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下学期仿真模拟历史试卷与答案(一)(带解析).doc
《2013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下学期仿真模拟历史试卷与答案(一)(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下学期仿真模拟历史试卷与答案(一)(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下学期仿真模拟历史试卷与答案(一)(带解析) 选择题 礼记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其中多数篇章是孔子弟子的作品,其中写道: “君天下曰天子。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 顺命中写道: “皇天右而子之,号称天子。 ”以上两种对 “天子 ”的说法 A都具有浓厚的君主专制主义的色彩 B都反映了 “民贵君轻 ”的民本思想 C都体现了 “天子受命于天 ”的思想 D都反映了君主是最高统治者的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错误,君天下指的是天下共主的局面,并不能说明一定是君主专制统治; B项错误,民贵君轻的思想在孟子时期开始提出; C项错误, “天子受命于天 ”是君权神授的思想,是
2、董仲舒提出来的。 D项正确,不管是君临天下还是君权神授的思想,都反映了君主是最高统治者的思想,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不同时期有关天子的含义 “他为自己的创作提出了目标: 法国社会将要作为历史家,我只能当它的书记。这样我也许可以写出许多历史家忘记写的那部历史,就是说风俗史。 ”能体现这一创作目标的文学作品是 A安娜 卡列尼娜 B巴黎圣母院 C人间喜剧 D老人与海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法国社会将要作为历史家,我只能当它的书记。 ”可以看出这是真实的描绘当时社会的状况,是现实主义的作品,故选 C。 A项是俄国托尔斯泰的作品;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的作品; D项是美国现代
3、主义作家海明威的作品。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近代西方的文学 19世纪末,田纳西流域是童山濯濯的贫瘠地区。 20世纪 20年代后期,国会曾两次通过在此建设水力发电工程的法案,先后为柯立芝和胡佛两位总统否决。罗斯福一向对造林和水土保持深感兴趣,当选总统后,提出并实施了田纳西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罗斯福实施该工 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改善自然环境 B利用水力资源 C扩大用电范围 D改善人们生活 答案: D 试题分析:罗斯福新政期间进行了许多水利工程的兴修和兴建,主要目的是实行以工代赈的策略,代替进行直接的社会救济,改善人们的生活。故选 D。 AC项是根据材料内容设置出来的迷惑项,不是材
4、料的中心思想; B项错误,当时处于经济危机期间,主要任务并不是发展利用水力资源发展生产,而是进行社会救济。 考点:罗斯福新政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到 1922年年底,列宁已经充分认识到新经济政策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种适合俄国特点的向 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体制和具体方法。新经济政策思想的基本理论框架是 A巩同个体农民经济 发展商品货币关系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B实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发展计划经济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C组织农民参加共产主义建设 发展商品货币关系 实行社会主义 D巩固个体农民经济 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 实行社会主义 答案: A 试题分析: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允许商品货币
5、交易,发展商品经济,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因此 A项正确。 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并未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组织农民参加共产主义建设,而是实行的个体农民经济的形式; D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实行的按劳分配的政策,并未完全的实行社会主义分配的原则。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观察以下两幅图,其中图二的标题为 “攻打冬宫 ”。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表现在 图一 图二 A背景方面 B进程方面 C结果方面 D意义方面 答案: B 试题分析:第一幅图反映的是二月革命的场景,第二幅图图则是十月革命的场景。 A项不同,二者在背景方面明显不同,一个是沙皇专制统
6、治,另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项正确,二者都是十月革命的组成部分,十月革命分为两个阶段; C项不同,结果一个是推翻了专制统治,另一个是推翻了临时政府; D项不同,二者在意义方面明显不同,十月革命具有世界意义。 考点: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比较 下表反映了欧洲移民的迁移状况,其原因包括 欧洲移民迁移状况表 目的地 时间范围 人数 阿根廷 1856 1932 6 400 000 加拿大 1821 1932 5 200 000 巴西 1821 1932 4 400 000 澳大利亚 1861 1932 2 900 000 英属西印度群岛 1836 1932 1 600 000 南非 18
7、81 1932 900 000 新西兰 1851 1932 600 000 中世纪天主教会的宗教迫害 开辟新航路发现了新大陆 目的地的人口比较稀少 生产率增长和医学进步导致欧洲人口急剧增加 铁路和汽船能将大批人运过海洋和大陆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项错误, 18世纪宗教改革已经结束,天主教会不再一统天下。各国实行宗教宽容的政策; 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是在 16世纪,与材料的时间不相符; 项正确,因为北美地广人稀,适合外来移民; 项正确,欧洲的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口增多为移民外国创造了条件; 项正确,新式的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便利了移民的进行。 考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近代
8、欧洲移民北美史 马文 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 “虽然伏尔泰在巴黎了解了一些启蒙新文化,然而,只是在 1726年到了伦敦以后,诗人伏尔泰才成为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英国,伏尔泰接受了牛顿的思想。 ”他从牛顿的著作中看到的是 A如何以实验为主要方式,证实外力是改变事物运动状态的原因 B如何以数学为表达形式,运用理智建立普遍法则来解释物质世界 C如何以推理为主要方式,提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运动 D如何以数学为表达形式,假说辐射是由具有能量的量子来实现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牛顿的近代数学和物理学方面的成就为启蒙思想的产生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的新的方法,即理智的科学的方法,故
9、选 B。 A项错误,以实验为主要形式的研究方法是在文艺复兴时期; C项是现代相对论的分析方法; D项是现代热辐射理论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思想产生与发展的相关因素 下表是中国各种经济成分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表(单位: %)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国有企业 77 6 76 0 64 9 54 6 集体企业 22 4 23 5 32 1 35 6 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 0 0 5 3 0 9 8 上述变化产生的原因有 建立经济特区 全面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发展乡镇企业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是考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各种
10、经济成分发展变化的情况。从材料来看,国有企业的比重不断地降低,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比重不断的上升,这是由于在 70年代后期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创办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发展乡镇集体经济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造成的。因此 正确,故选 A。 项错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 1992年十四大提出来的。 考点: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的变化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A 1524年有西班牙人说: “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 西班牙成为世界工业生产中心 B 清代规定 “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当五十金,织造批准
11、造册,给文凭然后敢织 ” 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 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 2%增加到3 3%。 1866年后又经过了两次议会改革,至 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 英国已正式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D 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内乱之原因中提及 :“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 ” 孙中山认识到军阀和帝国主义是实现和平统一的障碍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项错误, 1524 年西班牙因为新航路的开辟取得了殖民霸主的地位,但是当时并未进行工业革命, 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 B项错误,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
12、工业是在明朝后期; C项错误, 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君主立宪制成熟,工业资产阶级大量的进入到议会,而不是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时间是 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 D项正确,孙中山在革命实践中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实现 和平统一的障碍。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 新三民主义。 回顾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正如学者徐昕所指出: “在交织着新旧内外各种矛盾的历史性冲突过程中,中国的国际地位经历了从 中国的世界 到 世界中的中国 的根本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转变一直延续到今天。 ”导致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
13、在于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两大杠杆。这 “两大杠杆 ”是 实现民族独立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发展生产力 全球化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中国的世界指的是中国处在闭关锁国的状态下,以中国作为世界的中心;而世界的中国指的是中国融入世界,成为了世界的一部分。这种变化的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全球化造成的。故选 D。 项与推动世界历史的杠杆无直接关系。因此 ABC 项错误。 考点:史学理论 近(现)代化史观(近代以来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全球化史观(整体史观) 李德在中国纪事中写道: “1934 1935年, (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完全同外界隔绝,此事造成的后果尤其严重。他们从国际共产主
14、义工人运动那里,具体地说就是从共产国际方面,既不能得到忠告,也不能得到帮助。 ”而这产生的实际后果是中国共产党 A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B放弃了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 C撤销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 D背离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虽然在 30年代受到围剿,但是并未放弃革命的领导权; C项错误,在长征初期是撤消了毛泽东的领导职务,可是在遵义会议上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也 是我党开始独立自主的思考我们国家的革命的问题,是我们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故选 A。D项错误,中国革命依据本国的国情而进行,并未背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考
15、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共领导权的问题、遵义会议 1837年 6月,中国时报发表文章称,假如设在广州的领事得以立足,“那么一俟机遇来临,如碰上革命或事态逐渐变迁,他就能抓住时机,一举而推开中华帝国的大门。 ”这里的 “机遇 ”是指后来发生的 A清政府废除闭关锁国政策 B清政府派林则徐查禁鸦片 C清政府派琦善为议和大臣 D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起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一举而推开中华帝国的大门 ”可以看出这是指的后来的鸦片战争,而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虎门销烟,故选 B。 A项错误,闭关锁国的政策在清朝前期和中期已经实行; C项错误,清政府派琦善为议和大臣是鸦片战争中的事,并非战争的借口; D
16、项是在 1851年,是鸦片战争之后,当时中国的国门已经打开。 考点: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虎门销烟 综合题 ( 15分)【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 1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图 2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图 ( 1)图 14中欧洲政治格局有何特点?造成这一格局的基本矛盾有哪些?比较上面二图指出同盟国内部有何重大变化?说明了什么?( 7分) ( 2)据图 15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从图中可以看出,同盟国作战面临的最不利条件是什么?有何影响?( 8分) 答案:( 1)特点: 形成对峙的两大军事集团。基本矛盾:法德矛盾;德奥矛盾;英德矛盾。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河北省 唐山 中高 学期 仿真 模拟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