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安徽铜陵第三中学八年级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安徽铜陵第三中学八年级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安徽铜陵第三中学八年级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安徽铜陵第三中学八年级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以下物品应用平面镜成像原理的是( ) A照相机 B投影机 C穿衣镜 D放大镜 答案: C 试题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穿衣镜是平面镜,掌握平面镜成像现象 知道投影仪、照相机、放大镜的构造特点,知道它们都是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在物距大于 2f时,成缩小、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 A不符合题意 投影仪是根据物距处于 f、 2f之间时,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属于凸透镜成像所以 B不符合题意 穿衣镜是平面镜,利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所以 C符合题意 放大镜是根据凸透镜在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放
2、大、正立虚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 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投影仪、照相机、放大镜的制作原理,考查了凸透镜成像与平面镜成像的区别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 图中正确表示了光在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的光路图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的内容进行分析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并且入射光 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故选项 B、 C、D错误,正确选项为 A 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点评:会根据折射定律画出正确的光路图,会用排除法进行选择 在下面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3、是:( ) A潜水艇利用潜望镜观察水面情况 B光线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物体后面形成影子 C站在河水中的同学看到水中的腿变短了 D汽车司机通过观后镜看到汽车后面的物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光的折射分析 A、潜水艇利用潜望镜观察水面情况,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B、光线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物体后面形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站在河水中的同学看到水中的腿变短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汽车司机通过观后镜看到汽车后面的物体,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平面镜对光
4、的作用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各种现象的物理实质 小杨学了 “平面镜成像 ”和 “凸透镜成像 ”后,总结出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 错误 的是:( ) A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B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C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D实像一定可以用光屏承接 答案: C 试题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成实像时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成虚像时,则一定是正立的、放大的根据这些相关的特点来对选项中的描述做出判断 A、凸透镜成实像时,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这取决于物距的大小,故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B、虚像不是光线的实际会
5、聚,故不能用光屏承接,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C、无论是平 面镜成的虚像还是凸透镜成的虚像,都是正立的,不会出现倒立的像,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实像是光线的实际会聚,故可以用光屏来承接,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点评:熟知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有一点值得特别注意,那就是说像的倒与正是相对于物体的放置来讲的,比如:平面镜成的像就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无论物体如何放置 在 小孔成像, 平面镜成像, 放大镜成像, 照相机成像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属于反射成像的是 B属于折射成像的是 C成实像的是 D成虚像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首
6、先明确这 4种事物的成像规律,哪些是成实像的,哪些是成虚像的,哪些是反射现象,哪些是折射现象,然后方可作出判断, 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放大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照相机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利用 u 2f,在底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所以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只有 ,属于折射成像的是 ,成实像的是 ,成虚像的是 故选 A 考 点: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光现象的知识点,实像与虚像的区别是此题的难点 “五 四 ”
7、青年节那天,学校请来摄影师给学生拍毕业照,列好队后,摄影师发现有几位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他重新调整照相机的正确方法是( ) A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前伸 B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后缩 C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前伸 D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后缩 答案: D 试题分析:为了使全体同学都进入镜头,则像要变小一些,像要变小,则像距变小,物距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使全体同学都进入镜头,是要把成的像变小点,就要像距变小,物距变大,故应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凸透镜成像时的物距与像距的变化关系:像变小,则像距变小,物距
8、变大 室内温度为 20 ,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装有酒精的瓶中抽出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有酒精,这些酒精会蒸发,蒸发吸热会导致玻璃泡的温度降低但酒精蒸发后,受周围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因室内温度为 20 ,所以温度计开始示数是 20 ,排除选项 D;当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有少量酒精,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排除选项 A;但当酒精蒸发完后,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最终与室温相同,排除选项 C 考点:本题考查蒸发及其现象 点评:此题通过图象和文字相结合
9、的方式考查了蒸发特点和现象,要注意分析;大部分学生知道酒精蒸发吸热,使 温度计温度降低,没有考虑酒精蒸发完毕后温度的回升,从而错选了 C,因此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再做题 以下温度中最接近 26 的是( ) 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 B铜陵县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 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D冰熔化时的温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需要我们对生活中的一些温度有所熟悉和了解 A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为 25 左右,最接近 26 ,符合题意 B、铜陵市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为 0 以下,不符合题意 C健康成年人的正常体温为 37 ,不符合题意 D冰熔化时的温度为 0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
10、:本题考查温度 点评:温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一些温度的掌握和了解,平时要多记一些温度值 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分别为 a、 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 ) A a、 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 B a、 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 C a块玻璃内侧, 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D a块玻璃外侧, 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答案: D 试题分析:当杯内温度低,杯外温度高,杯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表面液化成小水珠,沾在外表面当杯内温度高,杯外温度低,杯内空气中的水蒸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表面 a杯中放的是冰块,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
11、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液化及液化现象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 -液化,分析时注意是哪里的水蒸气液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 B照相机拍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C近视眼不戴眼镜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面 D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物镜得到的是放大的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凸透镜的应用、眼睛和眼镜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
12、键是熟知凸透镜的应用,凹透镜和凸透镜的区分。 实验题 在做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的实验中: ( l)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 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 cm。 ( 2)在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清晰但不完整(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 _(选填 “上 ”或“下 ”)调节。 (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 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选填 “放大 ”或 “缩小 ”)清晰的实像,应用这一原理制成了_(举一例即可)。 ( 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透镜上有一
13、只小虫在爬动,则光屏上的像的大小将 (选 填 “变大 ”、 “变小 ”或 “不变 ”),像的明暗将 (选填“变亮 ”、 “变暗 ”或 “不变 ”)。 答案:( l) 10);( 2)上;( 3)放大, 幻灯机;( 4)不变,变暗。 试题分析:距为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的点到光心的距离;要知道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要理解实像的含义,即像与物体的左右和上下都相反;( 1)根据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定义,由题干距透镜 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可以判断 10cm是焦距; ( 2)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因为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所以是因为烛焰相对于凸透镜靠下,因此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可
14、以向上移动烛焰或向下移动凸透镜,或向上移动光屏(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 15cm 处,由于凸透镜的焦距是 10cm,所以 f u 2f,此时成像的特点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幻灯机。( 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透镜上有一只小虫在爬动,则光屏上的像的大小将不变,由于光被挡住一部分,所以像会变暗。 考点: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点评:此题主要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通过让学生评估甲乙丙丁的方案,考查了实验中逐步改变物距的目的同时考查了学生对成倒立实像的理解要知道倒立指像与物 体的上下、左右正好相反 小明探究 “水的沸腾 ”时所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15、按图甲由 (选填 “上至下 ”或 “下至上 ”)安装实验装置,石棉网的高度应根据 (选填 “铁圈 ”、 “酒精灯的外焰 ”或 “温度计的玻璃泡 ”)的高度适当调整。 (2) 本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温度计和 _。 (3) 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_ 。 (4) 分析如图丙所示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_。 (5) 小明看到,从水温达 到 90 到水沸腾共用时 10min。为了节约课堂时间,请你给小明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答案:下至上,酒精灯的外焰,钟表, 94,温度不变 ,减少水量(或多个酒精灯同时加热) 试题分析:温度计读数时,先确定是零上还是零下,认
16、清分度值,再读数液体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不变的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很多,可从提高水温和减少水的质量角度考虑 (1) 按图甲由下至上安装实验装置,石棉网的高度应根据酒精灯的外焰的高度适当调整。 (2) 本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 温度计和钟表( 3)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1 ,此时是零上,液柱上表面对准了 90 上面第 4个小格处,读作 94 ( 4)液体沸腾的图象,横坐标代表时间,一个小格代表 1分钟,纵坐标代表温度一个小格代表 1 ,从第 10 分钟开始沸腾,在这个过程中,水尽管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大小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安徽 铜陵 第三中学 年级 第二次 月考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