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安徽涡阳四中高一第五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安徽涡阳四中高一第五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安徽涡阳四中高一第五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安徽涡阳四中高一第五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 ( ) 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和读图能力。从图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农业工具从石器到铁农具,再到曲辕犁,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由 “刀耕火种 ”到 “以牛田 ”。所以答案:选 D。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农具。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中国
2、传统步犁基本形成。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一五 ”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 “钢筋铁骨 ”。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 (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按照总路线的要求,中央人民政府从 1953年起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基
3、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以答案:选 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 ”,横批 “综合平衡 ”。这是 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 ( )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B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 “人民公社化 ”和 “大跃进 ” 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方针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4、 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其核心是 “一化三改造 ”。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全国掀起 “大跃进 ”的高潮,也开 始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 ”和 “大跃进 ”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 1960 年提出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方针。从 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综上所述,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960
5、年八字方针 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全国土地改革,农村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 B三大改造完成,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 C “人民公社化 ”运动,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D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施,使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这种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家庭联产承包责
6、任制之下,农民有使用权和经营权,但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或集体所有。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 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1978年十
7、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1992年 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中共十五大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 20世纪 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中共十四大 19世纪 60年代,上海等地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下表是洋泾浜英语示例,据此,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
8、生的变化有 ( ) 英语 Sandwich Beer Telephone Engine Dollars commission 洋泾浜英语 三明治 啤酒 德律风 引擎 大拉斯 康密兴 词意 夹肉面包 麦制酒 电话 发动机 外币 佣金 英语开始在当地流行 生活方式受到西方影响 引进了西方工业革命成果 汉语受到严重冲击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饮食、建筑等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是并不能由此说明汉语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或者可以说汉语增加了新的因素,丰富了汉语。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
9、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 下图所示票证曾是老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 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 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农业产量稳步增加 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粮棉物资统一管理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从 20世纪 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人们衣着朴素,食物比较简单,城市住房总体看比较拥挤,家具陈设只有床、饭桌、椅子等必需用具。那时候,由于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计划供应,由国家统一管理。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0、20世纪 50-70年代的社会生活 下图是当今互联网上最受大众欢迎的 QQ场景,那么互联网有哪些方面的优势 ( ) 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 传播信息快捷迅速十分可靠,将逐步取代其他媒介 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可 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互联网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互联网同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媒介一样,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因此,被称为 “第四媒介 ”。其并没有取代其他媒介,而是共同作用,丰富人民的生活。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
11、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发展 互联网 引发 20世纪 20年代末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有 ( ) 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地位发生动摇 产销矛盾日益突出 市场上普遍推行分期付款 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具体原因是产销之间的矛盾 市场上普遍推行分期付款、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直接原因:股票暴跌。一战后,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经济危机从纽约股市崩盘开始。排除了 ,所以答案:选 D
12、。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原因 1934年初,美国芝加哥一家小型食品公司生产的各类食品被政府标上如下图所示的标记。你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这家公司的新产品价廉物美,童叟无欺 B它生产的产品大都是假冒伪劣产品,被政府标记处罚 C它的产品质量上乘,通过国家质量认定 D这家公司遵守国家工业复兴法的各项规定,获得认可标记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右图的标志是 “蓝鹰运动 ”的标志。 “蓝鹰运动 ”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之一。全国工业复兴署成立后,要求企业与政府合作,并给遵守全国工业复
13、兴署所制定法规的企业或公司颁发蓝鹰徽章。蓝鹰徽章被悬挂在企业建筑物上或印在企业的产品上。无蓝鹰标志的产品,会遭到民众的抵制。在工业复兴署的号召下, “蓝鹰 ”飞遍各地。所以答案:选 D。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1979年,有 “铁娘子 ”之称的撒切尔夫人上台,她信奉自由企业理论,推行被称为 “撒切尔 主义 ”的经济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等措施,为英国摆脱经济危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说明 ( ) A凯恩斯主义是一种错误的经济理论 B发展经济不能墨守成规,必须适时调整政策 C资本主义国家完全放弃了对经济的干预 D资本主义国家已发展到了超越
14、国家资本主义历史阶段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从二战结束到 20世纪70 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并取得一定成功,出现了 经济发展的 “黄金时期 ”。到了 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 “滞涨 ”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 “混合经济 ”。所以 A、 C、 D的说法有误,答案:选。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
15、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英国 如果说美国的政府干预是摆脱 1929年经济危机的良方,那么美国能够保持20世纪 90年代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主要方法是 ( ) A继续政府干预 B寻找新的海外市场 C吸引投资 D寻找提高生产力的知识力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二战后,美国努力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使一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以及激光等工业应运而生,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从 20世纪 90年代初开始,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 10年的持续增长。这就
16、是所说的美国的 “新经济 ”。美国的 “新经济 ”,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所以答案:选。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美国的 “新经济 ” 下表反映了建国初粮食增长情况,根据表中数据信息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1949年 1951年 1952年 100(基数 ) 100(1 28%) 100(1 40%),超过抗战前最高年产量 9% A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土地改革使农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C土地改革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答案: B 试题
1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从表格可以看出,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但是农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 1953-1956年三大改造时期,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土地改革的影响 下表为 华资企业增长表 (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 )。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 时间 厂数 (家 ) 创业资本数 (元 ) 工人人数 (人 ) 1913年 698 330 8
18、24 000 270 717 1920年 1759 500 620 000 557 622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为辛亥革命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社会基础 C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传播 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是洋务运动,所以 A选项错误。表格中所给的时间是 “1913年 ”“1920年 ”,而辛亥革命发生在 1911年,所以 B选项错误。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的是 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而材料所讲的是经济方面的变化,没有涉及到思想方面,所以不
19、选 C。由图表可以知道,随着工厂,资本不断增多,工人阶级队伍也不断地壮大,这就为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因此答案:选 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 发展 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 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段唱词反映出我国古代 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男耕女织 ”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20、。从材料可知,讲的是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但是并不能说明中国古代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反而是中国古代人民过着清贫的生活。所以排除了 ,答案:选 B。 考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小农经济的特点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 “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她身上装扮是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她床上装饰是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 ) A中国古代男尊女 卑思想,女子备受压迫,日夜劳作 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一普通小吏,家中竟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 C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
21、D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 “ 十三 ”“ 身上装扮 ”“ 床上装饰 ” 可知,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的程度。材料并没体现到 A、 B。在汉代占主导地位是官营手工业,所以 D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丝织业的发展 明代蒲州商人范世奎经商西北, “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 ”。乾隆时,浑源、榆次二州县富商大贾 “且多置买田地 ”。上述材料表明明清时期 ( ) A商人仍遵循 “以末起家,以本守之 ”的传统观念 B商业资本发展并开始转化为产业资本 C晋商精明能干,敢于开拓新的
22、领域 D官商勾结,搞垄断和特权交易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的是商人发财之后,都购买了很多的田地,这就说明商人商人仍遵循 “以末起家,以本守之 ”的传统观念。所以答案:选 A。 B、 C、 D材料都没体现到,所以都 不选。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商业发展的评价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 “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 ”的传统观念,形成 “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 ”、 “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 ”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
23、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的是明清之际中国人传统观念的变化,以田致富到认识到商业致富,这也说明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答案:选 A。材料并没体现到专制制度的衰落,所以不选 B。明清时期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还很少,所以也不选 C。材料也不能说明抑商政策的松动,所以不能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状况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 “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 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 )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C凸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安徽 涡阳 中高 五次 质检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