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3-2014年山东省德州五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 资源ID:289562       资源大小:22.67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3-2014年山东省德州五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3-2014年山东省德州五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读下面的语段,在 中填写恰当的标点符号。( 3分) 人生需要理想的呼唤吗 是的,需要。当你慵懒时,它呼唤你勤奋 当你昏睡时,它呼唤你清醒 当你跌倒时,它呼唤你奋起。 答案:? ; ; 试题分析:阅读短文,根据内容判断句子的语气,填入相应的标点符号。 “吗 ”是疑问语气,其后应该是问号,而三个 “当你 ”组成排比,所以之间用分号。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 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 ) ( 2分) A田 圃 ( p)妖 娆 ( ro) 蓑 衣( su) 涕

    2、 泗横流( t) B 睿 智( ri)谦 逊 ( xn) 扶 掖 ( y)怒不可遏( ) C 喑 哑( yn) 曙 光( sh) 栖 息( q) 弥 留之际( m) D喧 嚷 ( y ng) 斗 笠 ( 1)繁 衍 ( yn)自知之明( ming)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语境和组词的特点来判断,注意形声字中形旁的表意作用。汉字拼音要注意易错的声母,比如 b与 p, j、 q、 x的区别, n、 l的区别,还有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韵母要注意前后鼻音,还要注意标调的问题。运用反选排除法, B项中本题中 “睿 ”标调应标在 i上, C项中 “弥 ”读第二声, D项中 “明 ”缺少标调。故 A对

    3、。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倾颓斜辉沉吟惟惟连声 B拮据商酌裨补心无旁骛 C霹雳攘除潮迅猥自妄屈 D恣睢搬师体恤陟罚藏否 答案: B 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平时多加注意,仔细辨识,加强记忆,注重积累。运用反选排除法, A项中 “辉 ”为 “晖 ”, C项中 “鹜 ”为 “马 ”字底, D项中 “搬 ”为 “班 ”。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尽管计算机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

    4、味着工作都可以 事倍功半 。 B重庆永川动物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求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 栩栩如生 了。 C “神舟 ”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 空前绝后 的成就。 D从风格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各有千秋 。 答案: D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 成语,有一个使用对象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句子的前后联系及使用对象。运用反选排除法, A句 “事倍功半 ”指花很大的功夫收效很小,是 “事半功倍 ”的错用, B句“栩栩如生 ”形容艺术作品逼真形象,不直接说明动物, C句 “空前绝后

    5、 ”指以前和以后绝不仅有,根据句意,不符合事实。故 D对。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课文内容及文学常识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故乡一文以 “我 ”回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按时间写了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等情节。文中的 “我 ”有作者的影子,但绝不是作者本人。文章主要采取对比手法来表达主题。 B我的叔叔于勒一文通过对主人公于勒的塑造和刻画,深刻地揭示了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大众生活的凄苦,反映了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主题。 C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字子长,他用毕业精力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字孔明,谥号忠武侯,成语 “三顾茅庐

    6、”讲的是他与刘备之间的故事。 答案: B 试题分析:我的叔叔于勒一文 中于勒不是主人公,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C错。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陕北的山 祁玉江 陕北真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地方。 说它神奇而美妙,并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下埋藏了多少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富集的矿产资源,也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上盛产了多少瓜果梨枣、五谷杂粮等绿色食品,更不只是因为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些纯朴善良的山民们和世世代代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而更多的则是因为它的山 神奇而美妙的陕北的山 ! 我常常怀疑造物主将世界上所有的山都堆在了地球的这一隅,使陕北成了山的世界、山的海洋 !抬头是山,低 头也是山;吃的

    7、是山,住的还是山。山是生存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寄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 我生在陕北,长在陕北,曾经和陕北的山零距离地亲吻过。在这茫茫的大山深处,我扶过犁,拾过粪;吞过糠,咽过菜;淌过汗,流过泪。一切都是那么无助,那么渺茫。我对生我养我的陕北的山,鄙视过,厌倦过,一度竟然埋怨起我的祖先为什么不把自己定居在广阔的平原上、浩瀚的大海边、秀丽的江南间,而偏偏要将家安在这贫瘠清苦偏远落后的千山万壑中,使得日后的子孙们在这里永远地受苦受难,千回百转走不出大山,享受不到山外精彩 世界的生活 !我甚至怨恨大山,诅咒大山,盼望有一天天崩地裂,将这茫茫大山夷为平地;或者乞求上苍有朝一日

    8、将这些绵绵山峦搬到天的尽头,使这里的人们再也不要受苦受难了。 但是现在想来,我那时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任性,多么的忘本 !如果当初没有汲取大山的营养,没有经过大山的磨砺,没有遵循大山的教诲,我不可能体格健壮、意志顽强,更不可能走出大山。 当你登上高高的山巅,举目四望,视野所及,苍苍茫茫,一望无际。那数不清的梁峁,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像条条巨蟒,像只只雄狮,像头头大象,像个个巨人 盘踞在这广袤的黄土高原上, 正蓄势待发。那层峦叠嶂的山脉,仿佛是大海的波涛,一浪接着一浪,汹涌不退,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总之,任凭你怎么想象,想象什么就是什么。 陕北的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可以容纳世界的一切,包容人间万

    9、象。如果你走错了路,做错了事,它并不记恨你、抛弃你,依然像慈祥的母亲一样,紧紧地把你揽在怀里,教育你、鼓励你、引领你重新振作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夜晚,睡在大山里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一样,是那样的温馨,那样的甜蜜。 如果你坐在高高的山巅,细细地观察,认真地品味,这广袤的高原就像一泓清澈的湖水,一尘不染。没有喧闹 ,没有嘈杂,一片寂静,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鸟叫、机器声,升腾起几缕袅袅炊烟,使空旷寂静的大山显得更加静寂。如果你疲惫了,烦恼了,不妨走进大山,走上这高高的山梁,在那儿坐一坐,歇一歇,躺一躺,吸一吸清新的空气,接受一下山风的抚摸,你的精神会顿时为之一振,心灵得到了净化,一切

    10、疲倦和烦恼早已抛到九霄云外,蓦然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我忽然明白了,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为什么走出了像李自成、刘志丹、谢子长这样的无数英雄豪杰和革命志士;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和百唱不厌的像走西口、东方红 等信天游歌曲;为什么毛泽东主席将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解放战争的总后方选在了陕北,而且在这里一住就是 13 年;为什么陕北人是那样的豪放,那样的纯朴,那样的勤劳,那样的坚强 ! 【小题 1】第 段画横线部分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1分) 【小题 2】结合具体语境,回答下面的问题。( 2分) 睡在大山里,为什么 “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里一样 ”,让人感到 “温馨 ”而

    11、“甜蜜 ”? 【小题 3】本文的语言富有特色,请以第 段为例,自选角度进行赏析,不少于 30字( 2分) 【小题 4】比较阅读第 段和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2分)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刘成章安塞腰鼓 ) 陕北的山与 “安塞腰鼓 ”给人哪些相似的感受? 【小题 5】文章第 段写对山的鄙视、厌倦和怨恨,有什么作用?( 3分) 【小题 6】结尾的四句 “为什么 ” ,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感悟 请联系全文加以概括。( 3分) 答案: 【小题 1】神奇而美妙的陕北的山。或:陕北的山。 【小题 2

    12、】因为陕北的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包容一切。 【小题 3】略 【小题 4】陕北的山和 “安塞腰鼓 ”均给人以 雄壮、强劲、豪迈之感。 【小题 5】这是运用欲扬先抑 (先抑后扬 )的手法,为了更加强烈地表达对陕北的山的赞美之情。 【小题 6】陕北的这一切都是陕北的山养育和熏陶的结果。或:陕北的。山是他们物质和精神的寄托 (生命的源泉 )。 【小题 1】 试题分析:抓住第一句主干句摘引即可,主干句概括了全段的内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抓住提问句中的关键词 “怀抱 ”“温馨 ”“甜蜜 ”理解作者的情感,据此搜寻作者表达这一意义的文字段

    13、即第六自然段,摘引第一句作答即可。 考点:理解文 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阅读此段,注意作者语言的特点,可以从语言形式的短小有力和富有感情的描绘使语言极富生动性来分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联系两篇作品所表现的地域环境和文化,从读者的情感认识这个角度来概括。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5】 试题分析:要说明作者运用的欲扬先抑 (先抑后扬 )的手法,目的是为后面赞美陕北的山作铺垫。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4、 【小题 6】 试题分析:注意理解四句话的内容含义,从文化特色、精神象征这方面来理解。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文言文阅读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 逆 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 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

    15、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 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 谢 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小题 1】( 2分)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 逆: 谢: 【小题 2】( 2分)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专诸之 刺 王僚也群臣吏民能面

    16、 刺 寡人之过者 B天下缟 素 吴广 素 爱人 C安陵君 受 地于先王而守之 受 任于败军之际 D怀怒未 发 野芳 发 而幽香 【小题 3】( 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小题 4】( 2分)唐雎以 “士之怒 ”反击秦王的 “天子之怒 ”,并效仿 “三士 ”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案: 【小题 1】逆:违背 谢:道歉 【小题 2】 C 【小题 3】( 1)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2)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小题 4】答案

    17、:要点: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 【小题 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的 “谢 ”是古今异义字词, 要注意辨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先疏通短文,了解内容,根据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再根据自己所学积累判断字词含义,进行比较。可用排除法,将明显不符合答案:的项先行排除。 A 项中 “刺 ”一为 “刺杀 ”一为 “提意见 ”, B 项中 “素 ”一为 “穿白衣 ”一为 “平时 ”,C项中 “受 ”都是 “接受 ”的意思,

    18、D项中 “发 ”一为 “发作 ”一为 “散发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 “错意 ”“ 免冠徒跣 ”“抢 ”,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从文章所写的故事的结局中秦王的表现来概括,说明唐雎不辱使命。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书谢御史【清】吴敏树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 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

    19、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曳下奴,笞之。奴曰: “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 ”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 “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 ”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 “此真好御史矣! ”和 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 “烧车御史 ”。和 诛,复官部郎以卒。 【注】九衢( q):四通八达的道路。筇( qing):竹杖。屐:登山 用的鞋。 【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实词。( 2分) ( 1)莫敢 诘 ( 2)命卒 曳 下奴 ( 3)汝敢 笞 我! ( 4) 假 他事削其籍以归 【小题 2】下列

    20、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有宠奴常乘和车 以 出卷石底 以 出(小石潭记) B巡城遇 之 至 之 市(郑人买履) C遂焚烧 其 车 其 真无马耶(马说) D 乃 遍游江浙 乃 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小题 3】翻译句子。( 6分) ( 1)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 ( 2)山水之乐,得之心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 师表) 【小题 4】这段文字主要记叙了什么事?表现谢御史的什么品格?( 2分) 答案: 【小题 1】 质问、责问 拉 用竹板打 借 【小题 2】 A。 【小题 3】 这辆车怎么能够再让宰相乘坐呢?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

    21、,寄托在喝酒上。 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小题 4】这段文字写了谢御史因鞭打飞扬跋扈的和 宠奴、焚烧和 车辆而遭和 报复而被削职为民的事,表现了谢御史不畏权贵、敢于执法的高尚品格。 【小题 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的 “假 ”是古今异义字词, “笞 ”是名词作动词,要注意辨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 “意义 ”指字词的含义, “用法 ”词的变用,哪一点 “相同 ”都可相同都可

    22、以。了解文言常用字词多个义项,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可用排除法,将明显不符合答案:的项先行排除。本题 A项 “以 ”都当连词,而 B项中 “之 ”一为代词一为动词, C项中 “其 ”一为代词一为语气词, D项中 “乃 ”一是 “于是就 ”一为 “却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堪 ”“得 ”“苟 ”“闻达 ”,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读懂全文,了解其中几个人物以及

    23、他们之间的关系,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找到相关情节概括出几件事情来。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诗歌鉴赏 送人之松江 宋 俞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微雨过松江。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 袂:袖子。诗中 “分袂 ”是分别的意思。 【小题 1】这两首诗的体裁均是:( 1分) 【小题 2】( 2分)送人之松江所写送别的季节是 ,别董大所写送别的季节是 。 【小题 3】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2分) 答案: 【小题 1】绝句 【小题 2】秋季、冬季 【小题 3

    24、】前诗通过写西风烟雨等环境和借酒消愁,来表现诗人离 别时沉重、悲伤的情绪,后诗通过劝勉朋友天下到处有知己,来表现诗人离别时乐观旷达的胸襟。 【小题 1】 试题分析:古诗的 “体裁 ”有 “古体诗 ”(如楚辞、乐府等),有近体诗(律、绝),本题只要从近体诗来判断是绝句即可。 考点:识记诗歌的基本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小题 2】 试题分析:抓住诗中的景物描写的特点如第一首 “西风萧瑟 ”和第二首 “北风吹雁雪纷纷 ”即可理解。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注意两首虽然都是送别诗,都情感不同,第一首要抓住 “送客离愁 ”来理解诗人的情感,第二 首抓

    25、住最后一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理解即可。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处错误,请加以修改。( 3分) 挫折并不可怕。 如果你现在的路是坑坑洼洼的, 只有你能走过去, 以后就会是一条阳关大道等着你前进。 就像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军队, 受到大大小小的挫折不计其数, 但他们从来都没有放弃过, 终于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山, 才有我们今天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_句应改为 _。 _ 句应改为 _。 _句应改为 _。 答案: (1) “只有 ”改为 “只要 ”。 (2) 改为 “受过大大小小不计

    26、其数的挫折 ”。(3) 删去 “过上 ”。 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平时多阅读,增加语感。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综合实践题。( 6分) 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在城市的花园里、在农舍的庭院中、在学校的读书亭边,常可见竹影摇曳。为了感悟竹文化的魅力,假设你所在的班级准备编写一份竹韵小报 【小题 1】竹韵小报的 “修竹资料 ”栏目里,编录了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的几则相关资料。请你联系这些资 料,帮忙把 “编者按 ”拟写完整。 【资料一

    27、】竹,常绿多年生植物。茎圆柱形,中空,有节,挺拔向上,质地坚硬。叶青翠,美观,凌霜不凋。 【资料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说: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 ”此名言流传甚广。 【资料三】清代画家郑板桥喜画竹,并且常在画上题咏竹诗。例如 “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也无心。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 【资料四】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描写林黛玉住处潇湘馆: “有千百竿翠竹遮映 ”, “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 【资料 五】中国人视竹为吉祥之物。竹与兰、梅、菊被誉为 “四君子 ”。竹与梅、松被誉为 “岁寒三友 ”。常见吉利画有岁寒

    28、三友、竹梅双喜等。 编者按:人们爱竹,爱它那洒脱的风姿;人们爱竹,爱它那_;人们爱竹,爱它那 _。( 2分) 【小题 2】竹韵小报的 “咏竹诗联 ”栏目里,有一副对联的下联与别的对联弄混了。请你运用对偶知识判断下列诗句哪一句是这副对联的下联?(只需填序号)( 2分) 对联:凌云劲竹真君子, _。 A野泉声入砚池中 B清香移在菊花枝 C梅梢月斜人影孤 D空谷幽兰绝美人 【小题 3】随着两岸交流的加深,竹韵小报准备增设一个新栏目,以下这则材料也将编入此栏目。请你为该栏目取一个合适的名称。( 2分) 前不久,海峡周刊刊登了台湾人杨先生在厦门创办 “竹友园 ”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经营 “谈竹庄 ”

    29、的厦门青年刘先生 还特地拜访了杨先生。他们在竹友园里赏竹、谈竹,缔结了一段竹友缘。 “千载竹文化,两岸本同源 ”,两岸竹友倾心竹文化的情感在这里找到了共鸣。 答案: 【小题 1】要求:内容上突出 “竹 ”的品质 特点,语言上体现例句的基本句式。 示例:脱俗的神韵 坚忍的品性 正直的品格 高尚的气节 挺拔的气势 高雅的气质 【小题 2】 D 【小题 3】 要求:内容扣住 “两岸竹友 ”,用语规范。 示例:两岸竹缘 闽台竹友 闽台竹缘 闽台竹心 海峡竹缘 【小题 1】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材料,从竹的生长姿态以及古人对竹的理解到找到 “人格化 ”的精神品质概括填写。注意要仿照例句的结构来拟写。 考点

    30、: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根据对联的上下句的内容相似和结构相同的特点来考虑选 句,细心的话,可以看出 “绝美人 ”对 “真君子 ”非常工整。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小题 3】 试题分析:抓住文中关键句子 “千载竹文化,两岸本同源 ”,概括其含义拟写。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 ( 3分)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 “不懂 ”,比不真诚的 “懂 ”,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

    31、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 文段选自 (书名)。这封信的内容由 (人名)乐曲的特点谈起,论及了艺术家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要真诚。信中父亲还要求 (人名)在做一切小事时,要养成一种干净的习惯。 答案:傅雷家书、莫扎特、傅聪 试题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做题时抓住材料中有关信息点。根据文段的内容即 “谈艺术 ”以衣说话者的语态联想所读著作,根据填空要求搜索书中内容。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默写 默写。( 6分) 【小题 1】毛泽东沁园春 雪中表达诗人雄心壮志的句子是_, _。 【小

    32、题 2】李清照武陵春中以泪代语述说不幸的句子是_。 【小题 3】渔家傲 秋思中,表现边地将士思乡心切,却心系国事的句子是 _, _。 【小题 4】辛弃疾在破阵子中用 _,_两句写出将帅用牛肉稿劳部下,塞外边境响起军乐战歌的悲壮场面。 【小题 5】苟全性命于乱世, _。 【小题 6】史记 陈涉世家中表现陈涉青年时代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 答案: 【小题 1】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小题 2】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小题 3】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小题 4】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小题 5】 不求闻达于诸侯 【小题 6】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试题分析:填写古诗句,

    33、最好写错字,一是由于学生记忆不清,二是学生好望文生义,所以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注意易错字:是、欲、浊、燕、勒、麾、炙、弦、侯、燕雀、鸿鹄、哉。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岁月匆匆, 读九年级的我们已走进人生的花季,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 ,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思索,少了一份盲从;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偏激;多了一份行动,少了一份幻想;还多了一份责任、理想与憧憬 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以 “九年级,我多了一份 _ ”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 请在横线上

    34、填入恰当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 书写清楚,卷面 整洁。 答案:例文: 十五岁,我多了一份怀念 十五岁那年的雨季,我们有共同的期许,回忆起童年的点点滴滴,却发现,成长已慢慢接近 题记 老人们常说,十五岁过 “童关 ”,于是,在我十五岁这一年的新年伊始,童年向我告别,记忆中,关于那些光着屁股天不怕地不怕、一撒娇就坐在地上哭爹喊娘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它将会被深埋在记忆的最深处吧?!可我却常常怀念着那时的我。 进入初三,开始了初中最后的征战。每天都浸在题海中,我们常常呛一肚子苦水,可是没有人想要 放弃,在

    35、我们的眼神里,只有坚定,却仿佛多了一丝冷漠。 我依旧把各式各样的漫画书往家里搬,因为那是我和共同的喜好,可如今,没有人和我谈柯南、犬夜叉还有阿衰了;我依旧带着耳机听周董用那些另类的语言编织成的旋律,那是最爱的音乐,只是现在,没有人和我皱着眉头去研究他的歌词了;我依旧每天吮吸着蜜桃味的棒棒糖,因为吗是给我的第一个糖果的味道,可如今,没有人陪我一起分享蜜桃糖的甘甜了;我依旧喜欢在上拼杀俄罗斯方块,因为他,我和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可现在,只剩我一个人孤军奋战了;我依旧 我的世界, 时间仿佛停滞不前,我还是习惯地做着从前他们习惯做的事,我想不是我幼稚,而是想把一切关于他们的事留在我的 “回忆录 ”的

    36、扉页上。我知道,在数天后,我们将打响最后一仗,那之后,也许我们还会并肩作战,也许会各奔东西,只是不管怎样,我们的脚步依然会铿锵坚定。 十五岁,我的初中生活即将结束,那些同窗三年的挚友们,在十年、二十年后,你们是否还会记得我们在一起走过的这条青春之路呢? 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记着这段充满欢声笑语的日子,怀念那些散落天涯的花儿们,就像怀念我的童年一样。 试题分析:读九年级,应该是十五六岁,与 “十五岁 ,我多了一份 ”写法相同,可填的内容很多, “责任、担当、坚强、执着、理想、憧憬、成功、责任,忧愁、烦恼 ”都是可填的选项,如果要紧抠 “九年级 ”的话,可填 “期盼 ”“紧迫感 ”,因为即将参加中

    37、考。不管填什么,填写文题,文题起码要通顺。本题以记叙文为首选文体,选用具体的事例,通过叙事写自己多了一份什么。叙事,要求完整,清楚,但不能平铺直叙,应该用夹叙夹议的方式,写自己内心的感受,自己对“多了一份 ”有怎样的行为,怎样的感想,怎么的打算。比如 “我多了一份责任 ”,可写自己的学习,学习成绩总是不理解,父母替自己天天担忧,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那么, “我 ”就有一份责任,消除父母的担忧,让父母快乐地生活。比如“我多了一份快乐 ”,在父母影响上,我爱上了音乐,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音乐让我多了一分快乐。再从提示语中 “我们便由少不更事懵懂少年走进了花一般的青春年华 ”来思考,结合文题 “十五岁,我多了一份 _”,还有另一思路,运用对比的写法,写自己的成长变化,以前自己是怎样的,现在是怎样的,是什么改变了自己,是随年龄的增长自然变化的,而是某件事触动了自己,或某段生活经历影响了自己,把它写清楚写具体,写出自己对这一变化的感慨感悟。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 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注意事项

    本文(2013-2014年山东省德州五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fuellot23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