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四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四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四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知识目标 识记本节选中的文言基础知识。能力目标 通过翻译文中重点句子分析孔子对“仁”的观点。教学目标情感目标体会论语中“仁”的思想主张的道德价值观,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教学重点 翻译重点选段,对“仁”的思想主张的把握。教学难点 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联系现实来应用这种思想。教学理念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教学方法 释义法、诵读法、探究法、举例应用法教学准备(1)课前让学生结合注释对文本进行疏通,画出不理解的字句,找出疑难问题;(2)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搜集关于论语及孔子的介绍。教材版本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教学过程
2、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导入论语是一部深远影响中国社会的儒家经典,其中蕴含了多少的人生哲理。而“仁“在论语中出现达一百多次,可见”仁“在孔子思想中所占的地位。那么,孔子所谓的”仁“究竟有着什么内涵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语 ,从书中寻找答案吧!穿越两千多年的时光隧道,它的思想精华在今天是否还能够闪烁出智慧的光芒?二、知识梳理,解读选段(一)感悟语言,享受语言1学生自由大声朗读全文一遍2全班齐读课文一遍3教师点评投影 1 显示课题文言文的语感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靠朗读来完成。7(二)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仁”的意义价值1.师:孔子为何如此强调“仁”?本章节中哪则文段讲了“仁
3、”的作用?生:2.师:请翻译第九则的大意。生:3.师:孔子为何说“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呢?生:4.师:能否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阐述这个道理呢?生(三)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仁”的思想1师:“仁”能让社会和谐安定,为何它有如此大的力量?究竟何谓“仁”呢?颜渊、仲弓、樊迟都问老师“什么是仁” ,但孔子的回答都不相同。那么,究竟什么是“仁” ,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来并择其中一则谈谈你对“仁”的理解。生: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爱人。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
4、已。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师:对照注解,还有不明白的句子吗?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从文中找出句子并说出自己的理解投影 2 新闻回顾投影 3此过程是让学生参与到4生:(教师解答)2全班同学把以上句子齐读一遍。3师:读了这么多句,你们认为最核心的一句是什么?生:师:文中没有最标准的答案,只有最核心的。即本章的标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生:师:可以理解为自己不想做的事,自己也不要让别人去做;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语文 第一 单元 勿施于人 教案 新人 选修 先秦 诸子 选读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