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5岳麓版必修3.ppt
《2018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5岳麓版必修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5岳麓版必修3.ppt(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二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概念呈现,“百家”泛指数量多 “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 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三教九流” 泛指宗教和学术中的各种流派, 后指社会人物复杂多样 三教:儒教、佛教、道教 九流: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 名家、墨家、纵横家 、杂家、 农家,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铁农具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由此出现了借助铁农具和牛力的农业耕作方式,这一变化促使井田制走向崩溃。 材料二 春秋时期,有些诸侯国的力量逐渐强大,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原为周王垄断的分封权力受到削弱,诸侯不断
2、擅自分封,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也频繁发生,周王室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材料三 春秋时期,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打着“尊王”的旗号进行争霸战争。 材料四 春秋战国时期,在各国竞相改革的潮流中,一批士人冲破礼法束缚,四处游说、讲学,极大的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觉醒。,阅读下列材料,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时代背景。,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争霸战争。,时代变化士阶层兴起,使得思想活跃。,背景:一、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经济:,政治:,阶级:,文化:,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根本原因),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
3、霸兼并战争,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结论:社会大变革时期(奴封),观点: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是经济、政治的反映。,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私学的兴盛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社会的剧烈变革 A、 B、 C、 D、 2、推动“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频繁的兼并战争 B、生产力的发展 C、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D、社会大变革,孔子之思想学说,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敬而远之,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学与思结合; 当仁不让于师,“仁”:,“礼”:,“德”:,“鬼”:,(1)政治思想,(2)教育思
4、想,“百家争鸣”的表现 (一)儒家:创始人孔子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孟子、荀子,孟子简介,孟子,名轲。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对儒家学说进一步发展,被称为“亚圣”。“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就是关于孟子的故事。,生平,战国,邹国,儒家奠基人,“亚圣”,孟子,思想学说,政治观:,人性观:,人格观:,“仁政”学说,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主要内容:以仁对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民贵君轻(民本思想)重民,“性善论”-人性本善,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影响,孟子为四书之一;被尊称为“亚圣”, 地位仅次于孔子,1、孟子学说:,朱元璋曾经一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高 历史 第一 单元 中国古代 思想 宝库 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课件 岳麓版 必修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