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北京时间 2011年 12月 2日 5时 07分 ,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 ”长征三号甲 ”运载火箭将第十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任务,定位精度 10m,测速精度零点 0.2m/s,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移 B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置 C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 D北斗导航卫星测速服务提供的是运动物体的速率 答案: A 试题分析:位移是位置的变化,时刻指的是某一瞬间,时间是两时刻的
2、间隔,在运动过程中,时刻与物体所处的位置相对应;而时间间隔与物体运动的路程或位移相对应速度的大小叫速率。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是指提供被测物体的位置;授时是指提供报时的时刻;测速是指提供运动物体的速率。 故选 A 考点:位置、位移和时刻 点评:稍难。注意掌握位置与位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的区别。 关于弹力的产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物体不接触时也 可能产生弹力 B只要两物体相互吸引就一定产生弹力 C只要两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两物体要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才能产
3、生弹力。 A、弹力是接触力,两物体不接触不可能产生弹力;错误 B、两物体相互吸引如果没有形变产生,不会有弹力;错误 C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作用; D正确 故选 D 考点:弹力产生的条件 点评:容易题。弹力的产生条件是:接触且有弹性形变。 玩具汽车停在模型桥面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桥面受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桥梁发生了弹性形变 B汽车没有发生形变,所以汽车不受弹力 C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桥梁发生了弹性形变 D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弹力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想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所以是施
4、力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从而产生了这个弹力 A、桥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施力物体是汽车,所以是汽车发生了弹性形变;错误 BCD、汽车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施力物体是桥面,所以 是桥面发生了弹性形变;故 C正确 故选 C 考点:对弹力的理解 点评:中等难度。注意弹力是施力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产生的。 体育课上一学生将足球踢向墙壁,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足球与墙壁作用时墙壁给足球的弹力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沿 v1的方向 B沿 v2的方向 C先沿 v1的方向后沿 v2的方向 D沿垂直于墙壁斜向左上方的方向 答案: D 试题分析:弹力的方向:平面的弹力垂直于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曲面的弹力垂直于曲面该处的切
5、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支撑点的弹力垂直于跟它接触的平面 (或曲面的切平面 )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足球与墙壁作用时墙壁给足球的弹力方向与墙面垂直指向足球,即沿垂直于墙壁斜向左上方的方向。 故选 D 考点:弹力方向的判断 点评:中等难度。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 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 ) (1)就是物体的重力。 (2)大小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3)这压力是由于桌面的形变而产生的。 (4)这压力是由于物体的形变而产生的。 A (1)(4) B (1)(3) C (2)(3) D (2)(4) 答案: D 试题分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
6、水平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不能说压力就是重力压力是由于物体的形变而产生的 ( 1)、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是一种弹力,与重力本质不同,不能说压力就是重力;错误 ( 2)、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正确 ( 3)( 4)、压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要恢复原状对桌面而产生的,所以( 4)正确 故选 D 考点:对弹力的理解 点评:中等难度。注意压力与重力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力,即使大小相等,产生的原因也不同,不能说压力就是重力;弹力是由施力物体的形变产 生的。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用手压弹簧,手先给弹簧一个作用,弹簧被压缩后再反过来给手一个作用 B运动员将
7、垒球抛出后,垒球的运动状态仍在变化,垒球仍为受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不是运动员 C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本身可能不受力的作用 D某物体作为一个施力物体,但不一定是受力物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总是成对出现,这一对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没有先后,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互为受力物体。 A、用手压弹簧,手给弹簧一个作用,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弹簧也会给手一个作用;错误 B、运动员将垒球抛出后,运动员不再给垒球作用力,垒球的运动状态仍在变化,垒球仍为受力物体,但所受力的施力物体不是运动员;正确 C、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同时另一个物体一
8、定对这个物体也会施加力的作用;错误 D、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互为受力物体,某物体作为一个施力物体,一定也是受力物体;错误 故选 B 考点: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点评:容易题。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力,必定涉及两个物体,分别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并且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相对的。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 v随位移 x的变化规律为 , v与x的单位分别为 m/s和 m,据此可知( ) A初速度 B初速度 C加速度 D加速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将题中速度 v随位移 x变化的关系式 ,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式 进行对比可得: , 。 故选 C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
9、的关系 点评:容易题。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各个公式。 在世界壮汉大赛上有拉汽车前进的一项比赛,如图是某壮汉正通过绳索拉汽车运动则汽车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 ( ) A壮汉、汽车 B壮汉、绳索 C绳索、汽车 D汽车、绳索 答案: C 试题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互为受力物体。 通过绳索拉汽车,与汽车直接接触的是绳索。汽车对绳索有一个向后的拉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绳索也会对汽车有一个向前的拉力,则汽车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绳索,受力物体是汽车。 故选 C 考点: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点评:中等难度。注意对力的相互性的理解,力的作用方式包括接
10、触和不接触。 关于力,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因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B力不一定总有受力物体比如,一个人用力向外推掌,用了很大力,但没有受力物体 C重力的方向总是与支持重物的支持面垂直 D地面上同一地点,物体的质量越大,它所受到的重力也越 答案: D 试题分析: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力,必定涉及两个物体,分别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并且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相对的,力可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如弹力、摩擦力等是接触力,而磁力,电场力等就不需要物体接触。重力是地球对地面上或地面附近的物体的万有引力的一部分,是地球施加给物体的,方向竖直向下。 A、力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安徽省 泗县 双语 中学 高一上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