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11太平天国运动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11太平天国运动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11太平天国运动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4.11太平天国运动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马克思指出,鸦片不曾产生催眠的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原来的麻木状态唤醒似的。马克思所说的 “唤醒 ”主要是指 ( ) A鸦片战争期间的爱国官兵抗英斗争 B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C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D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马克思的论述主要强调了鸦片战争对中国人民的唤醒作用。这种 “唤醒 ”应理解为思想上的,而题干的强调了 “人民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战争,对后来中国人民反
2、帝反封建的斗争有深远影响。 AB项易错选,但依据题意,显然是不符要求,而 D项与题干没有直接联系,故 C项正确。 考点:太平天国的背景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需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进而准确理解 “唤醒 ”的含义。 1853年,马克思在国际述评中写道: “世界上最古老最巩固的帝国八年来在英国资产者的大批印 花布的影响下已经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而这次变革必将给予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重要的结果。如果我们欧洲的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会逃奔亚洲,最后到达万里长城,到达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他们说不定就会看见这样的字样: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 ”。材料中的 “这次变革 ”是指 A鸦片
3、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 “1853年的述评 ”可以排除 C、 D两项(马克思与 1883年逝世,据此也可以排除 C、 D两项);从材料中 “帝国八年来在英国资产者的大批印花布的影响下已经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 ”可知,该变革发生在南京条约签订八年之后,因此该述评是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述。故 B项正确。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点评:考查重大历史事件再现的能力,须据题干描述的相关特征来判定,进而选出正确选项。 1904年,刘汉公著太平天国战史。孙中山为其写序称; “汉公是编,可谓扬皇汉之武功,举从前秽史一澄清其奸,俾读者识太平朝之所以异于朱明,
4、汉家谋恢复者不可谓无人。 ”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 ) A孙中山客观地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 积极作用 B孙中山的目的是借太平天国运动宣扬反满革命 C孙中山基本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D孙中山全面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举从前秽史一澄清其奸 ”等说明孙中山对太平天国运动予以了肯定,从关健词:汉家,又可说明孙中山的目的是借太平天国运动宣扬反满革命,ACD三项无从体现。故 B项确。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 点评:孙中山提三民主义,其反封建主要把矛盾指向了满族贵族。古代中国历来有华夏思想,由题干中的 “汉家谋恢复者不可谓无人 ”等鲜明体现出来 。 历史学家徐中约指
5、出: “在太平天国之后,湘军和淮军的官佐因功而擢升至重要职位,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 外省大员在国是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时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自行其是 ”。作者所阐述的核心意思是 A清政府权力的转移有利于社会进步 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C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满族贵族统治的瓦解 D太平天国运动促使清政府的权力由满人转移到汉人 答案: C 试题分析:作者表明地方政权由逐渐被汉族官僚控制,有些地方中央政府不能控制。这表明满族政权的开 始瓦解。但不能因此表明政府的权利转到汉人手里,排除 D。太平天国既不帮清政府,也不帮汉族地主,相反都是斗争的对象,
6、与是否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无关,排除 B。题目材料无法表明太平天国运动有推动社会进步,排除 A。故 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认识。 点评:本题考查的材料信息的获取、分析归纳能力,解答须抓住有效信息,归纳材料中心思想即可。 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反映了太平天国群众的政治经济诸多要求。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其重大价值在于( ) A提出顺应世界潮流的政治体制变革主张 B变土地私人所有制为 “天下人同耕 ”的公有制 C与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主张异曲同工 D打破土地兼并局面以实现 “耕者有其田 ”理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解答的角度:经济学。 AC 项不是经济方面,可快速排除;
7、 BD项是从经济学角度,但题干强调的是 “重大价值 ”, B项不符题意, D项正确,因这一纲领文件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实现农民阶级的理想。 考点: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 点评:此考点囊括这一纲领文件的背景、内容、局限性等。 有学者记载: “但在起义之初,由于条件比较艰苦,每人只头裹包巾,身穿号衣,作为义军标记 士卒及新兄弟扎红巾,官长及老兄弟扎黄巾。旅帅以下为黄布巾,以上为黄绸巾,官高一级,拖长一寸。普通百姓则包蓝布巾。 ”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将士( ) A政治的平等性 B经济的绝对平均 C服饰的等级性 D打击目标的正义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黄布巾、黄绸巾面料不同,不同
8、身份的人扎不同面料布巾,说明服饰的等级性, C项正解; ABD项材料无从体现,甚至是说法错误。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 点评:本题是以服饰的不同为切入 点,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难度中等。在古代中国,服饰上的花纹图案、颜色的不同,往往是等级身份不同的体现。 忠王李秀成被清军俘虏后,清方的记载说: “伪干王(洪仁 )所编各书,李酋皆不屑看也。 ”李秀成和太平天国其他领导人不重视 “干王所编各书 ”的主要原因是( ) A军情紧急,无暇顾及 B该书和农民政权没有必然联系 C太平天国将领排斥西方文明 D太平天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 答案: B 试题分析: “干王所编各书 ”指洪仁
9、编著的资政新篇,联系所学,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 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但与农民革命的阶级属性没有联系起来,脱离实际。本题选 B 项。 考点:本题考查对资政新篇的认识 点评:解答本题须用阶级分析法,理解资政新篇并不是农民战争的实践产物。 孙中山先生研究了太平天国之后,得出结论说: “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 ”该观点 A基本否定太平天国 B客观地评价太平天国 C高度肯定太平天国 D片面地评价太平天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孙中山先生认为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没有实施民权、民主。根据所学,太平天国是旧式的农民起义,其矛头指
10、向清王朝,仍没有摆脱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本题选 B项。太平天国是旧式的农民起义,其矛头指向清王朝,仍没有摆脱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考点:本题考查了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点评:对一历史现象的评价应是一分为二的全面去评价,既要了解其积极方面,也应了解其消极方面或者局限性,这才是对历史的客观评价,尊重历史。 太平天国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主要是因为 ( ) 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 均属空前 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C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D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严重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须注意题干的限制词:主要。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明确提出了彻底废除封建土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年人教版 高中历史 必修 4.11 太平天国 运动 练习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