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重庆市二外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重庆市二外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重庆市二外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重庆市二外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图 1到图 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片信息的获取与分析解读能力,图 1到图 2的变化是从耦犁到曲辕犁,反映的耕犁技术的成熟, B项正确;铁犁牛耕在战国时期即已出现,图 1应是汉代出现,排除 A项; C项 “开始 ”说法错误; D项无法从图片获取这一信息。 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生产工具的进步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 ” 请判断这样的生
2、活最早应出现在 A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英国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注意题干中的 “最早 ”限定词。关键信息: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由关键信息分析可知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故 B项正确; BD项相较而言, B项要早于 D项,故排除 ACD项。 考点: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下图是 20世纪 20年代至 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其中 1933年 1937 年股市上扬趋势的主要原因是成功运用了 A重商主义 B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C凯恩斯主义理论 D货币学派理论 答案: C 试题分析:西方经济指导思想发展经历了重
3、商主义、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理论和货币学派理论, 1929 至 1933 年间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不适应经济发展,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理论开始盛行,故 C项正确。 考点: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道德经讲: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诚信 ”有利于 人格的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 B整顿银行,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 C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 D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 答案: B 试题分析: ACD项分别工业、扩大内需和农业的相
4、关措施,调节生产过剩,恢复生产,解决就业和刺激消费,不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经济危机首先是从金融开始,导致当时挤兑的现象,金融上整顿银行的措施就是要重建银行的信用,故 B项符合题意。 考点: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提高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贬低本国货币与外币的比价, 56个国家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货币战。针对上述问题,二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 A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B实施了马歇尔计划 C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D建立了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是 1929年爆发经济危机后掀起货币战的经济现象,这一历史现象说明当时货币体系崩溃, ABCD
5、四个选项中只有 A项是二战后建立起的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故 A项正确。 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下列说法中受罗斯福新政影响的是 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并促进农业、工业的发展 “新经济 ”出现 福利国家制度的逐步建立 A 正确, 错误 B 正确, 错误 C 正确, 错误 D 正确, 错误 答案: C 试题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选项应符合这一特征,由此可知, 项符合, 是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但不具有国家干预经济特点,排除 ABD项, C项正
6、确。 考点: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 1921年采取了 “新经济政策 ”, 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 “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新经济政策实施中的措施应被视为 “后退一步的有 将所有国有企业转给资本家经营 本国和外国资本家可以合法经营 农民们被准许出售他们的农产品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资本主义的特点。 中的 “所有 ”说法错误, 是市场经济的反映,符合题干, 一般认为是属
7、于社会主义的,故排除 ABD项, C项正确。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任何经济政策(体制)的出现,都有一定的时代性。同一经济政策(体制)在不同时期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能够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美国的自由放任政策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 析:本题考查的古今经济政策。采用排除法。关键信息:同一经济政策(体制)在不同时期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 在封建社会前期起到主要是积极作用,封建社会后期主要是消极作用, 因斯大林而中断,不符合题干特征要求, 都在前、后期分别起以积极、消极作用为主。故正确选项为 D项
8、。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重农主抑商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背景 20世纪 70年代,发达国家面对经济 “滞胀 ”现象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实行股票分散化 B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C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经济 “滞胀 ”的原因。经济 “滞胀 ”的根源是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故 C项正确; ABD项是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但并不是解决问题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考点: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
9、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 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 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采用排除法,关键信息:世界银行、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 中 “妨碍 ”说法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 说法正确; “畸形 ”说法错误。 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统计表明:在世界贸易组织 144个成员中,有 90%以上的成
10、员属于不同形式的区域经济组织。为适应世界发展 潮流,中国和东盟做出了在 10年内建立“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 ”的战略决策。这表明当代世界市场 A国际贸易形式多样化 B商品结构复杂化 C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市场竞争激烈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区域集团化知识点,题干强调的是 “90%以上的成员属于不同形式的区域经济组织 ”, “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 ”也属于区域经济集团,故排除 ABD项, C项正确。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东盟 2000 年 10 月 10 日,克林顿总统签署的参众两院通过的议案成为美国法律,这为中美双方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所经过的 14年的谈判画上了一个圆满的
11、句号。有评论说:中美达成 “中国入世 ”的协议,双方都是 “赢家 ”。这样评论的原因是: 中国入世对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有利 中国入世对美国的出口和就业有利 中国入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 中国入世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注意题干问题中隐含的限定词,即要从中国和美国这两个角度分析原因,关键信息:中 美达成 “中国入世 ”的协议,双方都是 “赢家 ”。 都中国入世的影响,但 分别是从中国、美国两个角度分析,而 是对世界的影响,故 A项正确。 考点: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 ,
1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对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进行经济援助,但是援助的前提条件是上述国家必须接受该组织为其提供的改革方案。由此推断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 A加剧了价值观的冲突 B扩大繁荣了世界市场 C加剧了金融危机程度 D经济主权受到了威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切入考查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危害,关键信息:但是援助的前提条件是上述国家必须接受该组织为其提供的改革方案。从关键信息分析可知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不利地位,话语权小甚至没有,故 D项正确。 ABC项无法从题干中的现象反映出来。 考点: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反全球化运动
13、的人士并不反对那种作为客观趋势和自然历史进程的全球化,而是反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包括: 不断扩大的世界贸易 发展中国家日益边缘化 发达国家就业机会减少 全球贫富分化日益扩大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采用排除法。本题考查全球化带来的危害,关键信息:反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由 “并不反对那种作为客观趋势和自然历史进程的全球化 ”可知 不符合题意,故正确选项为 A项正确。 考点: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指出: “先行工业化国家在 19世纪后期就已经转入现代增长模式。
14、”这里的 “先行工业化国家在 19世纪后期 ”的 “现代增长模式 ”是指( ) 依靠资本原始积累发展 依靠科学技术发展 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 依靠殖民扩张和倾销商品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 19世纪后期大致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是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特征,由此可知,正确选项为 A项。 考点: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517 世纪在欧洲被称为 “扩张的时代 ”。用全球史观审视 “扩张 ”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B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 C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 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
15、题干的 “用全球史观 ”限定词。 ABCD 项都殖民扩张带来的影响,但只有 B项符合 “全球史观 ”的要求,故 B项正确。 考点: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价格越高 ,价格指数越大。下面表格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 ,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7 515 685 A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B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C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
16、确立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方法是了解价格指数变化趋势、理解消费价格指数的概念,特别是 “价格超高,价格指数越大 ”,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主要原因。价格指数变化呈上升趋势,说明英国当时物价上涨,结合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背景分析可知,主要原因是 A项; BCD项说法都与史实不符,说法是错误的。 考点: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英国的殖民扩张、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 右图是一种冶铁鼓风工具的示意图。发明此一工具的是 A战国 李冰 B战国 郑国 C东汉 杜诗 D东汉 崔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图片可获取信息是:治铁鼓风工具的动力是水力,由此可知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故 C项正确,排除 ABD项
17、。 考点:手工业的发展 冶金业 陕西民谣: “我有一只小毛驴, 我骑着去赶集。 ”这个 “集 ”在宋代应属于 A城市 B都市 C草市 D夜市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 “民谣 ”、 “小毛驴 ”等信息可知是在乡村,而不是城市,而 “集 ”是指商品交易聚焦地,由此排除 ABD项, C项正确。 考点:商业的发展 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 “近代的前夜 ”了。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 “小户 ”“听大户呼织 ”、 “计日受值 ”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答案: C 试题分析
18、:解答本题一要注意答题方向,即是从经济角度,二中要理解 “近代的前夜 ”的含义。 “近代的前夜 ”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雇佣关系的出现, A项是传统经营方式,不存在雇佣关系,排除; B项说明的是手工业技术的进步,不符合题意; C项中的 “计日受值 ”最能反映苏丝织业中出现了雇佣关系,符合题意; D项反映的是明清时期金融上的状况,不符合题意。 考点: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 1843 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1838 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 数) 单位:镑 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重庆市 二外高 一下 学期 期末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