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 分钟使用时间:919一、选择题(32 题,每题 15 分,共 48 分)1. 史书上载“益(当时一部落首领)干启位,启杀之” 。启这一做法,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 实行了禅让制 B. 建立了奴隶制国C. 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D. 确立了皇权至上原则【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学生知识的简单迁移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王位世袭制度是指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的一种社会概念。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这是王位世袭制的主要特点,是以嫡长子继承制
2、为基本特点的权力分配制度。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标志着中国氏族社会基本瓦解,奴隶制社会已经确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随着王位世袭制的确立,以国王为中心的国家机构体制也随之建立起来。故选 C;A项是原始社会末期,主要是尧舜禹时期;B 项主要是西周时期;D 项开始于秦朝,故 ABD 不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段材料说明:A. 西周盛行分封制B. 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C. 荀子是儒家代表D. 分封制有利
3、于西周扩大疆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同姓分国占绝大多数,即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所以答案选 B,A C D 三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 2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封制点评:高考中对分封制的考查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即分封制的内容(分封制的内容: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国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周王室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权威,承担义务(与商代相比,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和分封制的影响或作用。3. 下图是国民党副主席回乡祭祖图,中华民族这种认祖归宗、
4、祭拜祖宗的文化习俗最早可追溯到:A. 夏商周时期B. 春秋战国时期C. 秦汉时期D. 隋唐时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宗法制源于夏商周时期,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早期的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是一种宗族之法,也称族规。宗法制对于我们现在仍具有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家庭和谐及社社会的安定;认祖归宗的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故选 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4.观察如图,如果周王去世,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3 -A. B. C. D. 【答案
5、】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宗法制的相关内容。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所以根据宗法制的内容,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应该是嫡长子(是指正妻所生的大儿子) ,是嫡长子,有资格继承王位,C 正确;、均为庶子,没有资格继承王位,排除 ABD。所以选 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宗法制是根据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证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巩固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宗法制具有以下特点:(1)将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2)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6、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者;(3)有利于凝聚宗族力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保证贵族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5.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主要特点表现在等级森严王权与神权相结合中央高度集权王位世袭A. B. C. D. 【答案】D- 4 -【解析】【详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主要是夏商周时期制度,包括分封制、宗法制和夏商政治制度,这一套制度体现出王位世袭、神权和王权相结合以及分封制下等级森严特点,正确,分封制度下诸侯享有权力过大,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错误,选择 D 项正确。【点睛】商周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在复习时把握一个“主
7、体” 、注意两个“角度” 、理解三个“特点” 。一个“主体”: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紧密结合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两个“角度”:一是纵向认识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二是横向与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比较,认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三个“特点”: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二是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三是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6.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是A. 制定律例B. 推行郡县制C. 强化中央机构D. 统一文字【答案】B【解析】材
8、料主要阐述了天下刚刚平定,秦始皇灭六国,建立秦朝,为了巩固政权,秦始皇采取了废除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推行了直接由中央管辖的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确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政体,故 B 项正确;ACD 项不符合题意。点睛:材料“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是解题的关键。7.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下有关表述错误有A. 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B. 是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产物C. 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D. 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很多朝代都有影响【答案】C【解析】- 5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确立于隋朝
9、,此后一直到清末。它是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主要目的是维系封建社会的稳定,是皇权加强的一种表现。故选 C 项。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8.从甲图到乙图的变化,最能反映出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B. 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使皇权进一步强化C. 中央机构精简取得较大成就D. 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 由题干来看,材料属于中央官制,首先排除 A;通过比较三公九卿说明中国古代皇权逐渐加强,中央的权力日益集中到皇帝手中,所以 C 正确。CD 两项不能狗反映本质
10、问题。故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9. 某导游介绍古城西安民俗时说道:古代本地男子都自称为“朕” ,后来秦始皇下令不许民间男子用此称呼,只有他自己才可以自称为“朕” 。这个称谓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B. 皇帝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大事C. 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D.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由材料中“男子都自称为“朕”- 6 -到“朕”成为秦始皇的专用称谓,可见皇帝独尊的地位。故选 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10.有史学家认为:从秦
11、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 废分封,置郡县B. 建立法律体系C. 确立三省六部制D. 实行科举制【答案】C【解析】题干信息“隋唐时期” 、 “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结合所学可以知道,隋唐时期确立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故 C 正确;A 项是秦朝的举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 项不符合“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排除;D 项是选官制度,不符合“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
12、的政治制度,需要掌握隋唐时期确立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和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对抓住关键信息“隋唐时期” 、 “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和对隋唐时期确立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和作用的识记。11.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汉武大帝 ,让观众领略了“秦皇汉武”的风采。银幕艺术往往真实与虚构并存。下列电视剧情节中与史实不符的是隋唐英雄传中隋灭陈的战争场景炮声雷动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台湾 1895中的李鸿章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A. B. C. D. 【答案】D【解析】- 7 -中国古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是在唐朝末年;中国内阁机构出现于明朝成祖时期;清朝设军机处最早是在雍正皇帝
13、时期;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在 1900 年。故题中四种说法均不符合史实。答案选 D。12. 2010 年 7 月初在山东教师省级高效课堂培训会上,某历史兴趣学习小组的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史进行探究撰写论文,在拟定的论文标题中出现失误的是( )A. 趣谈周公与分封制B. 简评秦朝御史大夫的监察职能C. 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 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说法正确;西汉武帝为了解决诸侯国问题颁布了“推恩令” ,所以论西汉推恩令的实行及其影响可以开展研究;隋唐
14、设立的三省六部制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中国的宰相在明朝废除了,所以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不符合史实。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史13.下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A. 在地方设置节度使B. 加强中央集权C. 分割宰相职权D. 改革科举制度【答案】B【解析】- 8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解读漫画的能力。该漫画体现了北宋一方面集中兵权,另一方面将地方财政收入的大部分收归中央,严重削弱了地方的财权和军权,从而加强了中央的权力,故选D。A 项是唐朝时期实行的政策,导致藩镇割据;D 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改革科举制度的内容;C 项错误,材料也体现不出分割相权的
15、内容,材料主要说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故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4.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评价某制度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 ”他评价的是A. 察举制B. 三省六部制C. 郡县制D. 科举制【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 、 “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当时实行前往京师考试的制度,故 D 项正确;A 项材料中明确提出,自隋代废除;BC 项不是官吏选拔制度,排除。15.我国某旅
16、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 ,该景点最有可能是A. 秦丞相府B. 唐尚书省C. 元中书省D. 清军机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注意审查备选项,A 项秦丞相有这一作用但主要是帮助皇帝处理政务,B 项唐朝尚书省只负责执行,C 项元朝中书省负责处理政务,D 项与军机大臣的职责非常贴近。16.下图为我国古代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 9 -A. B. C. D. 【答案】A【解析】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一直存在两大矛盾,其一就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历代帝王都采取措施,削弱地方,以
17、加强中央集权,直到北宋后,基本上没有出现大的地方分裂势力,从而维护了国家统一。1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人近代的最初一步。 ”这场战争产生的影响是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 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D. 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答案】A【解析】由材料里的“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 A 项正确。B项是指八国联军侵华;C 项是指辛
18、亥革命;D 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点睛:材料“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是解题的关键。18.严复在评价近代某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没矣。 ”这战后- 10 -A. 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B.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镇压中国人民C. 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D.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答案】C【解析】以“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翦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京戒严,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覆我之海军”等信息可以得出,这个战役是指甲午中日战争,据此可知,C
19、 符合题意;A 指的是鸦片战争的结果,B 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D 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故排除 ABD。19.以下列强在华攫取的侵略权益,其获取时间排序正确的是外商在中国投资设厂中英双方商定关税税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外国军舰深入长江口岸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是 1895 年马关条约中获取;是 1842 年南京条约中获取;是 1843年南京条约的附件中规定,1858 年的天津条约规定,依据时间排序,D 项正确。20.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提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
20、的是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D- 11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中的“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 ”可知说明清政府成为了列强的工具,结合课本所学, 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工具。所以 D辛丑条约正确。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侵略与反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1. 1899 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 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上述政策( )A. 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
21、狂潮B. 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C. 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D. 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是马关条约 ,材料与清政府如何对待义和团无关,材料所述为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其影响为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侵略权益,所以 A、B、D 说法错误,所以选 C。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美国门户开放政策22.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籍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条约应是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建瓯市 华中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