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
《2014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 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第一部分( 27 分)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下划线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撕杀 浑身解数 落 ( lo)枕 井 冈 ( gng)山 B.煤炭 精诚所致 咋 ( zo)舌 冠 ( gun)心病 C.苟杞 躬逢其盛 毗 ( p)邻 创 ( chung)可贴 D.座谈 厉行节约 下 载 ( zi) 上 档 ( dng)次 解析: A 厮杀 , 井冈( gng)山 ; B 精诚所至 , 咋( z)舌 ; C 枸杞 , 创 chng 可贴 。 答案: D 2.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词语,最恰当
2、的一项是 古人送别,也是一种雅人深致。古时交通不便,一去不知多久,再见不知何年,所以南浦唱支骊歌,灞桥折条杨柳,甚至在阳关敬一杯酒,都深有 。 梁启超的研究和著述更是 广泛,经学、子学、佛学、哲学、史 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民俗学、教育学等等,几乎无所不包。 如果我曾经或多或少地激励了一些人的努力,我们的工作,曾经或多或少地扩展了人类的理解范围, 给这个世界增添了一分欢乐,那我也就感到满足了。 A.意味 涉及 因而 B.意义 涉猎 因而 C.意味 涉猎 从而 D.意义 涉及 从而 解析: 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 意味:含蓄的意思;情调,情趣,趣味。意义:语言文字或其他信号所表示的内
3、容;价值,作用。涉及:牵涉到;关联到。涉猎:粗略地阅读;接触,设计。因而:连词,表示结果。从而: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答案: C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风靡世界的“大黄鸭”落户北京园博园为家,引起了广大市民的极大关注,它的每一天活动,都被市民拍照放到网上。 B.2013 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加拿大短篇小说作家爱丽丝 门罗,有意思的是,获奖后,诺贝尔奖委员会和媒体都联系不上作家本人。 C.所谓 失 庭,是指人到中年不能再生育的时候,独生子女却意外发生伤残、死亡的,中国每年新增这样的家庭 7.6 万个。 D.现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PEC)峰会
4、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瞩目,在诸多成果面前,中国的推动作用已经正在成为关键因素。 解析: A“落户为家”句式杂糅。 C 成分残缺,“死亡的”后面应增加“老人家庭”。 D“已经正在”,前后矛盾。 答案: B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人曾同我争论:中国的当务之急是建设现代物质文明,然后才谈得上疗治文明的弊病。我只能怯生生地问道:难道几代人的灵魂寻求是无足轻重的吗?我承认我不是很理直气壮,因为我能感觉到时代的两难困境: , 。 , 。 , 。文明与野蛮的决战犹未见分晓,超越与沉沦的对峙已拉开序幕。积弊时弊并存,近忧远虑交集。此时此刻,治国者固然身临千钧一发的险关,运思者
5、何尝不是肩负着莫衷一是的难题? 鉴于前者,仁人志士戮力于改革、开放和振兴之举 文明的压抑接踵而至 一方面,权贵贪欲的膨胀使得腐败丛生 面对后者,哲人贤士呼唤着性灵、爱心和净化之道 野蛮的符咒尚未挣脱 另一方面,金钱力量的崛起导致精神平庸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连贯。看题中的六个句子。句前是“我承认我不是很理直气壮,因为我能感觉到时代的两难困境:”从前面的冒号可以看出,后面的句子应该是指出两难困境的。这样看后面应该是,而句中有“另”字,故排序为。这时可以得出答案 A。如果继续考虑,看句中有“鉴于前者”“面对后者”,根据前面的,推知前者和后者所指内容。这两句是说面对问题人们的
6、举措。而后面的则是对前面两句的进一步解说。 答案: A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今天我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唱我自己写的歌,感到万分荣幸;评委老师的点评让我受益匪浅,谢谢您们的聆听 ! B.现在我介绍一下我们班的任课老师,他们都是从上届毕业班中直接蹲班下来的,知识渊博,经验丰富,没有一个省油的灯。 C.张经理,您家父今天来公司找您,您不在,我负责接待的;他叮嘱说您回公司后,一定要跟他打个电话。 D.“认识你自己”是一个很深奥的哲学命题,王教授理解深刻,能够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加以解释,讲得非常浅显易懂,我收获很大。 解析: A“您们”不能用于复数;“聆听”使用对象有误。 B“省油的灯”含
7、贬义; C“ 家父”使用对象不对 。 答案: D 二、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9 题。 陈靖,字道卿,兴化军莆田人。好学,颇通古今。契丹犯边,王师数不利,靖遣从子上书,求入奏机略。太宗诏问之,上五策,曰:“明赏罚;抚士众;持重示弱,待利而举;帅府许自辟士;而将帅得专制境外。”帝异之,改将作监丞,未几,为御史台推勘官。 时御试进士,多擢文先就者为高等,士皆习浮华,尚敏速。靖请以文付考官第甲乙,俟唱名,或果知名士,即置上科。淳化四年,使高丽还,提点在京百司,迁太常博士。 太宗务兴农事,诏有司议均田法,靖议曰:“法未易遽行也,宜先命州县检责荒地及
8、逃民产籍之,募耕作,责州县劝课,给印纸书之。凡县管垦田,视殿最行赏罚。候数岁,尽罢官屯田,悉用赋民,然后量人授田,度地均税,约井田之制,为定以法,颁行四方。”太宗谓吕端曰:“朕欲复井田,顾未能也,靖此策合朕意。”乃召见,赐食遣之。 他日,帝又语端。曰:“靖说虽是,第田未必垦,课未必入,请下三司杂议。”于是诏盐铁使陈恕等各选判官二人与靖议,以靖为京西劝农使,命大理寺丞皇甫选、光禄寺丞何亮副之。选等言其功难成,帝犹谓 不然。既而靖欲假缗钱二万试行之,陈恕等言:“钱一出,后不能偿,则民受害矣。”帝以群议终不同,始罢之。出靖知婺州,再迁尚书刑部员外郎。 真宗即位,复列前所论劝农事,又言:“国家御戎西北
9、,而仰食东南,东南食不足,则误国大计。请自京东、西及河北诸州大行劝农之法,以殿最州县官吏,岁可省江、淮漕百余万。”复诏靖条上之,靖请刺史行春,县令劝耕,孝悌力田者赐爵,置五保以检察奸盗,籍游惰之民以供役作。又下三司议,未果,皆不行。 初,靖与丁谓善,谓贬,党人皆逐去。 提点刑狱、侍御史王耿言靖老疾,不宜久 为乡里官,于是以秘书监致仕,卒。 (取材于宋史 陈靖传,有删改) 注:课:赋税。殿最:泛指等级高下、优劣。第:但,只是。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 擢 文先就者为高等 擢:选拔 B.法未易 遽 行也 遽:仓促 C.朕欲复井田, 顾 未能也 顾:只,不过 D.籍 游惰
10、之民以供役作 籍:践踏 解析: 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 籍:登记 。 答案: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持重示弱,待利 而 举 青,取之于蓝 而 青于蓝 B.乃 召见,赐食遣之 今其智 乃 反不能及 C.帝 以 群议终不同 以 吾一日长乎尔 D.不宜久 为 乡里官 若属皆且 为 所虏 解析: 答题时要把虚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首先根据上下文语境确定原句意思,然后根据原句意思确定虚词意思,如果虚词用法不能从意思上确定出区别,可以从虚词前后的关系断定。 C 因为。 A 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B 表承接,于是;表转折,却,竟然。 D动词,做,担
11、任;表被动。 答案: C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靖遣从子上书,求入奏机略 陈靖派侄子上书朝廷,请求入朝禀奏他的谋略 B.候数岁,尽罢官屯田,悉用赋民 等数年以后,全部罢除官府屯田,全部分给民众收取田赋 C.选等言其功难成,帝犹谓不然 皇甫选等说这个功劳难以取得,宋太宗犹豫了一下说不对 D.国家御戎西北,而仰食东南 国家在西北防御戎敌,而军粮依靠于东南的供给 解析: “宋太宗犹豫了一下说不对”有误,应为“宋太宗还是说不会这样” 。 答案: C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契丹进犯边境,陈靖向宋太宗上奏五条策略,太宗对他另眼相看,不久让他担任了御史台推
12、勘官。 B.陈靖在殿试进士时请求把考生答卷交付考官来决定甲、乙等级,此建议使知名之士能够荣登上科。 C.宋太宗致力于兴办农事,陈靖关于推行均田法的奏策正好合乎太宗心意,于是得到了太宗的赏赐。 D.丁谓被贬后,王耿趁机对陈靖进行报复,奏言陈靖年老患病,使陈靖最终在秘书监任上辞官去世。 解析: “王耿趁机对陈靖进行报复”有误,属无中生有 。 答案: D 第二部分( 123 分)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4 分。 10.上面文言文中,陈靖的劝农之策历经太宗、真宗两朝,最终却没能施行,原因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 分) 解析: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语言表达试题。要求我们从课外古文中概括
13、出原因。宋太宗是担心租税不能按数收上来,故交给三司去讨论,而三司没有讨论出共同观点,所以没有能施行。宋真宗时同样是交给三司讨论,还是没有结果,所以最终没有施行。此类试题要求在翻译的基本上达到对文本的理解与概括,有一定难度。 答案: 宋太宗认为陈靖的劝农之策是正确的,但又担心田地不一定能开垦,租税不一定能收进,( 1 分)所以诏令三司讨论,而三司讨论没有达成共识,因而未能施行( 1 分);宋真宗那位后又诏令陈靖条列奏策,令三司讨论,还是没有结果。( 1 分)所以最终没真正施行。(若引用原文,意思对也可以。) 11.用斜线()给下面划线部分断句。( 5 分)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
14、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遂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为人主而恶闻其过非犹此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 自知) 解析: 本题综合考 查课外文言语段的翻译能力及断句能力。在断句时要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答案: 百强有得锺者欲负而
15、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 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为人主而恶闻其过非犹此也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作其中 8 道题)( 8 分) 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后值倾覆,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 谢公宿处今尚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 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前赤壁赋)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解析: 本题考查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6、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砺则利”、“之际”、“树颠”、“渌水荡漾”、“繁霜鬓”“唯见”、“寓之酒也”、“沧海之一粟”、“真名世”、“仓皇北顾”等。 答案: 金就砺则利受任于败军之际鸡鸣桑树颠渌水荡漾清猿啼艰难苦恨繁霜鬓唯见江心秋月白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渺沧海之一粟出师一表真名世赢得仓皇北顾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题。( 8 分) 望江南 江南岸 (北宋)王琪 江南岸,云树半晴阴。帆去帆来天亦老,潮生潮落日还沉。南北别离心。 兴废事,千古一沾襟。山下孤烟渔市远,柳边疏雨酒家深。行客莫登临。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一句以“江南岸”起句,所写景物为江岸所见,“
17、半晴阴”是全词的总体背景。 B.“帆去帆来”一句巧妙化用李贺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别离的情感蕴含其中。 C.下片全部实写,先正面议论,用“兴废事”三字点出怀古之意,再转到具体写景。 D.全词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转换自然,用语虽然平易,却含不尽之意,情韵悠然。 解析: C 项中 “全部实写”有误。前两句议论不是写实,最后一句虚写不是实写。此类试题涵盖面较广,包括了手法、思想内容等的鉴赏分析。但由于是选择题形式,会简单一点。 答案: C 词的结尾写道“行客莫登临”,词人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5 分) 解析: 本题是一道诗歌思想内 容试题。“行客莫登临”的原因应该是两点:一是
18、易引起别离的伤感心绪,二是易引起孤独寂寞之情。但题的最后要求结合全词分析,那看词的上片写江上之景,天气变化不定,让人顿感心情失落伤感。下片写山下之景,杨柳疏烟,细雨迷朦,酒家遥远,使人徒生落寞之悲。 答案: 上片写江上之景,天气阴晴不定( 1 分)令人心生沧海桑田、聚散离合之感。( 1 分)下片写山下之景,环境迷茫凄清( 1 分)令人心生兴废难料、孤独落寞之情。( 1 分)所以才劝“行客莫登临”。( 1 分) 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2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16 题。 香道 人道 天道 俞天白 香道、茶道、花道,被中国历代文人称为“雅事中的雅事”。但茶道与花道传承之时,香道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北京市 朝阳区 高三上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