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徐州沛县第五中学初一下学期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江苏徐州沛县第五中学初一下学期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江苏徐州沛县第五中学初一下学期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江苏徐州沛县第五中学初一下学期月考语文卷(带解析) 其他 给加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5分) 气 氛 ( ) 祈 ( )祷 山 巅 ( ) 斑 斓 ( ) 炽 痛 ( ) o ( )悔 污 hu( ) j( )绊 狂 ln( ) 默 q( ) 答案: fn q din ln ch 懊 秽 羁 澜 契 试题分析:气 氛 的氛不要读成 fn 祈 祷的 “祈 ”不要读成 q 炽 痛的 “炽 ”,不要读成 zh 考点: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点评:字音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对于课本上出现的常用字的字音一定要读准,要注意形近字的读音和多音字的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2、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做字形题,要积累词语,注意书写。特别是同音异形字在应用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记扎实。 填充成语( 4分) 参 不齐 叱 风云 尽态极 大 大悟 答案:差 咤 妍 彻 试题分析:注意咤、妍的写法 考点:本题考查字形。主要涉及成语。 点评:做字形题,要积累词语,注意书写。特别是同音异形字在应用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 一定要记扎实。 修改病句( 2分) 为了搞好工作,我们要虚心接受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答案:为了搞好工作,我们要广泛征求并虚心接受群众意见。 试题分析:应该是先征求再接受意见,语序不对。 考点:本题考查语病辨析能力。 点评:病句类型的主要有
3、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提炼出两条主要信息。( 4分) 调查显示,七成以上被调查者首次触网年龄已经提前到 10 岁以前 (含 10 岁 ),10岁以后首次触网的未成年人比例减少到 27.7%,比 2010年下降 5个百分点,而与 2010年相比较, 5 10岁每个年龄段的触网比例都有明显增加。 就被调查未成年人上网最主要做的事来看,听音乐
4、、玩游戏、聊天以明显的优势位于前三位,新闻、邮件、搜索等则在未成年人的互联网应用中一直处于非主流地位。 。 答案:( 1)未成年人接触互联网的年龄进一步提前( 2)休闲娱乐是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 最主要目的 试题分析:从 “七成以上被调查者首次触网年龄已经提前到 10 岁以前 (含 10 岁 ),10岁以后首次触网的未成年人比例减少到 27.7%,比 2010年下降 5个百分点,而与 2010年相比较, 5 10岁每个年龄段的触网比例都有明显增加。 ”可以知道未成年人接触互联网的年龄进一步提前了, “听音乐、玩游戏、聊天以明显的优势位于前三位,新闻、邮件、搜索等则在未成年人的互联网应用中一直处
5、于非主流地位。 ”说明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最主要目的是休闲娱乐。 考点:本题考查对材料有效信息的筛选。 点评: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关的语句 ,可以直接用原文回答,也可以从中概括出信息回答。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15分)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 “要小心 ”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
6、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 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 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
7、眼前了。 【小题 1】第 节中描写开船的动作的词语有 ,从中可看出江南水乡的少年们 的特点。 (4分 ) 【小题 2】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 ”中的 “那声音 ”指的是 段中的 。 “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一句中的 “他 ”指的是 。 (2分 ) 【小题 3】第 段文字是从 、 、 、 等角度进行景物描写的。 (4分 ) 【小题 4】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上文大意。 (2分 ) _ _ 【小题 5】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 方法?有何作用? (3分 ) _ _ 答案: 【小题 1】点、磕、退、上前、出。 驾船动作熟练、聪明能干。 (4分 ) 【小题 2】歌吹;宛转,悠扬的笛声。
8、 (2分 ) 【小题 3】嗅觉、听觉、视觉、触觉。 (4分 ) 【小题 4】去赵庄看社戏时 “我 ”的所见所闻所感。( 2分) 【小题 5】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船行速度之快,反衬出 “我 ”急切看戏的心情。 【小题 1】试题分析 :动词主要有:点、磕、退、上前、出,这些动词说明水乡的少年驾船技术娴熟。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词语表达作用的理解。 点评:理解词语的表达作用,特别是动词,要注意结合上下文、结合文章中心、人物性格、心理等来分析。 【小题 2】试题分析 :那声音指的是第二段中的歌吹 “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从“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
9、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可知他应该是 “横笛 ”。 考点:本题考查对词语的指代意义的理解。 点评:理解词语的指代意义,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来分析,词语的指代意义一般在上文中能找到相关的词句。 【小题 3】试题分析 :“两岸的豆 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这句话中有嗅觉、触觉、视觉。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这句话中主要是视觉。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这句话中有视觉、听觉, “那声音大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江苏徐州 沛县 第五 中学 初一 学期 月考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