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初二12月物理质量监测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年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初二12月物理质量监测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初二12月物理质量监测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年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初二 12月物理质量监测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水中传播 B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 C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340m/s 答案: C 试题分析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A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水中传播 不合题意; B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 不合题意; C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符合题意;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340m/s 不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 :本试题考查的是
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放映幻灯片时,想使银幕上出现放大的 “F”字时,则幻灯片在镜头前正确的放置方法应是图中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 :在放映幻灯片时,成的倒立放大的实像。像是倒立的含义是像相对于物体是左右和上下都是相反的。故选 D. 考点 :本试 题考查的是凸透镜的成像情况。 点评:对于此题,学生应把握倒立的像含义是像相对于物体是左右和上下都是相反的。 小周同学在探究 “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与烛焰等大的像(如图)。保持凸透镜
3、位置不变,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他必须 A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也远离透镜 B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靠近透镜 C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也靠近透镜 D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远离透镜 答案: B 试题分析 :在凸透镜成实像的实验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大小关系是,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小周同学在探究 “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与烛焰等大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他必须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靠近透镜。故选 B。 考点 :本试题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情况。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在凸透镜成实像的实验中,物距像距和像的
4、大小关系是,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投影仪在现代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是一块焦距不变的凸透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无 论物距多大,凸透镜均可成清晰的像 B投影仪所成的像可以是实像,也可以是虚像 C要使投影仪清晰成像在更远的屏幕上,投影仪的镜头要距投影片更近一些 D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它和投影仪所成像的特点是一样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 :在投影仪中物距是大于 1 倍焦距小于 2 倍焦距,像距是大于 2 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A无论物距多大,凸透镜均可成清晰的像 不合题意; B投影仪所成的像可以是实像,也可以是虚像 不合题意; C要使投影仪清晰成像在更
5、远的屏幕上,投影仪的镜头要距投影片更近一些 符合题意; D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它和投影仪所成像的特点是一样的 不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 :本试题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在投影仪中物距是大于 1倍焦距小于 2倍焦距,像距是大于 2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 (如图甲 ),往茶杯中倒人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 (如图乙 )造成 “看不见 ”和 “又看见了 ”的原因分别是 A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 B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 A 试题分析 :瓷茶杯底部
6、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 (如图甲 ),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的缘故;往茶杯中倒人一些水后,发生了折射现象,又能够看见硬币了,此时的硬币是折射形成的虚像。故选 A。 考点 :本试题考查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现象。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 下列观察到的像属于实像的是 A平静水面映出岸边景物的倒影 B站在岸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 C通过放大镜看到正立放大的蚂蚁 D放映电影时看到银幕上的画面 答案: D 试题分析 : A.平静水面映出岸边景物的倒影 是光的反射现象,是虚像,不合题意; B.站在岸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 是光的折射现象,是虚像,不合题意; C.
7、通过放大镜看到正立放大的蚂蚁 是放大镜的原理,是虚像,不合题意; D.放映电影时看到银幕上的画面 是成放大倒立的实像,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 :本试题考查的是实像和虚像。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在各种光线现象中的实像和虚像。实像是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的,虚像是由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实像可以呈在光屏上,虚像不可以呈在光屏上。 下列有关凸透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凸透镜 对光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的视力 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的视力,凸
8、透镜所成的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也可以是等大的,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只可以是放大的。 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不合题意; B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的视力 不合题意; 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不合题意; 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 :本试题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凸透镜的成像情况。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 16cm,若此时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则所用的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4cm B 8cm C 12cm D 18cm 答案: C 试题分析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
9、16cm,若此时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此时的物距是 f16cm2f,解得焦距的范围是 8cmf16cm。故选 C。 考点 :本试题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是投影仪的原理,即物距是大于 1倍焦距小于 2倍焦距,由此得到透镜焦距的范围。 如图甲所示,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图乙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是 甲 答案: D 试题分析 :人从岸上向水中看时,是水中的某点发出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此时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顺着进入眼睛的折射光线看到池底变浅了。由图可知,选 D。 考点 :本试题考查的是光的折射
10、现象。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看到物体是由于有光线进入眼睛 ,在折射现象中看到的物体是眼睛顺着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看到的物体。 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按压弦的不同位置来改变发声的音调 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色越好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小 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答案: B 试题分析 : 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按压弦的不同位置来改变发声的音调 不合题意; 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响度越大;符合题意;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小 不合题意; D丁图中,城
11、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不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 :本试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注意区分它们。 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为 35 。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 5 。 C无锡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 38 。 D无锡的最低气温可达零 下 30 。 答案: C 试题分析 :人的正常体温为 37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 18 。无锡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 38 。无锡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 3 。
12、A.人的正常体温为 35 。 不合题意;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 5 。 不合题意; C.无锡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 38 。符合题意; D.无锡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 。 不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 :本试题考查的是温度。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了解生活和生产中的常见温度值。 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 熔化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 汽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 液化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 凝华 答案: B 试题分析 :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 熔化 是升华现象,不合题意;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 汽化 符合题意;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 液化
13、是汽化现象,不合题意;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 凝华 是凝固现象,不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 :本试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六种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 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 “出汗 ”。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A (1)(3) B (2)(4) C (3)(4) D (1)(2) 答案: A 试题分析 :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是熔化现象要吸热;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 “出汗 ”。是液化现象要放热; (3)
14、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汽化现象要吸热; (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是凝华现象要放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3)故选 A。 考点 :本试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现象。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六种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吸热的物态变化是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物态变化是凝固、液化和凝华。 下图中,描述晶体熔化时的图像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从以上四个选项中的可以看出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 :本试题考查的是晶体的熔化。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从图像中可知温度是上升趋势的。 在
15、探究 “凸透镜成像规律 ”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 A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 C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D凸透镜是否能成像 答案: C 试题分析 :在探究 “凸透镜成像规律 ”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故选 C。 考点 :本试题考查的是探究 “凸透镜成像规律 ”。 点评:对于此题,学生应把握在探究 “凸透镜成像规律 ”时,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实验题 小明同学在 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
16、有关 ( 1)通过 A、 D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 有关 ( 2)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 3)在相同的自然环境下,小凡同学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如图乙),并控制使它们的 相同结果发现 b 图中酒精先蒸发完,于是可以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液体蒸发的快慢还与 有关 答案:( 1) 液体附近空气流动 ( 2) A、 C ( 3) 表面积 液体的种类 试题分析 :液体蒸发的快慢跟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流动有关。通过 A、 D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附近空气流动有关通过 A、 C两图的对比,可以
17、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在相同的自然环境下,小凡同学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如图乙),并控制使它们的表面积相同结果发现 b图中酒精先蒸发完,于是可以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液体蒸发的快慢还与液体的种类。 考点 :本试题考查的是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有关。 点评:对于此题,学生应运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验比较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右图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曾经做过的光的色散实验实验中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 AB范围内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1)实验中,将温度计放到 AB范围 A处的外侧,会看到 ; B
18、处应该是 光 (2)从实验看出,光线经过三棱镜后是向它的 偏折(填 “顶角 ”或 “底边 ”)这一规律可以用 来类比说明凸透镜对光的 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 作用 (3)如右图所示,如果分别用红光和蓝光以平行于主轴的方向照射凸透镜,之后它们的 光路会略有差异,图中通过 b点的光线是 光(填 “红 ”或 “蓝 ”) 答案:( 1) 温度计示数升高 紫 ( 2)底边 会聚 发散 ( 3) 红 试题分析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在红光以外的不可见光是红外线,在紫光外的不可见光是紫外线。实验中,将温度计放到 AB范围 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计示数升高; B处应该
19、是紫光 )从实验看出,光线经过三棱镜后是向它底边偏折这一规律可以用来类比说明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如果分别用红光和蓝光以平行于主轴的方向照射凸透镜,之后它们的光路会略有差异,图中通过 b点的光线是红光。 考点 :本试题考查的是光的色散现象。 点评:对于此题,学生应了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如图甲所示,是 “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 ”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 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_ _(选填 “A”、 “B”或 “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江苏省 无锡市 滨湖 初二 12 物理 质量 监测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