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走近鲁迅第13课《有的人》教案沪教版五四制.doc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走近鲁迅第13课《有的人》教案沪教版五四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走近鲁迅第13课《有的人》教案沪教版五四制.doc(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有的人教案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重点难点:1、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2、 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语。2004年2月5日晚8时35分,著名诗人臧克家老先生却因病离开了人间。臧克家是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坛上最杰出的大诗人之一。他早在3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烙印和罪恶的黑手等,以鲜活的生活感受和崭新的艺术风貌,引起诗坛的瞩目。新中国诞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的人便是他这类诗的代表作。这首诗
2、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录音朗诵。(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2、自由朗读全诗(注意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3、齐读全诗。4、鲁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
3、,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二、 品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1、 学习诗歌第一部分(1) 指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2) 思考问题:这一节诗有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如何理解它们的含义?第一个“活”指肉体活着,第二个“活”指精神活着;第一个“死”指精神的死亡,第二个“死”躯体的死亡。2、 比较学习诗歌第二、三部分(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三部分,思考这两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2) 这首诗使用了一种很典型的表现手法,那位同学看出是什么?这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3) 这几节诗中有几个句子出自鲁迅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找出来并说说出自鲁迅的哪一首诗?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4) 这两种人最后的结局如何?2三、 再次品读诗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 总结提升1、小结。2、阅读资料:郁达夫的怀鲁迅。3、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们给了你怎样的教育和启迪?五、布置课后作业完成学习指导中的相关练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 单元 走近 鲁迅 13 有的 教案 沪教版 五四 DOC
