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化学试卷及答案解析.pdf
《2011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化学试卷及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化学试卷及答案解析.pdf(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第 1页 共 15页 2011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化学 真题试卷 第卷 (选择题,共6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 60分。每小题只有 1 个正确选项。)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 B.冰雪融化 C.利用干冰制造舞台云雾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2.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不相符的是 A.N2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0 B.2H2 个氢元素 C.2H2O2个水分子 D.CuO氧化铜 3.氨水是一种化学肥料。打开贮存氨水的容器,就可以闻到一股强烈的氨味。从微观角 度分析,其原因是 A.组成氨水的元素种类发生改变 B.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氨分
2、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D.氨分子的体积变大了 4.氢氟酸(HF)对玻璃有腐蚀作用,可用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也可用在玻璃仪 器上标注刻度及文字。氢氟酸与玻璃发生的反应可以表示为:SiO2+4HF=X+2H2O, 关于物质X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能含有氢元素 B.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硅元素、氟元素 D.X 是一种氧化物 5.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作防火涂料的新工艺。该涂料是用含有淀粉的植物性废料 加工成的无色糊状物。发生火灾时,这种涂在房屋楼板表面的涂料就会转变成一种黑 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能防火的原因是 A.隔绝了氧气 B.可以燃烧 C.
3、改变了楼板的着火点 D.清除了可燃物 6.下列有关气体的制取装置或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7.某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少量硫酸和硫酸铜。 小军同学取适量废液放入盛有一定量锌 粉的烧杯中,搅拌,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少量滤渣和滤液。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液体的酸性减弱,pH 变小 B.实验所得滤液是纯水,可直接排放 C.滤渣中一定含铜和锌 D.发生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8.实验室里,用如右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 或铁等固体物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B.实验结束时,玻璃管中红色
4、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该产物不一定是铁 C.反应后,玻璃管中的固体物质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证明一定有铁生成 D.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9.甲、乙、丙三幅图中,能形象地描述气态物质分子排列方式的是 第 2页 共 15页 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 10.下列对测量工具的选择不合理的是 A.测量气温选用寒暑表 B.测量百米赛跑的时间选用停表 C.测量几枚硬币的质量选用托盘天平 D.测量跳远成绩选用分度值是1mm 的刻 度尺 1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 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
5、同, 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B.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 C.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D.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 12.来自于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B.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C.所成的像是实像 D.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 13.工人们为了搬运一台笨重的机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 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14.下列现象中,利用惯性的是 A.用力压吸盘使它贴在光滑的墙面上 B.用力捏自行车的手刹使它停下 C.用力向下砸锤柄使锤头套紧 D.用力拉
6、弓使弓弯曲 15.如图所示,小汽车受到的重力为 G,它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以90km/h的速度行驶时, 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为 F。若考虑周围空气对它的影响,则下列关于 G和 F的大小关系正 确的是 A.GF B.GF C.GF D.无法比较 16.下列图像中,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17.如图所示,一瀑布的落差(瀑布顶端和底端的高度差)约为 100m。在 0.1s内有 18kg 的水流过瀑布顶端,经过4.5s落到瀑布底端。质量为 18kg的这些水从顶端落到底端的 过程中,重力的功率约为 A.4102W B.4103W C.1.8104W D.1.8105W 18.下列四幅图中,符合安全用电原
7、则的是 第 3页 共 15页 19.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发现两只电表中有一只电表的 示数明显变小,另一只电表的示数明显变大。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可能是灯 L断路 B.一定是灯 L短路 C.可能是滑动变阻器R断路 D.一定是滑动变阻器 R的滑片向左滑动 20.在如图所示的电器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R2 均为定值电阻。 当 、 都是电流表时,闭合开关 S1,断开开关 S2,表的示数与表 的示数之比为m;当、都是电压表时,闭合开关 S1和 S2,表的示 数与表的示数之比为 n。下列关于 m、n 的关系正确的是 A.mn=n-2m B.mn=n-1 C.mn=n+1
8、 D.因R1、R2 未知,故 m、n 的关系无法确定 第卷 (非选择题,共 70分)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共70 分) 21.(4分)向云层投撒干冰是人工增雨、缓解旱情的方法之一。投撒到云层中的干冰 _为气体,并从周围_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为小水滴或 _为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22.(3分)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这些标记,是一 种有效的防伪措施。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列三次实验 (1)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100 元的钞票,看到“100”字样发光。这 表明紫外线能使_发光。 (2)如图乙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块透明玻璃,调整透明
9、玻璃的位置和角度,看 到钞票上的“100”字样再次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被透明玻璃_。 (3)如图丙所示,他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 照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 _。 23.(3分)如图所示,在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的实验中,保持磁体不 动:(1)若使导线 ab竖直向下运动,则灵敏电流计指针_。(2)若使导线 ab 水平向右运动,发现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现让导线 ab水平向左运动,则灵敏电 流计指针向_。(3)若使导线 ab 从图中所示位置斜向上运动,则灵敏电流计指 针_。 24.(6分)某同学利用图甲
10、所示的电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已知小灯泡 L的额定电 压为2.5V,定值电阻 R0的阻值为20,电源电压U 保持不变。 第 4页 共 15页 (1)请根据图甲将图乙中的实验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允许交叉) (2)开关 S连接触点“1”,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最左端移到最右端时,电流表的指针 在图丙所示的位置,则电源电压U_V。 (3)开关 S仍连接触点“1”,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 为0.15A,则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_;再将开关 S连接触点“2”,电 流表的示数为0.2A,则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_W;为了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滑动变阻器 的滑片应向_滑动。 25.(5
11、分)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两个相同的斜面并排放在水平桌面上,利用它们探究 动能或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1)将 A、B两球(mA&mB)分别从两斜面的相同高度处由静止同时 释放,观察到它们并排滚动且始终相对静止。这表明在滚动的任一时刻, 两球的速度_,且两球的速度跟_无 关。 ( 2)分别在水平桌面上 的C、C处放置相同的木块,再将两球分别从两斜面的相同高度处由静止 同时释放,观察到_球将木块撞得更远。由此可得出结论:_;_。 26.(4分)为了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跟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 某同学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1)你觉得合理的实验顺序是_。 (2)选用其他液体多次实
12、验后,可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 _。 (3)图乙中,浸没在水中的合金块匀速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合金块所受的浮力_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合金块的密度是_。 27.(8分)甲图是大型超市内常见的自动人行道,它能方便快捷地运输顾客和货物上 下楼,乙图是其构造示意图,丙表是其部分参数(表中“运输能力”是指每小时运输的顾客 和货物所受的总重力)。 (1)图乙中顾客A站在静止的自动人行道上,请画出他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 图。 第 5页 共 15页 (2)自动人行道以额定速度上行时,假设站在一楼地板上的观察者看到自动人行道 上的顾客处于静止状态,则该顾客一定_(
13、填“顺”或“逆”)着自动人行道上行的方 向运动,他相对于观察者的速度是_。 (3)自动人行道的电动机的额定输入功率是多少瓦? 28.(7分)表一是某同学家的太阳能热水器铭牌上的部分数据,表二是装满水时太阳能热 水器的水温变化情况。 表一 采光面积 容量 水箱尺寸 效率 支架材料 2.5m 2150L 550mm1500mm 50% 锌彩板 表二 时刻 9:00 9:30 10: 00 10: 30 11: 00 11: 30 温度/ 44 45 47 49 52 54 12:00 12: 30 13: 00 3:30 14:00 14: 30 15: 00 55 57 58 60 61 62
14、63 (1) 目前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用集热器把水等物质加热, 另一种是_。 (2)太阳能热水器的支架与楼顶接触处均垫有一块面积较大的相同的砖块,这样做的好处 是_。表二中数据显示在不同时段水的温度升高不同,原因可能是_。( 3)在 11:0014:30这段时间内,楼顶每平方米的面积上太阳辐射的功率约为多少瓦?C 水4.2103J/(kg?) 29.(4分)甲烷、乙醇都是生活中常用的燃料。植物的残体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 就会产生甲烷;而乙醇主要靠人类利用高粱、玉米和薯类发酵等方法制造。据报道,科学家 已经找到利用甲烷与其他物质反应制造乙醇的新途径。 (1)甲烷和乙醇都属于_(填“
15、无机物”或“有机物”); (2)乙醇的化学式为_; (3)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 30.(3分)图甲是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乙是该元素的一 种粒子结构示意图。 (1)该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相对原子质量为_。 (2)图乙所示粒子的符号为_。 31.(4分)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 80、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 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0 0 2.0 4.5 8.4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 65时, 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_ (填“
16、是”、 “否”或“无法判断”); (2)将 40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有 _(填序号)。 升温降温加溶质M加水加另一种固体N恒温蒸发水与40时M的饱 和溶液混合 (3)20时,用固体粉末 M和水配制 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 M溶液,必须用 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盒)、烧杯、_。 第 6页 共 15页 32.(7分)探究活动一: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已知:试管内的镁条 和铁片表面均被打磨洁净,且形状、大小均相同;同时加入两支试管中的稀盐酸的质量和质 量分数均相等。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两支长颈漏斗中产 生的现象的不同之处是_。 (
17、2)若实验所用的金属均过量,则甲装置中产生的 H2 比乙装 置中产生的 H2质量_(填“多”、“少”或“相等”)。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O16Mg24Cl35.5Fe56) 探究活动二:为除去铜屑中混有的少量铁屑,并测定该混合物 中铁的质量分数,现有如下A、B两组实验方案。 A: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搅拌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 B: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 搅拌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3)两种方案,你认为不能达到目的 的是_(填“A”或“B”),理由是_。(4)在你所选取的方案中,若采用 加热烘干的方式干燥滤渣,会导致测定的铁的质
18、量分数_(填“偏大”、“偏小”、 “不变”或“无法判断”)。 33.(6分)某无色溶液可能由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 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 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有沉淀产生。过滤,所得滤液为红色。 (1)由实验中的现象可推断出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写化学式, 下同),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 为了进一步探究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小华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适量实验所得的红色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溶液变无色。 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适量的硝酸
19、银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所 得滤液为无色。 、从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钾溶液中选择一种试剂,代替实 验中的氢氧化钙溶液进行实验,其余的试剂及操作与实验的均相同。 通过实验和实验,小华得出结论: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确实存在。 (2)实验所得无色滤液中,除酚酞以外,还含有的溶质为_; (3)实验中代替氢氧化钙溶液的试剂是_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_。 34. (6分) 实验室制取氧气所用的氯酸钾通常含一定量的杂质。 小明同学称取 6.00g 样品与 2.00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使其完全反应,冷却至室温。将剩余固体与17.02g水充 分溶解,过滤,得到的不饱
20、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9%。 若不考虑实验中药品的损耗,氯酸钾样品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请回 答下列问题。(结果精确到0.01g) (1)要完全回收反应生成的氯化钾,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可回收氯酸钾 的质量为_; (2)计算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Cl-35.5K-39Mn-55) 第 7页 共 15页 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2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 9.C10.D11.C12.D13.D14.C15.A16.C17.B18.B19.A20.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共40分) 21.(
21、4分)升华;吸收;液化;凝华 22.(3分)(1)荧光物质(2)反射(3)紫外线能否透过玻璃(玻璃对紫外线的吸收 能力;玻璃对紫外线的反射能力等) 23.(3分)(1)不偏转(2)右偏转(3)偏转(向右偏转;向左偏转) 24.(6分) (1)实物电线连接如下图所示: (2)6 (3)20;0.4;右 25.(5分)(1)相同;质量(2)B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物体的动能与它的质量有关) 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重力势能越大(物体的重力势能与它的质量有关) 26.(4分)(1)丁甲乙丙(甲丁乙丙) (2)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3)不变 (4)4103kg/m3
22、(4g/cm3) 27.(8分)(1)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2)逆;0 (3)=W 有W总=GhPtP=Ght=5.4106N 4.8m0.83.6103s=9103W 第 8页 共 15页 28.(7分)(1)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 (2)减小支架与楼顶接触处的压强;不同时段太阳能热水器吸收的太阳能不同(不同 时段太阳光的强弱不同;不同时段气温不同;不同时段太阳光照射的角度不同等) (3)Q=cmt=cVt=4.21031.010315010-3(62-52)J=6.3106J 太阳辐射的功率 =6.3106J 2.53.53.6103s0.5 =4102W 第 9页 共 15页
23、参考答案 第卷 选择题 一、1.B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变化,较易题。硫粉燃烧生成了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发 生的是化学变化,而 A、C、D项的变化过程中均没有产生新物质,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 2.C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环境知识,较易题。 “近距离出行时,用自行 车替代机动车” 、 “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 “推广使用氢氧燃料电池提供动力的客车” 都能够起到节约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并大力开发使用新能源,符合“低碳”理念;而 “大量实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既浪费能源和材料,也易造成白色污染,不符合 “低碳”理念。 3.C 【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较易题。
24、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它与金刚石都 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两物质却是不同的物质,但它们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却都是 二氧化碳;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每个C60分子由 60 个碳原子构成。本题只有C项中的说法 错误。 4.A 【解析】本题考查对质量守恒定律微观实质的理解,中等难度。一切化学反应前后, 原子的种类(也即元素种类)和数目均不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 该反应的生成物中没有单质,不符合“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 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特点,因而不属于置换反应。 5.B 【解析】本题考查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较易题。由“将金属M置于硫酸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湖北省 武汉市 中考 物理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