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徐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B卷)(带解析).doc
《2013届江苏省徐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B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苏省徐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B卷)(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苏省徐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 B卷)(带解析) 选择题 右图提到的 “低碳生活 ”是指生活中要减少能量消耗,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 化碳的排放。下列做法不属于 “低碳生活 ”方式的是 A经常使用一次性木筷和塑料餐具 B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 C大量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D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 答案: A 试题分析: “低碳生活 ”就是要减少能源消耗,降低 “碳 ”,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A、由于一次性木筷和塑料餐具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故经常使用一次性木筷和塑料餐具,会增大对能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错误; B、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能
2、减少对化石燃料的燃烧,从而减少对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 C、大量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能减少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 D、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故选A 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点评: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产、生活细节,并据此进行 分析解答。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 A、 B、 M、 Q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 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 A B M Q 反应前质量( g) 18 1 32 2 反应后质量( g) X(未知) 26 12 2
3、A反应后物质 A的质量为 13g B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C反应中 B、 M的质量比为 5 4 D物质 Q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即 18+1+32+2=X+26+12+2,解得X=13g;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反应后 A、 M的质量都减少了,故都是反应物; B的质量增加了,故是生成物;而 Q 在反应前后质量没有改变,故 Q 要么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要么没参加反应,所以该反应可表示为 A+MQ。 A根据上面的计算可知,反应后物质 A的质量为 13g,正确; B根据上面的分
4、析可知,该反应中有两种反应物反应,生成了一种生成物,故其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化合反应,错误; C反应中 B的质量为 26g-1g=25g, M的质量为 32g-12g=20g,故反应中 B、 M的质量 比 =25g: 20g=5 4,正确; D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物质 Q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正确。故选 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点评:首先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判断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增大的物质为反应的生成物、质量减小的物质为反应的反应物;解答本题还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判断,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今年 2月,河北某化工厂
5、因硝酸胍(化学式为 CH6N4O3)引发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硝酸胍通常是白色针状晶体,能溶于水和乙醇,摩擦或受热 均能得到氮的氧化物而引发爆炸。下列有关硝酸胍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胍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02 B硝酸胍爆炸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硝酸胍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撞击或暴晒 D硝酸胍受热得到氮的氧化物,说明它易挥发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硝酸胍的化学式为 CH6N4O3分析。 A、相对分子质量就是构成该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则硝酸胍的相对分子质量 =12+16+144+163=122,错误; B、根据题意,硝酸胍爆炸的过程中会产生氮的氧化物,而氮的氧化物是空气的主要污
6、染物,错误; C、根据题意,硝酸胍在 “摩擦或受热均能得到氮的氧化物而引发爆炸 ”,可知硝酸胍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撞击或暴晒,以防止发生爆炸,正确; D、挥发是物质在常温下由液态变为气态,而硝酸胍是受热得到氮的氧化物,不具有挥发性,错误。故选 C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以及空气的污染与防治等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时还要注意结合题意分析。 应用化学知识可以解释很多身边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B可 燃物只要达到着火点就能燃烧 C在鸡蛋清溶液中加入乙酸铅溶液发生的是物理
7、变化 D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分析。 A、由于氢气在燃烧时,不仅会生成水,还有热量的放出,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正确; B、 “温度达到着火点及以上、与氧气充分接触 ”,必须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可燃物才能燃烧,错误; C、在鸡蛋清溶液中加入乙酸铅溶液,二者反应会生成白色不溶性沉淀,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D、含硫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而不是 二氧化碳,错误。故选 A 考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面较广,但
8、都是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只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即可较轻松解答。 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蒸发时,当蒸发皿中的液体完全蒸干后停止加热 B把 98的浓硫酸沿器壁注入盛有水的量筒内稀释 C实验中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测试某溶液的 pH时,先用水润湿 pH试纸,再将待测液滴到 pH试纸上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和一般的事故处理方法分析。 A、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就要停止加热,要利用余热将其蒸干,不能等到液体完全蒸干后再停止加热,否则会引起固体颗粒迸溅,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必须要把浓硫酸沿
9、着容器壁慢慢的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热量迅速散失,但要注意,量筒只能用来量取液体的体积,不能用作浓硫酸的稀释,错误; C、实验中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时,可用湿抹布扑盖,因为这样能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故能达到灭火的目的,正确; D、测定某溶液的 pH的正确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或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的待测溶液,滴在 pH试纸上,显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测出溶液的 pH;pH试纸不能用水润湿,否则溶液的酸碱性会减弱,则 pH会改变,错误。故选C 考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中避免不了会遇到一些危及安全的问题,所以在
10、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相关方面的知识;要能防患于未然,要知道在意外发生时,合理的救护措施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而盲目乱动非但于事无补,甚至会使损失更大。 右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 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 A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C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D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小会导致水面的上升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的原理和注意事项等分析。 A当红磷的量不足时,就不足以消耗钟罩内所有的氧气(理论上),则压强的变化较正常情况下要小,则水面上升的位置就偏低,直接导致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的结
11、果偏小,故会影响实验结论,正确; B装置不漏气是保证该实验成功的前提条件, 因为如果装置漏气,则无法实现钟罩内应有的压强改变,也就无法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正确; C如果将红磷改为碳来进行实验,虽然碳燃烧也能消耗氧气,但其燃烧后生成的是二氧化碳气体,占据了钟罩内原有氧气的空间,则压强变化不大,不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错误; D结合压强的知识可知,当反应后钟罩内气体压强减小时,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钟罩内的水面会上升,以此使钟罩内外的压强达到平衡,正确。故选C 考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的实验原理、现象、结论、操作注意事项和误差 分析等方面
12、的问题,以及磷和碳等物质的燃烧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时还要注意将其综合起来分析考虑,以便得出正确的答案:。 农业生产离不开化肥。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硝酸钾属于钾肥 B可以用水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两种固体 C碳酸氢铵 NH4HCO3中氮元素化合价为 -3 D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合施用,会产生氨味,并且降低肥效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知识分析。 A.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硝酸钾中含有钾和氮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料,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时
13、会吸热降温,而氢氧化钠溶于水时会放热升温,故可以用水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两种固体,正确; C.在 NH4HCO3中,已知 H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 HCO3的化合价为 -1价,设该物质中 N 元素的化合价为 x价,根据其化学式和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的原则,则有 x+4+( -1) =0,解得 x=-3,正确; D. 铵盐能与碱性物质反应,并生成氨气(逸出),故会降低铵态氮肥的肥效,所以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正确。故选 A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物质溶解时的热现象,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铵态氮肥的检验 点评:本题围绕化肥考查了多个知识点,但难度不太大,熟练掌
14、握相关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填充灯泡做保护气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没有可燃性,故氧气不是可燃物,错误;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且廉价易得,无毒无害,所以常用于填充灯泡做保护气,正确;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说明空气中所含的污染物越多,则空气质量越差,错误; D、二氧化
15、碳是主要温室气体之一,它的含量增多会直接加重温室效应,但由于二氧化碳本身就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所以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错误。故选 B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点评:熟练掌握有关空气的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以及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这方面的知识的积累即可。 X、 Y、 Z为三种金属, X、 Y放入稀硫酸中均能放出氢气, Z与稀硫酸不反应,将 X放入 Y(NO3)2溶液中,有 Y单质析出。 X、 Y、 Z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YXZ B XZY C XYZ D ZX
16、Y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分析, “X、 Y放入稀硫酸中均能放出氢气, Z与稀硫酸不反应 ”,则说明 X、 Y均在 H前,而 Z在 H后;又 “将 X放入 Y(NO3)2溶液中,有 Y单质析出 ”,说明 X比 Y活泼,由此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X、 Y、 Z。故选 C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即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铜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会生锈,铜锈受热时的反应如下: Cu2(OH)2CO3 2x
17、+ H2O + CO2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x的化学式是 Cu(OH)2 B铜锈分解反应前后的固体质量差为生成 CO2的质量 C铜生锈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D铜生锈是缓慢氧化,在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已有知识分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析,方程式左边有铜、氧、氢、碳原子的数目分别是: 2、 5、 2、 1,方程式右边有铜、氧、氢、碳原子的数目分别是: 0、 3、 2、 1,由此可知, x的化学式是 CuO,错误; B、结合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的固体是铜锈,反应后的固体是氧化铜,故铜锈分解反应前后的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省 徐州市 中考 模拟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