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江苏省苏州市景范中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江苏省苏州市景范中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江苏省苏州市景范中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江苏省苏州市景范中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现代文阅读 阅读梧桐摇落故园秋一文的节选,回答问题,共 17分。 记忆总是泛黄的,就像秋桐的叶,一片片地与季节、岁华和情怀同在风中摇落。我对于旧居的记忆总与巷口的几株梧桐牵扯在一起,挥之不去拂而又来,时间愈长,那几株老桐愈清晰地成了家的意象。 小巷在古城的东隅,巷口植着梧桐树,秋风起时,黄叶越过围墙落在我家的庭院。学校在巷尾,从家里走去不过十分钟的路,就在这条巷子里走过了我的童年和少年。巷的中间是一座名园,整条巷子呈回字型绕在它的周围,那是我孩提时常去的地方。园林的管理员与我外公熟,对我向来是不收门票的,甚
2、至有时带几个小朋友同去也无妨。园中的人文碑刻亭台楼阁对于孩子是毫无吸引力的,感兴趣的只是池中的红鲤,后院的假山和一步跨得过的石桥。听大人说,曾经有个画师在园中豢养过一头猛虎,唤作 “虎儿 ”,月黑风高之时,园中仍依稀可闻虎啸之声。我听了不禁有些悚 然。事隔多年,我对园中草木建筑犹能不差分毫地画出,只是偶尔买了票进去,留意更多的却是郑燮的联对,还有何绍基的字了。外公每天清晨都要去园中喝茶,茶具茶叶是自带的,老茶客也就那么几个。临出门时,外婆拣两个青橄榄,用菜刀背在砧板上拍几下,放在外公杯中。即便是寻常的粗茶,冲泡出来清香四溢,甜甜的,涩涩的。 银黄色的月光,透过浓绿桐叶的隙缝泻在院子里。一个孩子
3、躺在竹榻上数着天上的星星,说着和星星一样多的傻话,他的外婆坐在身边慈爱地望着他,轻轻的挥着蒲扇,怕孩子热了,怕他给蚊子叮着 孩子央着外婆讲故事,那是个老得掉 了牙的故事,不知讲了多少遍了,外婆笑吟吟地依了,娓娓地讲着,孩子静静地听着,可总是快讲到故事的结局,他已甜甜地进入了梦乡,睡得那么安详。这时只有风儿徐徐地吹,梧桐的叶子沙沙地应着 孩子渐渐地长大了,再也不央着外婆讲故事,故事的结局他不再关心。外婆也老了,走不动了,精神好时请人搬个藤椅坐在巷口等着孙儿回家。 深秋的梧桐开始落叶了,枯叶乏力地随风飘零,落在了外婆的旧藤椅上。 出了小巷往南数步便是南园,菜畦蛙鸣豆棚瓜架,又是另一番田园景象了,这
4、是孩子们亲近自然的所在。一帮顽童在南园上捉蟋蟀、捕蝌蚪、抓青蛙 然 后将 “猎物 投入邻桌小女生的书包里,一睹芳容失色尖声厉叫而后快。欢乐无忧的童年一去不返,现在回想起来只觉得好笑,那帮恶作剧的家伙有的竞也已为人父。不过,那时的孩子似乎都带几分少年老成,也许是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吧。南园玩累了,几个知心的便坐在巷口的梧桐树下,大言不惭指点江山,似乎个个天将降大任于其肩。如今岁月的尘埃落定,同学相聚,谈起梧桐树下的少年意气往往一笑而泯,笑得有些无奈,有些羞愧,又多了几许世故。然而,泯却的情怀却是最可贵的。等到我们老时,巷口的梧桐树下可能又会聚起几个闲话秋月春风的白 头人。人生或
5、许就是如此。 是的,巷口梧桐依旧,而巷里的人呢 老宅已经拆迁了,那座园林也已改换门庭,正门修葺一新,每天送往迎来。黑漆漆的后门则紧紧地闭着,多年以前,这曾是园的入口,我怔怔地望着它 ,突然,那门嘎吱一声打开了,外公、少年的我,还有那些小伙伴们走了进去,脸上挂着灿烂的微笑,外公喃喃地说,梧桐树好,梧桐令人清爽,不像桂花树香气太媚太俗,多闻了会得病的 一片桐叶落了下来,扣在了门环上,我蓦地惊醒。又是一个秋天。 【小题 1】第 段中写 “时间愈长,那几株老桐愈清晰地成了家的意象 ”。为什么梧桐会成为家 的意象 (3分 ) 【小题 2】故园常和童年联系在一起,通读全文,找一找文中写了哪些童年旧事,用概
6、括的语言写出其中的三件。 (3分 ) 【小题 3】文中 “银黄色的月光,透过浓绿桐叶的隙缝泻在院子里 ”一句的 “泻 ”字用得好不好 请说说你的看法。 (3分 ) 【小题 4】文中划线的三句话对揭示主题和展开内容有什么作用 (4分 ) 【小题 5】文章多处用到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一例,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小题 1】因为我对旧居的记忆总是与巷口的几株梧桐牵扯在一起,挥之不去拂而又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回想起故园自然就想起梧桐。 【小题 2】小时候在家附近的名园玩耍;在梧桐树下听外婆讲故事;在南园的天地里和自然亲近;梧桐树下与知己谈论(写出其中三条即可) 【小题 3】 赋予静态的月光以动
7、态的感觉,形象的写出了月光洒满院落的情景,渲染出一篇安宁祥和的气氛。 【小题 4】这三句话是文章的抒情线索,把文章内容组织起来;把梧桐当成家园的象征,叶落叶飘都象征这人物、世事的变迁,表达出故园之思。 【小题 5】物是人非,作者感慨万千,恍惚间仿佛看到昔日的情景,表达出作者惆怅的心情。 【小题 1】 试题分析:从梧桐与家的关系以及给作者深刻的记忆来理解这个问题。 考 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了解故事内容,分析情节结构。根据表中已提供的信息,在文中找到相关的文字内容,注意时间性的词语,以人物的行为活动为中心加以概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
8、,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赏析句子,一要指出句子主要说了什么,二要提出句子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好在哪里,有时还要抓住关键字词分析句子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表达了什么情感。本句是景物描写,从 “以动写静 ”的方法来分析此句描写句的特点,说明其表达的意境。 考点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三句都是景物描写,都与梧桐树有关,从关联全文内容和表达作者对故园的怀念这个些方面来分析理解。 考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5】 试题分析:可以从故园往日与现在的情景对比来举例,比如最
9、后一段 “是的,巷口梧桐依旧,而巷里的人呢 老宅已经拆迁了,那座园林也已改换门庭,正门修葺一新,每天送往迎来 ”,体会作者对失去了温馨的故园怅然之情。 考点:概括作品抒发的感情。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问题。(共 8分) 小的决定大的 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有一个是经国大计,却为任何一个当政者所不能忽视。一场疯牛病,几乎颠覆了英伦三岛。 中国古典文学巨著以大开大合的情节见长,但感人肺腑,让人记下的却是 “石卵化猴 ”“桃园结义 ”,以及 “玉在匣中 ”, “钗在奁内 ”这些生动的细节。 几乎所有动植物繁衍的种子,都是核儿,很小很小的。风可以刮着走,鸟儿可以用
10、嘴衔,被人不经心就可以忽略甚至丢弃的,却负载着生物自然的最伟大传承。 任何庞然大物,都不能忽略小,只有小,才是最具繁衍力的。 近代尽人皆知的重大发明、发现,从苹果落地发现地心引力,到开水冒气引发的蒸汽机的利用,无不是由偶发思端的小事影响整个世界的。 一位生活在硅谷世界的人告诉我,微电子技术的诞生和发展,是从最初集成电路只包含几个几十个元器件,发展到一个小小硅片上可以制作出几十万个上百万个元件,形成微型电子电路的。正是这个微型电子电路,带来当今世界飓风般的各种生产方式大规模乃至超大规模变化。 可见,未来最终改变我们这个世界、影响人们生活的,不在宇宙,乃在毫微。 张艺谋初入社会,在生活的最底层当弹
11、棉花的辅助工。那时候仅仅为了 调节生活,他买了台照相机,怎么也没想到就是这台小小的照相机,后来竟在他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时派上用场。从此,陕西少了一个苦力,中国多了一个让世界刮目相看的电影导演。美国的麦当劳,就是从吸引小孩,改变幼年的饮食入手,从小让你喜欢我这种快餐方式,然后到你上学长大,多少年,仍然光顾我。这是真正做不起眼的大买卖! 由此观之,小事还能致走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中国至圣老子说的话,值得我铭记一生。想行千里吗?想成大树吗?那么,从脚下开始,从毫末做起。 (选自经典阅读集萃,有删改 ) 【 小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的?(
12、 3分) 【小题 2】文章第 段引用的老子的话属于什么论据?有什么作用?( 3分) 【小题 3】文章第 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2分) 答案: 【小题 1】小的决定大的(或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只有小,才是最具繁衍力的。 未来最终改变世界,影响人们生活的,不在宇宙,乃在毫微。 小事致走向。或答成:本文是从 “小最具繁衍力 ”“小能改变世界 ”“小事致走向 ”三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的。 【小题 2】道理论据。 有力地论证了 “小的决定大的 ”这一中心 论点,具有权威性,富有说服力。 【小题 3】举例论证(例证法)。 举微型电子电路的发展过程的事例,论证了“未来最终改变世界,影响人
13、们生活的,不在宇宙,乃在毫微 ”(或 “小能改变世界、影响人们生活 ”)的分论点,真实可信,说服力强。 【小题 1】 试题分析:论中心论点是作者发表主要的集中的观点。中心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 “议论句 ”,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本文的标题即是中心论点。注意文中三个独立成段的句子,即是分别对第一层论述的概括。 考点: 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引用名句属于道理论证,所证论的问题即是本段最后一句: “那么,从脚下开始,从毫末做起 ” 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
14、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抓住关键词 “一位生活在硅谷世界的人 ”即可知是举例论证,其说明的道理从下段的总结句 “可见 ” 中概括。 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故乡片段,回答问题,共 7分。 哦,我记得了。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 “豆腐 西施 ”。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却了。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
15、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冷笑 说: “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 “那有这事 .我 .”我惶恐着,站起来说。 “那么,我对你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 “我并没有阔 哩。我须卖了这些,再去 .”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 我知道无话可说了,便闭了口,默默的站着。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 .”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小题 1】第一段中
16、加点的 “冷笑 ”一词写出了杨二嫂当时的心态,下面一句话也写了人物的 “冷笑 ”,请比较这两处 “冷笑 ”所表现人物心态的不同? (2分 ) “嗤! ”先生冷笑着, “你们不粜,人家就饿死了么?各处地方多的是洋米、洋面,头几批还没有吃完,外洋大轮船又有几批运来了。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小题 2】 “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 ”的细节描写很精彩,请联系课文简要分析其精彩所在。( 2分) 【小题 3】 “我知道无话可说了,便闭了口,默默的站着。 ”我为什么会无话可说?请展开联想,用第一人称把 “我 ”当时的心里活动描述出来。(不超过 30 字)( 3分) 答案: 【小题 1】杨二
17、嫂 “冷笑 ”“我 ”忘记了她。这个词是对杨二嫂这个人物的讽刺和嘲笑,反应了人物之间的隔膜。先生是 “冷笑 ”旧毡帽朋友不识时务,表现了人物的居高临下,骄横霸道、盛气凌人。(意思对即可) 【小题 2】杨二嫂一边为我记不住她的 “恩德 ”愤愤不平,一边眼睛四周窥视,看看有没有可以顺手牵羊的东西。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描写,表现了人物尖嘴厉舌、爱贪小财,自私、世俗可怜的性格。(意思对即可) 【小题 3】杨二嫂的尖酸恣睢使我意识到善良美好人性的的泯灭。故乡人和人之间存在着深深的隔膜,是我说不出话来。(意思对即可)例如:想不到这 样一个安分守己的人也会变成这样,故乡的人变了,人和人之间越来越隔膜了。(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江苏省 苏州市 中学 九年级 第一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