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释文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出论语颜渊 ,是孔子的弟子仲弓问仁时,孔子所作的回答。其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遭受的事,不强加给别人。孔子又将这八个字概括为一个字“恕” ,它在根本点上是跟“仁”相同的,所以人们常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常被人们看成是伦理的消极原则(即否定性的原则),因为它似乎只是强调人“不要”做什么。其实,它暗含着一种积极的、正面的、肯定的伦理原则:己所欲,施于人。孔子明确地把这种意思表述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就是说,自己想要站得住,就得让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在孔子那个时代,这一原则意味着:自己
2、对臣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君;自己对儿子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父;自己对弟弟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兄;自己对朋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对待朋友。放到我们这个时代,这一原则可以浅显地理解为:自己期望幸福,所以使别人幸福;自己期望顺利,所以使别人顺利;自己期望得到尊敬,所以尊敬别人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孔子对“仁”的认识和态度。孔子对“仁”的解释虽然多种多样,有“克己复礼为仁” ,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 ,有“爱人”是“仁” ,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仁” ,但是基本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把“礼”变为自觉,一是设身处地地体贴人、关爱人并且付诸行
3、动。 “仁”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1词语理解(1)通假字举直错诸枉 通“_” ,_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通“_” ,_知者利仁 通“_” ,_2答案 措 安排、安置 向 先前 智 精明(2)一词多义归Error!事Error!举Error!答案 称许,赞许/出嫁/返回/归还/归聚 事情/事故,变故/事业/从事,实行/侍奉,服侍 举起,抬起/提出,举出/发动,出动/推荐,选拔/攻克,占领/拿,用/全,都(3)古今异义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古义:_今义:丈夫或妻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古义:_今义: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答案 爱护别人。可以凭借。(4)虚词归纳于Err
4、or!答案 介词,从/介词,给/介词,在/介词,被2词类活用(1)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_(2)不仁者远矣:_(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_(4)不可以长处乐:_(5)仁者安仁,知者利仁:_(6)尧舜其犹病诸:_答案 (1)前“直” ,形容词作名词,正直的人。后“直” ,形容词作动词,变得正直。枉: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人 (2)形容词作动词,疏远 (3)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站得住。达: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通达 (4)形容词作名词,安乐的生活 (5)安、利:形容词作动词,安于,利于 (6)名词作动词,担忧、忧虑3特殊句式(1)克己复礼为仁。(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3
5、)富哉言乎!(4)何谓也?3(5)何如?可谓仁乎?(6)舜有天下,选于众(7)不仁者远矣。答:_答案 (1)(2)判断句,(3)主谓倒装句,(4)(5)宾语前置句,(6)介宾短语后置句,(7)被动句。4语句翻译(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译文:_(2)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译文:_(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译文:_(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_(5)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译文:_答案 (1)不合乎礼的不看,不合乎礼的不听,不合乎礼的不说,不合乎礼的不做。(2)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在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3)读书人不
6、可以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东西重,而且路程遥远。(4)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以及仁义之人,不会因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只会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5)没有仁德的人不可以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可以长久地处在安乐中。文本名句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5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文外名句1苟志于仁矣,无恶也。4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3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1.颜 渊 问 仁 。 子 曰 : “克 己 复 礼颜 渊 问 什 么 是 仁 。 孔 子 说 : “克 制
7、自 己 的 私 欲 回 复 到 礼 ,为 仁 。 一 日 克 己 复 礼 , 天 下 归 仁 焉 。就 是 仁 。 有 一 天 你 做 到 了 克 己 复 礼 , 全 天 下 都 会 称 许 你 是 仁 人 。为 仁 由 己 , 而 由 人 乎 哉 ? ”要 做 到 仁 靠 的 是 自 己 , 难 道 靠 别 人 吗 ? ”颜 渊 曰 : “请 问 其 目 。 ” 子 曰 : “非 礼 勿颜 渊 说 : “请 问 克 己 复 礼 的 详 情 。 ”孔 子 说 : “不 合 乎 礼 的 不视 , 非 礼 勿 听 , 非 礼 勿 言 , 非 礼 勿 动 。 ”看 , 不 合 乎 礼 的 不 听 ,
8、 不 合 乎 礼 的 不 说 , 不 合 乎 礼 的 不 做 。 ”(论语颜渊)颜 渊 曰 : “回 虽 不 敏 , 请 事 斯 语 矣 。 ”颜 渊 说 : “我 虽 然 资 质 愚 钝 , 愿 意 实 践 这 些 话 。 ”2.仲 弓 问 仁 。 子 曰 : “出 门 如 见 大仲 弓 问 什 么 是 仁 。 孔 子 说 : “出 门 如 同 接 见 贵 宾 一 样宾 , 使 民 如 承 大 祭 。恭 敬 谨 慎 , 使 唤 百 姓 就 像 承 当 重 大 祭 祀 一 样 严 肃 庄 重 。己 所 不 欲 , 勿 施 于 人 。 在 邦自 己 不 愿 意 承 受 的 , 不 要 强 加 给
9、 别 人 。 在 诸 侯 国 做 官 、 为 诸 侯 做无 怨 , 在 家 无 怨 。 ”事 不 怨 天 尤 人 , 在 卿 大 夫 家 做 官 、 为 卿 大 夫 做 事 不 怨 天 尤 人 。 ”(论语颜渊)仲 弓 曰 : “雍 虽 不 敏 , 请 事 斯 语 矣 。 ”仲 弓 说 : “我 虽 然 资 质 愚 钝 , 愿 意 实 践 这 些 话 。 ”3.樊 迟 问 仁 。 子 曰 : “爱 人 。 ”樊 迟 问 什 么 是 仁 。 孔 子 说 : “爱 护 人 。 ”问 知 。 子 曰 : “知 人 。 ”樊 迟 问 什 么 是 智 。 孔 子 说 : “了 解 人 。 ”樊 迟 未
10、达 。 子 曰 : “举 直 错 诸 枉 ,樊 迟 不 明 白 。 孔 子 说 : “选 拔 正 直 的 人 安 置 在 邪 恶 的 人 之 上 ,能 使 枉 者 直 。 ”能 够 使 邪 恶 的 人 变 为 正 直 的 人 。 ”樊 迟 退 , 见 子 夏 , 曰 : “乡 也 吾 见 于 夫 子 而 问樊 迟 退 下 来 , 去 见 子 夏 , 说 : “刚 才 我 见 到 老 师 , 问 他 什 么知 , 子 曰 : 举 直 错 诸 枉 , 能 使 枉是 智 , 他 说 : 选 拔 正 直 的 人 安 置 在 邪 恶 的 人 之 上 , 能 够 使 邪 恶者 直 , 何 谓 也 ? ”子
11、 夏 曰 : “富 哉 言的 人 变 为 正 直 的 人 , 这 是 什 么 意 思 ? ”子 夏 说 : “这 句 话 的 含 义 多 么乎 ! 舜 有 天 下 , 选 于 众 , 举 皋 陶 , 不 仁深 广 啊 ! 舜 做 了 天 子 , 从 众 人 中 选 拔 人 才 , 任 用 了 皋 陶 , 不 讲5者 远 矣 。 汤 有 天 下 , 选 于 众 , 举究 仁 德 的 人 就 疏 远 了 。 汤 做 了 天 子 , 从 众 人 中 挑 选 人 才 , 任(论语颜渊)伊 尹 , 不 仁 者 远 矣 。 ”用 了 伊 尹 , 不 讲 究 仁 德 的 人 就 疏 远 了 。 ”4.子 贡
12、 问 曰 : “有 一 言 而 可 以 终 身 行 之 者 乎 ? ”子 贡 向 孔 子 问 道 : “有 一 个 字 而 可 以 终 身 去 实 践 它 的 吗 ? ”子 曰 : “其 恕 乎 ! 己 所 不 欲 , 勿 施 于孔 子 回 答 说 : “大 概 是 恕 吧 ! 自 己 不 愿 意 承 受 的 , 不 要 强 加(论语卫灵公)人 。 ”给 别 人 。 ”5.子 贡 曰 : “如 有 博 施 于 民 而子 贡 说 : “假 若 有 一 个 人 能 够 广 泛 地 施 惠 于 民 众 , 并 给 有 需能 济 众 , 何 如 ? 可 谓 仁 乎 ? ” 子 曰 : “何 事 于要
13、的 民 众 以 帮 助 , 怎 么 样 ? 可 以 说 是 仁 吧 ? ”孔 子 说 : “这 何 止 是仁 , 必 也 圣 乎 ! 尧 舜 其 犹 病 诸 ! 夫 仁仁 呢 , 必 定 是 圣 了 ! 尧 、 舜 大 概 还 担 忧 达 不 到 这 种 境 界 呢 ! 仁 ,者 , 己 欲 立 而 立 人 , 己 欲 达就 是 要 想 自 己 站 得 住 , 就 使 别 人 站 得 住 ; 要 想 自 己 通 达 , 也 要 使而 达 人 。 能 近 取 譬 , 可别 人 通 达 。 能 够 近 取 自 己 作 比 方 即 将 心 比 心 、 推 己 及 人 , 可 以(论语雍也)谓 仁 之
14、 方 也 已 。 ”说 就 是 实 践 仁 的 方 法 了 。 ”6. (论子 曰 : “仁 远 乎 哉 ? 我 欲 仁 ,孔 子 说 : “仁 的 境 界 很 远 吗 ? 只 要 我 想 达 到 仁 的 境 界 , 仁 的 斯 仁 至 矣 ! ”境 界 就 到 了 ! ”语述而)7.曾 子 曰 : “士 不 可 以 不 弘 毅 , 任曾 子 说 : “读 书 人 不 可 以 不 抱 负 远 大 , 意 志 坚 强 , 因 为 他 担重 而 道 远 。 仁 以 为 己当 的 东 西 重 , 而 且 路 程 遥 远 。 把 在 天 下 实 现 仁 作 为 自 己 必 须(论语泰伯)任 , 不 亦
15、 重 乎 ? 死 而 后 已 , 不 亦 远 乎 ? ”担 当 的 责 任 , 不 是 很 重 大 吗 ? 到 死 才 停 止 不 是 很 遥 远 吗 ? ”8.子 曰 : “志 士 仁 人 , 无 求 生孔 子 说 : “有 高 尚 志 向 和 节 操 的 人 以 及 仁 义 之 人 , 不 会 因 贪 生(论语卫灵公)以 害 仁 , 有 杀 身 以 成 仁 。 ”怕 死 而 损 害 仁 , 只 会 牺 牲 自 己 的 性 命 来 成 全 仁 。 ”9.子 曰 : “不 仁 者 不 可 以 久 处 约 , 不孔 子 说 : “没 有 仁 德 的 人 不 可 以 长 久 地 处 在 贫 困 中
16、 , 也 不可 以 长 处 乐 。 仁 者 安 仁 , 知 者可 以 长 久 地 处 在 安 乐 中 。 有 仁 德 的 人 安 于 实 行 仁 , 算 计 得 精 明(论语里仁)利 仁 。 ”的 人 利 用 仁 即 如 果 实 行 仁 能 给 他 带 来 好 处 , 他 就 实 行 。 ”6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心理能力?答:_答案 这是一种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推己及人的心理能力,也就是孔子的“仁” 。它实际上是告勉学者:欲求达到“仁”的境界,固然“克己复礼为仁” ,而居心敬恕与无怨,且展现于外,心行相发,内外如一,同样亦为“仁” 。2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体现
17、了孔子什么思想?答:_答案 这是孔子“仁”的思想的重要体现,是一种由己度人的思想。孔子主张在不破坏等级名分的前提下,对包括一般劳动者在内的众人给予尊重、同情和爱护。3在选文 13 则中,针对不同弟子提出的同一个问题,孔子是如何回答的?体现了孔子教育思想中的哪一方面?答:_答案 针对颜渊的提问,孔子强调“仁”是“克己复礼” ;对仲弓,他则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回答樊迟时,孔子说“爱人” 。这三则选文集中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4关于什么是“仁” ,孔子对颜渊、仲弓、樊迟、子贡等人的回答各有侧重,各不相同,试作具体分析,然后综合起来谈谈你对孔子所说的“仁”的理解和认识。答:_答案 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语文 第一 单元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新人 选修 先秦 诸子 选读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