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安徽泗县双语中学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安徽泗县双语中学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安徽泗县双语中学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安徽泗县双语中学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面是两张拍摄于清末和 21世纪的中国家庭聚餐照,它们反映了中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 “团圆饭 ”情结。这种情结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宗法制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
2、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因此贵族的嫡长子总是不同等级的大宗(宗子)。大宗不仅享有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权。后来,各王朝的统治者对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 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宗法制在此后的长时间里,在广大范围内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直至今天,其内涵仍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中。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和深刻的历史原因是 ( ) A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 B清朝政府坚持闭关锁国的传统政策 C英国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英国因工业革命的进行急于扩大市场 答案:
3、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在南京条约的下列条款中,对后来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危害最大的是(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巨额赔款 C开放通商口岸 D协定关税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这就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不利于保护中国国内商品的发展,对后来民族经济的发展危害最大。所以答案
4、:选。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南京条约 下面漫画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揭示了南京条约的签订 ( ) A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签订的 B是英国侵略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C清政府是一个卖国求荣的政权 D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答案: B 试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中人物分别是英国与中国的官员,横幅写着 “平等谈判 ”。但实质上是不平等的。所以答案:选。选项 A、 C、 D并没有体现出来。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南京条约 2010年 8月 6日, “民族瑰宝
5、情动中华 2010 圆明园珍品兽首国宝展 ”在北京保利花园举办。流失海外 140多年的圆明园四大兽首齐聚展会 (下图 )。当初导致这些宝物流落海外的罪魁祸首是 ( ) A英美联军 B英法联军 C法德联军 D八国联军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鸦片战争后,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英国联络美法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后,就决定采取武力解决问题。于是 1856年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继而北上进逼天津。 1858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不久英法两国不满清政府指定的进京换约路线,再起冲突。英法联军接连攻陷天津、北京,洗劫
6、并火烧圆明园。 1860 年,又被迫签订北京条约。所以答案: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从本质上看,英国侵略者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都是为了 ( ) A使鸦片走私合法化 B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C占领中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D报复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经济损失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都是为了夺得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 “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
7、回声。 ”这句话反映了 ( ) A鸦片战争的爆发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列强的侵略激化了国内业已尖锐的阶级矛盾 C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前阶级矛盾积累的结果 D太平天国运动刺激了列强扩大侵略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1851年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其原因是鸦片战争的军费和战后的赔款以及随之出现的外国经济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阶级矛盾激化是发生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原因。太平天国运动担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勇敢地 抗击中外反动势力;打击了殖民活动,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化的企图。所以答案: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
8、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广西曾流传一首民谣: “姊妹亲,同个房睡共口针。如今姐随洪杨去,妹也跟随一路行! ”民谣反映姐妹俩参加的是 ( ) A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抗日战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 “广西 ”“洪杨 ”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发生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所以答案: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 “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么惨,条
9、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 “中国近代史上 ”“东方的小国 ”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在 1894-1895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甲午 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中日战争 翻阅中国近代史时,看到有关某不平等条约的一段文字: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你推断这段文字出
10、自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由材料 “辽东半岛 ”“台湾 ”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被迫签订的马关条约的内容。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马关条约 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 “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 ”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 )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 C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D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
11、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列强对华的侵略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中国造成巨大的伤害;但是伴随着列强的入侵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现代化。 A、 B、 C选项只符合 “残忍的破坏和掠夺 ”的这一面,而符合两方面特点只有 D,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马关条约 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 “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 )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 从此而 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 ”日记中的 “万恶之政府 ”指 ( ) A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
12、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从材料 “武昌 ”“新军 ”等关键信息可知这讲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是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所以答案: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意义 下图是在重庆市云阳县发现的一张孙中山先生亲笔签署的委任状,云阳籍历史名人程德全投机革命,被孙中山任命为内务总长,而程德全原本是清政府的江苏巡抚。孙中山此 举反映出 ( ) A清朝已覆灭 B封建势力已被彻底打倒 C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革命 D辛亥革命有明显的局限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 “ 投机革命
13、”“原本是 江苏巡抚 ”等关键信息可知,当时的革命阵营里有旧官僚,这也反映了辛亥革命有明显的局限性。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 A街头上出现 “民主共和 ”的标语 B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C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施压 D报刊登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而不是正式大总统,所以答案:选。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 下图为
14、“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选项中解读不正确的是 ( ) 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的示意图 (单位:年 ) A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 B焦点表现在君主制和共和制、专制和民主的斗争上 C法兰西的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D其确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对美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法国经过了激烈斗争之后,在 1875年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美国 1775-1781年独立战争,建立了邦联制。美国在法国获得民主共和政体之前就获得了民族解放,所以 D选项是
15、错误的。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1875年法兰西第三 共和国宪法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与英国相比,德国政体的最大不同点是 A首相是最高行政长官 B君主和容克掌握政权,直接行使统治权 C议员的选举有财产资格限制 D立法机构由两院制议会构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和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在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不久,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确立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所以答案:选 B。
16、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皇帝的权力 顾准认为西方近代两股潮流产生两种风格各异的政治传统:一是经验主义,“一寸一寸前进 ”“螺旋上升 ”,沉着事功。二是理想主义,动辄革命,狂飙突起。理想主义的典型国家是 ( )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德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 记能力和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自1789年以来,法国经历大革命、拿破仑第一帝国、波旁王朝复辟、七月王朝以及法兰西第二帝国的覆灭。在此期间,政局一直动荡不安,党派林立,执政者变换频繁,政治运动和人民斗争此起彼伏。由材料中 “动辄革命,狂飙突起 ”可知这就是法国。所以答案:选
17、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动荡中的法国 “一国无二君,一庙无二祭主 ”,反映了西周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 ( ) A嫡长子继承制 B神权色彩浓厚 C政治等级森严 D贵族拥有政治、经济特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西周宗法制的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搞清大小宗关系)为核心;大小宗具有相对性;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家 ”与 “国 ”密切结合。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的特点 下图分别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空白处应该填写 ( ) A三公九卿制 B内阁制 C二府三司制
18、D一省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围绕着王权与相权的矛盾,历朝皇帝采取不同的措施。汉武帝时期采用了内外超制度;隋唐时期采用了三省六部制;宋代采用了二府三司制;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设内阁制;到了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所以答案: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朝的内阁制 历史人物传记乾隆皇帝十张面孔中记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弘瞻是乾隆帝最小的弟弟,一天到皇太后宫中请安,在皇太后座旁膝席跪坐,该处正好是皇帝平日跪坐之地。结果弘瞻被革去亲王,降为贝勒,解除一切 官职,永远停用, 32岁抑郁而终。这则故事反映的本质是 ( ) A宫廷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安徽 泗县 双语 中学 下期 期中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