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文言文阅读考题帮.doc
《2019届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文言文阅读考题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文言文阅读考题帮.doc(4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题组 1 全国卷题组1.2017 全国卷乙卷(卷),1013,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 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弘微经
2、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
3、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 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2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
4、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回答问题,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语句的大致意思,二是四个选项停顿点的不同。比如“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与“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从后文看,“混”是专有名词,即“谢混”,“所继叔父”是谢弘微和他的关系,用来修饰“混”。由此分析,“所继叔父/混名知人”的断法有误。据此排除 B、C 两项。再如“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与“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有子如此”前省略主语“你”,即谢弘微的父亲谢思,其前应断开。据此可排除 A 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5、 分)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 项,“它与血亲有同有异一部分”错。姻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血亲是基于血统关系的亲属。二者性质完全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
6、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 项,根据原文“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
7、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可知,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的是“谢混”而不是“谢弘微”。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译文: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译文: 答案 (1)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侍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2)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一要译对句子大意,二要准确把握关键词的含义。(1)中的关键词:“严正”“循”“党”。(2)中的关键词:“臧否”“言论”“乱”。【参考译文】谢弘微,陈郡阳夏人
8、。父亲谢思,是武昌太守。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谢峻无子,就以谢弘微为嗣子。谢弘微本名为密,因为触犯了嗣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来代替名字。谢弘微孩童时代,风采充溢、端庄谨慎,遇到适当的时机才说话,他嗣父的弟弟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对谢思说:“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的人,有这样的儿子就足够了。”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穷俭约,但嗣父产业很丰盈,他只接受了嗣父的数千卷书,遗产俸禄,一概不加过问。谢混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和同族兄弟的儿子谢灵运、谢瞻、谢曜、谢弘微等人因为赏析文义而聚会。曾经一起宴饮相处,住在乌衣巷,所以称之为乌衣之游。谢瞻等人富有才
9、华、能言善辩,谢弘微常常用简要的话使他们信服,谢混特别敬重和珍视他,称他为微子。义熙八年,谢混因为是刘毅的同党而被处死,谢混的妻子晋陵公主把谢混的家事委托给谢弘微。谢弘微经营产业,办事如同处理公务,一枚钱一尺帛的出入,都有文簿记录。高祖做了皇帝,晋陵公主降封为东乡君。从谢混死到此时已经九年了,而房舍整齐,仓库充盈,仆人听从使唤,各有所业,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田地的开垦种植,比旧时有所增加。本族外姓的亲戚,出家的和世俗的朋友故旧,进门见到这么齐整的家景,没有谁不感慨叹息,甚至有人为之流泪,深为谢弘微的义行所感动。(谢弘微)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侍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太
10、祖镇守江陵,谢弘微为文学。谢弘微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守丧以孝顺著称,服丧期满超过一年后,谢弘微仍然吃素食。谢弘微的哥哥谢曜历任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去世。谢弘微为哥哥长期吃素食,哀痛超过礼法,丧服虽然脱去,仍不吃鱼肉。谢弘微少年丧父,侍奉兄长如同父亲,兄弟之间极其友爱和睦,当时没有人能比得上。谢弘微不说别人的好坏,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元嘉九年,东乡君去世,遗留资财巨万,园宅十几所,奴仆还有数百人。谢弘微一概不要,用自己的俸禄营办丧事。谢弘微说:“亲戚之间争夺财产,算得上最为鄙贱的事情。现在财产多就分用,少就共用,不至于穷困就可以了,身死以后,哪里还去管它。
11、”元嘉十年去世,享年四十二岁。皇上极为痛惜,让左右二卫千人营办丧葬事务,一直到丧事完毕。朝廷追赠谢弘微为太常。2.2017 全国卷丙卷(卷),1013,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4“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
12、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13、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节选自宋史许将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
14、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断句题,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语段的大致意思,二是四个选项停顿点的不同。比如“初/选人调拟”“初选人调拟”,从“初”是时间状语的角度分析,“初”后要停顿;再如“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从前文分析,这句话主要是说先前官员选定的弊端,这里的“吏”“选者”是相对的,即这是两句话,主语分别是“吏”和“选者”,所以“选者”前要停顿。据此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状
15、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 项,近侍:左右侍从的人,多指在君主身边侍从的臣子。他们的官职未必高,并且对皇帝的影响也不一定大。5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
16、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原文只是说许将回来向朝廷报告此事,皇帝认为他做得很好,文中并没有说“使对方未
17、占得便宜而返回”。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译文: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译文: 答案 (1)许将说:“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羞惭不能回答。(2)章惇担任宰相,与蔡卞一起恣意罗织诬陷、贬斥元祐旧臣,奏请开挖司马光坟墓。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句得分点:“申饬”“何以为”“对”各 1 分,大意 2 分。(2)句得分点:“肆”“贬谪”“发”各 1 分,大意 2 分。【参考译文】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考取进士第一名。神
18、宗召他进宫对答,任命他为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当初,选拔调动人才,要先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查没有法度,官吏得以缘文做坏事,选人又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罢免南曹的官员,设公堂来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无理阻止、故意刁难的。契丹以二十万的兵力逼近代州,派遣使者要求(割让)代州的土地,本该今年朝见天子的使者不敢前往,就命许将去。许将入朝对答说:“我在侍从的职位,朝廷的重要决议不能不知道。万一契丹人谈到代州的事情,没有话来驳斥他们,就会有失国家大体。”于是命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住的人骑在房梁上一起观看,说道:“看看宋朝的状元。”等到(和契丹人)练习射箭
19、时,许将先射中。契丹派萧禧作陪客,萧禧果然拿代州之事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线没有定下来,以和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许将说:“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6羞惭不能回答。回来禀告,神宗称赞他。第二年,他担任秦州知州,又改任郓州知州。元宵节点灯,官吏登记那些偷盗的人把他们关入狱中,许将说:“这就断绝他们改过自新的路了。”把他们都释放了,从此百姓没有一个人犯法,很多监狱都空了。父老感叹道:“自王沂公之后五十六年,才又看到监狱空了。”郓州的俗人士子喜欢聚集在一起恣意评论官府政事,许将虽然没有禁止,但这种习气自然平息了。召任兵部侍郎。(许将)上奏章说
20、:“治理军队要有规章,名称虽然不同,或纵或横,或方或圆,让万众像一人一样。”等到对西夏用兵时,神宗派侍从向许将询问兵马的数量,许将立即详细奏报;第二天,问枢密大臣,(他)却回答不上来。绍圣初年,入朝任吏部尚书,章惇担任宰相,与蔡卞一起恣意罗织诬陷、贬斥元祐旧臣,奏请开挖司马光坟墓。哲宗用这件事问许将,许将回答说:“挖别人的坟墓,不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做的事。”(后来被降职)任颍昌知府,移到大名。在大名六年,多次以年老请求辞官,被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年,许将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文定。3.2016 全国卷乙卷(卷),47,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曾公亮,字明仲,泉
21、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
22、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
23、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作答此题,可用排除法。“盗悉窜他境”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宾结构,“
24、至夜户不闭”是曾公亮“为政有能声”的表现,C、D 两项均为“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显然不7合适;“(使客)移书诘盗”是省略主语的连动结构,A 项断为“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显然语意和结构都不通。据此可得出答案。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答案 C解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语文 复习 专题 文言文 阅读 考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