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山东微山县付村一中八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山东微山县付村一中八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山东微山县付村一中八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山东微山县付村一中八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图中提供的信息与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相符的是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 2100万元 开放广州等城市为通商口岸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南京条约内容的准确记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内容有: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等城市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但是图片只能反映 ,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内容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下列有表述
2、中不正确的是( ) A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它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它起了社会习俗的新变化 D它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它引起了社会习俗的新变化, ABC符合,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辛亥革命并没有吹响号角,答案: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北京大学校园里有座雕像
3、,雕像主体是两个螺旋状的大写字母D(Democracy)和 S(Science)。这是纪念以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开展的 A维新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爱国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相关内容的理解,解题时抓住关键词,如 “D(Democracy)和 S(Science) ”意为 “民主 ”与 “科学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守旧落后的中国文化,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由此分析可知 B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内容 从下图五四运动的口号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 “五四精神 ”是 不
4、屈不挠的顽强斗争精神 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坚信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无私奉献的艰苦创业精神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五四精神的认识,根据所学, 1919年 5月 4日,北京的学生高呼着外抗强权,内除国贼 ”、 “誓死力争青岛 ”、 “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口号举行了游行示威,这五四运动爆发,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泉源,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斗争精神是五四运动的内涵,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因此 不符合题意,排除,本题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精神 标志
5、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南昌起义 C五四运动 D中共一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 题考察学生对五四运动影响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1919年 5月4日,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青年学生首先走上街头举行罢课游行示威,高呼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 ”“还我青岛 ”“拒绝和约签字的口号,五四运动爆发,后来工人阶级也加入这场斗争,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被迫答应释放被捕的学生,但是没有取消二十一条,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对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6、运动,是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也表明 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本题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运动的历史影响 1921年 7月 23日,中共一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下列哪个地点与这一事件有关? A上海 B北京 C南京 D沈阳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一大的相关内容。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1921年 7月 23日在上海望志路 106号 (今兴业路 76号 )召开。共有 13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他们是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以下简称小组 )的毛泽东、何叔衡,湖北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上海小组的李达、李汉
7、俊,北京小组的张国焘、刘仁静,济南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小组的陈公博和日本小组的周佛海,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他们代表了全国 50多名中共党员。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由此分析可知 A 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共一大的召开 下图反映的是哪一年军事行动的进军路线( ) A北伐战争 B转战陕北 C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内容,解题的关键是对图片的观察,获取有效信息。图片中 “吴佩孚 ”“孙
8、传芳 ”“张作霖 ”“广东国民政府 ”等信息可判断地图是北伐战争形势图,由已学知识可知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由此分析可知 A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北伐战争 北伐的顺利进军 下图反映的是 “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 “军旗升起的地方 ”这一历史事件。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这是( )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遵义会议 D红军会宁会师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南昌起义的相关史实,解题时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 “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由已学史实可判断出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
9、命军队的序幕。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南昌起义 一位历史学家在评论 1935年的一次会议时说: “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开是史无前例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上一个里程碑。 ”这次 “会议 ”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内容,解题时注意时间限制 “1935年 ”,由已学知识可判断出该会议是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
10、到成熟,由此分析可知 B符合题意。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红军不怕远征难 遵义会议 1905年,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 “民族、民权、民生 ”三大主义。其中最能体现 “民生主义 ”的一项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三民主义具体内容的准确理解。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三民主义即级民民权、民生,而民族主义思想即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同时也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获得民族独立;民权主义思想即要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国民一律平等;而 “平均地权 ”即要改革土地制度,解决人民贫困
11、,是解决民生问题,所以是民生主义思想。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一生屡遭挫折,但从未放弃理想即建立一个基于社会正义的民主社会;他一生策略多变,但目标坚定不移即实现中国的统一和富强,以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他为拯救和改造中国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05年 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的统一的革命组织是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强学会 D中国国民党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与孙中山相关的历史活动准确记忆,解题时注意题干中 “1905年 8月 ”“日本东京 ”等关键信息。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在孙
12、中山的推动下, 1905年 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召开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辛亥革命 中国同盟会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马关条约签订 B “公车上书 ” C万国公报创办 D “强学会 ”建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维新变法的准确理解,联系已学史实可得出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康有为联合考试的举子一百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存,史称 “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意味着维新派由原来的的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发展到政治运动,本题选
13、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戊戌变法 公车上书 图中的 “大劫难 ”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准确记忆,由图片中 “1860:圆明园 ”,联系已学史实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 10月 6日占据圆明园, 10月 18日, 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因此 B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列强强化罪行 火烧圆明园 清朝末年,杨昌浚写了一首关于玉门关的诗曰: “大
14、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这首诗里将春风引到玉门关的大将是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相关史实。全诗意思是大将军率军西征尚未完成宏愿,我们仍然看到湖湘子弟遍部天山,你看西征的清朝大军,正是沿着夹道成阴的左公柳,把春天带到了边疆,让春风吹到了玉门关外,且杨昌浚是左宗棠的部下,全诗歌颂左宗棠率领湖湘军收复新疆的失地的伟大功绩,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收复新疆 左宗棠收复新疆 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包括附属岛屿钓鱼岛)
15、。 ”诗中 “往事 ”是指什么战争的失败( ) A鸦片战争 B第二 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去年今日割台湾 ”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朝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强加给中国的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割让台湾 近代列强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其中攻入北京的有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B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进逼北京,清朝皇帝逃往承德, 1900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慈禧太后带光绪帝仓皇出逃,所以本题选 B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入侵北京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一名英国人来到中国,他在中国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是 ( ) A在天津开办一家纺纱厂 B在香港岛上建一座医院 C在北京使馆区任外交官 D乘坐军舰到重庆观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辛丑条约内容的认识,根 据所学知识,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投资建厂, A正确,鸦片战争后就允许资本主义列强在通商口岸建立医院,教堂,第二次鸦片战争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山东 微山县 一中 年级 上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