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安徽凤阳县宫集中学七年级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安徽凤阳县宫集中学七年级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安徽凤阳县宫集中学七年级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安徽凤阳县宫集中学七年级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在祖国境内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是 (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起源的相关知识,元谋人还不会使用火, A 错误;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 B错误;山顶洞人最早开始人工取火, C项正确;半坡原始人在山顶洞人之后,不是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 D错误。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它是我国古代一步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 “纪 ”、 “传 ”等体例进行编
2、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部史书是 ( ) A尚书 B春秋 C史记 D道德经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秦汉史学相关知识的考查,从题目中对其体例、内容等的描述和鲁迅选生的评价可以得出这部史书是史记,答案:为 C, A项尚书、 B项春秋、 D项道德经从体例和内容等都无法满足题目所给条件。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看了电视剧大长今中医女长今治病救人的故事的故事,你会联想到中国的 “医圣 ”是 ( ) A华佗 B张仲景 C张衡 D司马迁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秦汉文化相关知识,
3、从题目中的 “医圣 ”可先排除 C、 D两项中的张衡和司马迁,张衡的主要成就是发明地动仪,司马迁著史记;答案:在 A、 B两项中选择,东汉末年的张仲景因为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被后世尊称为 “医圣 ”,答案:为 B。 考点:人教 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下列政权定都洛阳的有 ( ) 魏 吴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魏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历史朝代都城的相关知识,魏、西晋、北魏三个政权都曾在洛阳定都, A项正确;吴国定都在建业;东晋定都在建康;南朝是东晋之后在南方建立的四个政权的总和,都城不在洛阳, 排除。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政
4、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国鼎立、北方民族融合 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北方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朝统治者施行仁政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从题目中的时间 “东晋南朝时 ”,这期间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北方多战乱,民族矛盾尖锐,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C 项正确; A 项表述错误;B、 D两项都不是主要原因。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下边是设计我国文字演变过程的示意,正确的是 ( ) A甲骨文 -金文 -篆书
5、 -隶书 -楷书 B金文 -甲骨文 -篆书 -楷书 -隶书 C甲骨文 -金文 -隶书 -篆书 -楷书 D甲骨文 -篆书 -金文 -楷书 -隶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文字演变的相关知识,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出现于商代;比甲骨文稍晚出现的是金文; 篆书 是甲骨文、大篆、小篆的统称,秦朝时将通行的字体统一为小篆,后来比小篆更容易书写的隶书出现,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发展到楷书。按顺序排列,答案:为 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关于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了条件 B促进
6、了民族大融合,丰富和发展了中原文化 C为北魏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D平息了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关知识,孝文帝改革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的事情, A项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了条件错误;北魏在历史上并没有统一全国, C项表述错误;孝文帝改革也并未平息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 D错误; B项说法正确。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北方民族大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 朝时,曾经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有 ( ) 氐族 羌族 鲜卑族 匈奴族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相关知识,氐族贵族建立的
7、前秦曾统一过北方,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曾经统一过黄河流域;羌族、匈奴族未曾统一过北方, 两项错误,答案:为 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北方民族大融合 被称为 “天下第一行书 ”作品是 ( ) A魏碑 B玄秘塔碑 C宣示表 D兰亭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相关知识,本题掌握课本知识,天下第一行书是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 D项正确。 A、 B、 C三项均为楷书体,不是行书,排除即可。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和艺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指出新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
8、已久。请你判断新疆地区正式归属我国中央政权管辖最早开始于 ( ) A张骞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玄奘西行 D丝绸之路开通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对西域地区的管理相关知识,公元前 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保护商旅往来,这是今新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答案:为 B。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央和西域地区的联系,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外交流不断加强,形成了丝绸之路, A、 D两项与题意无关;玄奘西行是东汉的事,排除。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2008年元旦,国务院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开始实施,其中新增且
9、传说与屈原有关的节日是 ( ) A元宵节 B端午节 C清明节 D中秋节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的文艺相关知识, B项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 A、 C、 D三项均不是为纪念某个人而设立的,排除。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明的勃兴(一) 我国古代跨公元前后的王朝是 ( ) A秦 B商 C西汉 D东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历史年代的记忆, A项秦朝为公元前 221年至公元前 206年; B项商朝为公元前 1600年至公元前 1046年; C项西汉为公元前202年至公元 9年, D项东汉为公元 25年至 220年;跨公元前后
10、的王朝是 C项西汉。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兴亡;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王扫六合、大一统的汉朝 老师让欣欣当组长,她却推选能力比较强,大家都信服的朱慕当组长,同学们感叹,这是 的再现啊! ( ) A推恩令 B王位世袭 C禅让制 D大一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早期原始社会制度的相关知识,由题目中反映的推选能力比较强,大家都信服的选拨方式可以反映出这种推选方式类似于禅让制, A、 D两项不是选举方式,排除; B项是禅让制破坏之后出现的世袭制,错误。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华夏之祖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 ) A把土
11、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和功臣等 B巩固对西周的统治 C让诸侯给天子缴纳贡品 D炫耀周的强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相关知识,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和功臣、让诸侯给天子缴纳贡品是西周分封制的内容,不是目的,排除 A、 B; D项炫耀周的强大不是根本目的,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巩固对西周的统治, B项正确。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兴亡 春秋第一个霸主是 ( )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相关知识,春秋时期主要有五霸,先后顺序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答案:为 B。
12、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战国的纷争 公元前七世纪后期,使晋文公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的关键性战役是 ( )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相关知识,题目问的是使晋文公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的关键性战役,在城濮之战中晋文公采用 “退避三舍 ”的策略,大败楚军,称霸中原,答案:为 C;桂陵之战、马陵之战是战国时齐军对魏军的战争, A、B两项错误;长平之战是齐赵之间的战争, D错误。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战国的纷争 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 “中正仁和 ”,其中 “仁 ”的思想来源
13、于 (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 “仁 ”的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所倡导的思想主张,答案:为 B; A道家学派是老子创立的,主张凡事都有对立面; C项代表人物为韩非,主张以法治国; D项墨家学派是墨子创立的,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不义战争。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明的勃兴(二) 联系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你认为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 A积极当兵,保家卫国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相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安徽 凤阳县 集中 年级 下期 期末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