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河南省郸城县光明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河南省郸城县光明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河南省郸城县光明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河南省郸城县光明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成语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 ( ) A沙里淘金 B滴水成冰 C钻木取火 D木已成舟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沙里淘金、滴水成冰、木已成舟都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钻木取火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选 C。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别。 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 W、 G、 H、 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对该反应
2、的认识正确的是 ( ) 物质 W G H P 反应前质量 /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 /g 待测 26 2 12 A W待测值是 13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 P是生成物 D物质 H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题中数据可知: G增加了 25g; H质量不变; P质量减小了 20g,故 W的质量为 13g。该反应是化合反应;物质 H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不反应。选 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催化剂。 点评: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其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3、。 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中 ( ) A都含有氧分子 B都含有两个氧原子 C都含有两个氧元素 D都含有氧元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每个氧气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中都各含有两个氧原子。选 D。 考点:物质的构成。 点评: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 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 A O B CO C Zn D N2 答案: C 试题分析: O 表示氧元素、一个氧原子; CO表示一氧化碳、一个一氧化碳分子;Zn表示锌、锌元素、一个锌原子; N2 表示氮气、一
4、个氮分子。选 C。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意义。 点评: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若表示原子个数,就在元素符号前标上适当的数字;分子用化学式表示,表示分子的个数,就在 化学式前加上适当数字表示;离子则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上适当的电荷数就行了,化合价标注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只有金属元素、非金属固态单质、稀有气体的符号可以表示物质、元素、一个原子等意义。 二甲醚 (C2H6O)作为一种新能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二甲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8 B二甲醚属于氧化物 C二甲醚由 2个碳原子、 6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 D二甲醚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4:1 答案: D 试题分析
5、:由二甲醚 (C2H6O)的化学式可知:二甲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16=46;二甲醚属于含氧化合物,有机物,但不是氧化物;每个二甲醚分子由 2个碳原子、 6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二甲醚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4:1。选 D。 考点:物质的构成;化学式的意义。 点评:化学式表达了物质的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原子个数比等信息,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低碳生活 ”已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下列对 “低碳生活 ”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 ) A减少使用含碳的燃料 B可以有效防止温室效应 C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和新燃料 D其中 “碳 ”指的是碳单质 答案: D 试题分析: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和新
6、燃料,减少使用含碳的燃料,可以减少碳的排放量,可以有效防止温室效应;符合 “低碳生活 ”理念; “低碳生活 ”中的碳不是碳单质,更多的是二氧化碳。选 D。 考点:低碳生活理念。 点评:过多的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太多的二氧化碳,明显的导致了温室效应,故推广使用新能源,减少碳的排放,成了新的生活理念。 下列各选项中,解释与事实不吻合的是 (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B 酒精做温度计的填充物 酒精分子的体积受热变大,遇冷变小 C 金刚石很坚硬,而石墨却很软 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D 食物变质 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7、、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为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B、酒精做温度计的填充物,因为酒精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变大,遇冷变小; C、金刚石很坚硬,而石墨却很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食物变质,是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选 B。 考点:物质的构成;氧气的性质;微粒的性质;化学变化。 点评: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氧分子保持着氧 气的化学性质。 微粒的性质有:微粒很小;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 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因碳原子排列方式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纯净物的
8、是 ( ) A净化后的自来水铝合金 B氮气煤 C冰水混合物液氧 D石灰水二氧化碳 答案: D 试题分析:自来水、铝合金、煤、石灰水都是混合物;氮气、冰水混合物、液氧、二氧化碳都是纯净物。选 D。 考点:纯净物与混合物。 点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成分复杂;而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成分单一。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 ) A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答案: D 试题分析: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温的气体;细铁丝在氧气
9、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木炭还原氧化铜,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选 D。 考点:甲烷、硫、铁丝燃烧的现象;木炭还原氧化铜 的现象。 点评:识记内容,难度不大,牢记这些现象,对于解答推断题很有帮助。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 答案: C 试题分析: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遵守 “一贴二低三靠 ”的原则。 检查气密性,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再用手捂住试管外部; 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3,用酒精灯外焰均匀加热; 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选 C。 考点:过滤;检查气密性;加热液体;稀释浓硫酸。 点评:只有按照规范的实验操作做实验,才能保证实验
10、的成功和安全。 填空题 在使用体温计量体温时,若不慎将体温计打破,散落出来的汞产生的汞蒸气会 对人体产生危害,此时可以撒一些硫粉在上面,使硫与汞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固体硫化汞( HgS)。 ( 1)写出硫和汞反应的化学方程 ; ( 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上升的原因: 。 答案:( 1) Hg + S = HgS (2)温度升高,汞原子间隔增大。 试题分析:( 1)硫和汞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Hg + S = HgS; (3)( 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上升的原因:温度升高,汞原子间隔增大。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 书写;微粒的性质。 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
11、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两个原则,注意化学式要正确,不要忘记反应条件、气体或者沉淀符号。 微粒的性质有:微粒很小;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 右图是某输液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由此可知,葡萄糖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 C、 H、 O三元的质量比为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 6: 1: 8 40% 试题分析:由葡萄糖的化学式可知,葡萄糖由 C、 H、 O三种元素组成,其中 C、H、 O三元的质量比为 126: 112: 166=6: 1: 8,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考点:物 质的组成;元素质量比;元素质量分数。 点评: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的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河南省 郸城县 光明 中学 九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