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 11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大于诸侯的国都。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宫,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 A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B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强大 C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 D个体商人及私人讲学出现 答案: A 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城市主要是政治、军事功能,故 B不正确。稷下学宫是国君设立的,不能体现私人讲学出现,故 D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故 C不正确。稷下学宫是国家设立的饿
2、机构,一般是在天子的都城。但到战国时期,却设立在诸侯的国都,说明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故选 A。 考点:礼乐制度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时期,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传统的井田制、分封制、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美国有权对总统提出弹劾的是( ) A副总统 B联邦法院 C众议院 D参议院 答案: C 试题分析: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政府各部门的权力是彼此制约和平衡的。众议院有权对犯有错误的总统提出弹劾,然后交由参议院审判。因此选 C。 考点:美国 1787年宪法 点评:本题的易错点主要是对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的运行过程不明了,误认为最有权弹劾总统的是联邦法院。再一个,因对参议院
3、和众议院两者之间的分工及其职责不明确而误选参议院。其实,在美国,根据三权分立的原则,最有权力弹劾总统的就是众议院。 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四位皇帝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坐在一起谈政治。秦始皇说: “我首创了一套沿用了 2000多年的 政治体制,功劳盖世。 ”唐太宗说: “可是留下了丞相篡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明成祖站起来说: “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雍正帝说: “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咱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 ”他们的言论:() A只有唐太宗的说法与史实相符 B都与史实不符合 C只有明成祖的说法与史实不
4、符 D有两位皇帝的言论与史实不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专制主义集权的发展,体现了 2010年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中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辨别历史 实物和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考查要求。秦始皇开创了专 主义中央集权 度,秦始皇的说法符合史实;唐朝三分相权,确保君权独尊,唐太宗的说法符合史实;明太祖废丞相,设立殿阁大学士,到明成祖设内阁,明成祖的说法不符合史实;中国自秦始皇就开始皇位世袭、权力至上,雍正帝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因此选 D。 考点:古代专制主义集权制度 点评:本专题内容要关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措施及影响、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特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表现及
5、影响。难点主要是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的历史影响。 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认为 “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 ”,实质上说明了( ) A商周政治制度存在差异性 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C宗法制与礼制之间是因果关系 D周文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于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宗法分封制的理解。根据题干提示 “由是而生宗法 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 ”强调的是宗法与分封制的关系,故此题应该选择 B。 A是表面现象, CD无从体现。 考点:宗法制与分封制 点评:西周实行宗法
6、制原则下的分封制。周天子以 “受命于天 ”自居,号称 “天之元子 ”,是天下同姓宗族的大宗,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这样,根据宗法制与分封制,便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主贵族构成的金字塔式的等级制结构。各个等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是大小宗关系,也是上下级关系。每一个等级都必须服从上一个等级,并有义务尽其纳贡、服役等责任。宗法等级制度遂成为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宗主贵族统治的政治法律工具。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最根本原因是 ( ) A阶级矛盾激化 B外国经济侵略加深 C自然灾害严重 D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答案: A 试题分析
7、:太平天国运动将主要斗争矛头指向清政府,说明是阶级矛盾激化 ,BCD也是原因,但不能说是根本原因。因此选 A。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解答因果关系型选择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 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比较容易作出判断。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下列哪一条款从根本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 A确定 7月 14日为法国国庆日 B赋予了总统极大的权力 C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D议会采取
8、参众两院制,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信息 “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显然是为了防止保皇派复辟,因此选 D; ABD都属于宪法内容,但与题干无关。 考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点评 :法国大革命以来,政权更迭频繁,政局动荡不安,频繁发生革命;共和制与君主制长期斗争,最终确立起民主共和政体。 某中学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收集了一幅残存的地图,据此你认为他研究的课题可能是( ) A大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 B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C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 D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9、,根据图片中西南各省以及瑞金、泸定桥等地名,可判断是红军长征,因此选 B. 考点:红军长征 点评:历史图片型选择题主要以历史照片、图片或绘画等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处理能力及依托图片信息分析说明问题的阐释能力。这类试题不仅提供了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试题意境,使试题呈现图文并茂的效果,而且也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和直观印象,为命题和能力考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反映了文综试题命题改革的方向。 苏格拉底在描述雅典民主政 治时曾指出: “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 ”这反映了 ( ) A真正掌握真理的人
10、都成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牺牲品 B雅典民主仅局限于男性公民的民主 C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成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 D雅典民主政治存在很多弊端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 “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 “揭示了雅典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容易导致庸人执政现象,而真正的治国人才则无法施展自身的能力,产生了很大的弊端和不利影响。因此选 D。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点评:雅典民主制度的缺陷:( 1)民主范围非常有限,而且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雅典民主政治实质上是少数男性公民的奴隶主专政,广大的奴隶、外邦移民和妇女根本没有政治权利;( 2)小国寡民体制下造成直接民主的泛滥,成为政治腐败
11、、社会动乱的隐患。如抽签选举有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最大的弊端) 1689年权利法案第 11条规定: “陪审官应予正式记名列表并陈报之,凡审理叛国犯案件之陪审官应为自由世袭地领有人。 ”这一规定体现了( ) A对君主司法权的限制 B对资产阶级利益 的维护 C权利法案的保守性 D维护司法公正的要求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材料信息 “凡审理叛国犯案件之陪审官应为自由世袭地领有人 ”, “自由世袭地领有人 ”既是指贵族,所以说明权利法案的保守性,因此选 C。 考点:英国代议制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一般采用信息推断法: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结合教材知识迁移分析。对四个
12、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排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 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 “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 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材料解读能力。从材料信息 “唤醒、说明、 对你们自己的损害超过对我的残害 ”等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强调人的思想自由,重视个性,而不是强调公民生存权利, A项排除; C项与题干材料本意不符;结
13、合所学可知苏格拉底反对极端民主政治, D项不符合史实。故选 B项。 考点:苏格拉底 点评:本题实际考察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起源,注意通过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 “人 ”的价值的阐述,明确人文精神的起源。 左传: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第,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 ( ) 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 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 C大宗和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 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材料的意思是: “天子建国 ”即天子建诸侯; “诸侯立家 ”即诸侯立卿大夫; “卿
14、置侧室 ”即卿立下级之卿或大夫;“大夫有贰宗 ”,即大夫立下级大夫或 “属大夫 ”; “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指士以其子弟为隶级,庶人不再分等级而以亲疏为若干等级之别。通过对材料意思的理解,即可得出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两者互为表里,故 B项符合题意。 考点:宗法制、分封制 点评:西周的宗法制是和分封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以血缘、姻亲为纽带的政治制度,两者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 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两者将亲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辅之以礼乐制度,形成了家国一体的统治结构,起到了有效维系社会和政治秩序的作用。 下图是中国近代史上某革命组织机
15、关刊物的书影,该组织是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强学会 D同盟会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图片上 “民报 ”的标题,民报为同盟会的机关刊物,因此选 D。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 1905年,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成立大会内容: 通过同盟会章程; 创办刊物民报; 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 部庶务; 确定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复恢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后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阐发为 “民族 ”“民权 ”“民生 ”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面漫画中的 “大饼 ”代表中国,而围着大饼的是手持匕首的列强,他们迫不及待地对着 “大饼 ”下刀,唯
16、恐落于人后,大饼的主人则只能振臂疾呼、望饼兴叹。漫画中的景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时期是 ( ) A 19世纪初期 B 19世纪中期 C 19世纪末 D 20世纪中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 “他们迫不及待地对着 “大饼 ”下刀 ”实际反映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这发生在 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因此选 C。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 点评: 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充分暴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刺激中国救亡运动高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 “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 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
17、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答案: A 试题分析: “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说明中国人民族意识增强、 “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反映中国人民主意识增强,只有 A项包括了两方面的意义。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偏重于提供新情景、新材料,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的以 “能力立意 ”为主。 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
18、时代特点表现在( ) 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思想 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要注意 “时代特点 ”的含义,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时代正是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除具备其他农民运动反封建的性质外,它还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新任务。从世界形势来看,发展资本主义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思潮,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也就符合了时代的新特点。故太平天国新的时代特点是 。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考查角度有两种,一是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此类题的跨度不大,
19、但分析的深,角度多,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二是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此类题分析程度不深,但时间、空间跨度大,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行省制度是自元朝以来实行的一种重要的地方行政体制,下列关于行省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清朝在继续实行这一制度的同时,在地方管理上又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 B行省长官是由中央委派的 C明朝时期 进一步强化了行省的职能和权力 D是元朝为进一步加强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开始设置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明朝建立后,地方上废行省,改设三司,即承宣布政使司 ,提刑按察使司 ,都指挥使司。明朝在各省设立布政司,左、右布政使各 1人,是本省的最
20、高行政长官;提刑按察使 1人,负责司法之事;而本省军事防务的责任就落到了都指挥使肩上。可谓是三司权责分明。通过分化地方权力以加强中央集权。因此 C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专制主义集权制度 点评:否定型选择题即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也称为逆向选择题。此种题 型也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异,即在试题中有三个备选项是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试题就要求将另一个不符合的选出来。该题型结构特点是在题干中有 不是 不正确 不包括 错误的 无关的 不属于 等提示语。 20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祖国统一大业取得了重大进展。下列有关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邓小平提出 “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
21、想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 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 “九二共识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时间排序, 是在 20世纪 80年代初, 是 1979年, 是在1997年、 1999年; 是在 1992年,因此选 A。 考点: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点评:本题属于排序型选择题,要求将题干所列内容(时间先后、空间方位和主次大小等)根据题意的需要重新排列顺序。其目的在于检测应试者对时空和历史概念的把握情况。 下图是某博物馆藏民国时期四川一女子小学发给学生的毕业纪念品 木兰彩瓷笔筒从图中信息可推知校方的寓意最可能是鼓励学生 ( ) A投笔从戎参加北伐 B
22、参加红军反对围麓 C效法古人抗战救国 D投身革命反对美蒋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中 “木兰 ”一词是关键词 , 图片上 “民国二十七年 ”即 1938年可判断是抗战时期 ,因此 C项效法古人,抗战救国符合题意。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图片型选择题的呈现方式主要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试题提供图片材料(宣传画、漫画、历史照片、文物展示等 )及其材料的出处、注释及提示语等,二是提出 “设问 ”,指出解题的方向和范围。这类试题的基本特征是:试题新颖直观、生动活泼;强调对阅读材料的正确理解,要求考生弄清图片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体现不同学科之间能力的相互渗透和融会贯通。 有学者认为: “与欧洲文化相比
23、,美国文化完全是山寨(仿造)起家的。 ”其 “山寨 ”性表现在( ) A效法英国的政党政治 B仿照法国的共和制 C依据德国的联邦制 D受惠伏尔泰的 “开明君主制 ” 答案: A 试题分析: B、 C两项可排除,法国 1875年建立共和制、德国 1871年建立联邦制 ,美国 1787年宪法早于法、德建立起了政治制度; D项错误,美国没有实行君主立宪制。本题选 A项,美国的两党制效法英国的政党政治。 考点:近代代议制 点评:通过对新课改地区近三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本单元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专题。本单元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特征,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与特点、 1787 年宪法的内容与作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吉林省 吉林 中高 11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