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课件岳麓版必修320190115583.ppt
《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课件岳麓版必修32019011558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课件岳麓版必修320190115583.ppt(3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单元概览 时空定位单元主题,【时空坐标】,【主要线索】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涌现出的一系列先进思想,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 1.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林则徐、魏源首开学习西方之风气;洋务派力主“中体西用”;维新派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制度”的高度,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2.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猛烈批判封建思想,深刻地启发了中国人民的民主觉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3.孙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思想,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了重大推动作用;同时,他又与时俱进,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2、实现了国共两党首次合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使中国革命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逐步走向胜利。 5.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总结和指路明灯,指导着中国当代先进文化的建设。,第20课 西学东渐,史料探究,课前预习,随堂训练,素养落实,素养落实 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主题立意】 鸦片战争以后到19世纪末的西学东渐,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的渐进过程,促进了中国人民思想的解放,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学习目标】 (1)通过梳理“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思潮等近代中国思想潮流的演进,使学
3、生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艰难渐进的思想历程,构建思想发展的时间观念,切实体验历史。 (2)通过探究相关史料,在解读近代中国先进社会思潮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养,并学会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认识近代中国的各种社会思潮。 (3)通过学习近代中国先进思想潮流的代表人物敢于面对现实、放眼世界、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开放的学习心态与全球意识,以适应全球化的时代发展潮流。,课前预习 课前自学释疑解惑,知识梳理,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 (1)鸦片战争前后, 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同时,
4、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也相应扩大。 (2)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一批先进中国人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2.代表人物 (1)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设立译馆,编译四洲志,开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2)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明确提出“ ”的思想主张。,外国资本主义,师夷之长技以制夷,3.影响 (1)研究与介绍世界在知识界中蔚然成风,“开眼看世界”的思想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2)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二、体用之争 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2.争论的中心:是否要兼采西方文化变革救世。,3.表现 (
5、1)洋务派:倡行“ ”的文化主张。主张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只有“力师西法”,采用西方的 ,才能“自强”“求富”。 (2)顽固派:反对“西学为用”“师事夷人”,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 格局。 4.影响 (1)局限性:大体上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 的层面。 (2)积极性: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用科技,政治文化,物质文化,三、维新思潮 1.早期维新思想 (1)原因:中法战争的结局暴露出洋务运动的种种弊端,促使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深刻反思。 (2)主张:改良政治、实行 制度。 (3)影响:对当时知识分子把思想
6、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 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 2.维新思潮的形成 (1)背景:19世纪90年代, 加深以及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形成。,君主立宪,政治制度,民族危机,(2)表现,孔子改制考,民权,托古改制,男女平等,严复,3.维新派与顽固势力、洋务派的论战 (1)内容 要不要维新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实行 制度。 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 (2)影响 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君主立宪,史料探究 主题探究史料教学,探究主题1 中体西用思想唯物史观与史料实证 材料一 “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
7、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事实上,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由此,他们的努力只不过造就了散落在一个传统国家中的一些新派孤岛而已,在这个国家里,占主导的仍然是旧式制度。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体西用”的思想。 【解读】 材料一说明近代中国的封建顽
8、固势力异常强大,而“中体西用”为西学的传入创造了条件。材料二反映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提出在当时是出于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它实在不是一条富国强兵之路。 【结论】 评价: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但该思想只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不可能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深化拓展】 全面认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的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立国之根本,西方的近代化科学技术是巩固根本的切实手段。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
9、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2)“中体西用”的思想继承了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使之更趋系统化、纲领化,但是这一思想严重削弱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也直接决定了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洋务运动30多年“欲富而不强”的悲剧性结局。 (3)19世纪末,它与维新变法思想发生了抵触,最终被维新变法思想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它的承上启下和推进中国近代化的作用是不容抹煞的。,探究主题2 维新思想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 材料一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度 高中历史 第五 单元 现代 中国 先进 思想 20 西学东渐 课件 岳麓版 必修 320190115583 PPT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49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