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练案21师说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练案21师说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练案21师说新人教版必修3.doc(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练案 21 师说(1)满分 43 分,时间 40 分钟一、打牢语言基础(24 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导 学 号 25894142A近谀(y) 郯子 (tn)老聃(dn) 师襄(xing)B子蟠(fn) 苌弘(chng)贻之(y) 句读(du)C巫医(w) 经传(chun)也欤 (y) 或不焉(b)D愚人(y) 大遗(y)而已(y) 余嘉其能行古道(ji)【解析】 B蟠:pn ;C.传:zhun ,不:fu ;D.已:y。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导 学 号 25894143吾师道也 吾从而师之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师道
2、之不传也久矣 则耻学于师焉 不耻相师 孔子师郯子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A/ B/C/ D/【解析】 名词作动词,名词意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法。3下列加点词中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 分) ( B )导 学 号 25894144古之学者必有师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圣人之所以为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吾从而师之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犹且从师而问焉A BC D【解析】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古义:一般的人,今义:很多人;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小学教育 ; 古义:动词“从”和连词“而” ,今义:合成
3、一个连词,表目的;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4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 分) ( B )导 学 号 25894145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师不必贤于弟子【解析】 B 项,宾语前置句;A、C、D 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5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都表现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批评指责的一项是(3 分)2( A )导 学 号 25894146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A BC D【解析】 此题可用排除法,是今人教育孩子的做法,作
4、者没有批评指责的意味。是“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做法,是作者赞同的做法。排除这两句即可。6下面对文章前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B )导 学 号 25894274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D作者对于那些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的士大夫,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解析】 作者并没否认“童子之师”是老师。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D
5、 )导 学 号 25894275A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 ,句首冠以“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非今。B第二段从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择师教子与其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三个层面展开对比论证。C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从师学习,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与“古之学者必有师”呼应。D文章结尾赞扬李蟠“不拘于时” “能行古道” ,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起总结全文,升华主旨的作用。【解析】 D 项分析错误,最后一段没有“升华主旨” ,这是一篇赠序性质的文章,只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起总结全文的作用。8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C
6、)导 学 号 25894147A唐代古文运动是由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废除六朝以来浮华的骈俪文,主张“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一次文体改革运动。B “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八位散文家。C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传”指的是人物传记,像史记 汉书中的大部分作3品。D 师说中的“六艺”指诗 、 书 、 礼 、 乐 、 易 、 春秋六种儒家经典著作。【解析】 传是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二、提高阅读能力(19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导 学 号 25894150争臣 论韩 愈或问谏议大夫阳城 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行古人之道,天子以为谏议大夫
7、,居于位五年矣,视其德如在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愈应之曰:“恶得为有道之士乎哉?今阳子在位,不为不久矣;闻天下之得失,不为不熟矣,而未尝一言及于政。视政之得失,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或曰:“夫阳子恶为人臣招其君之过而以为名者。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 ”愈应之曰:“入则谏其君,出不使人知者,大臣宰相者之事也。夫阳子,本以布衣隐于蓬蒿之下,主上嘉其行谊,擢在此位,官以谏为名,诚宜有以奉其职,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天子有从谏如流之美。阳子之心,将使君人者恶闻其过乎?”或曰:“阳子不求用而君用之,不得已而起,守其道而不变,何子过之深也? ”愈曰:“自古圣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语文 21 新人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