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安徽省黄山市歙州学校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安徽省黄山市歙州学校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安徽省黄山市歙州学校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安徽省黄山市歙州学校高三 10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中 a、 b、 c代表等值线相应的数值。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 1】若图中曲线为等高线,且 ab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q线为集水线,山谷线 B mn线为分水线,山脊线 C pq线为分水线,山脊线 D mn线为集水线,山脊线 【小题 2】若图中曲线为近地面垂直方向等压面分布图,且 ab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q对应的近地面天气晴朗 B n对应的近地面天气晴朗 C q对应的近地面气压一定比 n地近地面气压高 D n点气压一定比 m点气压低 【小题 3】若图中曲线为等温线, abc,且图示地
2、区为大范围的、海陆兼备的地区, pq位于陆地, mn位于海洋,则此时( ) A p地一定盛行夏季风 B地中海表层海水盐度为一年中最低 C潘帕斯草原草木茂盛 D m地可能有寒流通过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 【小题 1】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的连线是山谷线,通常有河流发育,是集水线;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地方的连线是山脊线,是分水岭;图中等高线abc, pq处等高线向低处 凸出,应该为山脊,为分水线; mn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应该为山谷线,是集水线。 【小题 2】若图中为等压面, pq处等压线向低处凸出,为高压脊线,说明 p地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3、天气晴朗; mn处等压线向高处凸出,应该为低压槽,说明 m处受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故为阴雨天气;图中不能判断 pn两地气压值高低; n点气压比 m点气压高。 【小题 3】根据题干可知,该区域等温线越往北,气温越低,故应该为北半球;pq位于陆地上,此时气温比同纬度海洋气温高, mn位于海洋上,气温比同纬度陆地气温低,故此季节为北半球的夏季。没有给出 确定位置, p地不一定盛行夏季风;地中海地区表层海水盐度为一年中最高,潘帕斯草原一片枯黄, m处等温线向气温高处流,应该为寒流。 考点:该题考察等值线的判断。 读 “我国各省区人均产粮与全国均值之差 ”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 1】下列省区
4、中,发展商品性粮食基地潜力最大的是( ) A安徽省 B陕西省 C河北省 D贵州省 【小题 2】江苏省原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拥有江淮地区、太湖平原两大商品粮基地,导致其产粮大省地位明显下降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源与土壤 B政策和劳动力 C市场和交通 D工业化与城市化 【小题 3】 “我国最强劲的经济发展区域与最需要保护的集中连片优质耕地分布区域在空间上是复合的 ”。这一特征( ) A增加了耕地保护的难度 B强化了耕地保护的力度 C反映了南北方的差异性 D体现了自然资源的整体性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D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 【小题 1】读图可知,图中吉林省的人均产量
5、与全国均值之差值最大。在图中观察选项中四个省区的人均产量与全国均值的之差,发现安徽省人均产量大于全国均值,所以发展商品性粮食基地潜力大。 【小题 2】江苏位于我国沿海地区,经 济发达,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占用了大量的耕地,耕地面积减少,同时人口增多,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多,故粮食生产不能供应其他区域,导致粮食大省地位明显下降。 【小题 3】经济发展,城市面积不断扩大,非农业用地比重不断增加,大量占用农业用地,但是该地区最需要保护的就是集中连片的耕地资源,故增加了该区域耕地保护的难度。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粮食及耕地资源。 读 “江南丘陵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图 ”及 “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比例图 ”,
6、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 1】该县农村这种生活用能构成状况可能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是( ) A土地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危害 D大气污染 【小题 2】关于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方式多样化,科学合理 B主要用于还田,提高土壤肥力 C直接作为生活燃料,燃烧效率高 D利用不充分,浪费严重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 【小题 1】读左图可知,该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中主要是以秸秆和薪柴为主,秸秆和薪柴的使用会直接导致该地植被的破坏,植被具有涵养水源能力,故可能带来水土流失。 【小题 2】读右图可知,该县农村秸秆主要作为生活燃料燃烧占 50%,自然腐烂占
7、 20%等,说明使用效率低,利用不充分,浪费严重。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秸秆利用方式。 中国农业十二五 “七区二十三带 ”战略格局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 1】东北平原主产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B光热充足,复种指数高 C人均耕地多 ,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D单产高,但商品率低 【小题 2】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图中各主产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是( ) A黄淮海平原主产区应大力发展水稻种植 B华南主产区要控制非农业用地规模 C河套灌区主产区要大力引黄灌溉,扩大灌区面积 D甘肃新疆主产区要扩大耕地面积,发展节水农业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8、 : 【小题 1】东北平原地区,地广人稀,人口较少;纬度较高,所以热量条件差,生长期短,复种指数低;耕地面积广,人口少,人均耕地多,生产规模大,地势平坦,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小题 2】黄淮海平原地区,水资源短缺,应发展节水农业;华南主产区非农业用地规模,占用耕地,因此要控制非农业用地的规模;河套灌区主产区发展要大力引黄灌溉,扩大灌区面积,会使黄河下游缺水,且不合理的灌溉,易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甘肃新疆主产区,地处西北内陆地区,因降水少,水资源短缺,要加大农业投入,发展节水农业。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当地时间 2013年 7月 18日下午,美国 “汽车城 ”底特律依照破产法
9、第九章相关规定正式向该州东部地区法院申请地方政府破产保护。这是美国历史上迄今规模最大的城市破产案。据 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 1】下列关于底特律发展汽车产业有利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底特律水能资源丰富 B底特律是美国的 “硅谷 ” C底特律海洋运输便利 D底特律附近钢铁工业发达 【小题 2】底特律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 A煤铁资源枯竭,汽车生产原料短缺 B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严重缺乏 C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 D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大量迁入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 【小题 1】读图可知,底特律位于北美五大湖附近,有丰富的水资源,由于落差
10、小,水能资源不丰富;美国的 “硅谷 ”位于旧金山;底特律不位于沿海地区,故海洋运输不便利;底特律附近有铁矿和煤矿,为钢铁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故钢铁工业发达,为汽车生产提供原料。 【小题 2】底特律附近有丰富煤铁资源;汽车企业不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故与底特律破产原因关系不大;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影响底特律汽车生产,底特律生产结构单一,以汽车生产为主,故导致其破产。 考点:该题考查汽车企业发展有利条件及资源枯竭型城市。 江西三清山是花岗 岩山岳峰林地貌的一个天然博物馆,被中外专家一致称为是 “西太平洋地区最美的花岗岩区 ”。其中 “东方女神 ”、 “巨蟒出山 ”两处标志性造型景
11、观,为世界 “绝景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 1】形成图甲风景的岩石属于图乙中的( ) A A B B C C D D 【小题 2】形成该景观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 A岩浆喷出 地壳抬升 外力作用 B地壳抬升 岩浆喷出 外力作用 C岩浆侵入 地壳抬升 外力作用 D外力作用 岩浆侵入 地壳抬升 【小题 3】为了对三清山进行准确地景观数据获取、格局分析、生态监测、生态规划等研究,可以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RS、 GIS B RS、 GPS C GIS D RS、 GPS、 GIS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 【小题 1】根据题干可
12、知,形成该地貌的岩石为花岗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岩浆岩是由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的,乙图中岩浆经 作用形成 A岩石,故A为岩浆岩。 【小题 2】首先应该是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因为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在经地壳抬升运动,露出地表,在外力作用下, 形成图中景观地貌。 【小题 3】由题干可知, “数据获取、生态监测 ”需要用到遥感技术, “格局分析、生态规划 ”需要用到地理信息技术,准确定位三清山的位置,需要用到全球定位系统。 考点:该题考查物质循环、地质作用和地理信息技术。 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 ,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 1】该地水循环最不活跃的季节是( )
13、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小题 2】该地气候形成的原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 C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 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 【小题 1】首先要理解 “逐月累计 ”的含义,如图中 8月降水量为 1 8月各月降水量之和,故图中某月降水越多,曲线的变化幅度越大; 1、 2月降水量均超100 mm; 7、 8月曲线变化小,降水量小; 12月降水量达 150 mm。所以该地区冬季降水最量大,是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 【小题 2】由上题可知,该地区冬季降水量多,又位于北半球的亚热带地区,应该为地中海
14、气候,其成因主要是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 考点:该题考查水循环及气候类型的成因 。 图为经纬网图 ,已知图中相邻两条纬线间的纬度间隔为 10,读图 ,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 1】 A点在 B点 ( )方向 A西南 B西北 C东南 D东北 【小题 2】若此日 A、 B两点同时日出,则( ) A此季节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流向为自西向东 B此日 A点昼长大于 B C此季节亚欧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D此日之后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小题 3】 B点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 ) A大于 A,为 4652 B等于 A,为 4652 C小于 A,为 4026 D大于 A,为 4026 答案:
15、【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 【小题 1】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 A点地理坐标为( 30S, 20W), B点地理坐标为( 40S, 30W),故 A点位于 B点的东北方向。 【小题 2】 B点在 A点的南面,若 A、 B两地同时日出,说明该地昼长夜短,由于该地位于南半球,故此时为南半球的夏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流向为自东向西; B点纬度高,故昼长大于 A点;此季节亚欧大陆为冬季,等温线向南弯曲;此时没有给出确定的日期,故不能判断之后地球公转速度。 【小题 3】由于 A、 B两点的纬度位置都在南回归线以南, 一年中没有太阳直射机会,其变化幅度相同,太阳直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安徽省 黄山市 学校 10 月考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