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8生物的变异与进化押题专练.doc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8生物的变异与进化押题专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8生物的变异与进化押题专练.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08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1下列关于可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A 基因可以自发突变为 a1或 a2基因,但 a1基因不可以突变为 A基因B有性生殖的生物,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可以发生基因重组CTi 质粒的 TDNA片段整合到土壤农杆菌的 DNA上,属于染色体变异D杀虫剂作为化学因素诱导害虫产生抗药性突变,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由 a1基因可以突变为 A基因,A 错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属于基因重组,B 正确;Ti 质粒的 TDNA 片段整合到土壤农杆菌的 DNA上属于基因重组,C 错误;杀虫剂作为环境因素不能
2、诱导害虫产生抗药性突变,只能选择已有的抗药性变异,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D 错误。答案:B2下列有关人工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诱变育种不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C杂交育种可快速、高效地培育出具有新性状的作物新品种D基因工程属于定向改造新品种,人工选择育种属于定向选择新品种答案:C3果蝇灰体对黄体为显性,相关基因 E、e 位于 X染色体上。用 X射线处理一只灰体雄蝇,然后将其与黄体雌蝇杂交,数千只子代(F 1)中出现一只灰体雄蝇。检测发现,这只灰体雄蝇 Y染色体 上多了一段带有 E基因的片段。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亲代灰体雄蝇变异发生在
3、胚胎时期B实验结果说明突变具有低频性CF 1中灰体雄蝇的出现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DF 1灰体雄蝇与黄体雌蝇交配,后代雄蝇都是灰体解析:数千只子代(F 1)中出现一只灰体雄蝇,所以突变应该发生在灰体雄蝇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A 错误;数千只子代(F 1)中出现一只灰体雄蝇说明突变具有低频性,B 正确;灰体雄蝇 Y染色体上多了一段带2有 E基因的片段,表明 F1中灰体雄蝇的出现是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C 正确;F 1灰体雄蝇 Y染色体上多了一段带有 E基因的片段,会把 Y染色体传递给子代雄蝇,子代雄蝇都是灰体,D 正确。答案:A4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姐妹染色单体间
4、的互换属于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产生新的基因型C基因重组是变异产生的根本来源D基因决定生物性状,基因突变后生物的性状一定随之改变答案:B5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倍体无子西瓜高度不育,但其无子性状可遗传B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其植株比正常植株弱小C转基因技术是通过直接导入外源基因,使转基因生物获得新性状D家庭中仅一代人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几代人中都出现过才是遗传病解析:三倍体西瓜通过染色体变异原理培育而成,其无子性状通过无性繁殖可以遗传给后代,A 正确;有些单倍体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如同源四倍体产生的配子培育而成的单倍体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B
5、错误;转基因技术需要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构成重组质粒,才能导入受体细胞内,不能直接导入,C错误;家庭中仅一代人出现过的疾病也可能是遗传病,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也不一定是遗传病,如感冒,D 错误。答案:A 6洋葱是二倍体植物,某同学用低温诱导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并获得成功。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低温诱导过程会使细胞出现不完整的细胞周期B低温诱导只能使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染色体加倍C根尖细胞分裂包括细胞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两个过程 ,两者是不同步的D经低温诱导的根尖细胞,可能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3答案:D7下列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
6、的定向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自然选择 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地理隔离使种群间基因不能交流,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共同进化就是物种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和进化解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 错误;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缓慢进化,即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 正确;地理隔离是指同一物种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但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C 错误;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 错误。答案:B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
7、,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变异与进化的方向B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C人类进化过程中,基因库中的基因是不断变化的D若物种乙是由物种甲进化来的,则物种乙和物种甲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以自然选择不能决定生物变异的方向;A 错误;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B 正确;人类进化过程中,基因库中的基因是不断变化的,C 正确;生殖隔离是产生新物种的标志,若物种乙是由物种甲进化来的,说明产生了新物种,则物种乙和物种甲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D 正确。答案:A9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
8、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4B遗传可使有利变异逐代积累,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C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 群间的隔离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共同进化答案:A10基因型为 AaBB的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B丙细胞表明该动物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过交叉互换C丙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者第一极体D甲、乙、丙产生的变异均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解析:图甲细胞基因型由 BB变为 Bb,说明该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图乙细胞的基因型也发生了变化,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的基因型由 BB变为 Bb,根据图甲和图乙中细胞的基因型变化说明该动物
9、发生了基因突变,A正确;图丙细胞中由同一染色体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所带基因变成一对等位基因 A、a,该动物细胞(AaBB)很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B 正确;图乙细胞处于减后期,由细胞质均等分裂可判断该动物为雄性,因此丙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不可能为第一极体,C 错误;甲、乙、丙三图中依次发生的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均为可遗传变异,D 正确。答案:C11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枯草杆菌核糖体 S12蛋白第5558 位的氨基酸序列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野生型 PKKP 能 0突
10、变型 PRKP 不能 1005注:P 脯氨酸;K 赖氨酸;R 精氨酸AS12 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答案:A12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 组和 B组都利用杂交的方法,目的是一致的BA 组 F2中的矮秆抗病植株可以直接用于生产CB 组育种过程中,必须用到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秋水仙素等物质DC 组育种过
11、程中,必须用 射线处理大量的高秆抗病植株,才有可能获得矮秆抗病植株解析:育种过程中直接用于生产的品种一般是纯合子,在杂交育种过程中 F2矮秆抗病植株有两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只占 1/3,杂合子占 2/3。答案:B1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B染色体结构变异是个别碱基对增添或缺失造成的C染色体片段位置颠倒会影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解析: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数目的增加,但不一定会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A 错误;个别碱基对增添或缺失不会造成染色体结构变异,B 错误;染
12、色体片段位置颠倒会影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6序,C 正确;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D 错误。答案:C14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结构变异是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的B病毒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 DNA上属于基因突变C由环境诱发的变异是不能够遗传的D三倍体植物产生的配子有 50%可育答案:A15除草剂敏感型的玉米经辐射获得了抗性突变体,敏感和抗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关于突变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为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是显性基因B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抗性基因与敏感基因的碱基序列一定不同 C若为染色体易位(移接)所致,则四分体时一定发生
13、了交叉互换D若为一对碱基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解析:除草剂敏感型的玉米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突变体若为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则缺失片段中含有敏感基因,说明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A 错误;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抗性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其与敏感基因的碱基序列一定不同,B 正确;若为染色体易位(移接)所致,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不一定发生在四 分体时,C 错误;若为一对碱基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可能不编码肽链,也可能编码的肽链发生改变,D 错误。答案:B16.如图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变异能通过显微镜观察到B该变异发生在两条非同源染
14、色体之间C该过程导致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7D该变异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答案:C17家蚕中,基因 S(黑缟斑)、s(无斑)位于第 2染色体上,基因 Y(黄血)和 y(白血)也位于第 2染色体上,假定两对等位基因间完全连锁无互换。用 X射线处理蚕卵 后,发生了图中所示的变异,具有该类型变异的一对家蚕 交配产生的子代中,黑缟斑白血无斑白血为 2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甲 乙A具有甲图基因的家蚕表现为黑缟斑、黄血B具有甲图基因的家蚕交配产生的后代有三种基因型 CX 射线照射后发生的变异为染色体缺失D缺失杂合体和缺失纯合体的存活率相同解析:具有甲图基因的家蚕两对性状都为显性,A 正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生物 二轮 复习 专题 08 变异 进化 押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