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优化设计第二板块专题综合突破专题七热点题型专题提升演练.docx
《中考化学总复习优化设计第二板块专题综合突破专题七热点题型专题提升演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总复习优化设计第二板块专题综合突破专题七热点题型专题提升演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七 热点题型专题提升演练1.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C.为减少水体污染,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D.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可以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解析 地球上的总水量很大,但淡水很少、分布不均,故 A 错误。答案 A2.下图是探究铁锈蚀条件的装置。调节 L 端与 R 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周后观察。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b 管中铁钉不会锈蚀B.L 端与 R 端液面高度仍然保持一致C.该实验说明铁锈蚀与空气、水有关D.若将 a 管中的水改为食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解析 由装置图可
2、知,试管 a 中的铁钉处于极易生锈的环境中,一周后试管 a 内铁钉生锈,在生锈的过程中氧气不断消耗,因此试管 a 内压强变小,而 b 试管中铁钉缺少水,不易生锈,试管 b 内压强不变,所以 U 形管内 L 端液面上升,R 端液面下降。食盐水能使铁生锈的速率加快。2答案 B3.如图表示物质 A 的溶解度曲线。 M、 N 两点分别表示 A 物质的两种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实现 M、 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A 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 )A.从 N M:先向 N 中加入适量固体 A 再降温B.从 N M:先将 N 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 AC.从 M N:先将 M 降温,过滤后再将其升温D.从 M N:先
3、将 M 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解析 由曲线可以看出 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溶液的温度 M 点比 N 点要低,而 100g水中溶解的 A 物质是 M 比 N 多,如果要从 N M,可加入 A 物质或降温;如果要从 M N,可升温。答案 D4.铜屑表面呈绿色,欲利用其制取胆矾,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制取流程,有关该流程说法正确的是( )A.操作所用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玻璃棒B.铜屑表面呈绿色的物质俗称铜绿,化学式为 Cu2(OH)2CO3C.由固体 B 制取硫酸铜溶液的过程中,方法 1 更符合绿色化学要求D.操作的步骤为将硫酸铜溶液加热蒸干解析 A.由题意,操作是把溶液 A
4、和固体 B 分离开,说明操作是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故不正确;B.铜绿是碱式碳酸铜的俗称,其化学式为 Cu2(OH)2CO3,故正确;C.制取硫酸铜溶液过程中,方法 1 生成了二氧化硫这种副产物,二氧化硫是有害气体,所以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3求,故不正确;D.由溶液得到晶体一般有两种方法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胆矾是结晶水合物,如果采用加热蒸干的方法将得到的是硫酸铜粉末而不是胆矾,故不正确。答案 B5.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镁在氧气中燃烧B.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C.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D.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质量
5、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答案 B6.为减少污染并变废为宝,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探究工业废水的综合利用,设计了以下流程图并完成了回收铜和硫酸锌的实验。(1)X 的成分为 ;操作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2)加入 B 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解析 (1)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所以加入的 A 是锌,X 的成分为锌、铜,操作分离出了固体和溶液,所以操作是过滤,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4(2)加入过量的锌可以使硫酸铜完全反应,但是过量的锌对于铜仍是杂质,故向固体 X 中加入适量稀硫酸,锌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Zn+
6、H2SO4 ZnSO4+H2。(3)从 ZnSO4溶液中得到 ZnSO4固体的方法是蒸发,所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过热引起液滴飞溅。答案 (1)锌、铜 漏斗(2)Zn+H2SO4 ZnSO4+H2(3)搅拌,防止局部过热引起液滴飞溅7.乙醇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请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是 ; (2)50 mL 水与 50 mL 酒精混合,所得混合物的体积小于 100 mL,说明分子之间是 ; (3)如图所示是工业上在一定条件下制取乙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代表氢原子,“ ”代表碳原子,“ ”代表氧原子 )请回答:a.写出上述反应过程的化
7、学方程式 ; b.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解析 (1)闻到酒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2)水和酒精混合体积小于混合前体积和是由于分子之间是存在间隔的;(3)根据图中信息,反应物为 C2H4和 H2O,生成物为 C2H5OH,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答案 (1)不断运动的(2)存在间隙(空隙、距离)的(3)a.C2H4+H2O C2H6O(C2H4+H2O C2H5OH、对有机物的化学式中元素的排列顺序和反应条件不作严格要求) b.化合8.材料:自然界中碳循环如下图所示。5自然界中碳循环阅读材料后,试回答下列问题:(1)大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从何而来?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
8、,正遭受空前严重的破坏。二氧化碳作为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导致气候变暖、地球“发烧”、灾害频发,成为当前威胁人类生存发展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分析材料,你认为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直接原因是(写出两条即可) ;在中,以石灰石为例,其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中,消耗二氧化碳的过程叫做 。在中,消耗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在中,以天然气为例,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如何除去大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据统计,大气中每年新增 CO2约为 185242 亿吨,而其综合利用还不足 1 亿吨/年,仅靠碳的自然循环来平衡大气中二氧化碳已不可能。为了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化学家们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化学 复习 优化 设计 第二 板块 专题 综合 突破 热点 题型 提升 演练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