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一第1课在酒楼上学案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一第1课在酒楼上学案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一第1课在酒楼上学案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在酒楼上在各种文学体裁中,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广阔和丰富,描写的精细和逼真,表现手法的自由和多样,是其他任何文学体裁都难比上的。小说是生活的画卷,小说是美的艺术,它在我们不准备被吸引的时刻吸引了我们,在我们不准备被感动的地方感动了我们。小说家通过小说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或思考,把自己对生活的探索过程告诉读者,通过小说传达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情感。小说家总是力图向读者提供更多的启示,提供更丰富的人生经验。同样,对于同一篇小说的主题,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知道“小说家想说些什么” ,是我们阅读鉴赏小说的第一步,也是我们学习本专题的重点。这两部小说都写于 20 世纪 20 年代,表现了两个相隔遥远
2、的国度的社会生活以及个人的命运。 在酒楼上是鲁迅的名作,被认为是一篇“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借一次老友的重逢传达出对时代、理想和追求的严肃思考。 看不见的珍藏中,作家茨威格借老人的喜悦、妻女的痛苦、商人的诉说,为我们呈现了艺术与现实,人性中美善与丑陋、光明与阴暗的较量。学习这两篇小说,要通过阅读和探讨,了解把握小说基本内容的方法,了解作为常见的文学样式小说是如何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家又是如何表现自己对社会的认识的。在酒楼上 真正怀着高远的理想和改革社会的壮志的青年,古今中外,恐怕不少,可是一碰到现实社会的壁上,那结果就会有种种的不同,成功的或者部分成功的自然会有,但最多的恐怕倒是失败者;旧社会的
3、力量太雄厚,他没有改造社会,倒让社会改造了他,于是变节,退婴,自杀或者别的事情,都会落在这曾经有理想有志向的人的头上,如果有灵魂,他自己会感到自己的命运的悲剧;如果没有灵魂,客观上更是一个悲剧,而有这样悲剧的时代本身,自然是个更大的悲剧。鲁迅实在是理解人,理解人的感情,理解他的时代,而他自己似乎就饱经伤难的,所以在酒楼上就这样地吸住我了。(聂绀弩读在酒楼上的时候)一、字音识记2(一)单音字1渍痕(z) 2.木棂(lng) 3.朔雪(shu)4倒塌(t) 5.懊恼(o) 6.精悍(hn)7颓唐(tu) 8.擎着(qng) 9.被褥(r)10圹穴(kung) 11.敷衍(f)(yn) 12.睫毛(
4、ji)13臃肿(yng) 14.送殓(lin) 15.诳话(kung)(二)多音字1散Error! 2.模Error!3殖Error! 4.恶Error!5咽Error! 6.挣Error!二、字形辨识1.Error! 2.Error!3.Error! 4.Error!三、熟语积累(一)熟语释义1空空如也:空空的什么也没有。2明知故犯:明知不对,却故意违犯。(二)熟语应用16 月 12 日在圣保罗体育场举行巴西世界杯开幕式,腾讯体育决定搭乘地铁到比赛场地,只是没有想到,当天的圣保罗地铁空空如也,市民已群集开幕式球场。2因为我已经深知道自己之讨厌,连自己也讨厌,又何必明知故犯的去使人暗暗地不快呢
5、?四、词语辨析1联结 连接例句尽管一岁就离开故乡,但陶思璇说,她能感觉到自己与故乡在冥冥之中的联结。谷歌正式启动安卓(Android)“连接世界”战略,试图将安卓带入汽车、客厅、可穿戴设备、健康管理等更广阔的领域,继续与苹果公司展开系统级竞争。辨析“连接” ,相互衔接;使连接。 “联结” ,结合(在一起)。 “连接”有使动义;重在衔接。 “联结”重在结合。2蔑视 鄙视3例句美国众议院指控司法部长蔑视国会,欲对司法部长追究刑事责任。实践证明,尽管有个别借出位炒作者出了名,蹿红于网络,但最终都难逃遭到公众鄙视、唾弃的结局。辨析 “蔑视”指根本不把对方放在眼里;“鄙视”指把对方看得很卑贱,很低劣。鲁
6、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 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连续发表孔乙己 药 故乡等著名小说。1921 年,发表代表作阿 Q 正传 ,成功地塑造了阿 Q 这一典型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1923 年集成小说集呐喊 ,为革命现实主义的新小说奠定了基础。其后又发表了祝福等著名小说和藤野先生 范爱农 野草等著名散文。 “四一二”大屠杀后,愤然辞职,定居上海,专门从事写作,研究马列主义,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先后写作优秀杂文记念刘和珍君 为了忘却的记念 “友邦惊诧”论等,此外还翻译
7、了果戈理、法捷耶夫等外国作家的作品。在酒楼上写于 1924 年。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北方文坛显出寂寞荒凉的景象。鲁迅这段时期思想比较苦闷,他不知道革命的主力在哪里,也不知道新的战友在哪里,因而一度产生“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的孤独感。和呐喊相比, 彷徨中的作品战斗的意气冷了不少,但鲁迅这时考虑问题更深沉了。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当时,“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 ,这就使他对知识分子的认识更为深透。 在酒楼上就是鲁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写出的一篇凝聚着他深刻见解的作品。4关注中国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命运,这是
8、鲁迅小说的思想主题之一。 在酒楼上是用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作者对这一思想主题的思考。小说中的吕纬甫是辛亥革命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曾意气风发地指点国事,参加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表现出对旧礼教的蔑视与反叛。但由于他身上还保留着旧文化的负累,又脱离了群众,只是单枪匹马地反抗旧社会,在不敌强大的黑暗势力,战败之后,他便失掉了原先的理想和锐气,只能“敷敷衍衍,模模胡胡”地生活,在迁葬、送剪绒花一类小事上打发空虚无聊的时光,以至他有这样的忏悔:十余年来,自己“无非做了些无聊的事情,等于什么也没有做” 。作品对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在寄予某种程度的同情、惋惜的同时,也予以了深刻的理智
9、上的批判。在小说的末尾, “我”与吕纬甫在酒店门口因“方向正相反”而默默分别,显然是含有象征意义的。小说对 20 世纪中国第一代知识分子觉醒者和落伍者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斗争方式以及脆弱的心理和动摇的性格,进行了含泪的批判。鲁迅在鞭挞和否定导致吕纬甫颓唐、堕落的黑暗社会的同时,还深刻地揭示出,在风雨如磐的年代,知识分子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是何等的艰难。赏环境1阅读课文,找出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说说其不同作用。明确:章节地点环境描写 作用第一S城“深冬雪后,风景凄清” , “我”的住所“一石居”窗外:“渍痕斑驳的渲染了压抑、凄冷的气氛,为小说营造了感伤的抒情氛围;5节 墙壁,帖着枯死的莓苔;上面
10、是铅色的天,白皑皑的绝无精采”烘托了“我”懒散的心绪、消沉落寞的情怀;为下文塑造颓废的主人公吕纬甫伏笔第四节废园“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我这时又忽地想到这里积雪的滋润,著物不去,晶莹有光,不比朔雪的粉一般干,大风一吹,便飞得满空如烟雾”“老梅斗雪” “山茶如火” “白雪晶莹”, 象征了“我”高洁的情怀和坚贞不屈的意志;废园环境与小说整体阴沉的环境氛围形成鲜明对照,表现了“我”悲观中奋起、绝望中反抗、不甘沉沦的战斗精神;“废园”不颓废,与主人公吕纬甫
11、的精神面貌形成对比,表现了“我”对老友能够重新站立起来的热切希冀赏形象2根据课文内容分析吕纬甫的形象。明确:人物 神态 语言 行为 归纳过去的吕纬甫“射人的(眼)光”(11 节)“议论改革”(26节)拔神像胡子(26节)过去的吕纬甫是一个“敏捷精悍” 、意气风发、关心国事、向往革命、满怀抱负的热血青年现在的吕纬甫“乱蓬蓬的须发”“苍白的脸”眼睛“失了精采”(11 节)“无聊”(人物语言的高频词,计约6 次)“敷敷衍衍”“模模胡胡”送花(2326 节)、迁坟(28 节)、教授“子曰诗云” 、女儿经(39节)现在的吕纬甫则成了一个精神颓唐、意志消沉、无聊麻木、失去了理想追求、妥协于世俗现实的人赏主
12、题3 “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点小圈子。 ”吕纬甫对自身生活经历的自嘲具有怎样深刻的含义?明确:吕纬甫的这番自述在自嘲中含有一种清醒的认识,认识到自己身上的变化,认识到这种变化的荒唐可笑,更认识到这种荒唐可笑的变化的不可避免。这种对自我悲剧人生的清醒认识更加深了他内心的痛苦,也使得他身上的悲剧意味更加浓重,而知识分子内6心软弱的一面也在不经意之间自然表露了出来。4造成吕纬甫悲剧的社会原因是什么?明确:造成吕纬甫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中国是一个“即使搬
13、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的国度,封建势力异常顽固、异常强大。他的悲剧,是一个向往革命的知识分子在无路可走的境遇中,销蚀了自己的灵魂的悲剧。5小说对吕纬甫持怎样的态度?如何理解这篇小说的主旨?明确:吕纬甫当初曾以战士的英姿现身,但在屡遭挫折后却变得一蹶不振了。小说对吕纬甫的命运遭际,一方面寄予深切的同情,另一方面又尖锐地批评了他以“敷敷衍衍,模模胡胡”的态度对待现实的消极情绪。鲁迅是将他的这种人生态度作为彻底反封建的对立物来加以针砭的。在这种针砭中,正寄托着鲁迅对于知识分子作为一种革命力量的殷切期待。吕纬甫的人生悲剧是当时相当一部分新知识分
14、子的历史命运的真实写照。小说通过回顾吕纬甫由满腔革命热情到意志消沉的历史过程,以内蕴丰富的艺术形象生动地展示出当时的社会现状,许多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之后并没有寻找到正确的道路,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个人奋斗无济于事,而正确的道路还需要继续探寻。6通观全文,小说叙述者“我”是个怎样的人?鲁迅塑造“我”和“吕纬甫”二人,这两者之间有怎样的精神联系?明确: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漂泊者”的形象, “我”仍怀着年轻时的梦想,还在追寻,因此依然四处奔波,但“我”也依然苦于找不到精神的归宿。“我”与“吕纬甫”是鲁迅灵魂中的两个自我,小说是在他们的对话中进行,在这场对话中, “我”扮演的是“伟大的审问者”的角
15、色,吕纬甫作为“一个伟大的犯人” ,一面在“我”的审视下谴责、揭发自己,一面却又有意无意地陈述“自己的善” , “阐明那埋葬的光耀” 。而这“伟大的审问者”与“伟大的犯人”都同属鲁迅:这是鲁迅灵魂的自我审问与自我陈述,正是在这两种声音的相互撞击、纠缠中,显示出了鲁迅自己的,以及和他同类的知识分子“灵魂的深” 。1以人物对话来谋篇布局作品的主要篇幅是人物的对话,又主要是主人公吕纬甫的自白,由此来交待故事的背景与线索、描绘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刻画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这样的谋篇布局,是中国传统的小说所未有的,即使在五四新文学的早期作品中也属少见。2浓郁的抒情氛围小说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氛围,自始至终都笼罩着
16、一层忧郁感伤、孤寂冷清的气息。作7为一个寻不到出路的漂泊者, “我”在 S 城不仅没有遇到给自己以精神动力的朋友,反而遇到一个比自己更不如意的吕纬甫。吕纬甫本身的变化已经很让人伤感,他的两个故事所暗示的“往事不可追”更是让人绝望。伤感与苦闷的情感气氛,一方面烘托了吕纬甫和“我”的无奈,另一方面又衬托了鲁迅在绝望中坚守的坚强,使小说的情感意绪和主题意蕴达到了完美的融合。(时间:40 分钟 满分:56 分)一、基础知识(12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3 区病房,连续三天迎来了三对双胞胎。此种现象实属罕见,让护士长徐小芳等一众医护人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语文 专题 酒楼 上学 案苏教版 选修 短篇小说 选读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