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海长宁区初三第一学期质量调研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年上海长宁区初三第一学期质量调研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上海长宁区初三第一学期质量调研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年上海长宁区初三第一学期质量调研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 21分) 筷子在先秦时称为 “k”,是木字旁,不是 “挟 ”。礼记 曲礼上提及 “羹之有菜者用 k”,郑玄的注释: “k,犹箸也 ”。司马迁的史记 宋微子世家谓 “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 彼为象箸,必为玉 G”,本是预言纣王生活奢侈,但也说明 “箸 ”的称呼始自商代。 “箸 ”变成为今天的 “筷 ”,有个说法是可能与江南沿海的船民有关,因为 “箸 ”与 “住 ”同音,对船民而言便有不吉利的意思,所以反其意称 “箸 ”为 “快儿 ”。又因为大多数 “快儿 ”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 “快 ”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
2、 “筷子 ”。 虽然明代已经有人称 “箸 ”为 “快 ”或 “筷 ”,清康熙字典仅收录 “箸 ”而不收录“筷 ”,但朝廷也难抵挡民间怕犯忌的潮流。 “筷子 ”称为 “箸 ”在水浒传第三回写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提到金老及其女儿宴请鲁智深一段,谓 “春台上放下三个盏子,三双箸 ”;另外,红楼梦第四十回写史太君两宴大观园,曹雪 芹虽然用 “箸 ”,但用得最多的还是 “筷子 ”。 礼记有所谓 “饭黍毋从箸 ”,先秦时人们吃饭用手抓食,箸只用于夹菜。从饮食进化推想,原始社会以手抓食可谓自然不过,其后的食器发展为 “匕 ”,曲柄浅斗,很像今天的羹匙。说文 匕部谓 “匕,亦所以用匕取饭 ”。今天的 “匙 ”相
3、信是由 “匕 ”发展而来,但总不及用箸夹菜更为方便。 传说发明箸的是大禹,但查无实证。箸的诞生相信是先民的集体智慧,但可能起源于大禹时代,所以归功大禹。到商代时,食器除了箸之外,还有匙、鼎、簋等等。 1973年在湖南马王堆一号汉墓有 “彩绘云龙纹漆案 ”出土,有趣的是,这漆案上面还摆放了五个写有 “君奉食 ”的小盘、两个酒卮、一个耳杯,杯上还放有一双竹筷,足证汉代时已使用竹筷。 古代用筷子的情况也可参考画像砖。汉代盛行厚葬,墓室中大量使用精美画像砖,以反映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因而留给后人丰富的形象资料。其中在四川出土的东汉画像砖宴饮图,图中有七人,正面三人,左、右各二人,座次井然有序,席前樽
4、爵并列,碟碗横陈,除了案前放有筷子,也有碗中插着筷子的。 不少专家认为,长期使用筷子能令人心灵手巧,聪明伶俐,头脑敏捷。有学者指出,用筷子进食时,要牵动人体三十 多个关节和五十多条肌肉,有助于刺激神经系统的活动。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接受记者访问时曾经说过: “中华民族是个优秀民族,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使用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运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 ” 【小题 1】本文标题筷子春秋中的 “春秋 ”的意思是 。( 2分) 【小题 2】本文是从 “筷子名称的由来、 、 、和 “使用原理 ”等几方面来介绍 “筷子 ”的,文章的说明顺序是 。( 6分) 【小题 3】从第
5、段可知 “筷子 ”取代 “匕 ”成为现今中国最主要的进食工具的原因是:( 6分) ( 1) ( 2) ( 3) 【小题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正确 的一项是( )( 3分) A筷子在秦朝时被称为 “k”,是礼记中的记载。 B “箸 ”,变成今天的 “筷 ”,与沿江或沿海的船民有关。 C筷子是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绝妙运用。 D中国人使用筷子而不使用刀叉,说明中国人只尚文不尚武。 答案: 【小题 1】历史 【小题 2】古代使用筷子的情况 筷子沿用至今的原因 逻辑顺序 【小题 3】 (1)取材方便、制作容易 (2)分量轻、使用灵活 (3)取物准确 【小题 4】 C 【小题 1】 试
6、题分析:从本文介绍筷子的起源与发展 来看,不能判断 “春秋 ”即指 “历史 ”。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的提示,将全文划分成四个层次,然后概括中间两层的意思。根据本题所填空内容即可了解本文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说明顺序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先从文中了解 “匕 ”,很像今天的羹匙,然后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生活经验从使用和制作等方面来概括筷子的好处。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小题 4】 试题分析:抓住各句信息
7、点,与文段中相关文字一一比照。用反选排除法, A错,文中说的是 “先秦 ”,是在秦朝以前, B错误,文中说 “可能有关 ”,并非一定有关系, D句,文中并没有说明此内容,故 C正确。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文。( 27分) 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用三块青石板铺成。那石板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来斤重。那个石匠笑着为父亲托在肩膀上,说是能一口气背到家,不收石料钱。结果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 那石板 没经石匠光面,就铺在家门口。多年来,风吹雨淋,人踩牛踏。 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
8、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都有。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 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
9、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造屋的那些日子,父亲很兴奋。白天,他陪请来的匠人一起干,晚上他一个人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睡下三四个钟头,他又起床安排第二天的活。我担心父亲有一天会垮下 来。然而,父亲的 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在屋场上从这头走到那头,给这个递一支烟,又为那个送一杯茶。终于,屋顶的最后一片瓦也盖上了。 接着开始造台阶。 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
10、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 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望着他佝偻的背影,我发现,父亲老了。糟糕的是,父亲却没真正觉得他自己老,他仍然和我们一起去撬老屋门口那三块青石板,父亲边撬边和泥水匠争论那石板到底多重。泥水匠说 大约有三百五十斤吧,父亲说不到三百斤。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 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 三块青石板作为新台阶的基石被砌
11、进去了。 新台阶砌好了,九级,正好比老台阶高出两倍。新台阶很气派,全部用水泥抹的面,泥瓦匠也很用心,面抹得很光。 于是,我们的家就搬 进新屋里去。 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 “嘎叽 ”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呆了,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
12、静。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 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挑水由我包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 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我这人怎么了? 怎么了?老了呀!父亲为我们这个家操劳了一辈子,他一生的事业就是建 造了这幢具有九级台阶的新屋并养育我们兄弟姐妹长大成人。父
13、亲就是一个台阶,我的台阶,我们全家的台阶啊! 【小题 1】第 段 “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燥 ”中的错别字是,正确的写法是。( 2分) 【小题 2】下列没有 比喻 的一句是( )( 3分) A额头上一会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B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C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 D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小题 3】第 段 “接着开始造高台阶 ”,与上文照应的一句话是 “ ”,与下文照应的一句话是 “ ”,这样前后照应的好处是 。( 4分) 【小题 4】阅读第 段和第 段,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6分) 事件 人物的行为 人物的性格品德 为了给
14、老屋铺台阶 ( 1) ( 2) ( 3) 备料(积蓄、踩黄泥等) ( 4) ( 5) 用手托青石板、担水跨台阶 【小题 5】请你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理由。( 4分) 标题: 理由: (1) (2) 【小题 6】第 段 “我和母亲都惊呆了 ,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 ”。请你根据文意,发挥想象,写出省略号中 “我 ”的心理活动, 80 字左右。( 8 分) 答案: 【小题 1】燥:躁 【小题 2】 D 【小题 3】第 6段 “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第 14段 “新台阶砌好了,九级,正好比老台阶高出两倍。 ” 【小题 4】 (1)背青石板 (2)要强 ( 3)准备造一栋有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上海 长宁区 初三 第一 学期 质量 调研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