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南京市鼓楼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江苏南京市鼓楼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江苏南京市鼓楼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江苏南京市鼓楼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氧气用于磁悬浮列车 B活性炭用于吸附杂质 C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 D稀有气体制成霓虹灯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液态氧气是保持超导体处于低温的。利用其物理性质。 B、活性炭吸附杂质利用吸附性,是物理性质。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了氧气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这一化学性质。 D、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各色光这一物理性质。本题选 C。 考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
2、气味气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白光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的是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的才是蓝紫色火焰。 考点: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喜树中含有一种被称为喜树碱的生物碱,实验分析它由 C、 H、 O、 N 四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 348,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8.05%,则一个喜树碱分子中含有的氮原子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答案: B 试题分析:计算过程为: 3488.05%/14=2,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化学式计算 今年春季我国出现 H7N9禽流感,治疗的新药是帕拉米韦,其说
3、明书中部分内容如图,有关该物质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帕拉米韦一个分子中含有 51个原子 B帕拉米韦由 15个碳原子、 28个氢原子、 4个氧原子、 4个氮原子构成 C帕拉米韦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9.5% D帕拉米韦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5: 28: 4: 4 答案: BD 试题分析: A、帕拉米韦一个分子中含有原子个数为 15+28+4+4=51, A正确;B、 15个碳原子、 28个氢原子、 4个氧原子、 4个氮原子构成的是一个帕拉米韦分子。 B错误; C、帕拉米韦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64)/(1215+128+164+144) 100%=19.5%, C正确;
4、D、 15: 28: 4: 4为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不是质量比,故 D错误。 考点:化学式的计算 某兴趣小组要收集一瓶( 100mL)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40%的气体,收集气体的装置如右图。方法是:在 100mL集气瓶里装满 水,塞紧胶塞并关闭活塞 b,打开活塞 a通入氧气,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当量筒内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闭活塞 a,然后打开活塞 b 通入空气,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学科网学科网则通入氧气的体积和通入空气的体积大约是 A 40mL和 60mL B 60mL和 40mL C 50mL和 50mL D 25mL和 75mL 答案: D 试题分析:假设通入瓶中的氧气的体积为
5、X,则通入空气的体积为( 100-X),则于空气中含氧气的体积约为 1/5,所以瓶内氧气的总体积为 X+20%( 100-X)=40,解得 X=25,即氧气体积为 25mL,空气体积为 100-25=75mL,答案:选D 考点:空气中氧气含量 李大爷家使用的化肥是不纯的硝酸铵( NH4NO3),经测定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7%,请你通过计算推测这种化肥所含的一种杂质可能是 A NH4HCO3 B NH4Cl C CO(NH2)2 D (NH4)2SO4 答案: D 试题分析:经计算,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8/80100%=35%。纯硝酸铵的氮元素质量分数比测定值 37%要低,那么可
6、确定,化肥所含的一种杂质,其氮元素质量分数比 37%要高。分别计算四个选项中的氮元素质量分数,选出高于 37%的即可。 A、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4/79100%=17.72%,不是答案:。B、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4/53.5100%=26.17%,不是答案:。 C、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8/60100%=46.67%,是答案:。 D、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132100%=21.21%,不是答案:。 考点:化学式的计算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如下,用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涉及到五种物质 B反应物可能是氧化 物 C反应中无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D反
7、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 答案: BD 试题分析: A、只涉及三种物质,其中反应物一种,生成物两种。 A错误。 B、氧化物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为氧元素。反应物中出现了两种元素,故可能是氧化物,如果其中有一种为氧元素,那它就一定是氧化物了。 B正确。 C、从图中看出,反应后生成了单质,故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C错误。 D、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与质量都不变, D正确。 考点:微观认识化学反应,氧化物定义,质量守恒定律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 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 验 设 计 实验目的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探究石蜡燃烧后有
8、二氧化碳生成 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不同分子运动速率不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 A中右侧盛水的容器密封,红磷燃烧后容器中的水无法被吸入左侧的集气瓶,故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正确,通过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即可判断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C、正确,通过观察到肥皂泡上升,即可判断氢气的比空气小。 D、正确,浓氨水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更多,说明氨分子的运动比氯化氢分子运动更快。 考点:化学实验原理的理解 按要求填写化学符号或符号的意义填空 化学符号 ( 2) 3CO32- ( 4) 符号的意义 ( 1) 2个氯气分子 ( 3) 氢氧化钙 答案: ( 1)表示 2个铜原子; ( 2
9、) 2Cl2 ( 3) 3个碳酸根离子 ( 4) Ca (OH)2 试题分析: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粒子个数。( 1) 2Cu表示 2个铜原子。( 2)一个氯气分子由两个氯原子构成的,所以 2个氯气分子表示为 2Cl2。 考点:化学符号的书写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图 1 4是教科书上有关实验的装置图 ( 1)图 1是利用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该实验测定结果偏小的原因是 (答出一点即可)。 ( 2)图 2是验证分子性质的实验。 A烧杯盛有用蒸馏水稀释过的酚酞溶液, B烧杯盛有少量浓氨水,实验中发现 A烧杯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 色,通过此实验能够
10、验证的分子性质是 。 ( 3)图 3 是电解水实验。此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通电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反应产生的气体,其中检验负极气体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 4)图 4是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为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可对实验装置做的一项改进为 。 答案: ( 1) 4P+5O2 2P2O5 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没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 2)红色,分子不断运动。 ( 3) 2H2O 2H2+O2。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 4)将导管加长;烧杯中放冰块等 试题分析: ( 1)空气中氧气体积有多少,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只能通过等量替换
11、法来推测,即把氧气消耗,并用水来替代消失的氧气的体积,通过观察水占空气体积的多少,间接推知氧气占体积多少。如果测得的氧气含量偏低,也就是说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少,那原因可能是红磷用量不足,没把氧气全部耗尽,也可能是装置漏气,外界空气又进入瓶中,致使被吸入的水体积变小,也可能是没冷却到室温,剩余气体仍处于受热膨胀状态,致使被吸入的水体积变小。 ( 2)酚酞遇碱性的氨水是变红色的。氨分子从 B烧杯运动进入 A烧杯,从而在两者并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仍能变红色。 ( 3)负极气体为氢气,它具有可燃性,燃着的木条检验时,该气体燃烧, 发出淡蓝色火焰。 ( 4)水蒸气是在导管中冷却的,也有部分在最后的试管中
12、冷却,所以为更好冷却,只需将导管加长;烧杯中放冰块等。 考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分子运动实验,电解水,蒸馏等重要实验 下列是某同学对一些生活现象的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 A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B夏天吃剩下的食物要及时放入冰箱,因为食物缓慢氧化后会变质; C填充气球时,常用氦气代替氢气,因为氦气密度比氢气小; D膨化食品中通常充有氮气作保护气,因为氮气在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稳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填充气球时,常用氦气代替氢气,因为氦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比氢气安全,氢气球则容易引起爆炸。 考点:空气成分及性质 下列实验操作中, “先 ”与 “后
13、”的顺序不正确的是( ) A制备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试管加热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 C用量筒量取 10mL液体时,先倒入接近 10mL的液体,后用胶头滴管补至刻度线 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制备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确认气密几天良好后,再装药品,如果气密几天不好,则需检查装置或更换实验用具。 A不正确。 B、正确,这样做可以防止试管受热不匀而引起破裂。 C、 D也都正确。 考点:化学实验操作步骤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气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可以转变
14、为液体或固体 B空气中含有氧气,所以细铁丝在引燃的条件下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可燃物 D因为氧气与氮气的密度不同,所以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答案: A 试题分析: B、尽管空气中含有氧气,但氧气浓度不高,铁丝不能燃烧。 B错误。C、氧气的化学性质确实比较活动,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本身并不是可燃物,只能支持其它物质燃烧。 C错误。 D、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根据氧气与氮气的沸点不同,沸点低的氮气先变成气体挥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氧气。 D错误。 考点:氧气的性质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可以认为是纯净物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纯净物
15、是只含一种物质的物质。 A、除含醋外,还含有大量的水等。B、除酒精外,还有水,且水体积占 25%。 C、除盐外, 还含有碘。答案: 选D。 考点:纯净物判别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是形成灰霾天气的最大元凶。下列做法对防治 PM2.5的形成不利的是 A建筑工地经常洒水降尘 B农村露天焚烧秸秆 C室内提倡不吸或少吸烟(香烟烟雾颗粒的直径大多在 0.1至 1.0微米) D加强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的净化处理 答案: B 试题分析:防治 PM2.5,主要是减少空气中固体颗粒物的产生。农村露天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烟尘,提高空气中固体颗粒物的浓度。 考点:环境保护 液晶电视制
16、造过程会用到的三氟化氮( NF3)中氮元素为 +3价,则氟元素的化合价是 A -3 B -1 C 0 D +1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 0的原则,求算出氟元素的化合价即可。假设氟元素化合价为 X。 (+3) +X3=0,解得 X=-1,答案:选 B 考点:化合价计算 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表示阳离子的是 A B C D答案: C 试题分析: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如果核电荷数 电子数,即为阳离子。 A、 B中核电荷数 =电子数,为原子。 C中核电荷数 电子数,为阳离子。 D中核电荷数 电子数,为阴离子。 考点:离子的判别 下列化学用语中的数字与含义相符的是 A Na
17、钠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 B CO2 二氧化碳中含两个氧原子 C 2NO22 个二氧化氮分子 D 2H1 个氢分子由 2个氢原子构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每个离子的带电荷数。 A表示每个钠离子带 1个单位正电荷。 B、化学式中的数字表示每个分子中原子个数。 B表示每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两个氧原子。 C、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C中前面的 2 表示 2 个二氧化氮分子。正确。 D、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D表示 2个氢原子 。 考点: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对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气体热胀冷缩主要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距离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变瘪的
18、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受热后分子会膨胀变大 C品红加入热水中看到水很快变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D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因为相同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受热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本身的大小与质量都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考点: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我国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 含有锰、铁、铜等金属的矿物。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锰元素的信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锰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锰原子核内有 25个质子 C锰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4.94 g D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30 答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苏 南京市 鼓楼 九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