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省威海市第三中学高考模拟历史.docx
《2017年山东省威海市第三中学高考模拟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山东省威海市第三中学高考模拟历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7 年山东省威海市第三中学高考模拟历史 一、选择题(每题 3分,共 21题, 63 分) 1.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下面 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 )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解析: 据材料甲骨文和楷书的对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有象形的特点,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故 D项正确;楷体汉字形态不是直接演化于甲骨文,中间还有其它汉字形态,故 A项错误;草书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不是楷书,故 B项错误;甲骨文字是
2、可以识读的刻画符号,故 C项错误。故选 D。 答案: D 2.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 “ 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 ” 材料反映了 ( )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解 析: A 表述绝对化。 C 错误,表述绝对化。 D 错误,当时的政府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材料反映了当时部分人以经商而致富,后不归乡,这说明了社会风气的变化。故选 B。 答案: B 3.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 “ 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 中央 有 大同 ( 中央 、 大同
3、均为当时报纸名称)。 ” 这一描述表明 ( )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解析: 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从题干材料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可知强调报纸的教化作用。 A、 B、 D题干材料中无法在体现,是错误的解读。故正确答案选 C。 答案: C 4.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 “ 凡未加盖 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 “ 违制 ” 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 ) A.诏
4、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 的定制 解析: 据题干中 “ 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 ”等信息可得出皇帝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故 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门下省的职责是审议,而中书省的职能是决策,不具备监察地方政务的职能,故 B、 C 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对执行职能方面的阐释,故 D项排除。 答案: A 5.一位学者评价说: “ 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
5、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 这一观点 认为新文化运动 (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解析: A项中“反对旧道德”的说法与题目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使传统重现光芒”不符;由题目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可知当时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持部分否定及部分继承的科学态度,故 B 项“混淆”的表述过于绝对化,应排除;传统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对旧文化全盘否定,本则材料却指出白话小说和民间文学得到发扬光大,体现出新文化运动一定程度上传承和创新了旧文化,故 D项正确。所以答案选 D。 答案: D 6.光绪大清会典载:
6、 “ 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 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 )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清朝的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故 A项中 “ 专管军务 ” 、 D项中 “ 专理邢狱 ” 的说法与史实不符; B 项中 “ 设有官衙 ” 的表述由题目中无法看出。故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 “ 光绪 谕军机大臣 凡有旨 皆书于册 议大政 得旨则与 ” 可知清朝的军机大臣可参与政务,但无
7、决策权,得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故 C项的表述符合题意。 答案: B 7.“ 高产卫星 ” 是 “ 大跃进 ” 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 “ 高产卫星 ”一词 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 1958年共 85篇, 1959年共 15篇,而 1960年只有 1篇,并且还是 “ 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 1958 年种的 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 不尊重 庄稼生长的规律 了 ” ,下列对 “ 大跃进 ” 的准确认识有 ( ) “ 大跃进 ” 只在农业领域展开 “ 高产卫星 ” 折射 “ 大跃进 ” 浮夸盛行 1958年 “ 大跃进 ” 快速推进 1960年基层队 “ 大跃进 ” 有所反思 A.
8、B. C.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涉及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农业以粮为纲,工业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由此可知 错误,排除含 的选项即可。其余 三个选项均符合大跃进的实情,故正确答案选 D。 答案: B 8.据新华社对 1972 年 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 1972 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 88 个,和 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 ( ) 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 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解析
9、: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A项应为 1955年 亚非会议后, B项应为新中国的成立,均早于题目中的时间 “1972 年 ” ,故排除; C项开始于改革开放新时期,晚于题目中的时间 “1972 年 ” ,故排除; 1972 年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大批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故本题应选 D项。 答案: D 9.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 甲线段 ” 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 ( ) 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 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
10、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从图表中提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图表可知,甲段是在 1990-1995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大幅提高。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的重大事件主要是 1992 年邓小平的 “ 南方谈话 ” 和中共十四大。邓小平 “ 南方谈话 ” 的重要内容之一,即提出 “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 的理论;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上可知, 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A 项主要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排除; B 项 “ 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 ” 始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排除; “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
11、 ” 的观点,是邓小平在 20 世纪 8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且不是经济理论,排除 D。故选 C。 答案: C 10.吕氏春秋 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一个农夫耕种的产品足以养活一家人,这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 成,故 A选项正确;战国时期手工业和商业仍然在发展,没有受到农业的抑制,故 B 选项错误;畜力与铁制农
12、具的使用是农业收益的增加的原因,不是结果,故 C选项错误;农业收益的增加与土地私有制下的土地兼并没有直接联系,故不可能阻碍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故 D选项错误。故选 A。 答案: A 11.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 )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 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民间崇拜”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等,材料主旨即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崇拜得到了政府认可。透过现象看本质,
13、这实质上是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其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的结果, 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 答案: C 12.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 “ 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 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 此事反映了 ( )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解析: A项,如材料所述,宋太祖之所以闷闷不乐,是因为 “ 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 ” 。此一点,也正体现了宋太祖重视史书的记载、重视后人的评说,故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符合题意。故 A 项正确。 B项,由于史书为史官所撰,而史官
14、在撰史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个人主观色彩以及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故全部真实可信表述错误。故 B项错误。 C项,材料主要阐述了宋太祖由于其重视史书记载而闷闷不乐的状况,对于史官与君主之间存在尖锐矛盾并没有展开论述。故 C项错误。 D项,材料中宋太祖闷闷不乐的原因是 “ 偶有误失,史官必书 之 ” ,表达的是宋太祖对史书记载的惧惮,而非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故 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A。 答案: A 13.下表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 唐 宋 明 清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
15、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解析: 表格表明从唐宋到明清时期,河南地区状元人数逐渐减少,而江苏地区的状元人数逐渐增多,这种变化本质上反映随着经济重心南移,低处东南的江苏经济发展超过地处北方的河南,而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的繁荣,故选 B;理学对河南和江苏都有影响,排除 A;经济重心在南方,但是并不表明中原地区急剧衰退,排除 C;明清时期祝孩子重心依然在北方,排除 D。故选 B。 答案: B 14.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 “ 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 。这种状况表明 (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 代自
16、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 “ 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 说明中国的生活用品被外国市场占领,日常生活也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项表述准确,符合题意; A 项错误, “ 开始丧失 ” 于 1842 年南京条约; B项 “ 取代 ” 一词错误,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D项“ 主动开放 ” 与近代中国史实不符,排除。故选 C。 答案: C 15.申报 “ 时评 ” 栏目曾评述说: “ 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 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
17、” 这一时局出现在 (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解析: 材料中 “ 皖直交斗 ” 的关键信息说明了当时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正在混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应该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D项。 答案: D 16.1943年 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 “ 亲日派 ”“ 长征时代 ”“ 争取民主 ”“ 国共合作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等归为 “ 谬误名词 ” ,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 )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18、 解析: 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此举抹杀了其他党派对抗战的贡献,而不是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故 A项错误;从题干中 “ 亲日派 ”“ 国共合作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等归为 “ 谬误名词 ” 可看出国民党压制其他党派,并不能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而是损坏其团结抗日的形象,故 B项错误;国民党把 “ 国共合作 ” 作为 “ 谬误名词 ” ,可知其否认国共合作,但并没有涉及抗战的领导权问题,故 C项错误;从题干中 “ 亲日派 ”“ 争取民主 ”“ 国共合作 ”“ 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 ” 等归为 “ 谬误名词 ” 可看出国民党压制其他党派,反对与其他党派民主协商,以维护国民党一党专制
19、独裁,故 D项正确。 答案: D 17.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 1937年的 17.9%上升到 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 )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解析: A 选项错在 “ 实现 ” 二字,根据所学知识,中美关系正常化是 1972年; C选项错在 “ 全方位 ” ,是在新时期; D选项是在 20世纪 70年代。由于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已经不复存在,所以做了外交政策的调整,故选 B。 答案: B 18.1933 年到 1937 年上半年,国民
20、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 “ 围剿 ” 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解析: 从时间和地理位置看,完成重要塞区建设以及构筑工事,是做好对日抗战的准备 工作,故答案为 C。 A 项从地理位置上看不符合,沿海和华北并不是当时反蒋激烈的地区;从地理位置上看,不符合 “ 围剿 ” 红军的目的,红军主要是在华南和西北活动,排除 B; D 项从材料看不出国民政府有这样的目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山东省 威海市 第三中学 高考 模拟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