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安徽省望江三中高一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安徽省望江三中高一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安徽省望江三中高一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安徽省望江三中高一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生活中我们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的运动,下列成语中描述路程的是 ( ) A风驰电掣 B疾如雷电 C一箭之遥 D蜗行牛步 答案: C 试题分析:路程表示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选项中风驰电掣,疾如雷电,表示物体的运动较快,蜗行牛步表示物体的运动较慢,而一箭之遥表示两点的距离,所以选 C, 考点:考查了对路程的理解 点评:做此类型的关键一是理解路程的概念,二是对选项中的成语理解 如图所示 ,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链条 ,共有 (P+Q)个环 ,每一个环的质量均为m,链条右端受到一水平拉力 F.则从右向左数 ,第 P个
2、环对第 (P+1)个环的拉力是 ( ) A F B (P+1)F CD 答案: C 试题分析: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设每个环的质量为 m,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再以左边 Q 个环为研究对象,根据整体的加速度等于各部分加速度得 , C正确, 考点:考查连接体问题 点评:在求解连接体问题的时候,需要先根据整体法求解整体加速度,然后根据各部分的加速度相等,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隔离法分析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 m的甲、乙两同学,分别静止于水平地面的台秤 P、 Q上,他们用手分别竖直牵拉一只弹簧秤的两端,稳定后弹簧秤的示数为 F,若弹簧秤的质量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同学处于超重状态,乙同学处于失
3、重状态 B台秤 P的读数等于 mg-F C台秤 Q 的读数为 mg-2F D两台秤的读数之和为 2mg 答案: D 试题分析:甲乙两同学都处于平衡状态,即加速度为零, A错误,甲同学受到重力,台秤的支持力,弹簧向下的拉力,所以 ,乙同学受到台秤的支持力,重力,弹簧向上的拉力,所以 ,故 ,BC错误,两台秤的读数为 2mg,所以 D正确, 考点:考查了受力分析的综合应用 点评:本题中两个人受到的弹簧的弹力属于整体的内力,此点是关键 如图所示 ,在 =0.1的水平桌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 ,质量为 20 kg,在运动过程中 ,还受到一个方向向左的大小为 10 N 的拉力作用 ,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4、(g=10 N/kg)( ) A 10 N,向右 B 10 N,向左 C 20 N,向右 D 20 N,向左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体相对地面发生滑动,故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为,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即水平向左 ,D正确, 考点:考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点评:求解摩擦力问题时,首先要先判断摩擦力的类型,学生要熟练掌握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会判断其方向 一个小石子从离地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某摄影爱好者恰好拍到了它下落的一段轨迹 AB.该爱好者用直尺量出轨迹的长度,如图所示已知曝光时间为 s,则小石子出发点离 A点约为 ( ) A 6.5 m B 10 m C 20 m D
5、 45 m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 AB的长度为 2cm,即 0.02m,曝光时间为 s,所以AB段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由于 AB的运动时 间很短,所以我们可近似的认为 AB的平均速度等于 A点的速度,故由自由落体的速度位移的关系式 可得, , C正确 考点: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点评:由于 AB的运动时间很短,我们可以用 AB段的平均速度来代替 A点的瞬时速度,由此再来计算下降的高度就很容易了,通过本题一定要掌握这种近似的方法 如图所示 ,质量为 m的物体 A以一定的初速度 v沿粗糙斜面上滑 ,物体 A在上滑过程中受到的力有 ( ) A向上的冲力、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沿斜面向下的
6、摩擦力 B重力、斜面的支持力、下滑力 C重力、对斜面的正压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 D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体必受重力,物体与斜面体相互挤压,故斜面对物体一定有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物体相对于斜面向上滑动,一定与斜面体间有摩擦力,摩擦力阻碍物体 间的相对滑动,物体相对于斜面体向上滑动,故一定受到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物体依靠惯性运动,没有向上的冲力,也找不到施力物体,重力有使物体下滑的趋势,无下滑力,同样也找不到施力物体;故选D 考点:考查了受力分析 点评: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求解力学 问题的一个关键,在整个高中物理学习的全过程中占有极重要
7、的地位,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通常可按以下方法和步骤进行: 1 明确研究对象,亦即是确定我们是要分析哪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2 隔离物体分析亦即将所确定的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进而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方向如何,并将这些力一一画在受力图上,在画支持 力、压力和摩擦力的方向时容易出错,要熟记:弹力的方向一定与接触面或接触点的切面垂直,摩擦力的方向一定沿着接触面与物体相对运动(或趋势)方向相反 3 分析受力的顺序:一重、二弹、三摩 擦,沿接触面或点逐个去找有时根据概念或条件与判断 如图所示 ,重物的质量为 m,轻细线 AO 和 BO 的 A、 B端是固定的 ,平衡时AO 是水平的
8、,BO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AO 的拉力 F1和 BO 的拉力 F2的大小是 ( ) A.F1=mgcos B.F1=mgcot C.F2=mgsin D.F2=mgtan 答案: B 试题分析:以结点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三根细线的拉力重物对 O 点的拉力等于 mg,如图所示,因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 O 点三力合力为零,根据力的矢量三角形可得 , ,故选 B, 考点:考查受力平衡的分析 点评:做此类型的题目的关键是先确定研究对象,然后对物体受力分析,最后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分析解题 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 ,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 时间图象如图所
9、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t1时刻甲车从后面追上乙车 B 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C t1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 D 0到 t1时间内 ,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 D 试题分析: x-t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所以在开始一段时间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乙做变速运动,并且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在 t1时刻两车具有相同的位移,故乙从后面追上甲车,两车相遇, AB错误,在 t1时刻乙图像的斜率大于甲图像的斜率,故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 C错误, 0到 t1时间内 ,甲乙所用的时间相等,经过的位移相等,故根据公式 可得两车在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D正确, 考点:考查了对 x-t图
10、像的理解 点评:在位移 -时间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图象的交点表示位移相等,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相互作用时,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故这两个力合力为零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如作用力是弹力,其反作用力可能是摩擦力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答案: D 试题分析:一对相互作用力总是同时出现,同时消失的, A错误,相互作用力的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但不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而是作
11、用于两个物体上,故不是平衡力,不能合成, B错误 D正确,相互作用力的性质是相同的,比如一个是弹力,则另外一个必须也是弹力, C错误,故选 D, 考点:考查了对相互作用力的理解 点评:相互作用力是作用于两个物体上,而平衡力是作用力同一个物体上,这是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最关键的区分, 火车从车站出发沿平直铁轨行驶,在某段位移的前 位移的平均速度是 v;中间的 位移的平均速度是 v;最后 位移的平均速度是 v,这列火车在这段位移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v B vC v D v 答案: C 试题分析:设火车全程的位移为 x,则在前 位移内,火车的运动时间为,火车在中间的 位移内的运动时间为 ,在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安徽省 望江 中高 期末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