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高二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高二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高二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高二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13年 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 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 1】关于上述区域划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各功能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B各功能区都是独立的单元,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C各功能区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D各功能区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小题 2】划分区域的主要目的是( ) A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B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C有计划地施加影响
2、,使其趋于一致 D划定区域的界线,明确区域的归属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 【小题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的界线是明确的,有的界线是模糊的;区域表现出现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小题 2】人们划分区域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 ,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考点:该题考查区域特征及区域划分目的。 读七省区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总面积的比例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 1】该植被是( ) A沼泽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荒漠 D草原 【小题 2】该植被分布区最
3、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酸雨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 D沙尘暴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 【小题 1】读图可知,图中该植被类型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新疆、青藏高原等地,该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这植被类型主要为草原,故该植被应该为草原。 【小题 2】由于可知,该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该地区距海洋较远,水汽难以道道,气候干旱,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草原破坏,而引起荒漠化扩张。 考点:该题考查荒漠化问题。 下图示意 2008 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 1】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
4、最高的是( ) 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日本 【小题 2】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 ) A单位 GDP能耗 B碳排放量 C能源进出口量 D煤炭自给率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 【小题 1】按照中国人口约 13亿、美国约 3亿、印度约 12亿、日本人口约 1亿,进行简单的计算即可得出人均煤炭的消费量最高的是美国。 【小题 2】图中仅显示出了煤炭的消费量,所以无法推知单位 GDP能耗,选项A 错;由于各国能源利用率不同,所以煤炭排放量也无法计算,所以选项 B 错;能源除了煤炭以外,还有石油、天然气等,所以无法推算出能源出口量,所以选项 C错;根据图中给
5、出的煤炭生产和煤炭消费量的比较数据,可以计算出各国的煤炭自给率,因此选项 D对。 考点:该题考查世界主要国家。 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读广东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型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 1】下列产业中,最有可能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是( ) A汽车零配件生产 B节能环保业 C服装鞋帽生产 D高端装备制造业 【小题 2】衰退性产业转移对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山区产 生的正效应是( ) A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B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C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 D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6、】 B 试题分析 : 【小题 1】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不断发展,工资水平也随之提高,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不再具有优势,根据材料对衰退性产业转移和扩张性产业转移的解释,可知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是服装鞋帽生产、纺织业、电子装配业等属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装备制造、金融保险、石油化工等属于扩张性产业转移,故选 C。 【小题 2】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山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工资水平相对不高,发展衰退性产业有比较优势。所以产生的正效应是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不是高新技术产业, C错;随着接受产业转移,就会加快城市化,不可避免地占用耕地; A错;环境污染等问题不是
7、正效应。选 B。 考点:该题考查产业转移。 生物质能是以生物为载体,将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储存的一种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读我国三个省区生物质能资源状况表,完成下列小题。 省区 省区面积(万km2 生物质能满足状况 薪柴总量(万kg) 浙江 10.18 可满足两个月 380.6 江苏 10.26 可满足一个月 14.2 新疆 166 严重缺乏区 79.9 【小题 1】下列对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 发展沼气,解决农村燃料 生产燃料乙醇,减轻对石油的依赖 大面积种植薪炭林,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状况 提倡燃烧秸秆,以防止蔬菜遭受冻害 A B C D 【小题 2】浙江和
8、江苏的薪柴总量相差很大,主要原因是( ) A浙江丘陵多,江苏平原多 B江苏人口远少于浙江 C浙江的水热条件更好 D省区面积差异较大 【小题 3】新疆的生物质能资源远不能满足需求,其最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迁入多,矿物能源少 B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C交通落后,运输不便 D海拔较高,雪山面积小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 【小题 1】薪柴总量相差:浙江大于江苏,说明浙江植被覆盖率大于江苏,而植被的量和地形有关,浙江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形起伏加大,植被覆盖率大,而江苏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淮平原,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植被覆盖率小;而浙江经济发展对薪柴的
9、需求 量大,故满足差异小,选 B。 【小题 2】新疆地处内陆,远离海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植被稀疏,为荒漠景观,故生物质能不能满足需求,选 D。 【小题 3】沼气为生物质能的生化转换技术,具有环境保护效益,现在我国南方农村推广。把生物质能转化成乙醇,使生物质变为清洁燃料,提高效率,优化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而燃烧秸秆,效率低,同时易造成大气污染,在我国生态建设中,要薪柴林和经济林等的结合,育采结合,排除 、 。 考点:该题考查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表下列小题。 某地重点监测沟谷参数表 沟谷编号 集水面积( Km2) 平
10、均坡度( ) 流域落差( m) 植被覆盖率( %) 5.3 24.3 537.2 15.7 2.7 30.1 670.3 19.6 20.0 40.8 1353.7 13.2 4.5 26.1 384.7 20.5 【小题 1】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 ) A B C D 【小题 2】为了更及时、准确发出泥石流预警,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 ) A气温高低 B风力强弱 C光照强度 D降水量大小 【小题 3】一旦发生泥石流,应先确定灾害位置,并尽快获取受灾地区图像,以便及时评估受灾情况。这一过程依次用到的现代技术是( ) RS GPS GIS A B C D 答案:【小题 1
11、】 C 【小题 2】 D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 【小题 1】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一般植被覆盖率较低、流域落差较大、集水面积较大。结合表中参数可推测出 C项符合题意。 【小题 2】泥石流主要与降水量有关,因此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降水量大小。 【小题 3】 GPS为全球定位系统,可确定灾害位置; RS为遥感技术,可尽快获取受灾地区图像,便于及时评估受灾情况; GIS为地理信息系统,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是地图的延伸。因此,符合题意的选项是 A项。 考点:该题考查地理信息系统和泥石流。 读 “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 ”,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 1】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
12、主要经济因素是( ) A地形类型 B人口分布 C城市分布 D交通线路 【小题 2】西气东输管道经过 山西和陕西,其主要目的是( ) A解决该地区供能不足的矛盾 B该地区天然气产量大,气源多 C调整该地区产业结构 D改善该地区城市大气质量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 【小题 1】西气东输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东部沿海地区及沿线城市输送起源,所以城市分布只影响其走向的主要经济因素。地形类型是自然因素,人口分布及交通线路不是影响的主要因素。 【小题 2】陕晋地区有丰富的煤气,西气东输线路经过这里可以为西气东输线路补充气源。该地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能源供应充足;经过该地是为了补充
13、起源,并非是产 业结构调整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考点:该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 沿淮城市群是指淮河安徽段两岸地区的城市群体,俗称皖北,面积占全省的 1/3,人口占全省的一半,读沿淮城市群经济发展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 1】关于沿淮城市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稠密,人口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B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最高 C宿州市经济总量最大,城市化水平最高 D淮北市经济总量最小,城市化水平最低 【小题 2】据区域特点,沿淮城市群的最佳定位是( ) 国家重要的能源与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珠三角制造业的承接地 安徽重化工主要集聚地 安徽旅游示范区 A B C D 答案:【小题 1】
14、 A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 【小题 1】从题干上已知,沿淮城市群,面积占全省的 1/3,而人口占全省的一半,说明人口稠密,人口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A对。从图中可知,该城市群,第一产业比重总体上较大,城市化水平较低, B错。淮南市外圆圈不是最大,说明经济总量不是最大, C错。淮北市第一产业比重最低,城市化水平最高, D错。 【小题 2】淮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是安徽省重要的能源地,也是重化工业的主要集聚地,且平原广阔,农业发达,农产品丰富,可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 、 对。距长三角近,是长三角制造业转移的承接地, 错。皖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是安徽省旅游业示范区,淮北地区不是安徽旅游示范
15、区, 错。所以 C对。 考点:该题考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下图是 “沿 110E经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10 的积温曲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 1】图中数码 四个地域所跨纬度相同,其中,日平均气温 10积温量随纬度变化最小的一组是( ) A B C D 【小题 2】图中 所示地区所处的温度带和适宜发展的农作物是( ) A热带 可可豆、水稻 B亚热带 水稻、油菜 C暖温带 谷子、棉花 D中温带 小麦、甜菜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 【小题 1】图中横坐标代表纬度,纵坐标代表积温, 四个地域所跨纬度相同,读图可以看出:日平均气温 10 积温 处最高, 处
16、最低, 的曲线陡度最大,所以积温随纬度变化最小的一组是 。 【小题 2】我国以秦岭淮河一线划分南北方地区,其所在纬线大致为 34oN,图中 处所属地区积温约为 5000,属于亚带地区,应位于秦岭以南地区,是汉水谷地,适宜种植水稻,油菜。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气候和农作物。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 “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 ”。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 1】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 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促进产业转移 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 B C D 【小题 2】该地生产结构变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安徽省 宿州市 十三 重点中学 高二上 期中 联考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