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山东省德州五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山东省德州五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山东省德州五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山东省德州五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读下面的语段,在 中填写恰当的标点符号。( 3分) 人生需要理想的呼唤吗 是的,需要。当你慵懒时,它呼唤你勤奋 当你昏睡时,它呼唤你清醒 当你跌倒时,它呼唤你奋起。 答案:? ; ; 试题分析:阅读短文,根据内容判断句子的语气,填入相应的标点符号。 “吗 ”是疑问语气,其后应该是问号,而三个 “当你 ”组成排比,所以之间用分号。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 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 ) ( 2分) A田 圃 ( p)妖 娆 ( ro) 蓑 衣( su) 涕
2、 泗横流( t) B 睿 智( ri)谦 逊 ( xn) 扶 掖 ( y)怒不可遏( ) C 喑 哑( yn) 曙 光( sh) 栖 息( q) 弥 留之际( m) D喧 嚷 ( y ng) 斗 笠 ( 1)繁 衍 ( yn)自知之明( ming)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语境和组词的特点来判断,注意形声字中形旁的表意作用。汉字拼音要注意易错的声母,比如 b与 p, j、 q、 x的区别, n、 l的区别,还有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韵母要注意前后鼻音,还要注意标调的问题。运用反选排除法, B项中本题中 “睿 ”标调应标在 i上, C项中 “弥 ”读第二声, D项中 “明 ”缺少标调。故 A对
3、。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倾颓斜辉沉吟惟惟连声 B拮据商酌裨补心无旁骛 C霹雳攘除潮迅猥自妄屈 D恣睢搬师体恤陟罚藏否 答案: B 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平时多加注意,仔细辨识,加强记忆,注重积累。运用反选排除法, A项中 “辉 ”为 “晖 ”, C项中 “鹜 ”为 “马 ”字底, D项中 “搬 ”为 “班 ”。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尽管计算机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
4、味着工作都可以 事倍功半 。 B重庆永川动物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求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 栩栩如生 了。 C “神舟 ”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 空前绝后 的成就。 D从风格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各有千秋 。 答案: D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 成语,有一个使用对象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句子的前后联系及使用对象。运用反选排除法, A句 “事倍功半 ”指花很大的功夫收效很小,是 “事半功倍 ”的错用, B句“栩栩如生 ”形容艺术作品逼真形象,不直接说明动物, C句 “空前绝后
5、 ”指以前和以后绝不仅有,根据句意,不符合事实。故 D对。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课文内容及文学常识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故乡一文以 “我 ”回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按时间写了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等情节。文中的 “我 ”有作者的影子,但绝不是作者本人。文章主要采取对比手法来表达主题。 B我的叔叔于勒一文通过对主人公于勒的塑造和刻画,深刻地揭示了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大众生活的凄苦,反映了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主题。 C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字子长,他用毕业精力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字孔明,谥号忠武侯,成语 “三顾茅庐
6、”讲的是他与刘备之间的故事。 答案: B 试题分析:我的叔叔于勒一文 中于勒不是主人公,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C错。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陕北的山 祁玉江 陕北真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地方。 说它神奇而美妙,并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下埋藏了多少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富集的矿产资源,也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上盛产了多少瓜果梨枣、五谷杂粮等绿色食品,更不只是因为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些纯朴善良的山民们和世世代代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而更多的则是因为它的山 神奇而美妙的陕北的山 ! 我常常怀疑造物主将世界上所有的山都堆在了地球的这一隅,使陕北成了山的世界、山的海洋 !抬头是山,低 头也是山;吃的
7、是山,住的还是山。山是生存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寄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 我生在陕北,长在陕北,曾经和陕北的山零距离地亲吻过。在这茫茫的大山深处,我扶过犁,拾过粪;吞过糠,咽过菜;淌过汗,流过泪。一切都是那么无助,那么渺茫。我对生我养我的陕北的山,鄙视过,厌倦过,一度竟然埋怨起我的祖先为什么不把自己定居在广阔的平原上、浩瀚的大海边、秀丽的江南间,而偏偏要将家安在这贫瘠清苦偏远落后的千山万壑中,使得日后的子孙们在这里永远地受苦受难,千回百转走不出大山,享受不到山外精彩 世界的生活 !我甚至怨恨大山,诅咒大山,盼望有一天天崩地裂,将这茫茫大山夷为平地;或者乞求上苍有朝一日
8、将这些绵绵山峦搬到天的尽头,使这里的人们再也不要受苦受难了。 但是现在想来,我那时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任性,多么的忘本 !如果当初没有汲取大山的营养,没有经过大山的磨砺,没有遵循大山的教诲,我不可能体格健壮、意志顽强,更不可能走出大山。 当你登上高高的山巅,举目四望,视野所及,苍苍茫茫,一望无际。那数不清的梁峁,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像条条巨蟒,像只只雄狮,像头头大象,像个个巨人 盘踞在这广袤的黄土高原上, 正蓄势待发。那层峦叠嶂的山脉,仿佛是大海的波涛,一浪接着一浪,汹涌不退,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总之,任凭你怎么想象,想象什么就是什么。 陕北的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可以容纳世界的一切,包容人间万
9、象。如果你走错了路,做错了事,它并不记恨你、抛弃你,依然像慈祥的母亲一样,紧紧地把你揽在怀里,教育你、鼓励你、引领你重新振作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夜晚,睡在大山里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一样,是那样的温馨,那样的甜蜜。 如果你坐在高高的山巅,细细地观察,认真地品味,这广袤的高原就像一泓清澈的湖水,一尘不染。没有喧闹 ,没有嘈杂,一片寂静,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鸟叫、机器声,升腾起几缕袅袅炊烟,使空旷寂静的大山显得更加静寂。如果你疲惫了,烦恼了,不妨走进大山,走上这高高的山梁,在那儿坐一坐,歇一歇,躺一躺,吸一吸清新的空气,接受一下山风的抚摸,你的精神会顿时为之一振,心灵得到了净化,一切
10、疲倦和烦恼早已抛到九霄云外,蓦然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我忽然明白了,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为什么走出了像李自成、刘志丹、谢子长这样的无数英雄豪杰和革命志士;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和百唱不厌的像走西口、东方红 等信天游歌曲;为什么毛泽东主席将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解放战争的总后方选在了陕北,而且在这里一住就是 13 年;为什么陕北人是那样的豪放,那样的纯朴,那样的勤劳,那样的坚强 ! 【小题 1】第 段画横线部分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1分) 【小题 2】结合具体语境,回答下面的问题。( 2分) 睡在大山里,为什么 “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里一样 ”,让人感到 “温馨 ”而
11、“甜蜜 ”? 【小题 3】本文的语言富有特色,请以第 段为例,自选角度进行赏析,不少于 30字( 2分) 【小题 4】比较阅读第 段和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2分)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刘成章安塞腰鼓 ) 陕北的山与 “安塞腰鼓 ”给人哪些相似的感受? 【小题 5】文章第 段写对山的鄙视、厌倦和怨恨,有什么作用?( 3分) 【小题 6】结尾的四句 “为什么 ” ,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感悟 请联系全文加以概括。( 3分) 答案: 【小题 1】神奇而美妙的陕北的山。或:陕北的山。 【小题 2
12、】因为陕北的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包容一切。 【小题 3】略 【小题 4】陕北的山和 “安塞腰鼓 ”均给人以 雄壮、强劲、豪迈之感。 【小题 5】这是运用欲扬先抑 (先抑后扬 )的手法,为了更加强烈地表达对陕北的山的赞美之情。 【小题 6】陕北的这一切都是陕北的山养育和熏陶的结果。或:陕北的。山是他们物质和精神的寄托 (生命的源泉 )。 【小题 1】 试题分析:抓住第一句主干句摘引即可,主干句概括了全段的内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抓住提问句中的关键词 “怀抱 ”“温馨 ”“甜蜜 ”理解作者的情感,据此搜寻作者表达这一意义的文字段
13、即第六自然段,摘引第一句作答即可。 考点:理解文 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阅读此段,注意作者语言的特点,可以从语言形式的短小有力和富有感情的描绘使语言极富生动性来分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联系两篇作品所表现的地域环境和文化,从读者的情感认识这个角度来概括。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5】 试题分析:要说明作者运用的欲扬先抑 (先抑后扬 )的手法,目的是为后面赞美陕北的山作铺垫。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4、 【小题 6】 试题分析:注意理解四句话的内容含义,从文化特色、精神象征这方面来理解。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文言文阅读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 逆 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 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
15、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 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 谢 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小题 1】( 2分)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 逆: 谢: 【小题 2】( 2分)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专诸之 刺 王僚也群臣吏民能面
16、 刺 寡人之过者 B天下缟 素 吴广 素 爱人 C安陵君 受 地于先王而守之 受 任于败军之际 D怀怒未 发 野芳 发 而幽香 【小题 3】( 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小题 4】( 2分)唐雎以 “士之怒 ”反击秦王的 “天子之怒 ”,并效仿 “三士 ”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案: 【小题 1】逆:违背 谢:道歉 【小题 2】 C 【小题 3】( 1)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2)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小题 4】答案
17、:要点: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 【小题 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的 “谢 ”是古今异义字词, 要注意辨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先疏通短文,了解内容,根据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再根据自己所学积累判断字词含义,进行比较。可用排除法,将明显不符合答案:的项先行排除。 A 项中 “刺 ”一为 “刺杀 ”一为 “提意见 ”, B 项中 “素 ”一为 “穿白衣 ”一为 “平时 ”,C项中 “受 ”都是 “接受 ”的意思,
18、D项中 “发 ”一为 “发作 ”一为 “散发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 “错意 ”“ 免冠徒跣 ”“抢 ”,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从文章所写的故事的结局中秦王的表现来概括,说明唐雎不辱使命。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书谢御史【清】吴敏树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 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山东省 德州 九年级 第一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