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五校)高一上期期中统考语文卷(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五校)高一上期期中统考语文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五校)高一上期期中统考语文卷(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五校)高一上期期中统考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颓 圮 ( p) 弄 堂( nng) 飨 士卒( xing)桀骜不 驯 ( xn) B忸 怩 ( n) 遒 劲( qi)租 赁 权( ln)变 徵 之声( zh) C 翌 年( y)寥 廓 ( ku)被八 创 ( chung) 屏 息以待( bng) D浸 渍 ( z)漫 溯 ( s)受 虐 待( n) 迥 乎不同( jing) 答案: B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饲养菲薄巨幅图案偏袒扼腕 B莅校喋血婆娑起舞秋豪无犯 C 目欺侮
2、摘星览月峥嵘岁月 D和蔼浮藻陨身不恤一诺千斤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天宫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向空间站时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一套纪念邮票将 呼之欲出 。 B南京市鼓楼区法院 “从常理分析,彭宇与徐老太太相撞的可能性比较大 ”式的依推理判案 不足为训 ,这显然会加深人们对司法公正和社会道德价值导向的逆向反思。 C记者了解到,除了这种纳豆胶囊,先后有多种纳豆产品在他们的小区里搞推销,老人们纷纷 解囊 。 D钱钟书先生断然拒绝好事者的祝寿,他批评有的寿星 “花一些不明不白的钱,请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一些不疼不痒的话 ”,此言至今
3、, 如雷贯耳 。 答案: D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新分离半个世纪的东湖与沙湖重新相连,东沙连通渠项目工程投资达到 6.2亿元,包括了河道、箱涵、地下储存池、闸、泵站、景观等分部分项工程组成。 B央行已于近日下发通知,拟将商业银行的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保函保证金存款以及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存款等三类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 C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源泉就在于用中华文化及其民族精神凝聚起来的向心力,它如太阳般的温暖、光 明,指引我们满怀信心地向着 21世纪中华民族的光辉前程奔跑。 D国庆后,姚明将正式开始进入交通大学深造,虽然有很多同学盼望能与姚明同桌,但 “姚之队 ”表示,姚
4、明不会像其他同学那样抱着一大捆作业本、字典和书籍上课。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床前明月光 ”不需要别解 郑张尚芳 大家都欣赏白居易写诗提倡明白如话、老妪能解,而号为诗仙的李白也难得有这样一篇明白如话的诗篇。它的好处本在全诗就是篇大白话、自然亲切,因而妇孺都能传诵上口、千年不衰。可竟然有好些人不欣赏这一点,嫌它太白,要把它改的文一点,格律强一点,或用典多一点,以便配上心目中的诗仙标准。 因为此诗 “明月 ”两次重复: “床前明月光 ”“举头望明月 ”,这在古典诗歌格律里很犯忌,所以宋代蜀本李太白文集就擅改成 “床前看月光 ”“举头望山月 ”,竟把两个 “明 ”字全
5、抹掉。如果改一个或可能是版本问题,改两 个就说明是专针对 “明月 ”重复来的,这太过分了,反而不可信了。况且时间虽早,改得却很拙劣,可说改得理致远隔、神韵全无。因为,如果是 “看月光 ”, “看 ”是主动的,则主观上已经明知那是月光,哪里还会有突然发现明晃晃月光时、 “疑是地上霜 ” 的恍惚呢。 “举头望明月 ”,应是夜半眺望天心明月,如果是 “山月 ”,则是刚上山的初月或将下山的残月,平视可见,用不着 “举头望 ”了;月在山头,时间上也当是黄昏或黎明,就不合 “静夜思 ”的诗题了。所以那是妄人的乱改。 其实唐人做诗贵自然不太忌重复,陆游老学庵续笔记特欣赏 “杜少陵曲江 诗云: 一片飞花减却春
6、,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花间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三联中叠用三 花 字,而意不重复,又何好也! ”连重视格律的诗圣杜甫也不避重复,更不该拿这来限制诗仙李白了。 为 “床 ”在卧榻义外另寻别解更是热闹,冉休丹李白静夜思别解引了四说,着重引了把床改释作 “胡床 ”(马扎一类),和 “井床 ”(井架)两说,而更欣赏后者,认为坐在庭中的胡床上,尤其徘徊在井床边看月,要比卧榻更合诗境。不过,首先 “胡床、井床 ”并不能单说为 “床 ”。再者,在 庭中或井架四边,月光是普照的,怎么能分辨出前后,只说 “床前 ”有月光呢?只有在指卧床时,因床
7、后面有靠背屏风(可看古画中的床),月光可洒照床前,却不能照到屏风后,这才可解释 “床前 ”两字。 其实要为 “床 ”求别解,四说远没说完全。在潮州方言中,桌子也叫 “床 ”,但是月光照桌前也不是个理。所以既然卧床是最浅白又最合理的,就不要再找别解了。 望月思乡,为古诗常题,不少诗人作过,那应是模拟古意的好诗题。骆冬青乡愁与春望:从 “静夜思 ”到 “两个黄鹂 ”也引了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冉文说李白此诗是化 用曹丕燕歌行 “明月皎皎照我床 ”来的,其实那首燕歌行是写思夫的,李白诗更应脱胎于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帷,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
8、早旋归 ”。这里头的床是挂着罗帷的,明显不是什么胡床马扎或井栏,曹诗的床也应同样,他们都说到皎皎明月对床的照洒,惹起诗人的不眠和徘徊。这些诗里都强调的是明月、是床、是不眠之夜的乡愁,没了卧床可怎么体现不眠呀。 所以,希望别给 “床前明月光 ”找别解了,免得明月蒙尘、眠床缺失,硬把这首明白如话的好诗,因杂七杂八的别解变成了涩诗。 ( 2011.8文史知识 ) 【小题 1】下列属于作者对反对改动唐人诗句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李白的 “床前明月光 ”“举头望明月 ”虽然 “明月 ”二字重复,可它明白如话、自然亲切,千年传颂。 B “好些人 ”之所以要改动某些诗句,是因为它在古典诗
9、歌格律里很犯忌,适当改动,会使它符合格律。 C如果改成 “看月光 ”“看山月 ”,不但失去了蓦然发现明月时的惊疑,还失去了“静夜思 ”的韵致。 D杜甫的曲江诗,三联中叠用三 “花 ”字,而意不重复,说明唐人做诗贵自然不太忌重复。 【小题 2】下列对床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宋代蜀本李太白文集将 “床前明月光 ”擅改成 “床前看月光 ”,是因为床就是井床。 B冉文引用四说,把床改释作 “胡床 ”“井床 ”, 觉得坐在胡床上,尤其徘徊在井架边看月角度更加有意境。 C在潮州方言中,桌子也叫 “床 ”, 只是,说月光照在桌前不符合情理。 D “床 ”指卧床,因床后面有靠背屏风,月光可洒
10、照床前,而不能照到屏风后。 【小题 3】下列对全文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列举了冉文的观点,对骆文的引文一笔带过。冉文不同意引用他说,着力在卧榻义之外另行解释。 B无论是静夜思,抑或曲江,虽然诗中间有字的重复,但它自然亲切,妇孺能解,都不宜改变。 C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帷 ”,月光穿户,无床不眠。古人常常斜倚井架或者躺在床上望月怀乡。 D文章虽然只是对由 “床前明月光 ”而衍生的各种解读的解读,但也告诉我们唐人做诗重在自然,解读要合乎情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D 【小题 1】 C 【小题 1】项说的是 “好些人 ”的观点。 【小题 1】 A错在
11、 “床就是井床 ”。 B原文否定了 “胡床 ”“井床 ”的表述。 C只是另举别解的不合理。 【小题 1】 “常常斜倚井架或者躺在床上 ”,把两种对立的观点指向一处,说法笼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奇崛的峭石 张梦阳 平生有两大爱好,一是在书房里独自静静地翻书;二是到山野间游山逛水,自由散想。 一天黎明,信步在山野漫游,突然看到直矗云霄的山峰间,瑰丽、火红的朝霞映衬中,有一尊黑色的从悬崖上奇崛挺出的峭石,立时惊呆了。伫步凝望,恍然觉得这红霞中的黑色峭石,很像是鲁迅的头像,奇挺,坚硬,不同凡响,令人神往。 是的,鲁迅就是 20世纪中国一尊奇崛的峭石。 20世纪初叶,国难当头,人们纷纷 “竞言
12、武事 ”,青年鲁 迅却顶着对物质 “崇奉逾度 ”的 “质化 ”逆风,独树一帜,提出 “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 ”。在异国日本遥望中国茫茫大地,叹息 “为 精神界之战士 者安在 ” ?反复叹道 “其亦沉思而已夫,其亦惟沉思而已夫 ” ! 经过十年沉默, 1918年 5月, “五四 ”前夕,狂人日记如一声春雷,接着“一发而不可收 ”,孔乙己、阿 Q、祥林嫂、吕纬甫、魏连殳、子君、涓生等一系列雕塑般的人物,和那荒原上无边野草丛中苦走不止的 “过客 ”,出现在读者眼前。对 “正人君子 ”鞭辟入里的批判,对既没有奴隶也没有奴隶主的 “第三样时代 ”的期盼,震撼着人心。他 的精神力量和文学天才,无人望其
13、项背,无论是小说,还是杂文,散文诗,文学史研究, “文明批评 ”和 “社会批评 ”,只要他一进入,就会立起一座奇耸的高峰。 “只觉得受着一种痛快的刺戟,犹如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看见了绚丽的阳光。这奇文中冷隽的句子,挺峭的文调,对照着那含蓄半吐的意义,和淡淡的象征主义的色彩,便构成了异样的风格,使人一见就感着不可言喻的悲哀的愉快。这种快感正像爱于吃辣的人所感到的 愈辣愈爽快 的感觉。 ”注 尽管也有人用恶骂来欢迎他,但也不能不承认他的奇崛。 本来已经名满天下,完全可以做薪金丰厚的教授,也有 意写自己的文学史著作,却因革命青年横遭屠杀,当权者 “暴殄天物 ”, “对于别个的不能再造的生命和青春,更无
14、顾惜 ”而毅然辞去教职,与爱人许广平栖居上海,专事著译。遭遇创造社、太阳社 “革命文学 ”青年的围攻与漫骂,逼着自己攻读马克思主义书籍。又被左翼有识之士拥为 “左联 ”盟主,可是说话既不得 “左边 ”心悦,又惹得 “右边 ”恼怒,还不得 “中间 ”拥护,总遭暗算,只得 “横站 ”,孤军奋战。然而,从清代文字狱档中读出中国人尚 “不悟自己之为奴 ”;从立斋闲录等明代野史看出 “大明一朝,以剥皮始,以剥皮终,可谓始终不变 ”。深刻得令人 战栗!从而洞察出某些 “领导者 ”不过是 “借革命以营私 ”,与权力者 “争夺一把旧椅子 ”,欲做 “文坛皇帝 ”和新奴隶主罢了! 而最为奇崛的是临终遗言: “一
15、个都不宽恕! ” 后人可以因此也 “不宽恕 ”他,恨他,骂他,否定他,或者利用他,与鲁迅著作的传播、研究、赞颂一起延续了近一个世纪。今后无疑还要继续下去,甚至要遇到更为严峻的挑战,但无论怎样攻击他,他都在历史上立于不败之地。鲁迅最大的价值,在于他对中国人思维的批判,扭转了数千年的传统思维定势,变奴性思维为独立思考,从而为中华民族的理性自觉做出了划时代的历史贡献。由于鲁 迅是以思想家兼文学家的形象化的方式,致力于中国人思维的扭转的。所以比单一的哲学家或者文学家产生了大得多的综合效应,在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发挥了少有人比的巨大影响。而要扭转国人的传统思维定势,反抗黑暗,革除时弊,就必须有棱有角,
16、不能平顺、圆滑,因此鲁迅必然是一尊封建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期出现的棱角分明的奇崛的峭石,绝对不是一块顺应时流的光滑圆润的鹅卵石。 鲁迅绝不是事事正确的 “完人 ”和 “圣贤 ”,他从来不相信什么 “导师 ”,自己也绝不以 “导师 ”自命,甚至渴望自己的文字与所批判的时弊同时灭亡。 我们纪念鲁迅,不 能以 “完人 ”和 “圣贤 ”的标准要求他。那样,我们反倒会失去鲁迅,也证明我们自己没有冲破只知膜拜、迷信的奴性思维的牢笼。我们需要鲁迅,是因为他毕生所批判的时弊尚在。 中国需要鲁迅这样的 “精神界之战士 ”,这般奇崛的峭石。 ( 2011 9 24人民日报 ) 注 出自茅盾读呐喊。 【小题 1】下列
17、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 ) A文章开头由写 “爱好 ”到写 “伫步凝望 ”所产生的联想,自然地引出下文,有先声夺人之效,也为下文写鲁迅渲染了气氛。 B峭石的特点是奇挺,坚硬,有 棱有角,文章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显示了鲁迅先生作为 “精神界之战士 ”之独立思考、批判时弊等的特点。 C鲁迅的最大价值,是他对中国人思维的批判,他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他的作品有 “淡淡的象征主义的色彩 ”,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D鲁迅在文学建树上,也是一尊奇崛的峭石,他塑造了大批雕塑般的人物,如孔乙己、阿 Q、祥林嫂、骆驼祥子、子君、涓生等。 E.我们纪念鲁迅,不能以 “完
18、人 ”和 “圣贤 ”的标准要求他,要冲破只知膜拜、迷信的奴性思维的牢笼,我们要继承的是他的精神。 【小题 2】第 段写鲁迅这位 “精神界之战士 ”经历了哪些战斗?生发了什么 “沉思 ”?请分别简要概述。( 6分) 【小题 3】第 段说鲁迅是 “一尊封建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期出现的棱角分明的奇崛的峭石,绝对不是一块顺应时流的光滑圆润的鹅卵石 ”。分别指出 “棱角分明 ”和 “光滑圆润 ”在文中的含义。( 6分) 【小题 4】文中说鲁迅是 “20世纪中国一尊奇崛的峭石 ”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谈谈 “奇崛的峭石 ”对你的学习的启示。( 8分) 答案: 【小题 1】 BE 【小题 1】 “精神界之战士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湖北省 部分 重点中学 上期 期中 统考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