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福建闽清高中等四校高三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福建闽清高中等四校高三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福建闽清高中等四校高三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福建闽清高中等四校高三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宗 ”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 “ ”像宫室屋宇之形, “ ”可能表示 ( ) 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 “宗是一个会意字, 表示宫室屋宇 ”,所以 “ ”即 “示 ”就有可能是摆在宫室屋宇内的祖先牌位,再结合我们平时所提到的祖宗、宗法制、宗庙等说法,就可以确定该选 A项。由本题中的 “甲骨文 ”可排除 B项,因为皇帝制度和名称出现在秦朝;也可排除 D 项,因为铁制农具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表示宫室
2、屋宇,兵器象征战争,而战争不可能在 “宫室屋宇 ”下进行,故排除 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汉字 日本学者山影进将战后日美经济关系的演变分为 “白搭车 ”型相互依存、 “乘机 ”型相互依存、 “摩擦内含 ”型相互依存三个阶段。这一演变 ( ) A导致世界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 B影响了美日的经济战略和政策 C导致美日关系恶化 D促使日本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大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所学知识可知 A项不符合史实,多极化格局只是趋势; C项美日关系恶化也不符
3、合史实;战后日本在美国扶植下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但不是世界政治大国,因此 D项错误;战后日美 “白搭车 型相互依存 ”体现了日本对美国的依赖; “乘机 型相互依存 ”体现了日本借助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机会乘机发展,而 “ 摩擦内含 型相互依存 ”则体现了日本崛起后日美相互竞争的关系,因此 B项符合题目信息。 考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 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二战后日美关系的演变 右侧漫画完成于 1986年。漫画中站台上的数字是各方的购买力 (一定时期内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总额 )指数。其中,鹰寓指美国,相扑者寓指日本,一群小人寓指欧共体。对该漫画解读合理的是 ( ) A美国发展新经济巩固了
4、国力 B日本已实现政治大国的梦想 C欧洲联合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D美欧日三方支配了世界经济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图片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美国的新经济是在 20世纪九十年代流行,而漫画完成于 1986年,因此 A项错误;战后日 本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但不是世界政治大国,因此 B项错误; D项说法错误;由图片信息及题目(三人撑角)可体现出欧洲联合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C项。 考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美日欧三足鼎立 未来学家杰里米 里犬金的欧洲梦: 21世纪人类发展的新梦想说: “当美国精神日趋衰微的时候,新的欧洲梦诞
5、生了,它强调群体关系而非独立自主,强调文化多元而非同化,强调生活质量而非财富积累,强调可持续发展而非无限制的物质增长。 ”“欧洲梦 ”的含义是 ( ) A欧洲英法等国强调独立自主 B欧洲大多数人主张走文化同化之路 C欧洲正在推进的一体化进程 D欧洲与美国霸权主义相悖的和平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图片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 “强调群体关系而非独立自主,强调文化多元而非同化,强调生活质量而非财富积累,强调可持续发展而非无限制的物质增长 ”中可以看出,欧洲在发展过程强调多国联合,走向一体化,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C项; A项和 B项和材料信息相悖; D项不能体现材
6、料信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欧盟 “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荀子 富国 )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 ) A小农经济 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 D自给自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 “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体现的是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精耕细作的表现有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农田水利、注重农时等。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其它选项均不符合题目信息。 考点:古代的中国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帝王们也是 经
7、济人 ,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 选择 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 经济人 在特定资源环境下 理性选择 的结果。 ”按此观点来解释 “重农抑商 ”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 ) A “重农抑商 ”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 “重农抑商 ”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 “重农抑商 ”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 “重农抑商 ”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史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观点强调 帝王们制定的政策都是出于现实考虑,任何经济政策都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重农抑商 ”政策
8、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所起作用不同,到了封建社会晚期更是成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因此 A项、 B项说法有误。 “重农抑商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以自然经济为主导时统治者为维护自然经济而作出的必然选择,在自然经济未占主导地位前并未推行,故 D项说法有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 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叱咤在商场上的两大赫赫商帮,他们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如下评价: (它们 )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
9、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帮 ( ) A发展规模受到限制 B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 C商业经营观念落后 D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 “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 ”体现了古代商帮并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支撑,也就是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D项; A项发展规模受到限制,不符合材料信息; B项和 C项不符合史实。 考点:古代中
10、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商业的发展 明清商帮 有学者认为, “近代条约制度把西方的法治概念和对游戏规则在参加者之间平等讨价还价的概念引入中国 打破了官方对商业的垄断和 对私商的任意侵夺,要求清政府将税收制度公平和透明化。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条约制度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经济 B近代条约制度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C近代条约制度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近代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具有平等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 “近代条约制度打破了官方对商业的垄断和对私商的任意侵夺,要求清政府将税收制度公平和透明化 ”体现了近代条约制度对中国经济管理
11、方面的影响,也就是有利于中国近代化,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B 项; C 项虽然也是中国近代化的体现,但不符合材料信息; 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D项不符合事实。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 清政府管理体制的变化 据记载: 1862年烟台开埠之时,美国商人将草帽辫 (制作草帽的初级产品 )手工编织方法教授于当地农民,先仅限于烟台一隅,后逐渐普及山东全省和华北一带。中国草帽辫输出值在 1911年突破白银 1000万两。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 A美国市场的需求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近代化 B烟台开埠促使山东华北一带传统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C开埠通商带来了 当地经济
12、的繁荣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外国殖民势力作用的结果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体现的是美国市场只是对烟台、山东、华北地区农村经济结构和经济近代化的影响,不能体现出中国广大农村的近代化,因此 A 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本题正确答案:为 B项; C项和 D项叙述正确,但是不符合材料信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 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 1895 1913年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速度年均 15%,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无暇东顾期间的发展速度还略高一点。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一卷 )其主要原因是 ( )
13、A社会环境安定 B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C政府政策支持 D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8951913年间,也就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迎来了初步发展的时期。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项;整个中国近代史中国的社会环境都不太安定,此时中国曾遭受过八国联军的侵略,爆发过辛亥革命等,故A项的表述错误; B项应为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 “短暂春天 ”出现的原因,与题目中的时间 “18951913 年 ”不符; D项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控制,开始于 20世纪 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
14、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下表是 1945 1948年国统区有关数据统计 年代 1945年 1946年 1948年 发行数额 (亿元 ) 5569 37261 6636946 物价指数 8640000 681600 564570000 有关上表统计数据最直接恰当的结论是 ( ) A国统区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B经济形势阶级矛盾尖锐 C国统区经济的全面崩溃 D国统区严重的通货膨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图表信息体现的是 19451948 年国民政府发行纸币数量越来越多、物价指数越来越高,也就是通
15、货膨胀非常严重,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项;图表体现不出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经济矛盾的尖锐和国统区经济全面崩溃,因此 A项、 B项和 C错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它曾创造了我国改革史的多个 “第一 ”。 “炒鱿鱼 ”、打破 “铁饭碗 ”就是其中的代表。 “铁饭碗 ”形成于 ( ) A三大改造完成以后 B “大跃进 ”运动发起时 C建国初土地改革时 D改革开放的初期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铁饭碗 ”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
16、分配形式,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项;大跃进时期,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形成,因此 B项错误;建国初期土地改革时期,计划经济体制还没有形成,因此 C项错误;改革开放初期已经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因此 D项错误。 考点:中国特色和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三大改造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 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 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 ) A改变了此前的土
17、地所有制性质 B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 权扩大 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完善了人民公社的体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 “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 ”指的是农村公社化; “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者的土地所有制性质都是集体所有的,因此 A 项错误;人民公社化农民没有经营土地的自主权,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经营的自主权扩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B项;人民公社化违背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则适应了当时生产力水平,因此 C项
18、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而不是完善,因此 D项错误。 考点:中国特色和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新华网太原 2008年 10月 31日电,晋北妇女的婚姻在这 30年中经历了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完全自由恋爱,从 “相亲不出 50里 ”到 “互联网上找知音 ”,择偶标准也从选择 “嫁汉吃饭 ”到寻找 “知心爱人 ”。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流动频繁,知识视野扩大 B择偶观念开放自由、个性化 C互联网发达,有利于思想交流 D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进步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9、。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时间信息:在这 30年中,也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四个选项都是出现材料中变化的原因,但只有 D项是主要原因,它包括了其他三项。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婚姻习俗的变化 恩格斯曾在某运动周年纪念的贺信中写道 “男女公民们,自从巴黎人民举起了红旗,同时向飘扬在凡尔赛的法国三色旗和飘扬在普鲁士人占领的炮台上的德国三色旗发出挑战以来,到今天已经过去 21年了 ”,从这封信中我们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 A这封信是写给巴黎公社周年纪念的贺信 B运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C运动担负着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任务 D运动中体现了巴黎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
20、神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设问是 “不能获得 ”。由材料 “自从巴黎人民举起了红 旗 ”反映了 A项正确;由材料 “同时向飘扬在凡尔赛的法国三色旗和飘扬在普鲁士人占领的炮台上的德国三色旗发出挑战 ”反映了 C项和 D项;巴黎公社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但是这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因此本题答案:为 B项。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的意义 有学者这样描述: “这个帝国既不发展英国式的强有力的立宪政体,也不借鉴作为法国特征的民主与平等。俾斯麦为了争取公众支持他的计划,利用当时存在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者的思想
21、感情,许诺 ” 。俾斯麦的 “许诺 ”最有可能是 ( ) A帝国议会 由普选产生 B宰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C皇帝是帝国的元首 D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材料 “俾斯麦利用当时存在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感情,许诺 ” 可知,该“许诺 ”必然是满足 “当时存在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者的 ”愿望的。因为帝国议会有普选产生,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民众的利益和要求,因此 A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目要求。 考点:古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德国 1875年宪法 历史课上,讨论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同学
22、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乙说:总统为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 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 丙说: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丁说:内阁由议会中的多数党组成,对议会负责。 其中涉及美国政治体制的说法是 ( ) A甲说 B乙说 C丙说 D丁说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设问是 “涉及美国政治体制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说反映的是德国君主立 宪制;乙说是法国议会制共和政体;丙说是美国的总统制共和制政体;丁说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C项。 考点:古欧美
23、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 1787年宪法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 ”这段三字经反映了 ( ) A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B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C由分封走向统一的进程 D君主专制强化的历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反映了中国历史从夏商周时期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再到秦朝完成统一的历程,因此 C项符合题意;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因此 A项和 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没有体现出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因此排除 B 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福建 闽清 中等 四校高三 上期 期中 联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