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山东省枣庄六中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山东省枣庄六中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山东省枣庄六中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山东省枣庄六中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碧水的映衬,使这些貌不惊人的山顿显神采。 B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玉树人民一定能够战胜地震灾害,重建美好家园。 C发展低碳经济,创建生态文明,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D保护好每一个孩子,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和管理。 答案: D 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平时多阅读,增加语感。
2、 D句的问题在最后一分句,谓语“成为 ”后缺少宾语的中心语 “的重大问题 ”。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文言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共 16分)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
3、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 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
4、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 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 1】解释加点的词的意思。( 4分) (1)名 之者谁?太守自
5、谓也 ( ) (2)四时之 景 不同 ( )( 3) 薄 暮冥冥( )( 4)予尝求 古仁人之心( ) 【小题 2】用现 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小题 3】从全文看,欧阳修的 “览物之情 ”,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 “览物之情 ”与范仲淹笔下 “迁客骚人 ”们的种种 “览物之情 ”有什么根本的区别?4分 【小题 4】请说说乙文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中的 “乐 ”与范仲淹岳阳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中的 “乐 ”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4分) 答案: 【小题 1】
6、命名 景色 迫近 探求 【小题 2】欣赏山水的乐趣,感受在心中,以饮酒来寄 托。沙滩上鸥鸟时飞时落,水中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 【小题 3】欧阳修的 “览物之情 ”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 “迁客骚人 ”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 “览物之情 ”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 “民 ”,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 【小题 4】相同点: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 “与民同乐 ”思想对今天全面建
7、设小康社会有 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比如“薄 ”不是形容词而是动词。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得 ”“寓 ”“翔 “集 ”,要注意 “游泳 ”与今义不同。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了解的两文思想
8、内容,从两位作者 “乐 ”的原因一在 “民 ”一在 “自己 ”比较不同。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从两位作者都是以人之乐为己乐这一点上谈相同点,联系现实,从先人后己这一高尚的品质这个角度来谈感想。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课外阅读欣赏 一百美元 暑假终于到了,约翰迫不及待地往家乡赶,他要去看望奶奶。 奶奶是德国人,爷爷是美国人,他们在 一起幸福地生活了大半辈子。奶奶不懂英语,只会说德语,除了爷爷和家人,她不愿意跟别人交流。更糟糕的是,她患有白内障,视力非
9、常差。去年,爷爷去世了,奶奶不愿意离开他们共同生活的地方。约翰不知道,孤单的奶奶该如何生活。给爷爷办完丧事,约翰父母临走时给奶奶留下了一个可以异地取款的存折和 100美元现金。 看到孙子,奶奶非常高兴,她挎上菜篮子就说: “我去买你最爱吃的鳕鱼。 ”然后,她去了窗台,约翰看到窗台上放了一大把钱,有零有整,奶奶把钱全部拿在手上就出去了。 “钱怎么能放在窗台上呢?只要窗子一开,路人随手就能拿走。 ”约翰想,等奶奶回来,他就让奶奶把钱放到电视柜子上面。奶奶说: “没必要,我这一年还没丢过钱呢。 ”但她还是采纳了孙子的建议。 第二天,奶奶买了东西回来,还是顺手把钱丢在了窗台上,约翰再次帮她收拾好了。
10、第三天,奶奶依然如故。约翰知道这是习惯使然,他再次从窗台上拿起奶奶买东西找回的钱放到了电视柜子上,并顺便把那些钱整理了一下。在整理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奶奶的钱增加了!他记得第一次整理的时候是368美元,可现在 3天过去了,奶奶买了不少东西,钱数却变成了 405美元。 难道奶奶口袋里还有钱?可他明明 看到,奶奶每次出去都是从窗台或电视柜子上把钱全部拿走,回来后再全部丢在窗台上,她身上应该不会有钱,增加的钱是从哪儿来的呢? 晚上,约翰接到了爸爸的电话。爸爸说,他前几天查了奶奶的账户,发现奶奶从没取过他们存的钱。奶奶手里只有他们走时留下的 100美元现金,这一年来她是怎么生活的呢?约翰知
11、道,小镇上的生活标准每月最低也得 1000美元,就算奶奶再节约,也不可能 100美元用一年啊! 约翰把爸爸的疑问说了一遍,奶奶茫然地看着那沓钱说: “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不会从银行取钱。我也不认识美元,我不知道那是多少。 ” 奶奶不懂英语,不认识美元,约翰是知道的,他不明白的是,奶奶是怎么用钱买东西的。奶奶说: “我每次买东西的时候总是把手里的钱全部给卖东西的人,让他们自己拿钱和找钱,我想别人是不会坑我这个老太太的。 ”哪有这样买东西的?约翰感到很可笑。他决定跟踪奶奶一次,看她究竟是怎么买东西的。 11第二天,约翰悄悄地跟在奶奶后面。果然,奶奶买水果时,一下子把钱全部拿出来,让卖水果的人自
12、己拿钱。约翰发现卖水果的人从奶奶手里拿出一张 10美元的钞票,却放回了两张 5美元,他等于没收奶奶的钱!接下来,他看到的情况都差不多,有不收奶奶钱的 ,还有多找奶奶钱的 12 约翰的眼睛湿润了。他明白了,这都是小镇上的人们在帮助无依无靠的奶奶! 13约翰找到了镇长,感谢小镇人一年来对奶奶无声的照顾。镇长说: “以前都是你爷爷跟别人打交道,他去世后,你奶奶开始进入社会生活中。刚开始小镇上的人还感到这个老太太真是奇怪,后来才知道她根本不认识钱,没人愿意欺骗一个不认识钱且完全信任别人的人,于是就出现了这种现象。其实,不是我们在帮她,而是她在帮我们,小镇上原来也有坑蒙拐骗的现象,自从碰到对人没有丝毫防
13、备的约翰老太太后,这种现象才没有了。我们应该感谢你奶奶才对啊! ” 【小题 1】用简洁的语言把本文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2分) “奶奶 ”独立生活; ( ); 约翰发现钱增多的秘密;( )。 【小题 2】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 4分) 【小题 3】文末为什么镇长说 “不是我们在帮她,而是她在帮我们 ”?( 3分) 【小题 4】试推断:小镇人帮助 “奶奶 ”,为什么采取 “无声 ”的方式?( 3分) 【小题 5】请从文章情节、写法、内容等方面任选其一对全文写一段不低于 30字的赏析 ( 4分) 答案: 【小题 1】约翰发现 “奶奶 ”的钱增多,产生疑惑;镇长说出小镇人帮助 “奶奶 ”
14、的原因。 【小题 2】 .朴实等。举例略 【小题 3】镇长认为, “奶奶 ”对别人的完全信任感动了小镇人,帮助小镇人改善了社会风气,小镇上原有的坑蒙拐骗现象消失了。 【小题 4】她不愿意跟别人交流,小镇上的人心地善良,认为帮助她是应该的,不想让她有精神上的负担。 【小题 5】如:内容上围绕人与人之间信任,社会的和谐来谈即可。情节上:线索、时间顺序等。写法上 :设置悬念。 【小题 1】 试题分析:根据的提示,阅读全文,将故事情节划分成四部分,以人物活动为中心,根据要求根据内容,即点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语言要简洁,不必叙述细节。 考点:归纳内容要 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
15、题 2】 试题分析:语言的特点从表达的形式,即是富于描写精美的语言还是朴实无华的语言,本文属于后者,引用两句加以说明。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小题 3】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内容,从人物行为的社会影响这个方面来分析理解。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注意文中对奶奶情况的交代,抓住 “她不愿意跟别人交流 ”此句,从小镇上的人们的善良对奶奶的体贴来分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5】 试题分析:评价情节,分析其精巧之处;评价写法,分析如何描写人物;评价内容
16、,分析文章的思想情感。赏析,要具体举例分析内容,要有所评价,使用评价语。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特的文化遗产,它作为中国元素的代表之一进入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外墙设计。学校要组织以 “节气与语文 ”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4分) 【节气搜索】明代有一秀才,某日夜宿山中,次日晨起,见 茅屋上一片白霜,随口吟出上联: “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 。 ”此联中嵌有三个节气,一时成为绝对。若干年后,才有人对出下联: “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 ” 请填入一个最恰当的节气,把上联补充完整: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山东省 枣庄 九年级 上学 期期 模拟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