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永城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河南省永城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永城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永城高中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卷第 I 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道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有学者说,汉代人们的自我奋斗代替了祖先的荫庇和血统论,从而使许多出身于平民的人物活跃于政治舞台。这是因为汉代()A.选官体制进行了革新B.军功授官已经成为主流C.人们的参政热情提高D.皇权专制统治得到完善2.整肃吏治、防治贪腐是历代王朝都很关注的问题,为此均会设置专门的机构。下列官职中,直接履行该使命的是()A.秦朝的郡守 B.汉朝的刺史 C.宋朝的参知政事 D.明朝的内阁3.秦王赢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
2、这主要是指他()A.继承了秦国王位B.在全国推行郡县制C.灭六国统一天下D.修建万里长城4.“我朝罢相”,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 ”其中“我朝”是指()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5.有学者说,西周国家是一个“权力代理的亲族邑制国家” 。此观点的主要依据是西周A.建立了完善的社会等级制度 B.确立了上下尊卑的礼乐制度C.以同宗同族作为分封的主体 D.实行“天下共主”的集权制6.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C.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D.
3、宦官掌握决策权力7.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2 -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集权 C.分割宰相权力 D.利于集思广益8.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有关科举制说法不正确的是A.科举制容易造成世家大族垄断政局的局面B.科举制能为统治者选拔真才实学之人C.科举制有利于实现社会阶层流动D.科举制促成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9.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A.杜绝了官员的贪腐行为B.对于官员的廉政
4、有正面的保障作用C.是统治者一时兴起的行为D.导致国库空虚,王朝崩溃10.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提到“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柳宗元认为郡县制的推行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B.有利于实现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C.容易出现地方势力分裂割据情况D.是秦朝灭亡最主要的原因11.2018 年 2 月 15 号是我国传统农历腊月最后一天,也被称之为“除夕” ,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家家户户清扫庭院或忙忙碌碌,准备除旧迎新;这一天不论身在何方的游子,都要赶回家与家人吃一顿团圆饭。中国人的这种“团圆”
5、观念是受到以下哪种制度的影响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12.朱子语类云,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 3 -对唐朝这一制度表述正确的是A.中书省负责封驳审议职能B.三省宰相拥有最终决定权C.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D.分割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13.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矢志改革,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和参知政事等职。其中,作为宰相副职,分割其行政权的是A.签判 B.知县 C.通判 D.参知政事14.史学家钱穆
6、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指出,秦汉时的宰相,不但管国家的政务,还要管皇帝的家务,实际是皇帝的管家。九卿中的太常管皇家祭祀,光禄勋管皇宫侍卫,少府管皇室经济等等。这表明秦汉政治A.开创了家天下局面 B.服务于专制皇权C.仍是血缘宗法政治 D.不存在君相矛盾15.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处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 ”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具有“合法性”的是:A.兼并争霸 B.楚王问鼎 C.三家分晋 D.设置官吏16.明史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 , “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 , “成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
7、务” ,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 。材料表明,明朝内阁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C.大学土在明仁宗后还是相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17.唐朝元和年间(806-820 年) ,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上书请求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佑驳回,皇帝最后采纳了崔佑的意见。据此推知,崔佑所属的部门应是A.中书省B.门下省- 4 -C.尚书省D.吏部18.清人顾祖禹所读史方與纪要载:秦王政二十二年(前 225 年) “秦灭魏国,尽取其地以为郡县” ,以魏国东部的数县置为砀郡,治砀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秦朝建立后设立了
8、砀郡B.砀县是我国最早的县C.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都县制D.战国时期已设立郡县19.江西德安县车桥镇的陈氏家族,唐宋年间历经十五代,和谐生活 332 年未分家,聚族而居多达 3900 余人,史称“江州义门陈,天下第一家”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是由于A.封建国家的倡导B.分封制的实行C.君主专制的需要D.宗法制的影响20.下列关于“推恩令”的理解与说明,最为确切的是A.将皇恩推广于天下,让老百姓不同程度地得到好处B.将皇恩施于诸侯王及其子弟,以使之顺从皇帝,从而维护中央对地方的统治C.准许诸侯王将封地再分给子弟以建立侯国,从而削弱王国的直属领地D.推恩只是一种欺骗,是封建皇帝愚弄臣下和人民的手段,根本
9、不能实现21.在宁波天一阁展出的一件清代麻布坎肩,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科举考试中以四书五经为题的科举范文 4 万余字。据考证,这是当年一个考生在科举考试时用来抄袭的作弊工具,这件坎肩作弊衣是复制品。材料表明:A.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走向衰落B.科举考试不能选拔真正优秀人才C.考四书五经易产生作弊D.科举制并不是完全公平公正的22.1975 年 12 月,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竹简语书中,凡是“正”字都写成“端”字(如以矫端民心;毋公端之心) ,这一现象与我国封建社会的避讳制度有关。据此判断,这批竹简应属于下列哪一朝代A.西周- 5 -B.明朝C.西汉D.秦朝23.明太祖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
10、“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A.南书房没有设立B.皇权的加强C.机构的减少D.内阁尚未设立24.元人程钜夫论行省中说:“(行省)名称太过,威权太重。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 ”另据元文类记载,仕于(元)仁宗至文宗朝的曹元用说:“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 ”这两段材料A.反映了元朝君主专制得到强化B.证明了行省容易形成地方割据C.揭示了行省权力结构的双重性D.相互矛盾但并不符合历史事实25.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宰相“专权乱政” ,废除了丞相职位,但又导致繁杂事务集于一身的烦恼。为解决
11、这一烦恼,明成祖设立了什么机构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A.殿阁大学士 B.刺史C.参知政事 D.内阁26.下列措施,属于秦朝首创的是A.分封诸侯 B.设立郡县 C.设置提点刑狱司 D.采用“皇帝”称号27.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说:“中国历史,二千年前是封建政治,后二千年是郡县政治。 ”这两种“政治”的根本区别主要集中于A.地方的管理方式上 B.选拔官员的方式上 C.经济政策的制定上 D.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上28.学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A.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B.论西汉郡国并行制的实行及其影响
12、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康熙帝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6 -29.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西汉设置十三部刺史分化相权 B.宋代设立三司使以分割丞相的财权C.元朝实行行省制加强中央权力 D.明太祖设置内阁限制宰相权力30.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铸造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被视为国之重器。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主要在于()A.证明皇位正统 B.体现皇权独尊 C.保证皇位世袭 D.震慑割据篡权第 II 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 II 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 得分 二、主观题(本题共 3
13、道小题,第 1 题 14 分,第 2 题 14 分,第 3 题12 分,共 40 分)31.(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材料二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摘自旧唐书材料三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_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编者注:互相抗衡) ,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摘编自皇明祖训(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的影响何在?(4 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反映了唐末怎样的社会状况?后来宋太祖为改变这一状况采取
14、了哪些措施?(4 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太祖所实施的举措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 分)- 7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4 分)32. (14 分)材料一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已而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材料二:周王正
15、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材料三三年, (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史记周本纪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引用材料加以说明。 (6 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周宗法
16、制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质。 (4 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4 分)33.阅读下列材料:(12 分)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 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8 -材料二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
17、怎样的措施?他们所采取的措施的共同点是什么?(4 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主要原因。 (3 分)(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具有实质意义?为什么?(5分)- 9 -高一月考试卷答案1.A根据题干“代替了祖先的荫庇和血统论”和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度,说明汉代选官体制进行了革新,A 项正确。B 项说法错误,汉代主要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和征辟制度,排除 B。题干强调汉代选官体制进行了革新,没有涉及人们的参政热情提高,排除C。题干强调汉代选官体制进行了革新,没有皇权专制统治得到完善,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A。2.B本题考查古代
18、监察制度。郡守职能是掌郡的行政,排除 A;汉朝的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故选 B;宋朝的参知政事是副宰相,是行政职能,排除 C;明朝的内阁是辅助皇帝的顾问咨询机构,排除 D。点睛:本题说到底是要对中国古代的重要官职和机构的基本识记。3.C继承王位不属于其历史功绩,排除 A;郡县制的推行得益于秦朝的统一,排除 B;秦始皇的历史功绩主要体现在其建立了集权统一的国家,C 正确;修建万里长城主要是维护国家安全所需,是在建立集权统一国家之后的举措,D 排除。4.D根据材料“不许立丞相”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朱元璋诛杀丞相胡惟庸,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大大加强了皇权,D 项正确。秦朝、汉朝、唐朝存在丞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永城 高中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