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南昌十中 2018-2019 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科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物质组成、结构及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组成核糖的化学元素为 C、H、O、N、PB. 神经递质和胰岛素都属于分泌蛋白C. RNA 聚合酶具有识别作用D. 酵母菌和蓝藻的细胞中均不含有线粒体【答案】C【解析】【分析】1、核糖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1 分子核糖核苷酸由 1 分子核糖、1 分子磷酸和 1 分子碱基组成,其组成元素为 C、H、O、N、P。2、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具有在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一些特殊化学物质。【详解】核糖是单糖,其组成元素为 C、H、O,
2、A 错误;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神经递质不一定是分泌蛋白,例如乙酰胆碱、多巴胺,B 错误;RNA 聚合酶能够识别 DNA 模板上的启动子,C 正确;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线粒体。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其细胞中含有线粒体,D 错误。故选 C。【点睛】易错点:核糖核酸和核糖容易混淆,要注意二者的区别与联系。2.下列有关物质运输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氧气含量降低,不会影响人体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但会影响其吸收钾离子B. 无机盐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均为主动运输C. 有的小分子化合物可以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细胞外D. 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主要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
3、析: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但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 ATP,因此氧气供应不足不会影响人成熟红细吸收钾离子的速率,A 错误;无机盐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也可能是协助扩散,如神经纤维受刺激时,钠离子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内属于协助扩- 2 -散,B 错误;有的小分子化合物可以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细胞外,如神经递质,C 正确;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是胞吐,主要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D 错误。点睛:对于本题 A 项,容易犯错,钾离子进入红细胞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往往误判为正确,但遗忘了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氧气浓度下降不会影响钾离子的吸收。3.青蒿素主要通过干扰疟原虫表
4、膜-线粒体的功能,以阻断宿主红细胞为其提供营养,使其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疟原虫通过胞吞方式获取食物,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B. 细胞质基质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疟原虫丢失胞浆会威胁细胞生存C. 疟原虫是寄生在人体红细胞中的厌氧型真核生物D. 青蒿素干扰疟原虫的生物膜系统,影响细胞代谢,导致细胞凋亡【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疟原虫对外界食物的获取方式是首先形成食物泡,主要是胞吞,胞吞现象体现了膜的流动性,疟原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由此可见,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
5、主要场所,如果大量流失,甚至会威胁到细胞生存。【详解】疟原虫通过胞吞获取食物,胞吞现象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 错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而细胞质基质仅仅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B 错误;疟原虫具有线粒体,是寄生在人体红细胞中的需氧型真核生物,C 错误;青蒿素导致细胞凋亡是由于其干扰疟原虫的生物膜系统,影响细胞代谢,D 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干资料获取信息并利用相关信息解决问题,明确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4.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维生素 D 和胆固醇属于脂质,可以被苏丹染液染成红色B. 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是利用不同色素在
6、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C. 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可观察低温诱导后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染色体数目D. 根据 C02通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后的变色速度,可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3 -【答案】D【解析】【分析】物质鉴定的原理是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苏丹可以给脂肪染色,但不能给其它脂类物质染色。染色体是细胞分裂期存在的一种状态,表皮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详解】苏丹染液可将脂肪染成红色,但不能给维生素 D 和胆固醇染色,A 错误;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是利用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而分离各种色素是利用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B 错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7、是高度分化的成熟植物细胞,没有分裂能力,因此低温诱导不能使之染色体数目加倍,无法看到染色体,C 错误;根据 CO2通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后的变色速度,可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变色反应快说明进行了有氧呼吸,变色反应慢说明进行无氧呼吸,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依托课本四个基本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5.下列有关 ATP、酶等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基因的表达需要酶和 ATP,酶和 ATP 也是基因表达的产物B. ATP、酶、激素等都是细胞中的微
8、量高效物质,作用后都立即被分解C. 细胞内 Na+浓度偏高时,为了维持 Na+含量平衡,需消耗 ATPD. 酶在最适温度和最适 pH 下催化效率高,体现了酶的高效性【答案】C【解析】基因的表达需要酶和 ATP,但酶不一定是蛋白质,ATP 也不是基因表达的产物,A 错误;酶作用后不被分解,可以重复利用,B 错误;细胞内 Na+浓度偏高时,为了维持 Na+含量平衡,需要主动运输到细胞外,消耗 ATP,C 正确;酶在最适温度和最适 pH 下催化效率高,体现了酶作用条件的温和性,D 错误。【点睛】解答 D 选项,要知道酶的高效性验证,需要用酶与无机催化剂进行比较才能得出结论。6.研究发现生物膜上的某些
9、蛋白质具有酶的功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4 -A. 好氧菌的线粒体膜上含有有氧呼吸酶,有利于其直接氧化分解葡萄糖B. 内质网膜上含有与脂质合成有关的酶,有利于其参与细胞膜的形成C. 叶绿体内膜上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有利于其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D. 高尔基体膜上含有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酶,有利于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细胞内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考查发掘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链的能力。【详解】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A 错误.内质网膜上含有与脂质合成有关的酶,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有脂质,所以有利于其参与细胞膜的形成,B 正确.叶绿体内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
10、别在类囊体薄膜上和基质中, C 错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是在核糖体上,D 错误.【点睛】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众多细胞器;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和基质中;高尔基体与蛋白质的加工、分类、包装和发送有关。7.甲胎蛋白(AFP)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其在血浆中的含量在妊娠 30 周时达到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胎儿出生后周岁时接近成人水平。肝细胞发生癌变时,AFP 含量会持续性异常升高。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成年人血液中的 AFP 含量一般要多于刚出生的胎儿B. AFP 在加工和运输过程中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参与C. 肝细胞癌变后,其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D. 细胞
11、癌变后,细胞内的凋亡基因不易表达【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甲胎蛋白可出现在血浆中,判断其是一种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婴幼儿体内也含有甲胎蛋白。【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甲胎蛋白(AFP) 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其在血浆中的含量在妊娠 30 周时达到最髙峰,以后逐渐下降,胎儿出生后周岁时接近成人水平,说明刚出生的胎儿的血液中的 AFP 含量高于成年人,A 错误;甲胎蛋白(AFP)在核糖体合成后需要先后- 5 -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转运,还需要线粒体供能,B 正确;细胞癌变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所以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
12、,C 正确;细胞癌变后,细胞内的凋亡基因不易表达,所以癌细胞会无限增殖,D 正确。故选 A。8.下列关于下图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若 X 代表实验温度,则 Y 可代表某种酶的催化活性,且该酶的最适温度接近乙B. 若 X 代表含氧量,则 Y 可代表苹果细胞呼吸总强度,且保鲜苹果的最佳氧浓度接近乙C. 若 X 代表层析后叶绿体色素与滤液细线间的距离,则 Y 可代表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D. 若 X 代表细胞壁与原生质层间的距离,则 Y 可代表在质壁分离与复原中液泡色素的浓度【答案】A【解析】若 X 代表实验温度,Y 代表某种酶的催化活性,则该酶的最适温度接近乙,A 正确;若 X 代表含氧量,Y
13、代表表苹果细胞呼吸总强度,则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总呼吸强度先减少,后增加,最后保持稳定,B 错误;若 X 代表层析后叶绿体色素与滤液细线间的距离,则 Y 可代表色素的含量,C 错误;若 X 代表细胞壁与原生质层间的距离, Y 可代表在质壁分离与复原中液泡色素的浓度,则色素的浓度应该一直增加,最后保持不变,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中自变量 x 的变化,y 的值的判断,确定 y 并没有一直增大,而是先增大后降低,且比最初的水平还低。9.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将叶片打出若干圆片,圆片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甲组立即烘干处理并测得圆片干重为 A,乙组保持湿润且置于一
14、个黑暗密闭装置内,丙组保持湿润且置于一个密闭装置内并给予适宜强度的光照。乙组和丙组其他条件一致,一小时后,测得乙装置内圆片干重为 B,丙装置内圆片干重为 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干重 B 表示圆片叶肉细胞一小时内的呼吸速率B. C 减 B 的干重差表示圆片叶肉细胞一小时内的净光合速率C. C 减 A 的干重差表示圆片叶肉细胞一小时内的真光合速率- 6 -D. A 减 B 的干重差表示圆片叶肉细胞一小时内的呼吸速率【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对甲组进行烘干处理,该组叶片既不进行呼吸作用,也不进行光合作用。乙组只进行呼吸作用,丙组同时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详解】A 减 B
15、的干重差为圆片叶肉细胞一小时内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表示圆片叶肉细胞一小时内的呼吸速率,A 错误,D 正确;C 减 A 的干重差为圆片一小时内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表示圆片叶肉细胞一小时内的净光合速率,C 错误;净光合速率(C-A)+呼吸(A-B),即 C 减 B 的干重差表示圆片叶肉细胞一小时内的真正光合速率,B 错误。故选 D。【点睛】先根据题干分析实验的过程,辨析真正光合速率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便可解答本题。10.如图表示人体内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干细胞与白细胞的基因型不同,因此合成的 mRNA 和蛋白质种类也不相同B. 图示所有的细胞中,干细胞不仅
16、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而且分裂周期也较短C. 血小板和红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是 DNADNARNA蛋白质D. 白细胞能够穿过血管壁去吞噬病菌,这是因为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图可知,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均是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详解】白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故造血干细胞和白细胞的基因型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二者合成的 mRNA 和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A 错误;图示所有的细胞中,干细胞不仅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而且分裂周期也较短,B 正确;血小板和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不能进行 DNA 的复制,C 错误;白细胞能够穿过血管壁去吞噬病菌,这是
17、因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 错误;故选 B。- 7 -【点睛】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和实质,结合题图分析准确判断各个选项。11.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图乙表示该动物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 DNA 含量变化;图丙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 A、a 所在的染色体是已发生基因突变的 X 染色体B. 图甲可对应于图乙中的 bc 段和图丙中的 kl 段C. 图乙中的 bc 段和图丙中的 hj 段不可能对应于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D. 图乙中的 cd 段和图丙中的 gh 段形成的原因都与质膜的流动性有关【答案】C【解析】图甲表示减数
18、第二次分裂中期图像,X 染色体与 Y 染色体不存在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内;图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染色体组变化,图甲与图丙的任何阶段都不对应;图乙中bc 段,每条染色体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对应有丝分裂的前、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前、中期,而图丙中 hj 段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 4,只能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因此二者不可能对应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图乙的 cd 段和图丙中的 gh 段形成的原因都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与质膜的流动性无关。12.下列有关真核生物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基因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基因存在于细胞核、核糖
19、体等结构中 基因表达时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DNA 分子每一个片段都是一个基因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基因的分子结构首先由摩尔根发现- 8 -A. B. C. D. 【答案】C【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其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正确,错误;基因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结构中,错误;基因表达即指导蛋白质合成时,离不开酶的催化,而酶的活性受温度、pH 等影响,因此基因表达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正确;DNA 分子上存在不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该片段不是基因,错误;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正确;基因的分子结构不是由摩尔根发现,错误。综上所述,A、B、D 均错误,C 正确。13.下列有关
20、“探索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是 DNAB. 艾弗里实验中加入“S 型菌的 DNA+DNA 酶”的这组与只加“S 型菌的 DNA”组对照能更好地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C. 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是通过观察菌落的特征来判断是否发生了转化D.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促使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答案】A【解析】【分析】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的过程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 9 -【详解】格里菲思的实验说明了加热杀死的 S 型肺炎双球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 R 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 S 型肺炎双球菌,A 错误;艾弗里实验中,用 D
21、NA 酶处理 S 型菌的 DNA 与未处理S 型菌的 DNA 这两组形成对照,能更好地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B 正确;S 型肺炎双球菌和 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特征不同,可通过观察菌落的特征来判断是否发生了转化,C 正确;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促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D 正确。故选 A。【点睛】识记探索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几个经典实验的实验原理、过程和实验结论便可解答本题。14.BrdU 能替代 T 与 A 配对而渗入新合成的 DNA 链,植物根尖分生组织放在含有 BrdU 的培养基中分别培养到第一、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1 条
22、染色体形成 2 条染色单体的同时,DNA 也完成了复制B. 1 个 DNA 复制 2 次所产生的 DNA 分别位于 4 条染色单体上C. 第一个细胞周期的中期,每条染色体均有 1 个 DNA 的 2 条脱氧核苷酸链都含 BrdUD. 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每条染色体均有 1 个 DNA 的 1 条脱氧核苷酸链含 BrdU【答案】C【解析】1 条染色体形成 2 条染色单体的同时,DNA 也完成了复制,A 正确;1 个 DNA 复制 2 次所产生的 DNA 分别位于 4 条染色单体上,B 正确;第一个细胞周期的中期,DNA 分子只复制一次,根据 DNA 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每条染色体均有 1 个
23、DNA 的 1 条脱氧核苷酸链含 BrdU,C 错误;到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DNA 分子进行了 2 次半保留复制,每条染色体均有 1 个 DNA的 1 条脱氧核苷酸链含 BrdU,D 正确【考点定位】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名师点睛】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10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15.如图 1 为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 2 为一个细胞周期
24、中 RNA 相对含量的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若图 1 为浆细胞,则该细胞核膜上的核孔数目会明显增多B. 图 2 中出现两个高峰主要是因为 mRNA、tRNA 均明显增多C. 图 2 中分裂期 RNA 含量低,原因之一是染色体高度螺旋化D. 若 A 基因表达的产物是呼吸酶,则每次转录的模板链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如图 1 中,以基因 A 的 DNA 片段为模板,合成 RNA,RNA 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图 2 中,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在分裂间期 RNA 相对含量出现了两次峰值。【详解】若图 1 为浆细胞,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因而该细胞核膜上的核孔数目会明显增多,A 正确;图 2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南昌市 第十 中学 2019 届高三 生物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