “ 关键词 ” 呢 ? 对于论述类文本来说 , “ 关键词 ” 就是那些点明文章观点或
8、作者观点态度的词句 。 做题时要借助这些关键词得出答案 。 对于古诗鉴赏来说, “ 关键词 ” 就是那些涉及景与情的字词。当然,具体到不同题目, “ 关键词 ” 不尽相同: 1.情感分析题, “ 关键词 ” 就是诗歌中能揭示情感的词语。 2.分析技巧题 , “ 关键词 ” 就是所用技巧的名称 。 3.形象题 , “ 关键词 ” 就是那些景物 。 对于文学类文本来说 , “ 关键词 ” 就是那些原文中能够揭示小说主题的相关词句 。 无论答哪类题目 , 都要尽量利用这些关键词句串联成句 , 形成答案 。 对于实用类文本来说 , “ 关键词 ” 就是那些原文中出现的能够表明作者观点或情感态度的相关词
9、句 。 对人物传记来说 , 这类词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写此传记的目的与意义;对人物访谈来说 , 这类词句可以捕捉到被访问者关于某些问题的观点或态度问题 。 至于利用这些 “ 关键词 ” 组织成答案的重要性 , 则无需多说了 。 二 、 分点作答法 分点作答在古诗鉴赏和现代文阅读中被广泛运用 ,以至司空见惯了 。 可如果仔细一想:分点作答 , “ 点 ”从何来 ? 这样看来 , 就有深究的必要了 , 必须弄清“ 点从何来 ” 这一关键问题 。 1.“ 点 ” 从文本中来 。 分出的 “ 点 ” 是否正确、全面,几乎都与阅读原文的深入程度密不可分。可以说,你阅读得越全面、深入,你的答题之 “ 点
10、 ” 就越准确、全面。所以,现在考查特别强调考生对文本的细读、深读能力。 2.“ 点 ” 从题目和分值中来 。 (1)看清题目规定的答题区间 。 命题人对题目的答题区间有两种表示 。 一是指定内容 , 明确地告诉考生 ,必须按照指定的内容寻找答案 。 二是提示答案的范围 ,考生答题时 , 先要根据指定内容 , 寻找有关语句在文中的位置 , 然后根据提示的范围寻找答案 。 (2)看清题目规定的答题方向。 答题的方向多种多样,有的答题方向是明确的。凡此类题,答案往往比较单一,只要根据方向作答即可。有的则只是笼统地要求“ 简要赏析 ”“ 谈谈看法 ”“ 说出好处 ” 等。此类题答案往往包括 “ 本身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高考 语文 最后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