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Fe56第卷 选择题(共 60分)选择题(共 15题,每题 2分,共 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展史,下列过程不涉及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是A. 用胆矾炼铜 B. 点制豆腐C. 黑火药的使用 D. 用铁矿石炼铁【答案】B【解析】【分析】用胆矾炼铜是用铁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点制豆腐是向豆浆中加入石膏,利用胶体聚沉;黑火药爆炸是硝酸钾、硫粉、木炭反应生成硫化钾、二氧化碳、氮气;铁矿石炼铁是用一氧化碳还原出
2、铁矿石中的铁。【详解】用胆矾炼铜是用铁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铁元素、铜元素化合价改变,故不选 A;点制豆腐是向豆浆中加入石膏,利用胶体聚沉,没有化合价变化,故选 B;黑火药爆炸是硝酸钾、硫粉、木炭反应生成硫化钾、二氧化碳、氮气,氮元素、碳元素、硫元素化合价变化,故不选 C;铁矿石炼铁是用一氧化碳还原出铁矿石中的铁,铁元素、碳元素化合价变化,故不选 D。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钠B. 当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有大量红色固体铜出现C. 实验后剩余的钠粒,需要放回原试剂瓶中D. 少量金属钠保存在水中【答案】C【解析】【分析】钠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过氧化钠;当钠与硫酸
3、铜溶液反应时,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2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钠属于活泼的金属,剩余的金属钠不能随意丢弃;水与钠能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详解】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故 A错误;当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所以有蓝色沉淀生成,故 B错误;钠属于活泼的金属,剩余的金属钠不能随意丢弃,应放回原试剂瓶中,故 C正确;钠属于活泼的金属,水与钠能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少量金属钠保存煤油中,故 D错误。【点睛】实验室中一般从试剂瓶中取用试剂,用完后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但有
4、些特殊的试剂是要及时送回或处理掉的,目的是防止火灾或其他危害等,而钠的取用是从一块钠上切取一小块,切剩下的要放回试剂瓶。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硫酸、纯碱(Na 2CO3)、氯化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碱性氧化物B. 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别 FeCl3溶液和 Fe(OH)3胶体C. 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D. H2O、C 2H5OH、SO 3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答案】B【解析】【分析】纯碱(Na 2CO3)是盐;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生石灰与水混合生成氢氧化钙;C 2H5OH含有 3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详解】纯碱(Na 2CO3)是盐不是碱,故 A错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
5、效,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别 FeCl3溶液和 Fe(OH)3胶体,故 B正确;生石灰与水混合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故 C错误;C 2H5OH含有 3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 D错误。【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酸、碱、盐、氧化物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下列关于 Fe(OH)3胶体和 MgCl2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两者都有“丁达尔效应”B. 两者都能透过半透膜C. 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移动,说明氢氧化铁胶体带正电D.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二者都能沉淀,Fe(OH) 3胶体发生聚沉,MgCl 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沉淀3【答案】D【解析】
6、【分析】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 ;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胶体不带电,胶体粒子带电;胶体加入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现象,MgCl 2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详解】MgCl 2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 ,故 A错误;Fe(OH) 3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故B错误;胶体不带电,胶体粒子带电,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移动,说明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带正电,故 C错误;胶体加入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Fe(OH) 3胶体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生聚沉现象,MgCl 2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 D正确。5.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O的摩尔质量为 28gB. 1molL
7、-1 NaOH溶液中所含有 Na+数目为 NAC. 8g NH4NO3中含有 0.2mol N原子D. 0.5mol H2所占的体积约为 11.2L【答案】C【解析】【分析】摩尔质量的单位是 g/mol;根据 n=cV,没有溶液体积不能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8g NH4NO3的物质的量是 0.1mol;非标准状况下,0.5mol H 2所占的体积不一定是 11.2L。8g80g/mol=【详解】CO 的摩尔质量为 28g/mol,故 A错误;没有溶液体积不能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故 B错误;8g NH 4NO3的物质的量是 0.1mol,所以 N原子的物质的量是 0.2mol,故 C正确;标准状况
8、下,0.5mol H 2所占的体积约为 11.2L,故 D错误。6.若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3gNa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 0.2NAB. 标准状况下,22.4 L 水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NAC. 1L 0.5molL1 的 AlCl3溶液中所含 Cl数目为 3NAD. 0.1 mol 氯气所含有的原子数为 0.2NA【答案】D【解析】4【分析】Na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过氧化钠,钠元素化合价由 0变为+1;标准状况下水是液体;1L 0.5molL1 的 AlCl3溶液中含有 AlCl3的物质的量是 1L 0.5molL1 =0.5mol;0.
9、1 mol 氯气中含有 0.2mol原子。【详解】2.3gNa 的物质的量是 0.1mol,Na 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过氧化钠,钠元素化合价由 0变为+1,所以转移的电子数为 0.1NA,故 A错误;标准状况下水是液体,22.4 L水的物质的量不是 1mol,故 B错误;1L 0.5molL1 的 AlCl3溶液中含有 AlCl3的物质的量是 1L 0.5molL1 =0.5mol,所以 Cl数目为 1.5NA,故 C错误;0.1 mol 氯气中含有 0.2mol原子,所以原子数是 0.2NA,故 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的计算,明确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为解答关键,
10、注意掌握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等之间的关系。7.下列物质中,不能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得到的是A. FeCl2 B. CuCl2 C. HCl D. Na2O2【答案】A【解析】【分析】Fe、Cl 2点燃生成 FeCl3;Cu、Cl 2点燃生成 CuCl2;H 2、Cl 2点燃生成 HCl;Na、O 2点燃生成Na2O2。【详解】Fe、Cl 2点燃生成 FeCl3,所以 FeCl2不能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得到,故选A;Cu、Cl 2点燃生成 CuCl2,CuCl 2能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得到,故不选 B;H 2、Cl 2点燃生成 HCl, HCl能由两种单质直接
11、化合得到,故不选 C;Na、O 2点燃生成 Na2O2,Na 2O2能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得到,故不选 D。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SO2、NO 2、CO 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B. NH3、CO 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 NH3、CO 2均是电解质C. 淀粉溶液、雾均属于胶体D. 液氯、 “84”消毒液都属于混合物【答案】C【解析】5【分析】NO2不是酸性氧化物;NH 3、CO 2是非电解质;淀粉溶液、雾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1100nm之间;液氯中只含氯分子。【详解】NO 2不是酸性氧化物,SO 2、CO 2属于酸性氧化物,故 A错误;NH 3、CO 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但不是 NH3、CO 2
12、自身电离出的离子导电,所以 NH3、CO 2是非电解质,故 B错误;淀粉溶液、雾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1100nm之间,所以淀粉溶液、雾均属于胶体,故 C正确;液氯中只含氯分子,液氯是纯净物,故 D错误。9.在 2L 0.1molL-1 BaCl2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l物质的量为 0.2molB. Cl物质的量浓度为 0.2 molL-1C. Ba2+物质的量为 0.1molD. Ba2+物质的量浓度为 0.2 molL-1【答案】B【解析】Cl 物质的量为 2L0.1molL-1 2=0.4mol,故 A错误;Cl 物质的量浓度为 0.1molL-1 2=0.2 molL-1,故
13、B正确;Ba 2 物质的量为 2L0.1molL-1=0.2mol,故 C错误;Ba2 物质的量浓度为 0.1molL-1 1=0.1 molL-1,故 D错误。10.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配制 5%食盐溶液时,将称量的食盐放入烧杯中,加适量的水搅拌溶解B.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滤纸上称量C. 用 10mL的量筒量取 8.58mL浓盐酸D. 配制 0.1molL1 的硫酸溶液时,将量取的浓硫酸放入容量瓶中加水稀释【答案】A【解析】【分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时,只需将计算称量好的溶质溶于一定量的溶剂中即可;氢氧化钠易潮解,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容器中称取;量筒的精度是 0.1mL;容量瓶
14、不能用来稀释溶液。【详解】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时,只需将计算称量好的溶质溶于一定量的溶剂中即可,故 A正确;氢氧化钠易潮解,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容器中称取,故 B错误;量筒的精6度是 0.1mL,可以用 10mL的量筒量取 8.6mL浓盐酸,故 C错误;配制 0.1molL1 的硫酸溶液时,将浓硫酸加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稀释,冷却后移入容量瓶,故 D错误。11.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关于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A. MgCl2 = Mg2+ + 2ClB. Ba(OH)2 = Ba2+ + 2OHC. CH3COOH = H+ + CH3COO-D. KHSO4 = K+ + H+ + SO42-【答
15、案】C【解析】【分析】氯化镁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生成镁离子和氯离子;氢氧化钡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生成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醋酸是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可逆号连接;HSO 4-为强酸的酸式酸根离子,拆分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详解】氯化镁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MgCl 2Mg 2+2Cl-,故 A正确;氢氧化钡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Ba(OH) 2Ba 2+2OH-,故 B正确;醋酸是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是 CH3COOH H+ + CH3COO-,故 C错误;HSO 4-为强酸的酸式酸根离子,KHSO 4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是 KHSO4 = K+ + H+
16、 + SO42-,故 D正确。1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盐酸与石灰石反应:CO 32+2H + = CO2+H 2OB. 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 + = 2Fe3+3H2C. 氯气与水反应:Cl 2 + H2O = 2H+ Cl + ClOD. 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Ba 2+2OH+Cu2+SO42 = BaSO 4+Cu(OH) 2【答案】D【解析】【分析】碳酸钙难溶于水,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写成离子;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次氯酸是弱电解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写成离子;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钡两种沉淀。【详解】碳酸钙难溶于水
17、,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CaCO3+2H+ = Ca2+CO2+H 2O,故 A错误;铁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Fe+2H+ = Fe2+H2,故 B错7误;次氯酸是弱电解质,氯气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Cl2 + H2O = H+ Cl + HClO,故C错误;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Ba 2+2OH+Cu2+SO42 = BaSO4+Cu(OH) 2,故 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常见物质的溶解性、强弱电解质的判断等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13.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 K+、H +、SO 42、OH B.
18、Na+、Mg 2+、NO 3、OHC. Na+、H +、Cl、CO 32 D. Na +、Cu 2+、SO 42、Cl【答案】D【解析】【分析】H+、OH 反应生成水;Mg 2+、OH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H +、CO 32反应放出二氧化碳;Na+、Cu 2+、SO 42、Cl不反应。【详解】H +、OH 反应生成水,H +、OH 不能大量共存,故 A错误;Mg 2+、OH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Mg 2+、OH不能大量共存,故 B错误;H +、CO 32反应放出二氧化碳,H+、CO 32不能大量共存,故 C错误;Na +、Cu 2+、SO 42、Cl不反应,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 D。14
19、.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 无色溶液中:Cl、Na +、Fe 3+、SO 42B. 含有 SO42-的溶液中:Ba 2+、Na +、H +、NO 3C. 含有 Cl的溶液中: SO 42、NO 3、Cu 2+、K +D. 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中:Fe 3+,HCO 3、Na +,SO 42【答案】C【解析】【分析】含有 Fe3+的溶液呈棕黄色;SO 42-与 Ba2+反应生成 BaSO4沉淀;Cl、 SO42、NO 3、Cu 2+、K +不反应;使石蕊变红的溶液呈酸性,HCO 3与 H+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详解】无色溶液中不能含有 Fe3+,故 A错误;SO 42-与 Ba2+反
20、应生成 BaSO4沉淀,含有SO42-的溶液中不能含有 Ba2+,故 B错误;Cl、 SO42、NO 3、Cu 2+、K +不反应,所以能8大量共存,故选 C;使石蕊变红的溶液呈酸性,HCO 3与 H+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所以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中不能含有 HCO3,故 D错误;15.200 ml Fe2(SO4)3溶液中含 Fe3+ 56g,溶液中 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5mol/L B. 7.5 mol/L C. 10 mol/L D. 2.5 mol/L【答案】B【解析】56gFe3+的物质的量为 =1mol,溶液中 n(SO 42 )= n(Fe 3+)= 1mol=1.5mo
21、l,所以溶液中 SO42 的物质的量浓度 =7.5mol/L故选 B二、选择题(共 10题,每题 3分,共 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6.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容量瓶检验漏水的方法:右手食指顶住瓶塞,左手托住瓶底,倒置,观察瓶口是否漏水,正立,旋转瓶塞 180,倒置,观察瓶口是否漏水,故正确;B、用试管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的 1/3,试管夹夹在距离试管口中上部,试管中的液体超过 1/3了,故错误;C、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故错误;D、漏斗的下端紧贴烧杯内壁,故错误。考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等知识
22、。17. 下列变化,需要加入适当的氧化剂才能完成的是A. PCl3PCl 5 B. MnO4- Mn 2+C. SO2SO 32- D. Cl2HClO【答案】A【解析】9试题分析: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这说明题中所给的物质是还原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所以答案选 A。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点评:本题容易错选 D。由于有些物质可以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氯气溶于水、高锰酸钾分解等,因此答题时还要细致全面的分析。18.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3Cl 2+2NH3N 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该
23、反应利用了 Cl2的强氧化性C. 该反应说明了 Cl2的还原性大于 N2 D. 生成 1molN2有 6mol电子转移【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置换反应的定义判断;3Cl 2+2NH3N 2+6HCl,氯气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氧化剂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3Cl 2+2NH3N 2+6HCl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3 变为 0。【详解】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所以 3Cl2+2NH3N 2+6HCl是置换反应,故 A说法正确;3Cl 2+2NH3N 2+6HCl,氯气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氯气是氧化剂,表现氧化性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济南市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学年 高一化学 上学 期期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