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后面题目。( 17分) 芦苇,激荡人心的大美 李汉荣 绿树拥岸、蜿蜒流淌的河是很美的,要说河的最美的地方,那肯定是芦苇荡。 对河流的审美并不需要多高的美学修养,河流有一种天生的打动人的美的力量,她闪烁的波光,她婉转的河岸,她或激越或温柔的流水的声音,她的周围和上空旋绕的鸟的身影,她的波光里明灭起落的星星的倒影、银河的倒影和云的倒影,从她身上弥漫而来的湿润清爽的空气 这一切,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全方位地感染你、渗透你、浸润你,河流很快就笼罩和充满了你,此时,你没有别的感觉
2、,你只有一个感觉:河流真好,真爽,真美啊。 你不想再远离河流了,你就入迷地站在河风里,站在河的絮语里,你举目四望,河流太好看了,目光都不知该停放在哪个 地方,因为每一个地方都是美景,都是亮点。 你该把目光投向哪里呢?你知道了 “美不胜收 ”这个词的来历,要是古人不造这个词,面对了河流,你也会在此时此刻造出这个词来的,不然,你会觉得对不起河流。 这时,你看见了河湾里那大片大片的芦苇荡。 那么浓郁热烈的绿,像旗帜招展在河流的身体上。微风吹来,苇浪就开始有节奏地起伏,那么绵软、优雅、节制,那么美好的动作。也许只有芦苇能做出这么美好的动作。风大起来了,苇浪起伏的弧度明显放大了,眼看要匍伏在地上,然而并
3、没有完全伏下去,你也不愿意看见可爱的芦苇做出这么委屈的姿势。芦 苇们互相依托着、呼应着,只把柔韧的腰弯到有几份悲壮的程度,就又挺起来,然后随了风继续那哀而不伤、伏而不倒的动人舞蹈。 是的,水在流动,风在跑动,岸在移动,在变动不居的河流里,在变动不居的岁月里,芦苇们不知听到了谁的暗示,不声不响地在低处做着准备,然后集结成浩荡的军队呼啦啦开出来,就在流动的河里,流动的时间里,流动的生活里,切割了这么一些安静的、绿色的岛屿,宣告美的征服和温柔的占领。让我们看到:许多东西在不停地变化、流逝,许多事物在无可挽回地快速远离我们,但是,仍然有一些东西没有变,仍然有一些可爱的事物停留 了下来,并且远远近近地陪
4、伴着我们,它们时时眺望着我们,也被我们时时眺望,比如:你正在凝视的那一片片芦苇,此时,它在接受你投去的目光,它那么安静,深邃,它似乎要把你清澈、深情的目光收藏起来,把你的美好年华收藏起来,若干年后,当你老眼昏花了,它再把它收藏的你青春的情怀,把它收藏的你早年的目光,都还给你,重新放进你的瞳仁。 到了秋天,苇花如弥漫的白雪,被覆盖的河滩成了起伏的雪原,走近它,你能听见大地深长、细微的呼吸,你能感受到一种只有从风浪和霜寒中一路走来才会有的那种深沉、忧郁、而依然保持着纯真情操的成熟之美和 内在之美。 在苇花的雪浪里行走,你会重新发现你内心深处原来有一片柔软地带,此时它正在落雪,正在不断展开灵魂的空阔
5、和洁白。 许多个秋夜,我来到苇花飘曳的河滩,月亮小心地、踮着脚轻轻从上空走过,生怕让这唯美、柔弱的梦受惊。月光落下来,一层层落在苇花上,天上的雪与地上的雪相遇了,尘世的梦与天国的梦汇合了,我目睹并参与了两个梦的交接仪式和汇合过程,并荣幸地成为那超现实梦境中的一个细节。我在大地的一隅邂逅了天堂。 不止一次,我在秋日里看见过这样的情景:一对对情侣在苇花的白雪里走着走着,置身于大自然纯美的诗的意境,即 使再没有诗意的人,这时候看过去,也有了几分空灵和超凡气息。我想,也许他们都是很普通的人,以后也将过着庸常甚至琐碎的日子,然而,这一刻,大自然的诗意使他们凡俗的岁月有了经典的记忆,雪白的苇花漫过他们初恋
6、的时光,即使到老了,什么都忘记了,也许他们仍记得那雪白的苇花,以及那贴着苇花飞过的雪白的鹭鸟,还有头顶那雪白的云。这记忆的底色,将漂白时光里沉积的灰暗,在纷繁甚至浑浊的色彩里,他们一生里都将坚持对洁白的崇拜。当他们在尘世间走出去很远,停下来回望,总能望见过去的白雪,那是多么纯真的雪啊。 【小题 1】文章第 段讲 “每一个地方都是美景,都是亮点 ”,请联系上下文概括一下文章都写了哪些美景和亮点?( 4分) 【小题 2】文章第 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 “河流真美 ”?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3分) 【小题 3】请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第 段中划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4分) 【小题 4】文章第
7、 段 “月光落下来,一层层落在苇花上,天上的雪与地上的雪相遇了,尘世的梦与天国的梦汇合了 ”这一句中 “尘世的梦 ”与 “天国的梦 ”分别指什么?( 2分) 【小题 5】文章的结尾说 “当他们在尘世间走出去很远,停下来回望,总能望见过去的白雪,那是多么纯真的雪啊。 ”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这一结尾的表达作用。( 4分) 答案: 【小题 1】绿树拥岸、蜿蜒流淌的河流、浓郁热烈的绿色芦苇,像旗帜招展在河流的身体上;秋天白雪般的芦花覆盖河滩充满纯真情操的成熟之美和内在之美;月光下的芦苇充满着梦幻之美;情侣在苇花的 白雪里走着充满了诗意的美。 (4分 ) 【小题 2】以河流天生打动人的美的力量烘托芦苇形
8、象,为下文进一步展现芦苇激荡人心的大美作铺垫。 3分 ) 【小题 3】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秋天芦苇的洁白纯真以及成熟之美、内在之美。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来体现秋天苇花覆盖的河滩宁静、深 沉、纯真的美。 (4分 ) 【小题 4】尘世的梦指秋夜里芦花飘曳的河滩天国的梦指秋夜的月光 (2分 ) 【小题 5】看把芦苇比作白雪,突出了芦苇的纯真之美,以及这种美给人们的心灵带来的巨大震撼,成为人们难以忘怀的记忆,从而与文章的题目相呼应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4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找到景物描写的文字一一概括,要概括出景物的环境和景物的特征。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
9、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理解河流与芦苇关系即河流是芦苇的生长环境,从作者写河流来烘托芦苇的作用来理解。 考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赏析句子,一要指出句子主要写了什么,二要提出句子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如本句中 “似人 ”和 “以声写静 ”的方法,分析作者从哪些方面写苇花美的特点,可摘出具体的词语来分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找到此句在文中的位置,联系前后景物描写的内容,搜寻与语句表达的内容相关的文字概括回答。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10、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5】 试题分析:分析作者把苇花比喻成雪突出苇花的纯真之美的写法的,理解作者对纯真之美的赞叹之情,说明其突出文章主旨的作用。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阅读下面这篇议论文,完成后面题目。( 7分) 读书风雅事何必硬上弓 钱科峰 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红烛佳人,西窗伴读,古人这种读书意境曾经是许多读书人的美好向往。然而时过境迁,佳丽多在夜总会,窗前多是网游人。在现代人的文化生活中,一个 ipad玩一宿,一个手机捧半天,就是缺失了捧书夜读这档事,家里可以没有书,却不能没 有 wifi,读书者几何?我们已可想而知。
11、 一天工作八小时,睡觉除去八小时,剩下的三分之一时间大家都在干什么?在这个相对浮躁的时代,写书的都在搞穿越搞戏说搞低俗围着重口味打转,读书的哪能聚精会神一门心思看名著读经典?职场要拼杀,社交要应酬,友情要联络,身心要娱乐,读书,有时即便有那个心,也未必有那份闲情。于是,图书大多成了家居装修时点缀书柜的软包装。 中国是个出版大国,每年出版的图书总量世界第一,然而与成反比的是中国读者群却不是世界第一。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 人,平均每人一年读 64 本,俄罗斯人均每年读 55 本,日本人均每年读 40本,就连忙着整容做泡菜的韩国人每年也要读书 7本,而
12、中国人均每年看书是 0.7本。值得关注的是,三年前的调查数据显示,国人每年平均看书是 4.5本,由此可见,国人不仅读书少,而且变得越来越不爱读书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文化大国居然读者寥寥,这事儿说出去确实有伤面子,于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有识之士和官方组织坐不住了,意欲立法强制人们读书,不读书就是违法,违法就要处罚。这不,新华网有报道称,我国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 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国家新闻出 版广电总局将争取在年底形成较成熟方案提交国务院法制办。依法读书,守法读书,霸王硬上弓,此情形说出去照样不光彩,老外那是自愿读书热爱读书,咱却是牛不喝水强按头,这读书读得也太无奈了些。 “三更灯火五更鸡
13、,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一首劝学诗,既然大伙儿黑发不知勤学早,那么依靠点法律手段促进社会读书热也是一种不错的尝试。然而我总觉得立法读书看上去很美,做起来会很 澹 韵耄 婪 潦槿绾问凳 慷潦槎嗌偃绾渭屏浚抗饴蚴椴豢词橛秩绾渭 穑客际榻瓒 辉挠秩绾谓缍 空娑劣爰俣 寥绾纹琅校恳蛔忠痪淇吹侥宰永锏亩 骰拐娌缓靡婪 榇 仓贫纫 锤鋈碜怕侥讯然共皇且话愕拇螅 纱丝蠢矗 亩亮 翟谑遣豢科住 br 阅读是对知识的渴求,是一种精神的享受。阅读好比谈恋爱,没感觉、不喜欢的总是很难通过外力捆绑到一起的,即便通过法规硬性捆绑,读者与作者都不会有幸福感。 读书本是风
14、雅事,如今却弄得像霸王硬上弓,这多少有点病急乱投医的味道。还是明代的于谦说得好:书卷多情似古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要阅读更要悦读,只有发自内心地产生一种对书的热爱与嗜好,这书才能读到心里记在脑里,否则,徒增一种形式主义 而已。因此,读书之事可引导可激励而不可霸王硬上弓,有关部门肯花这番心思去立法,倒不如出台政策把书价降下来,把更多的图书馆和便利借书点建起来,通过各种方式让读书益智养心的氛围浓起来。风雅之事文雅办,岂不更好更有效?! (摘自 2013年 9月杂文报有删改) 【小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小题 2】文章开头写古人与现代的不同表现有何作用?( 3分) 【小题 3】第
15、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分) 答案: 【小题 1】读书之事可引导可激励而不可霸王硬上弓。 (读书风雅事不必硬上弓 )(2分 ) 【小题 2】 列举古人与现代人读书情况,引出本文的中心论题。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作为论据来论证本文的论点:阅读更需要悦读。 (3分 ) 【小题 3】用了道理论证 (引用论证 ),有力论证了读书不依靠个人的意识而依靠立法阅读是不靠谱的,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2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论中心论点是作者发表主要的集中的观点。中心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 “议论句 ”,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
16、再看文首文尾。本文的标题可作中心论点。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 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议论文以事例开头,其作用一般可以从提出主话题引发议论、充当论据、激发阅读兴趣等方面来概括。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此引用属于讲道理的论证方法,点明此论证方法。 “作用 ”要抓住 “然而 ”后面议论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即 “由此看来 ”之后的一句话。 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故乡和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几段文字,完成后
17、面题目。( 8分) (一)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 你来了? ”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 ,跳鱼儿,贝壳,猹 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18、。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 又不太平 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 收盛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故乡) (二)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 “他是个法国老流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江苏省 苏州市 高新区 九年级 第一 学期 期中 测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