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docx
《2016年山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山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6 年山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 第 I 卷 (阅读题 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题目。 粗鄙的暴发户审美充斥着我们的社会 冯骥才 在北欧,尤其是奥斯陆的大街上,你会感到城市有一种非常舒服的整体性。它没有历史与现代的断裂与分离,而是和谐地浑然一体。这不仅是建筑外部,连建筑内部乃至家具风格也是一样。今天的他们依旧喜欢用新鲜的原木把屋顶装饰得像昔时的农舍,喜欢木头立柱,喜欢没有花纹雕饰的桌椅,喜欢用光洁的木板组合起来的衣柜与书架;但这不是不动脑子地去模仿传统,而是加进去一种后工业时代崇尚的简约美与现代科技
2、能力包括精细的切割与抛光的技术,而使其成为现代审美中一种自己的文化主体元素。他们已经成功地将自己即北欧传统审美的简朴转化为现代审美的简约。 中国就麻烦多了。自汉唐以来,中原汉文化的审美似乎一贯而下。特别是明代的审美雍容大气、敦厚沉静,从中可以清晰看到汉之博大与唐之沉雄。然而到了清代,入主中原的满族皇帝们对生活文化表面化奢华的欲求,驱使整个社会的审美发生变异。特别是乾隆盛世,审美的繁缛与炫富感走到极致,完全脱离传统审美的厚重与含蓄。可是到清代中期之后,国力的衰败便使这种奢华的追求无法企及而日渐粗鄙,审美能力和审美标准遭到破坏。此后则是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在“不爱红装爱武装”时代,国民的美育和审美
3、品格已不被提倡。当整个社会由传统的农耕社会转向现代 的工业社会时,我们已经无所依据和无所凭借。社会审美像没头苍蝇乱撞。或是呆头呆脑的仿古,或是跟着洋人亦步亦趋地做“现代秀”。如何在审美上从传统向现代过渡,成了当代文化的大难题之一。没有现代审美,也就提不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化。 而北欧人从传统到现代的审美过渡,不是听凭自然,稀里糊涂地完成的。我想它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经过知识界,即建筑界、艺术界、设计师等长期的创造性的努力与探索。另一方面则是公众的认可。因为,只有成为集体审美,才是一种时代的文化特质。 然而,我们至今还没有把美育列入素质教育;还有,知识界的努力 是重要的关键。如果我们只去克隆舶来
4、的“现代”,或者在传统中找卖点,我们自己的现代审美则无法建立起来。我很欣赏奥运会中的中国印、祥云和开幕式中“画卷”的设计,这是一种积极和精心的努力。当然,还嫌太少,还只是在设计范畴的个别成功的范例,更大的文化问题是我们的现代审美。而这种时代审美是不会自动转换与完成的。如果现代文化建立不起来,留下的空白一定会被商业文化所占据。就像当前充斥我们社会的粗鄙又浮躁的“暴发户审美”。 (有删节) 1.下列关于“暴发户审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 项是( ) A.“暴发户审美”在清 代已经出现,入主中原的满族皇帝们对生活文化表面化奢华的欲求,造成了整个社会的审美发生变异。 B.到乾隆盛世时的“暴发户审
5、美”,表现在极度追求审美的繁缛与炫富感,使中原汉文化传统审美的厚重与含蓄荡然无存。 C.整个社会由传统的农耕社会转向现代的工业社会,必然造成国民的美育和审美品格不被提倡,从而出现“暴发户审美”。 D.“暴发户审美”表现在没有自己的时代社会审美,要么仿古,在传统中找卖点,要么跟着洋人亦步亦趋地做“现代秀”。 解析: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C 项“整个社会由传统的农耕社会转向现代的工业社会,必然造成国民的美育和审美品格不被提倡,从而出现暴发户审美”说法错误,原文中,“国民的美育和审美品格不被提倡”的原因是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不爱红装爱武装”时代。 答案: C 2.下列理解,不符合
6、原文意思的一 项是( ) A.北欧城市的历史与现代浑然一体,有一种非常舒服的整体性。这表现在城市建筑的外部、内部以及家具风格上。 B.北欧人使传统成为现代审美中一种自己的文化主体元素,已经成功地将自己传统审美的简朴转化为现代审美的简约。 C.到了清代中期之后,国力逐步衰败,对生活文化表面化奢华的欲求无法达到,审美能力和审美标准遭到了破坏。 D.北欧人从传统到现代的审美成功过渡一方面来自知识界长期的创造性的努力与探索,另一方面来自公众的认可。 解析:本题考查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B 项“北欧人使传统成为现代审美中一种自己的文化主体元素”说法错误,原文中“使其成为现代审美中一种自己文化主体元素
7、”中的“其”指的是“加进去一种后工业时代崇尚的简约美与现代科技能力”的“传统”。 答案: B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 项是( ) A.我们 现在如果到北欧旅行,在繁华的都市中还能看到像农舍一样的屋顶,房子里还有很多没有使用油漆的器具。 B.把文化古迹一概拆除,大干快上,或者一味保守,甚至以“保护文化遗产”为名,建一些不伦不类的“古迹”,这两种极端都是有问题的。 C.清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和建国后一段时期以及我们现在的社会,审美观念是不同的,看来审美跟时代的崇尚有关。 D.奥运会中的中国印、祥云和开幕式中“画卷”的设计表明,中国的知识界作出了杰出努力。未来粗鄙又浮躁的“暴发户
8、审美”必然会消失。 解析:本题考查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D 项 “中国的知识界作出了杰出努力。未来粗鄙又浮躁的暴发户审美必然会消失”说法错误,对应的信息在原文最后一段“我很欣赏奥运会中的中国印、祥云和开幕式中画卷的设计,这是一种积极和精心的努力。当然,还嫌太少,还只是在设计范畴的个别成功的范例,更大的文化问题是我们的现代审美”,由“当然,还嫌太少,还只是在 设计范畴的个别成功的范例”可以确定,“杰出努力、必然消失”是武断的。 答案: D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祝盟(节选) 刘勰 天地定位,祀遍群神, 六宗 既禋, 三望咸秩,甘
9、雨和风,是生黍稷,兆民所仰,美报兴焉!牺盛惟馨,本于明德,祝史陈信,资乎文辞。 昔伊耆始蜡,以祭八神。其辞云“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则上皇祝文,爰在兹矣!舜之祠田云“荷此长耜,耕彼南亩, 四海 俱有。”利民之志,颇形于言矣。至于商履,圣敬日跻,玄牡告天,以万方罪己,即郊禋之词也; 素车祷旱,以六事责躬,则雩禜之文也。及周之大祝,掌六祝之辞。 是以“庶物咸生”,陈于天地之郊;“旁作穆穆”,唱于迎日之拜;“夙兴夜处”,言于祔庙之祝;“多福无疆”,布于少牢之馈;宜社类祃,莫不有文:所 以寅虔于神祇,严恭于宗庙也。 自春秋以下,黩祀谄祭,祝币史辞,靡神不至。至于张老贺室,致祷于歌
10、哭之美。蒯聩临战,获祐于筋骨之请:虽造次颠沛,必于祝矣。若夫 楚辞 招魂,可谓祝辞之组丽者也。汉之群祀,肃其百礼,既总硕儒之义,亦参方士之术。所以秘祝移过,异于成汤之心,侲子驱疫,同乎越巫之祝:礼失之渐也。 至如黄帝有祝邪之文东方朔有骂鬼之书于是后之谴咒务于善骂唯陈思诘咎裁以正义矣。若乃礼之祭祝,事止告飨;而中代祭文,兼赞言行。祭而兼赞,盖引伸而作也。又汉代山陵,哀策流文;周丧盛姬,内史执策。然则策本书赠,因哀而为文也。是以义同于诔,而文实告神,诔首而哀末,颂体而视仪,太祝所读,固祝之文者也。凡群言发华,而降神务实,修辞立诚,在于无愧。祈祷之式,必诚以敬;祭奠之楷,宜恭且哀:此其大较也。班固之
11、祀涿山,祈祷之诚敬也;潘岳之祭庾妇,祭奠之恭哀也:举汇而求,昭然可鉴矣。 盟者,明也。骍毛旄白马,珠盘玉敦,陈辞乎方明之下,祝告于神明者也。在昔三王,诅盟不及,时有要誓,结言而退。周衰屡盟,以及要 劫,始之以曹沫,终之以毛遂。 及秦昭盟夷,设黄龙之诅;汉祖建侯,定山河之誓。 然义存则克终,道废则渝始,崇替在人,祝何预焉?若夫臧洪歃辞,气截云蜺;刘琨铁誓,精贯霏霜;而无补于汉晋,反为仇雠。故知信不由衷,盟无益也。 夫盟之大体,必序危机,奖忠孝,共存亡,戮心力,祈幽灵以取鉴,指九天以为正,感激以立诚,切至以敷辞,此其所同也。然非辞之难,处辞为难。后之君子,宜存殷鉴。忠信可矣,无恃神焉。 (节选自文
12、心雕龙十,有删改) 【 注 】 刘勰(约公元 465 520),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4.下列对划线句子的划分中,正确的一 项是( ) ( 3 分) A.至如黄帝 /有祝邪之文 /东方朔有骂鬼之书 /于是后之谴咒 /务于善骂 /唯陈思诘咎 /裁以正义矣 B.至如 /黄帝有祝邪之文 /东方朔有骂鬼之书 /于是后之 /谴咒务于善骂 /唯陈思诘咎 /裁以正义矣 C.至如黄帝 /有祝邪之文 /东方朔有骂鬼之书 /于是后之 /谴咒务于善骂 /唯陈思诘咎 /裁以正义 矣 D.至如 /黄帝有祝邪之文
13、/东方朔有骂鬼之书 /于是后之谴咒 /务于善骂 /唯陈思诘咎 /裁以正义矣 解析: 首先在疏通文意的前提下搞清楚句意:相传黄帝有对白泽兽的“祝邪之文”,东方朔写过“骂鬼之书”,于是后来的谴责咒文,就极力追求善于责骂。只有陈思的 诘咎 ,才是正确的谴责咒文。 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答案: A 5.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3 分) A.“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 黄 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B.“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
14、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C.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D.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理解。 A 项汉明帝谥号为显宗,汉章帝谥号为肃宗。 答案: B 6.下列有关文言文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3 分) A.刘勰强调“利民之志”而反对移过于民,不满于向鬼神献媚
15、取宠,或利用鬼神以自欺欺人。最后总结史实,从而认识到兴废在人,鬼神是靠不住的,明确提出“忠信可矣,无恃神焉”, 要后人警戒。 B.本篇分“祝”和“盟”两大部分。以论述祝文为主,同时讲了与祝文相近的盟文。祝和盟都是古代“祝告于神明”的文体。 C.本文按写作内容来分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讲祝词的产生及其发 展情况,第二部分讲祝词的写作特点,第三部分讲盟文的产生及祝词的流弊,第四部分讲盟文的写作特 点。 D.祝词的产生,是“兆民”在生产活动中出于对风雨诸神的敬仰,而要有所报答或祈求,这反映了上古人民和自然斗争的淳朴思想。 解析: C 项中 “第三部分讲盟文的产生及祝词的流弊” 分析错误 。第三段讲盟
16、文的产生及流弊 。 答案: C 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及秦昭盟夷,设黄龙之诅;汉祖建侯,定山河之誓。( 5 分) 素车祷旱,以六事责躬,则雩禜之文也。及周之大祝,掌六祝之辞。( 5 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首先疏通文意,然后再翻译句子,落实句中的关键字词的翻译。本题关键字词:第一句: 昭盟 , 订盟约。诅 , 盟誓言。建侯 , 分封诸王侯。 第二句: 祷旱 , 祷求免于旱灾。以 , 用责躬:责备自己。雩禜之文 , 求雨的祝文。掌 , 掌管。 答案 : 到秦昭襄王和南夷所订盟约,用珍异的“黄龙”表示决不侵犯夷人;汉高祖分封诸王侯的誓辞,用山河不变之意来寄
17、望诸侯保持长久。( 5 分) 商汤还曾驾着毫无装饰的车马,去祷求免于旱灾,列举六种过失来责备自己。这就是他求雨的祝文。到周代的太祝,掌管“顺祝”、“年祝”等六种祝辞。 (二)古诗鉴赏 阅读下面的两首古诗,回答小题。( 11 分) 少年行 令狐楚 家本清河住五城,须凭弓箭得功名。 等闲飞粒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 少年行 施肩吾 醉骑白马走空衢,恶少皆称电不如。 五风街头新勒辔,半垂衫袖揖金吾。 【注】飞鞋:策马飞驰。金吾:古官名。 8.这两首诗分别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 请作简要分析。( 5 分) 解析:本题考查 鉴赏诗歌的形象。“须凭弓箭得功名”是说渴望凭借自己的高超本领来建功立业。“独向
18、寒云试射声”少年射云试箭,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苦练骑射技能,渴望凭借自己的高超本领来建功 立业的英雄少年形象。施诗中“恶少”点明了他的特征。“醉骑白马走空衢”说他醉酒纵马,“半垂衫袖揖金吾”见了权贵拱手作揖。所以施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醉酒纵马,横行乡里,而对当朝权贵却毕恭毕敬的街头恶少。 答案: 令狐楚 的 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苦练骑射技能,渴望凭借自己的高超本领来建功立业的英雄少年。 施肩吾 的 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醉酒纵马,横行乡里,视百姓安危如草芥,而对当朝权贵却毕恭毕敬的街头恶少。 9.这两首诗在刻画人物手法方面有何异同 ? 请作简要分析。( 6 分) 解析:本题考查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两诗
19、都运用了细节描写,都是通过刻画人物的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令狐诗运用了特写镜头,来表现主人公的英雄豪气。施诗运用对比,来表现其卑劣品行。 答案: 相同点:两诗都运用了细节描写,都是通过刻画人物的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含蓄地表达诗歌主题。不同点:令狐楚 的 诗运用了特写镜头,精心描绘了一副策马奔驰,射云试箭的画面,以此来表现主人公的英雄豪气。 施肩吾 的 诗运用对比,通过百姓前醉酒横行,权贵前奴颜婢膝这两种行为的对比,来表现其卑劣品行。 (三)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 1)柳永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 _”成为千古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 _
20、”是鲁迅先生人格的写照。 ( 2)书愤中评价诸葛亮的诗句是:“ _,千载谁堪伯仲间。”“会当凌绝顶, _”是杜甫望岳中的诗句。 (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用“江山如画, _”一句总结上阕。游褒禅山记中,作者通过自己的登山游历感叹道:“古人 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_ 。” 解析:本题考查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的能力 。 注意不要写错字。 本题的 易错 字如 : 岸 、 孺子 、名世 、 豪杰 。 答案 : ( 1)杨柳岸晓风残月 俯首甘为孺子牛 ( 2)出师一表真名世 一览众山小( 3)一时多少豪杰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乙 选做题 三、文学文本阅读( 25 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亲家一样了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 。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
22、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儿”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卖百合、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橼。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叶三五十岁整生日,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 “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 季四太爷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
23、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 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 画室。叶三不须通报,一来就是半天。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志,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季陶民从不 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阿谀谄媚。 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山西省 重点中学 协作 体高三 第二次 模拟考试 试卷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