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加碘食盐 ”、 “高钙牛奶 ”、 “含氟牙膏 ”等商品中的碘、钙、氟是指 A原子 B单质 C元素 D分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 “加碘食盐 ”、 “高钙牛奶 ”、 “含氟牙膏 ”等商品中的 “碘、钙、氟 ”等不是以原子、单质、分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 “碘、钙、氟 ”是强调物质中所包含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元素的概念 2006年 10月 16日美国与俄罗斯宣布,两国科学家合作成功合成了 118号超重元素。对 118号元素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它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8 B它属于
2、第 VIII族 C它是活泼的金属元素 D它的中子数是 118 答案: A 试题分析: 118号元素应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七周期 0族,所以最外层电子数是 8,它属于非金属,中子数无法判断,所以答案:选 A。 考点:考查由原子序数判断原子结构、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 下列粒子中,与 NH4+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 A OH B F- C Na+ D NH3 答案: C 试题分析: NH4+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分别是 11、 10。 A、 OH 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分别是 9、 10,不相同,错误; B、 F-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分别是 9、 10,不相同,错误; C、 Na+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分别是 11、 1
3、0,正确; D、 NH3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分别是 10、 10,不相同,错误,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对微粒的质子数、电子数的判断 某氧原子的质量为 ag, 12C原子的质量为 bg,且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B 1mol该氧原子质量为 aNAg C xg该氧原子所含的电子的个数为 D yg该氧原子的中子数一定为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而不是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错误; B、 1mol该氧原子质量等于氧原子的质量为 ag乘以 1mol氧原子中含有的微粒数即 NA,所以等于 aNAg,正确;
4、 C、氧原子的电子数是 8, xg该氧原子所含的电子的个数为 8xNA/a,错误; D、该氧原子的中子数不一定为 8,错误,答案:选 B。 考点:考查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判断,与阿伏伽德罗常数有关的计算 氯元素在自然界有 35Cl和 37Cl两种同位素,在计算式34 96975 77%+36 96624 23% =35 453中 A 75 77%表示 35Cl的质量分数 B 24 23%表示 35Cl的原子百分含量 C 35 453表示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D 36 966表示 37Cl的质量数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75 77%表示 35Cl的原子百分含量,错误; B、 24 23%表
5、示37Cl的原子百分含量,错误; C、 35 453表示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正确;D、 36 966表示 37Cl的相对原子质量,错误,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对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某澄清溶液,可能含有 Ca2+、 Na+、 Cl-、 CO32-、 I-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 通入足量氯气,溶液变为棕黄色,滴加淀粉溶液后溶液显蓝色; 加入 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盐酸后,沉淀完全溶解,并有气体生成。 下列关于该澄清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定含有 I- B一定含有 CO32- C可能含有 Cl- D一定含有 Ca2+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 知溶液中一定含
6、 I-,由 知溶液中一定含 CO32-,则一定不含Ca2+,可能含有 Cl-,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对溶液中离子的判断 50g含有 1 17g氯化钠和 0 84g氟化钠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搅拌、静止、过滤、洗涤、干燥得到 2 87g固体,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氯离子只有一部分参加反应 B氟离子只有一部分参加反应 C氟化银难溶于水 D氟化钠和硝酸银在溶液中无沉淀生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 1 17g氯化钠和 0 84g氟化钠的物质的量都为 0 02mol,若氟化银难溶于水,因为加入了过量的硝酸银溶液,氟离子和氯离子完全沉淀,所以沉淀的总物质的量应为 0 04mol,其
7、质量为 5 41g,而实际得到固体 2 87g,说明氟化银不是沉淀;若固体为氯化银,其物质的量等于 0 02mol等于氯化钠的物质的量,说明氯离子沉淀完全,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判断 下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图示变化的是 物质编号 物质转化关系 a b c d FeCl2 FeC13 Fe CuCl2 NO NO2 N2 HNO3 Na2O Na2O2 Na NaOH Al2O3 NaAlO2 Al Al(OH)3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和氯气反应生成 b,b和铜反应生成 d, d和铁反应生成 a,c分别和盐酸、氯气生成 a、 b
8、,符合; c不能一步生成 b,不符合; d不能一步生成a,不符合; a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 b, b与适量盐酸反应生成 d, d受热分解得 a, c分别和氧气、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 a、 b,符合,所以答案:选 A。 考点:考查物质之间的转化 A、 B、 C、 M是四种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A和 M不可能 是 A NaAlO2溶液和盐酸 B Fe和 Cl2 C SO2和 NaOH溶液 D NH3和 O2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若 A和 M是 NaAlO2溶液和盐酸,则 B是氢氧化铝, C是氯化铝,氯化铝和偏铝酸钠双水解对得 B,正确; B、若 A和 M是
9、Fe和 Cl2则 B是氯化铁,氯化铁与氯气不反应,此图不通,错误; C、若 A和 M是 SO2和NaOH溶液,则 B是亚硫酸氢钠, C是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与二氧化硫反应又生成 B,正确; D、若 A和 M是 NH3和 O2则 B是氮气, C是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氨气反应的氮气,正确,答案:选 B。 考点:考查物质的转化推断 Fe和 Fe2O3的混合物共 13 6g,加入 150mL稀 H2SO4,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 1 12LH2, Fe和 Fe2O3均无剩余。为中和过量的 H2SO4,并使 FeSO4全部转化为 Fe(OH)2沉淀,消耗了 200mL 3mol/L的 NaOH溶液,则该 H2
10、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2 25mol/L B 2mol/L C 0 3mol/L D 0 6mol/L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意:该过程中遵循元素守恒规律,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最后的溶液是硫酸钠溶液,钠元素来自氢氧化钠,所以 n( Na+)=2n(SO42-)=0 2L3mol/L=0 6mol,所以 n(SO42-)=0 3mol,c(H2SO4)=0 3mol/0 15L=2mol/L,答案:选 B。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的计算,守恒规律的应用 现有 m molNO2和 n mol NO组成的混合气体,欲用 a mol/L NaOH溶液使该混合气体全部转化成盐 Na
11、NO3或 NaNO2进入溶液,需用该 NaOH溶液的体积是 A m/a L B 2m/3a L C 2(m+n)/3a L D (m+n)/a L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守恒规律,所得溶液中 n(Na):n(N)=1:1,所以需要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 (m+n)mol,其体积是 (m+n)/aL,答案:选 D。 考点:考查 化学反应的计算及元素守恒规律的应用 某溶液可能含有 Cl-、 SO42-、 CO32-、 NH4+、 Fe3+、 Al3+和 K+。取该溶液100mL,加入过量 NaOH溶液,加热,得到 0 02mol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 1 6g固体;
12、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 BaCl2溶液,得到 4 66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A至少存在 5种离子 B Cl-一定存在,且 c( Cl-) 0 4mol/L C SO42-、 NH4+、一定存在, Cl-可能不存在 D CO32-、 Al3+一定不存在, K+可能存在 答案: B 试题分析:加入过量 NaOH溶液,加热,得到 0 02mol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 NH4+、 Fe3+,其物质的量分别为 0 02mol、0 01mol,则溶液中一定不存在 CO32-,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 BaCl2溶液,得到4 66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说明溶液中存在 SO42-,其
13、物质的量为 0 02mol,根据电荷守恒规律,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为 0 02+0 03=0 05mol,阴离子所带电荷总数为 0 022=0 04mol,所以溶液中一定存在 Cl-, c( Cl-)0 4mol/L, Al3+和 K+不能确定。 A、溶液中至少存在 4种离子,错误; B、 Cl-一定存在,且 c( Cl-) 0 4mol/L,正确; C、 D错误,答案:选 B。 考点:考查离子的推断 在一定条件下,氯气与碘单质以等物质的量进行反应,可得到一种红棕色液体 ICl, ICl有很强的氧化性。现有下列两个反应: 2ICl+2Zn= ZnCl2+ZnI2; ICl+H2O=HCl+HIO
14、。下列关于 ICl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 中,当转移 0 4mol电子时生成 13 6gZnCl2; B反应 中, ZnCl2是氧化产物, ZnI2是还原产物 C反应 中, ZnCl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反应 中, ICl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ICl中氯元素为 -1价,在反应 中,当转移 0 4mol电子时即0 2mol的 Zn参加反应时,生成 0 1molZnCl2,其质量为 13 6g,正确; B、反应 中,因为 ICl中氯元素为 -1价,碘为 +1, ZnCl2是氧化产物, ZnI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错误; C、反应 中, ZnCl2只
15、是氧化产物,错误; D、反应 是非氧化还原反应,错误,答案:选 A。 考点:考查对氧化 还原反应、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判断及计算 将 3 5gFe、 Mg合金投入到一定量的硝酸中,金属与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 V L( HNO3被还原为 NO和 NO2);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待金属元素全部沉淀后,再将沉淀过滤、洗净、干燥后称量质量为 8 6g。则收集到的气体体积 V值可能为 A 1 12 B 5 34 C 7 26 D 8 23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意: Fe、 Mg沉淀的质量为 8 6g,比合金质量增加 5 1g,即增加了氢氧根离子的质量为
16、5 1g,所以 n(OH-)=0 3mol,所以 Fe、 Mg失电子的物质的量也为 0 3mol。若气体全部是 NO,则其物质的量为0 3mol/3=0 1mol,体积为 2 24L;若气体全部为 NO2则其物质的量为0 3mol,体积是 6 72L。实际气体为二者的混合气体,所以体积介于二者之间,答案:选 B。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法、差量法、极限法的综合应用 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三种有色物质(单质或化合物)可以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按相对分子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写出三种 物质与水反应的方程式。 ( 2)由短周期元
17、素构成的两种单质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水只作氧化剂 水只作还原剂 答案:( 1) 3NO2+H2O=2HNO3+NO、 Cl2+H2O=HCl+HClO、 2Na2O2+2H2O=4NaOH+O2 ( 2) 2Na+2H2O= 2NaOH+H2 2F2+2H2O=4HF+O2 试题分析:( 1)分析短周期元素形成的有色物质且与水反应的有 Cl2、 NO2、Na2O2、 F2,前三种物质与水的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按相对分子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三种物质与水反应的方程式 3NO2+H2O=2HNO3+NO、 Cl2+H2O=HCl+HClO、 2Na2O2+2H2O=4NaOH+O2
18、( 2)由短周期元素构成的两种单质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有 Na、 F2,所以水只作氧化剂的是 2Na+2H2O= 2NaOH+H2水只作还原剂的是 2F2+2H2O=4HF+O2 考点:考查物质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综合应用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将盛有二氧化氮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中,溶液会充满试管 酒精灯加热铝箔至熔化,铝并不滴落,因为铝表面的一层致密氧化膜熔点比铝高 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石英坩埚中加热熔化 将硅酸钠浸透的滤纸在酒精灯上灼烧,因为是湿滤纸温度低所以不能燃烧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气体,一氧化氮不溶
19、于水,实验溶于不会充满试管,错误; 因为铝表面的一层致密氧化膜熔点比铝高,所以铝并不滴落,正确; 氢氧化钠易与石英坩埚中的 二氧化硅反应,所以不能使用石英坩埚,错误; 因为硅酸钠本身不易燃烧,是制备防火剂的原料,所以浸有硅酸钠溶液的滤纸才不燃烧,错误,所以答案:选 A。 考点:考查对某些实验事实的判断 用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比较 NaHCO3和 Na2CO3热稳定性大小 B用铜和稀硝酸制取并收集少量 NO C验证氨气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 D实验室用氯化铵制少量氨气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直接加热碳酸钠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直接加热碳酸氢钠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酸氢钠
20、受热易分解,可以比较二者的稳定性,但间接加热碳酸钠石灰水不变浑浊不能说明碳酸钠受热不分解,错误; B、 NO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得二氧化氮,不能达到目的,错误; C、向烧瓶中滴入少量水,如果氨气极易溶于水,则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小于大气压,则气球会膨胀,所以能实现实验目的,正确; D、氯化铵受热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二者遇冷又结合为氯化铵,不能得到目的,错误,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对实验装置能否达到实验目的的判断 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浓硫酸的腐蚀性不是化学变化 B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完成 16O到 18O的转变 C胶体的聚沉属于物理变化 D焰色反应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21、浓硫酸的腐蚀性是指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是化学变化,错误; B、16O到 18O的转变中只是中子数发生变化,不能通过化学反应完成,错误; C、胶体的聚沉是指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沉降下来,是物理变化,正确;D、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错误,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理解 AZX与 A+1ZX+的两种微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的 B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C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D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和中子数一定不相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不一定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的,如 11H是由质子、电子组成的,错误; B、化学性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河北省 冀州 中学 一下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