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七校联盟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doc
《江苏省七校联盟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七校联盟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七校联盟”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合测试高一地理试题(必修)(考试时间 75 分钟,总分 100 分)第卷(选择题 共 7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中科院旧金山天文台观测到小行星 2009ES。这颗小行星被国际天文学界列为对地球具有潜在威胁的近地小行星之一。郑州日报发表小行星又来“骚扰”地球?科学家称重视勿慌张的文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下列小题。1. 该小行星最可能来自A. 火星和木星之间 B. 地月系 C. 河外星系 D. 土星和木星之间2. 2009ES 四周没有气体
2、聚焦,其原因是 2009ESA. 温度高 B. 自转速度快 C. 距太阳较远 D. 质量和体积过小【答案】1. A 2. D【解析】【分析】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小行星具有行星的一般特点,但体积和质量较小,又与八大行星存在一定的差异。【1 题详解】由材料可知,中科院旧金山天文台观测到的小行星为对地球具有潜在威胁的近地小行星。根据太阳系的结构可知,小行星带位于类地行星和巨行星轨道之间,即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A 对、D 错。小行星带属于太阳系,不属于地月系,B 错。不属于河外星系,C 错。【2 题详解】该小行星没有气体聚集是由于质量体积过小,吸引力小,其周围的气
3、体都散逸到宇宙空间了,D 对。气体是否存在与温度高低无关,A 错。与自转速度无关,B 错。与距离太阳距离无关,C 错。【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小行星带及行星的基本特征,难度较小。2016 年 5 月 9 日傍晚时分,天空上演罕见的“凌日”奇景。某颗行星恰好从地球与太阳之间经过,地球上的观察者就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凌日。- 2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3. 图中可能会形成凌日的行星是A. A B. D C. E D. G4. 与地球相比,由下表可知行星 D 表面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距太阳(地球1)质量(地球1)体积(地球1)表面平均温度自转周期地球 1.00 1.00
4、1.00 22 23 h56 min行星 D 1.52 0.11 0.15 23 24 h37 minA. 行星 D 距离太阳远,得到太阳辐射少B. 行星 D 自转周期长,昼夜更替时间长C. 行星 D 体积质量小,行星上大气稀薄D. 行星 D 轨道的近、远日点距离差异大【答案】3. A 4. D【解析】【分析】该题主要从八大行星的位置和地球上大气的存在对地球大气温度的影响考虑。【3 题详解】由于水星和金星轨道位于太阳与地球轨道之间所以地球上的人能看到的只有水星凌日和金星- 3 -凌日由图示太阳系可知为水星为金星为地 A 项。 C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4 题详解】由图示判断星为火星根据
5、表中数据火星的质量和体积远远小于地球因此产生的引力小以至于不足以吸引周围大气层的稳定存在没有大气层的存在白天没有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气温比地球高;晚上没有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气温比地球上低因此温差比地球大。故选 C项。【点睛】本题考查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和大气的保温作用。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任何物体之间都有相互作用的引力,而引力的大小是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的,也就是说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万有引力就越大,而地球的质量的大小,正好使我们地球的的大气不会逃逸到太空去,而被地球的万有引力牢牢的吸附在地球表面,构成我们人类能够生存的居住环境。太阳黑子活动的变化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明显影响。如下图显示北
6、半球部分高纬度地区太阳黑子活动与年均降水量的关系,回答下列小题。5. 观测显示,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A. 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增大 B. 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减小C. 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 D. 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无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以看出:70-80N,黑子数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变化;60-70N 间,黑子数与降水量正负相关变化;变化的周期约 11 年;由此可知黑子数变化与降水量的变化周期大致吻合。选 C 正确。考点:主要考查太阳黑子周期及读图能力。据报道,科学家预计 2023 年太阳活动将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我们可以预见到那时将发生大量的太阳活动。据此
7、完成下列小题。6. 如果 20222023 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那么上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 4 -A. 20032004 年 B. 20062007 年C. 20112012 年 D. 20072008 年7. 本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A. 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B. 地球上各地地震频繁C. 无线电长波辐射受中断或衰减 D. 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答案】6. C 7. D【解析】【6 题详解】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太阳活动的周期约 11 年,故如果 20222023 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那么上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 20112012 年。【7 题
8、详解】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会干扰地球的磁场,使得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据腾讯新闻 2017 年 1 月 26 日消息,最新研究表明,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当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但是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表面,由于地球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据此回答下列小题。8. 通常情况下火星很难有生命的孕育主要是因为A. 常年低大气压环境 B. 缺乏足够的液态水C. 距日距离较远 D. 日温度两极化现象9. 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条件必须要有微生物的存在 水资源
9、充足 光照、温度适宜 适宜的大气环境A. B. C. D. 【答案】8. C 9. B【解析】【8 题详解】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通常情况下火星很难有生命的孕育主要是因为据日距离较远,所以 D 正确。【9 题详解】由于地球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 5 -进化形成,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条件必须要有水资源、光照、温度和大气,所以 B 正确。“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0. 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大范围
10、建“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A. 塔里木盆地 B. 太湖平原C. 华北平原 D. 东北平原11. “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可能会A. 提升大气温度 B. 降低水体温度 C. 加快浮游植物生长 D. 增强地面辐射【答案】10. B 11. B【解析】【10 题详解】“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我国最适合大范围建“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地区,应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江南水乡,湖泊面积广阔,D 对。柴达木盆地、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湖泊面积少,A、B、C 错。【11 题详解】“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遮挡水面的太阳辐射,可能会降低水体温度,B 对。地面温度低,减弱地面
11、辐射,D 错。会降低大气温度,A 错。水温低,浮游植物生长减慢,C 错。点睛:“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需要太阳能丰富,水域面积广的条件。 “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遮挡水面的太阳辐射,可能会降低水体温度,减弱地面辐射。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 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2. 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A. 地壳 B. 上地幔 C. 下地幔 D. 地核- 6 -13. 有关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
12、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B. 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C. 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D. 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答案】12. B 13. 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地球内部圈层。【12 题详解】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材料中所说的地热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熔岩释放的能量,而熔岩物质主要分布在软流层 题干中所说的熔岩物质主要分布在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里,而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故选:B【13 题详解】据上题分析可知熔岩所在圈层在上地幔,与地壳的界面是莫霍界面,故 A 错;该界面处横波和纵波波速都明显加快,故 B 错,D
13、正确;该界面的地下深度陆地上比海洋上大,故 C 错。【点睛】本题考查了软流层的特点,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由塑性物质组成,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14.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面积 1060 平方千米,14 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 200 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 。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被称为五大连池,完成下列小题。五大连池景观的形成充分说明了陆地环境岩石圈A. 只受内力作用的影响 B. 组成物质发生着循环变化C. 和其他陆地圈层没有关系 D. 变化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答案】B【解析】【分析】该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说明了地球内部的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
14、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转换。【详解】五大连池景观的形成充分说明了陆地环境岩石圈组成物质发生着循环变化,岩浆喷- 7 -出地表,冷凝形成岩浆岩,再受外力侵蚀、堆积等作用影响,B 对;景观受内力、外力共同作用的影响,A 错;岩石圈和其他陆地圈层有密切关系,C 错;火山喷发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D 错。【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圈在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下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从而形成不同类型岩石。读“20 元人民币的背景图” ,回答下面下列小题。15. 图片体现出的地球圈层个数为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16. 地理环境中的生物圈是A. 地球上所有
15、生物的总称B. 连续而又规则的圈层C. 最活跃且不独自占有空间的圈层D. 主要成分是氮和氧【答案】15. D 16. C【解析】【15 题详解】图片体现出的地球圈层个数为 4 个,有山峰,代表岩石圈。有流水,代表水圈。有植被,代表生物圈。有大气,代表大气圈。D 对,A、B、C 错。【16 题详解】地理环境中的生物圈是最活跃且不独自占有空间的圈层,C 对。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在的生存环境的总称,A 错。是不连续且不规则的圈层,B 错。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氮和氧,D 错。点睛:地球外部圈层有四个,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地理环境中的生物圈是最活跃且不独自占有空间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
16、生物及其所在的生存环境的总称。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8 -某地理兴趣小组模拟某种地貌的形成过程,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 ,步骤一: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步骤二:将混合颗粒物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步骤三:观察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7. 该实验模拟的地貌是A. 三角洲地貌 B. 长江大峡谷地貌C. 雅丹地貌 D. 冲积扇地貌18. 该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是A. 流水搬运作用 B. 流水堆积作用C. 风力搬运作用 D. 风力堆积作用19. 类似该堆积体的地貌多位于A. 内陆河流出山口 B. 三角洲平原边缘C. 狭长山谷底 D. 大江大河入海口【答案】
17、17. D 18. B 19. A【解析】【分析】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导致水流速度放慢,搬运能力降低从而洪积扇或冲积扇。【17 题详解】三角洲地貌是在河流的入海口附近,地势起伏小,A 错误;长江大峡谷地貌是流水侵蚀形成,两侧较陡,与实验不符,B 错误;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C 错误;冲积扇地貌一般在河流的出山口附近,形成扇形,与实验相符,D 正确。【18 题详解】搬运作用是通过一段较长距离将物质从一地运送到另一地,一般这个作用不形成明显的地貌,- 9 -A、C 错误;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18、B 正确;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是沙丘,或类似黄土高原的风积地貌,D 错误。【19 题详解】冲积扇地貌一般在河流的出山口附近,受河流水量的限制,沉积物多在山前堆积,A 正确。【点睛】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景观图根据地貌形态来判断具体的外力作用。20.下图为我国某湖泊表层水温 7 月 9、10 日的日变化状况。完成下题。若两日水温变化状况不同由天气引起,则A. 9 日阴天,l0 日晴天 B. 9 日晴天,l0 日阴天C. 9 日阴天,l0 日雨天 D. 9 日晴天,l0 日雨天【答案】A【解析】【详解】湖泊表层水温受天气影响大。图示 9 日湖泊表层水温日出 0 时前后达到 30,中午前后
19、达到最大 32,温度日较差小。根据表层水温变化判断 9 日为阴天,白天由于大气削弱作用强,表层水温升高幅度不大,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温度下降慢,所以表层水温日较差较小,排除 BD。10 日表层水温在日出前后达到最低 30,在 17 时前后达到最高 36,日较差较大,推测天气晴好;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表层水温升温幅度大,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小,降温幅度大,温度日较差大,故 A 对 C 错。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0 -21. 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
20、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A. 减弱了地面辐射B. 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 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 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22. 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A.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 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 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 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答案】21. B 22. C【解析】【21 题详解】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减弱了地面辐射,A 对。地膜覆盖不是大棚生产,不能增强大气逆辐射,B 错。不改变太阳辐射的总量,C 错。不能增强
21、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D 错。【22 题详解】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给果实着色,B 对。夏季地温高,不需要保持地温,A 错。地膜覆盖不能降低地温,C 错。地膜覆盖不能增加吸收太阳辐射,D 错。2017 年 11 月 15 日,滁新高速安徽颍上段发生多点多车追尾,部分车辆起火,70 多辆车不同程度受损。事故原因为早上突发团雾天气,能见度低于百米(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 11 -气层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 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团雾指的是受局部地区微气候环
22、境影响,形成的小范围浓雾,尤其在高速公路上,非常容易影响驾驶人视线,下图为昆明至贵阳公路某路段团雾发生时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下列小题。23. 推测该路段团雾多发的季节是A. 春夏 B. 夏秋 C. 秋冬 D. 冬春24. 下列关于该路段团雾多发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水平气压梯度小,风力小水汽充足晴天的夜晚地面辐射强、大气逆辐射弱,昼夜温差小汽车尾气中排放的微粒多A. B. C. D. 【答案】23. C 24. B【解析】【分析】雾的形成与气温高低和空气中水汽含量及灰尘颗粒多少有密切关系。【23 题详解】雾是空气中水汽凝结形成的小水滴,需要具有水汽充足、降温、静风等条件。团雾指的是受局部地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联盟 2018 _2019 年高 地理 上学 期期 联考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