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云南省云师大五华实验中学七年级上期期中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云南省云师大五华实验中学七年级上期期中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云南省云师大五华实验中学七年级上期期中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云南省云师大五华实验中学七年级上期期中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事例不能作为地球是球形的证据的是 ( ) A月食照片上,地球阴影的边缘是圆弧形 B地球卫星照片 C海边看远方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D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答案: D 试题分析: 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不能证明地球的形状,故本题选 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和地球仪。 在一次军事演习中,指挥官在比例尺为 1: 3000000的军用地图上量得我军
2、指挥部与敌军指挥部之间的图上距离为 3厘米,则敌我两军指挥部的实地距离为( ) A 90千米 B 9千米 C 90厘米 D 900千米 答案: A 试题分析: 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根据比例尺公式: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得到:实地距离 =图上距离 /比例尺,即: 31/3000000=9000000厘米=90千米故本题选 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图。 巴拿马运河沟通的大洋是 ( ) A太平洋和北冰洋 B太平洋和大西洋 C印度洋和大西洋 D太平洋和印度洋 答案: B 试题分析: 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峡处,它的开凿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使从欧洲到太平洋的海上航程大为缩短。
3、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大洲和大洋。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 ) A落基山脉 B安第斯山脉 C喜马拉雅山脉 D阿尔卑斯山脉 答案: B 试题分析: 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合称科迪勒拉山系,安第斯山脉纵贯南美大陆,全长近 900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故本题选 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大洲和大洋。 下列关于喜马拉雅山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B由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发生张裂作用形成的 C由欧亚板块和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D由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发生张裂作用形成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 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
4、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 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故本题选 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海陆的变迁。 红海的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是板块之间( ) A张裂 B碰撞 C挤压 D两板块运动方向一致 答案: A 试题分析: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板块生长边界处出现裂谷、海岭,板块消亡边界出现高山、海沟。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两大板块张裂拉伸,使红海面积不断扩大。故本题选 A。 考点
5、:本题主要考查海陆的变迁。 下列实事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A陆地主要分在北半球 B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 C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D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答案: C 试题分析: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 -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学说证据,故本题选 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海陆的变迁。 某人站在北极点,他的前后左右都是( )方向 A东 B南 C
6、西 D北 答案: B 试题分析: 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北段,在北极点上判定方向,其前后左右都是南方,同理,在南极点上判定方向,其前后左右都是北方,故本题选 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图。 下图所示的四个地点中,位于 “北半球、西半球 ”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A 试题分析: 20W和 160E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经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 经线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上图中,根据各点坐标可以判断位于 “北半球、西半球 ”的是甲,故本题选 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和地球仪。 被三个大洲围绕的大洋是( ) A印度洋 B太
7、平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答案: D 试题分析: 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大西洋四个大洋。其中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北美洲之间,故本题选 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大洲和大洋。 下列有关海洋与陆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三分是陆地,七分是海洋 B北半球陆地的面积大于海洋的面积 C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D北极点周围是海洋 答案: C 试题分析: 地球表面海洋占 71%,陆地占 29%;概括的说,地球上三分是陆地、七分是海洋。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从南北
8、半球看,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陆地的面积大于海洋的面积。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故本题选 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大洲和大洋。 2008年 9月 25日 21时 10分 04秒,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小明同学想了解酒泉的位置,应查阅( ) A中国地形图 B北京城区图 C甘肃省政区图 D四川省交通图 答案: C 试题分析: 酒泉从行政区划上来说属于甘肃省,小明同学想了解酒泉的位置,应查阅甘肃省交通图,故本题选 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图。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 )颜色表示平原 A蓝色 B黄色 C绿色 D褐色 答案: C 试题分析: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
9、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故本题选 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图。 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 ) A图上 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10千米 B 1: 100000000 C一千万分之一 D 1: 1000 答案: D 试题分析: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或扩大的程度。公式为:比例尺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一个分子为一的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越大,要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只要比较分母的大小即可,分母越小则比例尺越大,故本题选 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图。 下列数据中,错误的一组是( ) A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6371千米 B地球的最大周长 4万千米 C地球的表面积 5
10、.1亿平方千米 D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短 21千米 答案: D 试题分析: 地球的极半径是 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 6378,故赤道半径应比极半径长 21千米,故本题选 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和地球仪。 关于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纬线的长度都相等 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地球仪上纬线有 180条 D经线是圆圈 答案: B 试题分析: 纬线是垂直于地轴并于地球表面橡胶的圆,纬线的长度都不相等,其中赤道最长,以此向南北两侧递减,一直减到两极点处为零, A错;经纬线具有指向 性作用,其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正确;我们从赤道开始把纬线向南向北各划分 90,纬线有无数条,
11、 C错;同理,我们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零度经线,向东向西各划分 180,有无数条经线,其中,两条正相对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 D错,故本题选 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和地球仪。 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 A 20W和 160E B 0经线和 180经线 C 90E和 90W D 20E和 160W 答案: A 试题分析: 我们是以 20W和 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的,20W经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经线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故本题选 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之所以有昼夜交替现象,它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
12、地球不透明 地球不发光 地球足够小 地球不停地自转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同一时间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这样就产生了昼夜现象,又因为地球不停地自转,故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本题选 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运动。 关于地球自转方向说法正确是( ) A从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B从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 C平视时是自西向东 D平视时是自东向西 答案: C 试题分析: 地球自转方向平视时是自西向东运动,如果从北极上空俯视是逆时针方向运动,从南极上空俯视是顺时针方向运动,故本题选 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运动。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 A
13、 12小时 B 24小时 C 1年 D 36小时 答案: B 试题分析: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运动,我们从太阳第一次出现在我们上中天事开始计时,到太阳第二次又出现在我们上中天时结束,这个时间间隔就是昼夜交替的周期,长度是 24小时,故本题选 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运动。 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出现时间的差异是由于( ) A地球自转 B纬度位置差异 C地球公转 D不同地区计时法有差异 答案: A 试题分析: 地球在自转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地理现象,地方时就是其中之一,是指应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只要经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时间,故本题选 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运动。 南极圈出现极昼的日期是(
14、 ) A 3月 21日前后 B 6月 22日前后 C 9月 23日前后 D 12月 22日前后 答案: D 试题分析: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作回归运动,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当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时,此时南极圈出现极昼,北极圈出现极夜,日期是每年的冬至日, 12月 22日前后,故本题选 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运动。 请同学们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甲地的海拔高度是( ) A 500米 B 1000米 C 1500米 D 2000米 【小题 2】读右图,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是( ) A 1000米 B 500米 C 0米 D 1500米 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云南省 师大 五华 实验 中学 年级 上期 期中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