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
《2014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 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第一部分( 27 分)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 1 3 题。 这是古城里的一条小街,过去这里显然驻扎过守城的军队,有一排排的营房为证。现在这里正在建筑仿古的街市和民居,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雕梁画栋,虽没有皇家气象,却也称得上是美轮美奂。在最前面靠近巷口的地方,还立有一个牌坊,上书一副对联,“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此联内容很好,有巧夺天工之妙。但对得不甚工整,以我之见,不如将“大文章”改成“风情画”,尚可差强人意。 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杭州西湖看到过那副著名的对联
2、,“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当时我心中引发了强烈的震动。那时正看 着说岳全传,热血沸腾着,一看这对联真是绝了,其 ,真可以说是独步天下。 我还曾在广西看到过一副咏竹楹联,一目之后就永远忘不了,我以为那是最好的咏竹楹联。内容是:“一寸在土已有节, ”。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1.文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 雕梁画栋 。 B.却也称得上是 美轮美奂 。 C.此联内容很好,有 巧夺天工 之妙 。 D.不如将“大文章”改成“风情画”,尚可 差强人意 。 解析: 此类词语使用判断的题目,要在整体把握句
3、意的情况下,根据语境,结合着成语的解释来判断。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 , 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答案: C 2.第段中空格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回味之无穷,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 B.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回味之无穷 C.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含义之深刻,概括之全面 D.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 解析: 此题要按逻辑顺序来排序,“回味之无穷”是表达效果,一般要排在最后,故选 B。 答案: B 3.第段中的咏竹联最恰当的下联是 A.万丈凌云无止心 B.万丈凌云犹心虚 C.万尺凌云仍虚心 D.万尺凌云志永存 解析: 对联最讲究对仗
4、工整,句意和句式都必须严格相对应。只有 C 项完全和上联相对,故选 C。 答案: C 4.下面文段中加点词语的注音和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2013 年 12 月,南非前总统曼德拉 与世长辞 。世界各国领导人纷纷发 唁电 表示哀悼,世界上掀起了一股 缅怀 之风。曼德拉不是完人,他也有 瑕疵 ,但 95 年的人生征程,把一个政治家的大智慧和大胸怀表现得 淋漓尽至 。曼德拉 摒弃 了 非此既彼 、你死我活的斗争理念,而遵循和平、 民主和法制的途径解决分歧,这是曼德拉留给全人类的 弭足珍贵 的政治遗产。 A.唁 ( yn) 电 与世长辞 B.缅( min)怀 淋漓尽至 C.瑕疵( z) 非此既彼 D.摒(
5、 bn)弃 弭足珍贵 解析: B 缅 min 怀,淋漓尽致 ; C 疵 c,非此即彼 ; D 摒 bng,弥足珍贵 。 答案: A 5.为下面一则新闻拟定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嫦娥三号”顺利登月后, 2013 年 12 月 15日 23时 40 分,“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完成第一次互拍。这是中国国旗在地外天体上第一次“留影”。“两器”互拍成功,标志着“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A.中国“嫦娥三号”顺利登月 B.“玉兔号”和“嫦娥三号”完成第一次互拍 C.中国国旗在地外天体上第一次“留影” D.“嫦娥”拍下月面第一抹“中国红” 解析: 答题时,要思考新闻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新闻
6、“标题”要生动,能吸引读者;简洁,标题是对主体的高度概括。在组织答案时,可结合着六要素对导语部分进行删减。 答案: D 二、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 9题。 吾粲字孔休,吴郡乌程人也。吴录曰:粲生数岁,孤城妪见之,谓其母曰:“是儿有卿相之骨。”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迁为长史,治有名迹。虽起孤微,与同郡陆逊、卜静等比肩齐声矣。孙权为车骑将军,召为主簿,出为山阴令,还为参军校尉。 黄武元年,与吕范、贺齐等俱以舟师拒魏将曹休于洞口。值天大风,诸船绠绁断绝,漂没著岸,为魏军所获,或覆没沈溺。其大船尚存者,
7、水中生人皆攀缘号呼,他吏士 恐船倾没,皆以戈矛撞击不受。粲与黄渊独令船人以承取之,左右以为船重必败。粲曰:“船败,当俱死耳!人穷,奈何弃之 ?”粲、渊所活者百余人。 还,迁会稽太守,召处士谢谭为功曹,谭以疾不诣,粲教曰:“夫应龙以屈伸为神,凤皇以嘉鸣为贵,何必隐形于天外,潜鳞于重渊者哉?”后数往请,谭卒欣然与谋。粲募合人众,拜昭义中郎将,与吕岱讨平山越,入为屯骑校尉、少府,迁太子太傅。 赤乌中,遭二宫之变,孙权欲废太子孙和,而立鲁王孙霸,朝中官员各执一方。粲抗言执正,明嫡庶之分,违忤孙权,欲使鲁王霸出驻夏口,遣霸之党人杨竺不得令在都 邑。又数以消息语陆逊,逊时驻武昌,连表谏争。由此为霸、竺等所
8、谮害,下狱诛。寿评曰:吾粲遭罹屯蹇,以正丧身,悲夫! (选自三国志 吴书 吾粲传,有删改) 【注】绠绁( gng xi):绳索。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 穷 ,奈何弃之 穷:贫穷 B.谭以疾不 诣 诣:往,到 C.粲 抗 言执正 抗:违抗,不顺从 D.由此为霸、竺等所 谮害 谮害:进谗言伤害 解析: 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 穷:困厄,绝境 。 答案: A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河深奇 之 项伯乃夜驰 之 沛公军 B.漂没著岸,为魏军 所 获 若属皆且为 所 虏 C.其大船尚存 者
9、适莽苍 者 ,三餐而反 D.何 必隐形于天外 其间旦暮闻 何 物 解析: B 项中两个“所”都 表被动。 A 代词,指吾粲;动词,到,往。 C 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 D 作状语,表反问,为什么;作定语,什么。 答案: B 8.给下列文句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粲)迁为长史,治有名迹 B.皆以戈矛撞击(大船)不受 C.谭卒欣然与(吾粲)谋 D.又数以消息语(于)陆逊 解析: B 项中的 省略成分应为“水中生人” 。 答案: B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吾粲幼时就表现不凡,后来被孙河赏识,奏请朝廷任命,而走上仕途。 B.吾粲任职后,治理有方,名声政绩毫不逊于同
10、道,后来不断得到任用。 C.在会稽太守任上,吾粲能够礼贤下士,“三顾茅庐”,最终请出了谢谭。 D.陈寿认为在宫廷斗争中,吾粲“抗言执正”,因正直而丧身,是可悲的。 解析: A 项中 “表现不凡”有误;在孙河奏请之前,吾粲已为小吏。 答案: A 第二部分( 123 分)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35 分。 10.请结合上文第段的内容,说说吾粲的性格特点。( 4 分) 解析: 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需要学生从文中人物的言行入手,分析言行后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因素。 答案: 文章第段写洞口之战时,面对落水呼救的兵卒,吾粲不顾大船沉没的危险,救活一百多人。由此看出他是一个果断、见义勇为的人。 11.
11、请用斜线( /)给下面画线部分断句。( 5 分) 世说新语中讲了一个“肝肠寸断”的故事,其原文是:“ 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遂黜其人 。” 解析: 此类断句题目在断句时一定要遵守一个原则,不能段破句子的意思。所以,一定要在结合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以及这个句子的意思来思考断句,尤其是要抓住关键词(介词、语气助词、连词 等等)。 答案: 桓公入蜀 /至三峡中 /部伍中有得猿子者 /其母缘岸哀号 /行百余里不去 /遂跳上船 /至便即绝 /破其腹中 /肠皆寸寸断 /公闻之怒 /遂黜其人 12.在横线处填写出诗文原句或相关文学常
12、识。( 8 分) 在论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中,曾皙描绘了自己理 想的政治图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咏而归。” 答案: 风乎舞雩 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 ”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答案: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在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认为作战要善于抓住时机,应在敌军“再而衰,三而竭, ”之时,出兵作战。 答案: 彼竭我盈 (朝代)大诗人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两句,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觉悟。 答案: 东晋 永和九年(公元 353 年),有一次文人雅集,史称“兰亭集会
13、”。文人们在集会上“一觞一咏”,“畅叙幽情”,最后由大书法家 为之作序,总述其事,是为兰亭集序。 答案 : 王羲之 初唐诗人王勃在 一文中,用生花妙笔,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 答案: 滕王阁序 阿房宫赋是“赋”中名篇,杜牧借秦皇的悲剧,警告唐朝统治者,如果“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答案: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在游褒禅山记一文中,王安石认为,“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答案: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解析: 本题考查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1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
14、题。( 18 分) 唐诗的意象是跳脱的、疏离的、并置的,意象与意象间的空间较大;而宋词的意象大多是紧密的、蝉联的、链接的,其间的空间较小。我们来看欧阳修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我们从中不仅可以体味到意象的绵密,而且还能看出,这绵密的 意象 ,与词人的内向细腻的性格有关。他们喜欢“思量”,喜欢这样曲曲折折反反复复地忖度,他们注力于某一点,一往而不复一往而情深。这种递进层深之笔,都是宋人情怀幽深的表现。 (取材于鲍鹏山天地词心,有删改) 【注】辔: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北京市 朝阳区 上学 期末考试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